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隆昌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6)页,4.087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40199f8343da2097dced9beea831ac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中2022级期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年7月18日晚,我国各地观看到双星伴月的有趣天象。弯弯的峨眉月与金星
和木星近在咫尺,交相辉映,十分引人注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A.恒星和卫星B.行星和卫星C.恒星和行星D.小行星和卫星2.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A.金星B.木星C.月球D.太阳【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组成这张笑
脸的金星、木星为行星,组成这张笑脸的月球为卫星,所以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行星和卫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金星、木星、月球、太阳四个天体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最近,C正确;金星、木星是行星,离地球较远,AB错误;太阳是恒星,距离
地球较远,D错误。故选C。【点睛】行星自身不会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使自己发亮,它们绕恒星运行;围绕行星运行的星体为卫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太阳能光伏电站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方阵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清洁无污染,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四川盆地却很少见到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有()①风的形成②水体的运动③煤炭的形成④火山的爆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四川
盆地不适合修建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自然原因是()A.空气密度小B.云雾天气多C经济落后D.科技力量薄弱【答案】3.A4.B【解析】【3题详解】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①②正确,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
地下形成,植物的生长需要太阳辐射提供能量,③正确。火山的爆发与地球内能有关,④错误。故选A。【4题详解】四川盆地云雾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量少,不适合修建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电站,B正确。空气密度与海拔有关,近地面大气密度相差不大,A错误。经济落后、科技
力量薄弱不符合四川盆地区域情况,且不是自然原因,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
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网站9月14日消息,我国首次实现太阳过渡区(太阳色球与日冕之间的层次)探测,并捕获到近期太阳上的一些活动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发生在色
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现象有()①太阳黑子②太阳耀斑③日珥④日冕物质抛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日冕物质抛射破坏了太阳风的流动,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损害航天器②地表温度明显上升③产生极光现象④干扰
海底光缆通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5C6.C【解析】【5题详解】太阳黑子在光球层,①错误。太阳耀斑、日珥在色球层,②③正确。日冕物质抛射在日冕层,④错误。故选C。..【6题详解】太阳风的流动释放带电粒子流损害航天器,①正确。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
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③正确。影响地球的高层大气,破坏地球电离层的结构,丧失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干扰海底光缆通信,④正确。地表温度明显上升是温室效应导致的,与太阳活动无关,②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影响:(1)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2)耀斑
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3)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增多①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晚古生代B.恐龙化石——中生代C.甲化石——新生代D.三叶虫化石——前寒武纪8.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A.藻类化石——重要
的成矿时期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C.鸟类化石——地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在新生代,A错误。恐龙化石在中生代,B正确。甲化石在恐龙化石和三叶虫化石之间,即介于
古生代和中生代,C错误。三叶虫化石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B。【8题详解】甲化石介于古生代和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形成鱼类、后期形成联合古陆,B正确。藻类化石、重要的成矿时期在前寒武纪,A错误。鸟类化石在中生代,地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在新生代,小型哺乳动物在中生代
后期,剧烈的地壳运动在新生代,CD错误。故选B。【点睛】前寒武纪出现了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形成陆地,铁、金、镍、铬等金属矿产成矿期。古生代:低等植物和蕨类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后期形成联合古陆、重要的成煤期。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联合古陆解体
并漂移;主要的成煤期。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人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气候冷暖交替变化。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9月18日14时44分我国台湾省花莲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地震波有纵
波和横波之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A.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B.只有水平晃动C.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D.只有上下颠簸10.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
.地核【答案】9.C10.A【解析】【9题详解】纵波速度快于横波,地震发生后纵波先到达地面,故先上下颠簸,后横波到达,水平晃动,故选C。【10题详解】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9-41km,由材料可知震源深度10千米,故震源位于地壳。BCD
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地壳由岩石组成,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高山处更厚。地幔,上地幔上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下地幔是固体物质。地核分外核熔融状态的金属,形成地球的磁场,内核由固体金属组成,
以铁、镍为主。地球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
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很少的。的1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
辐射、地面辐射1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1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答案】11.B12.A13.D
