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A)答案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0.500 K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A)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A)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A)答案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A)答案解析.doc,共(5)页,2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40ec5abffe65b97a963d10ce63c33f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山东学情”10月份联合考试历史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左转》记述春秋时期史事,材料主旨信息表达了君主治国需要臣下辅佐匡正以避免决策失误的思想,故选A。春秋时期各国君主的权力加强,B项夸大了材料含义与

当时政治制度不符故排除。家国一体是西周国家结构的典型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春秋时期君主专制还未正式确立,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奴隶制社会,统治者用礼规范统治阶级,用刑镇压被统治阶级,所谓“刑不

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法家主张“法不阿贵”,反对贵族特权。用度量衡比喻法,说明法律面前平等,反映了这一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所以选D项。A项只反映了旧制度的崩溃,没有反映新制度的产生。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成熟是唐代,排除B项。现代社会才

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3.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揭示了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把持政权,没有涉及官员素质、行政能力、中央权威等信息。4.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面对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柳宗元通过肯定郡县制来表达加强中央集权的

主张。但不反对君主专制,而顾炎武在明清之际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各自的缺点,抨击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下政治体制的弊端,故正确选项为B。ACD都不是二者的共同主张。5.答案【C】解析:材料中“四善”标准均强调官员的道德品质,以此为考核依据有利于提高官员的道德素质。与儒学复兴、阶级关系变动、国家统

治的社会基础无关。6.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韩愈认为孔子主张德治的主张不如以德为主,以刑为辅,反映了唐代法律以礼入法的特点。故C项正确。韩愈是儒家代表人物,A、B、D项都不符合题意。7.答案【B】解析:考查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材料反映了宋代“

取士不问家世”,科举取士取消门第限制,这一上层建筑的变化源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本题为原因解释类题目,C项为历史现象,不符合要求。A、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纲领》,其党政机构层级关系体现了训政体制的实质是国民党掌握

国家政权,即以党治国,一党专政,所以选B。国民政府的“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所以A、C两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在领导根据地建设时的民主建设,通过材料中“吃苦耐劳”“积极”“坚强

”“不分男女”等的描述可知,晋察冀根据地当时注重加强对民众民主意识的教育,AB两项所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统一战线是为了更好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题干没有体现这一思想,排除D。故答案为C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建设。材料描述的是1953年当

选为人民代表的劳动人民的乐观心态,从旧社会的无权,到新中国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原则落到了实处。A项主要发生在改革开发之后,题干尚未提到法制建设,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合,“少数民族代表”不

等同于民族区域自治,概念混淆。D项是基础知识错误,时间应为1954年。故答案为B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通过材料中“完全的一致”“多数派”“近乎全体一致”“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等信息可

以推断出,这是一种较为民主的政体形式,是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体现。故答案为D.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借鉴意义。故答案为B。ACD材料未体现,排除。13.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从时空角度考查了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从表格内

容看体现了英国有限制王权的传统,正确答案为D。B、C时空为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首席法官认为学校在做出决定时,没有听取本特利博士的申辩,不符合程序,所有推翻学校决定。这反映了西方法律程

序正义的原则。所有选A项。其他几项不符合题意。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通过材料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的部分权力缺少明确的规定,导致法官的一些“抱怨”,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三权分立的制衡体制还需要不

断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材料中没有体现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争斗,也没有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说明,A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题干未涉及联邦政府行政权,排除D项。故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16.(1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史综合,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

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根据材料中的制度变迁这一核心主题,可选择其中一种类型,理解此类型的内涵。具体解读时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原因、过程、影响等角度作答。【答案】示例:全变型:从政治体制角度看,秦朝

废除了贵族分封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官僚制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2分)解读: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为适应小农经济的发展,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建立了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制度。(6分,这一点包含了制度变迁的原因、主体和进程)实

现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重大变革。(2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版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分)总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之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

分)17.【考点】(1)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时空观念。历史价值——家国情怀。(2)科举制的特点——信息的提取、解读、组织、运用。(3)西方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内在联系。【解析】(1)于特定时期——战国分析背景,围绕“人才”这一主题作答。(2)信息提取全面、解读准确、客观、组织精当、运用合理。(

3)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西方文官制度,既立足国情又借鉴吸收有益成分。【答案】(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尚贤思想兴起,各国统治者为争霸图强、富国强兵亟需实用人才。(2分)借鉴价值:选拔人才重视基层实际工作经验,要注重资历和政绩。(2分)(2)特点:分科设目,方式多样;注重社会教化;逐渐放

松对工商业者的限制;组织规范,选拔公正。(每点2分,共8分)(3)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创建文官考试制度;和本国国情相结合,吸收有益的部分。(每点2分,共4分)18.(13分)【考点】民国时期文官考试的特点,及其与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的内在联系。【解析】(

1)立足材料,分析特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用材料中的史实予以论证说明。(2)于特定时空下解释原因并联系所学,全面看待其影响。(3)以史为鉴,联系现实,吸取其经验教训,得出结论。【答案】示例:三材料反映出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具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

。(2分)材料中国民政府推行的文官考试是特定历史时空的产物,一方面体现了对传统科举制的继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借鉴,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为推进近代化选拔人才的时代要求。(4分)具体而言,从两次考试的国学考试内容可以看

出其对科举制内容——儒家思想文化的保留;但总体而言,经济学、法学、外交等方面的试题已趋于现代科学知识,反映出对现实实际问题和世界发展形势的关注;同时,其现代性还体现为法制化程度的提高,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考试权的独立等。(4分)虽然

,这一时期的文官制度受一党专制政治统治和战乱等局势的影响,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但是,我们仍可以借鉴其兼采中西、完善发展的经验,传承优良传统,洋为中用,提高治国理政的现代化水平。(3分)19.【考点】(

1)史学理论——史料使用(2)史学理论——事实的陈述和评价(3)罗马法体系——自然法思想【解析】(1)[2][3]是当时法律条文和书信材料,属于一手史料;[1][4]属于后人对罗马法及罗马历史研究的成果,属于二手史料。(2)①、③是对罗马奴隶地位和法律条文的陈述;②、④是奴隶释放问

题研究的主观性认识,是该学生的评价。(3)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从外部罗马的对外扩张,带来外来奴隶的增加,内部奴隶的抗争和罗马法体现出的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的理论依据,等方面分析。【答案】(1)一手史料:[2][3]二手史料:[1][

4](每写对一点给1分,共4分)(2)陈述:①、③;评价:②、④(每写对一点给1分,共4分)(3)从社会层面来说,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大量战俘沦为罗马奴隶,奴隶在人口中的比例剧增,引发了释奴的现实需求;从法学层面来说,作为罗马法思想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为释

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每点2分,共4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