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A)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85.374 K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A)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A)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A)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A).pdf,共(5)页,285.37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14aef5000e12ac2adf05a8b6759a94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2021年“山东学情”高二10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A版)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45分)1、《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务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这表明当时政治思想的特点是()A.体现原始民主传统B.崇尚君民平等共治C.追求家国一体格局D.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左传》记载,夏有《禹刑》,商有《汤刑》,周有《九刑》。春秋战国时期李悝著《法经》,以法代刑作为法典名称。管子以度量衡比喻法“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这说明该时期()A.贵族等级分封制趋于崩溃B.法律

制度渐趋成熟C.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社会关系变动剧烈3、南北朝时期,崔、卢、王、谢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这一现象反映了()A.官员素质普遍下降B.世家大族垄断政权C.出身

决定行政能力D.中央威望受到冲击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顾炎武则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据此可知二者都

()A.主张强化中央集权B.关注现实政治的弊病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中央与地方分权5、《旧唐书·职官二》记载:“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最以

上,有四善,为上上。”这客观上()A.推动了儒学复兴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C.促进了官员道德素质的提升D.扩大了国家统治的社会基础6、韩愈认为,“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据此可知韩愈()A.否

认孔子学说B.崇尚法家思想C.主张礼法结合D.反对儒学独尊7、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B.封建经济的

发展C.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D.儒家思想的影响8、下图为国民政府党政机构关系图,这表明国民政府()A.践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B.实质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C.已经进入了宪政时期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9、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所作歌

曲《选村长》歌词中说:“今天要选一个好村长,能吃苦能耐劳,又积极又坚强,抗日工作积极干,不分男和女,只要热心肠,不选那些滑头鬼,不选那些白脸黑心狼。”这反映了晋察冀根据地()A.重视丰富民众文娱生活B.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效C.关注提升

民众民主意识D.收缩了统一战线工作10、1953年《人民日报》曾报道:当选的少数民族代表李大娘笑了,“旧社会妇女没有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民

主政治建设日益法制化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贯彻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真正落实D.人民代表大会制得以确立11、“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

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A.罗马共和政体B.斯巴达寡头政治C.罗马元首制D、雅典民主政治12、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的出现()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

基础B.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C.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D.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具有平等原则13.下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这些文件()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大会(政权)中央政治会议(指导监督政府,

创制法规,传达党的决定)国民政府(总揽执行治权)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第3页共6页◎第4页共6页A.反映了国会与议会矛盾尖锐B.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C.标志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D.形成以法律限制王权的传统

14、1723年,在剑桥大学一次会议上,本特利博士的神学博士学位被取消。本特利却没有获得任何申辩的机会。王座法庭裁决恢复了本特利的学位。担任该案首席法官的普拉特评论道:“此次会议在对他进行与之不利的指控、降低其资格的时候,拒绝听取他的申辩,这与自然公正是不相容的”。这里的

“自然公正”是指()A.程序公正B.无罪推定C.证据充足D.法律条款15、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明确最高法院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致使最高法院法官约翰·杰伊情愿回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权力部

门间存在尖锐矛盾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三权制衡机制有待健全D.联邦政府尚处于无权地位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16题14分;17题16分;18题13分;19题12分。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制度变迁是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

,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制度变迁既是一个动态的现实过程,又是向更有效率的制度演化的过程。制度变迁可能在以下意义上发生(如图所示):说明:①增添型:原有各种制度保存,产生新的制

度。②全变型:原有制度本身演变成新制度。③减少型:原有制度结构中的一些制度因失去存在意义而消亡。④位移型:在现有制度结构中,制度的性质种类不变,但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制度结构发生了变化。﹣﹣据[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所述制度变迁的某一种类型

进行合理解读。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1)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并指出这一观点对现代治国理政的借见鉴价值。(4分)材料二:项目内容摘编考试科目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

、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唐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应举人资格唐代曾规定,“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宋代曾“犯刑责,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

举。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考试方法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

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2)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发展演变的特点。(8分)材料三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借鉴

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考试制度必须时间文件成果1215年《大宪章》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

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第5页共6页◎第6页共6页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摘编自《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分

析西方是如何借鉴中国考试制度的。(4分)1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3分)材料: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部分试题1933年10月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部分试题1、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2、民法:试详述民法上人之种

类及其性质。3、刑法:何谓间接正犯试详论之。4、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5、中国近代政治史:中日战争之经过及其影响于我国内外之关系如何。6、经济学:试详述地租之起。7、财政学:公债制度对于社会资本之构造有何影响试详论之。8、国际公法:说明

外交官之特权及与领事官之区别如何。1、国文:孟子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理由何在?试申论之。2、经济学:试略述李嘉图地租学说之理论及其对后世经济思想之影响。3、社会学:帕克教授分主要的社会历程为四种,即竞争、冲突、顺应与同化,究竟其区别何

在,其分类是否适当,试评论之。4、财政学:试述财政之意义,及其与私经济之异同。————摘编自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编辑:《民国高等考试总报告》评析材料中的文官考试制度,得出结论。(要求:结论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9.学习完“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一课后,同学们

对古罗马奴隶是否不具有任何权利展开了探究,并撰写了如下记录:一组: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④

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二组: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

“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来,……小组探究中所运用到的参考资料:[1]《罗马法词典》[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

封》[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问题:(1)小组探究所引用的“参考资料”中,哪些是一手史料?哪些是二手史料?(写序号,4分)(2)在一组同学的①②③④条记录中,哪几条属于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哪几条属于研究者本人的评价?(写序号,4分)(3)结合二组同学的记

录,请你解释一下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4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