【解析】【11题详解】根据所学大气受热过程知识,易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故选B。【12题详解】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增温的是长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A正确。故选A。【13题详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逆辐射,即大
气对地面的辐射,对应的字母是C。D正确。故选D。【点睛】大气受热过程。1.地面增温过程: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2.大气增温过程:地面增温后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大气的热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地面长波辐射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为增加粮食产量,毁林开荒现象
严重,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B.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C.流域内下渗增加D.流域地下径流增加15.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A.人工降雨B.围湖造田C.开发地下水D.封山育林【答案】14.B15.D【
解析】【14题详解】材料可知近年来,该流域为增加粮食产量,毁林开荒现象严重,植被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B正确。流域内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CD错误。气候特征相对比较稳定,降水不会明显增加,A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恢复植被,
封山育林。D正确。人工降雨成本太高,A错误。围湖造田,使得湖泊调蓄功能变差,径流量不稳定,B错误。开发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增加下渗,径流量下降,C错误。故选D。【点睛】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量呈正
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北京时间2022
年9月25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其中试验十五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快舟一号
甲运载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A.对流层、电离层、平流层B.平流层、对流层、电离层C.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D.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17.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经过平流层时,气温的变化是()A.逐渐上升B
.逐渐降低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18.试验十五号卫星观测的对象主要集中在()A.平流层B.电离层C.高层大气D.对流层【答案】16.C17.A18.D【解析】【16题详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从地面到高空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
高层大气。臭氧层在平流层中,电离层在高层大气中。故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平流层气温的变化是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故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经过平流层时,气温的变化是逐渐上升,A正
确,BC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试验十五号卫星观测的对象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即观测我国大气水体自然灾害等,主要在对流层,D正确,故选D。【点睛】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低纬度和高纬度的对流层高度不一样。低纬
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高(约17~18千米);而高纬地区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的高度低(约8~9千米)。图为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位于()A.南半球高空B.南半球近地面C.北半球高空
D.北半球近地面20.图中c代表的是()A.地转偏向力B.摩擦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D.风向【答案】19.D20.A【解析】【19题详解】根据风受力状况与风向示意图,可知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是风向,c是地转偏向力,d是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存在夹角,说明在近地面,向右偏转,说明在北半球,D正确,排除ABC。故选D。【20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b是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c代表的是地转偏向力,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不影响风速,在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下图为亚洲东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图示P地的风向最可能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2.图示M、N、P、Q四地中()A.M地气压最低B.N地气压最高C.P地风力最强D.Q地风力最小【答案】21.D22.C【解析】【21题详解】根据图中P点的气
压分布,可知P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东,北半球向右偏,偏转为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的【22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M、N、P、Q四地中,M点气压最高,P点气压最低,AB错误,P点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
Q地等压线较MN密集,风力较MN大,C正确,D错误,所以选C。【点睛】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23.有关上
图描述正确的()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陆地气温曲线C.乙图表示的是白天的气流状况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24.由图甲推断,图乙中陆风出现时间约为()A.18
时~次日6时B.8时~当日16时C.16时~次日8时D.6时~次日18时【答案】23.C24.A【解析】【23题详解】根据材料,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海水比热容大,升温和降温较陆地慢,日较差小,曲线②表示的是海
洋气温曲线,曲线①表示的是陆地气温曲线,AB错误;乙图中吹海风,说明海洋近地面气压比陆地高,气温比陆地低,为白天的气流状况,C正确;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海水比热容大所致,D错误,所以选C。【24题详解】当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低
时,近地面气压,陆地大球海洋,吹陆风,根据甲图信息可知,18时~次日6时,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低,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
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读“城市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
,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26.如果要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A.甲B.乙C.丙D.丁27.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A.市区B.郊区C.远郊D.农村28.好莱坞影城在拍摄某影
片时,一演员利用特种设备自高空缓缓降落,该演员感觉到风的变化情况是(假设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A.风速变小,风向改变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C.风速不变,风向改变D.风速不变,风向不变【答案】25.
B26.C27.B28.A【解析】【25题详解】市区人口多,生产生活活动释放热量多,气温高,气压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26题详解】读城市风示意图可知,近地面市区低压,郊区高压,风从郊区吹向市区,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化工厂要布局在热力环流之外,丙地符合要求,C正确,甲乙丁三
地位于市区,污染城市,ABD错误,故选C。【27题详解】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建在郊区,有利于净化从郊区吹向市区的风,减少二次污染。B正确,市区用地紧张不可能大规模造林,A错误,CD远
离城市,位于城郊热力环流之外,对改善城市风的大气污染影响小,CD错误。故选B。【28题详解】一演员利用特种设备自高空缓缓降落,摩擦力不断增大风速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向会发生改变。
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小,即风向与等压线几乎平行。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与风速呈负相关,在三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作为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
生命的星球,具备一系列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条件。为了探索地球的结构特点,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图1为太阳系结构示意图,图2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1)图1的八颗行星
中,A表示____,C表示____,G表示____,小行星带处在____和____轨道之间(填天体名称)。(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图1反映出地球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原因是____;除了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适合生物
生存的自身有利条件还有____。(3)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图2中D与F代表不连续面,D表示____面,F表示____面。(4)以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划为不同圈层。图2中C与E代表地球内
部的不同圈层,C是____,E是____。火山喷发时的岩浆来自于____(填字母)。【答案】(1)①.金星②.地球③.天王星④.火星(或木星)⑤.木星(或火星)(2)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液态水(3
)①.莫霍②.古登堡(4)①.地壳②.地幔③.E【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B水星、A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故A表示金星,C表示地球,G表示天王星。由图所示,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和E木星之间。
【小问2详解】图1可以看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有自己的公转轨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除了外部条件外,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还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小问3详解】图2中,
A波速度小于B波,且通过地下深处2900km处后,A波忽然消失,可知A是横波,B是纵波。D不连续面接近地表,且A横波和B纵波通过D不连续面后,波速都明显加快,可知D是莫霍界面;地震波通过F不连续面(地下2900km处)后,A横波忽然消失,B纵波速度
降低,可知F表示古登堡面。【小问4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D是莫霍面,F是古登堡面。C位于莫霍面到以上,是地壳。E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是地幔。G是地核中的外核,H是地核中的内核。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即软流层来自于地幔E。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大气作为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产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还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民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减少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根据大气垂直分层的不同特点,人们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拓展人类活动的
生存空间和影响范围。图1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1)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图8中的②③④代表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不同辐射,依次为____辐射、____辐射、____辐射,其中,④对地面有____作用。(2)深秋时节的北方地方经常出现霜冻
,主要发生在____(填“阴天”或“晴天”)的____(填“白天”或“夜晚”),原因是____。以前,当地农民为减少霜冻对农作物带来的影响,采取燃烧秸秆的方式,是为了增加图1中的____(填序号)来对地面的热量进行补充。(3)图2中电离层位于____
层(填字母),A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于____辐射,该层大气的气温分布规律是____,水汽很少,无云雨现象,利于航天飞行的是____层。【答案】(1)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保温(2)①.晴天
②.夜晚③.晴天夜晚的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多,降温快,易结冻。④.④(3)①.C②.地面③.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④.B【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大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技能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大气受热过程知识,图1序号的代表含义易知,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内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④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小问2详解】北方霜冻主要发生在晴天夜晚,原因是晴朗的天气条件下,云层少,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热量多,降温快,易结冻。采取燃
烧秸秆的方式,是为了增加图1中④大气逆辐射来对地面的热量进行补充。【小问3详解】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即C层,A层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的气温分布规律是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水汽很少,无云雨现象,利于航天飞行的是平流层B层。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右图)。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2)读
左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3)读右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答案】(1)被砂石覆盖的农田表面空隙大,有利于雨水的下渗。(2)砂田的蒸发量小于裸田的蒸发量。由此可见砂石覆盖层明显减少了土壤水分
蒸发,起到保墒、抗旱的效果。(3)4月末,同一深度,砂田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的土壤含水量。砂田影响水循环的下渗、蒸发环节。砂田能增加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能更好地接纳和利用雨水,有明显的保墒、抗旱效
果。【解析】【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详解】(1)砂石覆盖层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减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量。(2)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砂田蒸发量小于裸田。光照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农田铺
设砂石覆盖层的后,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3)读图可知:4月末任一深度处砂田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裸田。水循环基本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砂石覆盖层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减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量,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因此砂
石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蒸发,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