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296.319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含解析.docx,共(13)页,296.31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3f7dde249f064235f3927f26ac0f1f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月考试卷高二历史(A)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范围: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全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

,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宋太祖到宋太宗,事权

得到进一步分化,原先的中书、枢密院的职权进-一步细化。出现了独掌财权的三司总体来看,到宋太宗时期”二府三司”的格局正式形成。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不断分化事权,使皇权得以加强,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中央分化事权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形成制据,排除B项;根据材料,

应该是军政分权而不是统一,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排除D项。故选A项。2.伯里克利上台后,计划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遭到贵族派的反对,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这反映出A.伯里克利时期贵族的公民权被彻底铲除B.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轮番而治”C.公民大

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D.伯里克利因设五百人议事会而广受支持【答案】C【解析】【详解】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材料中的“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反映出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

构,C项正确;伯里克利时期贵族享有公民权,排除A项;B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五百人议事会在克利斯提尼时期设立,排除D项。故选C项。3.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

的。”这一转变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步步紧逼,民

族危机越来越严重,民族矛盾逐渐代替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所以产生变化原因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A项正确;此时国共两党尚处于政治对抗中,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是1936年12月,排除C项;这一变化是为了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非推动土地

革命开展,排除D项。故选A项。4.金兆梓《新编高中本国史》载:五胡入主中原后,“逐渐濡染华之文化”“直至鲜卑拓跋魏之孝文帝起,以华夏之礼教,改革其国俗,于是北方各族始在鲜卑统一局面之下而彻底汉化”。作者意在说明A.汉化

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B.政权更迭激化了阶级矛盾C.不同民族间文化优势互补D.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习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

权更迭激化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的汉化,并没有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体现不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优势互补,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魏晋南北朝时并未完成,排除D项。【点睛】5.如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此图可反映出A.九品中正制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的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察举制的选拔机制已经

日臻完备【答案】B【解析】的【【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选官制度经历了由郡小中正荐举、州大中正审核、吏部评等次并任官的流程,反映了九品中正制下人才选拔程序的严谨性,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主要依据

,普通百姓被排除在外,故不能扩大统治基础,排除A项;材料不能直接反映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依据,排除C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并非察举制,排除D项。故选B。6.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

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准五服以制罪”是指九族

以内的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体现出引礼入律,礼法合流,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以吏为师,排除A;约法省禁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材料也无法体现慎刑慎罚,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律为正文,例为附注,排除D。【点睛】7.对下列《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赋役

制度关系示意图》解读正确是()A.历代户籍制度只有创新没有继承B.元朝时期的地税完全取代了丁税C.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D.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详解】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由丁税为主逐渐演变为地税为主,说明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束缚

逐渐减弱,D项正确;AB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材料表明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由丁税为主逐渐演变为地税为主,说明户籍和赋税之间的联系日趋松弛,排除C项。故选D项。8.迄今为止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全都呈现出“中心一外围构架”,并且伴之以通货(金融

资产)和实体资的源的流动。观察下图《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演变示意图》以上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历程,从根本上反映了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国际金融货币形态的更替C.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增强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由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再到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中心一外围构架”越来越多样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增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增强,A项未体现,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增强,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除D项。故选C项。9.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这可用来说明宋朝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

2A.农业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B.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政府彻底废除C.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经济D.商贸税收逐渐成为政府重要财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宋朝赋税结构中非农业税逐渐超越农业税,并且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远超农业税,由此可见,非农业税即商贸税逐渐成为政府重要

财源,故选D;1021年后农业税已经丧失主导地位,故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废除,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只是赋税结构,无法证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故排除C。10.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由西

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小麦、水稻、苹果、葡萄、黄瓜、豌豆、甘蔗等。这一状况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食物物种交流B.人们的饮食习惯得到根本改变C.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D.物种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答案】

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新大陆与旧大陆之间的食物物种相互交流,A项正确;“根本改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殖民扩张活动扩张了欧洲势力,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食物物种,无法说明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排除D项。

故选A项。11.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车间和机器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工人一般每天工作13至14小时,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这一变化

()A.有利于优化手工工场的管理B.反映人类劳作方式的重大变革C.表明传统的农业已不复存在D.导致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

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可以看出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劳作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劳作方式的变化,未涉及对手工工场的管理,排除A项;“传统农业不复存在”表述绝对,排除C项;劳作

方式的变化,并没有使得人们摆脱体力劳动,排除D项。故选B项。12.阅读下列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表格,对世界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判断准确的是:()阶段状况关键词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第二阶段迅猛发展机器大工业、

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第三阶段总体形成垄断资本、瓜分世界的狂潮A.第一阶段的殖民扩张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太平洋沿岸B.第二阶段带来的生产カ发展促使欧洲国家转向了资本输出C.第三阶段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

形成D.每一阶段都伴随着战争与掠夺不利于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垄断资本、瓜分世界的狂潮”可得出第三阶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时期,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C项正确;第一阶段的殖民扩张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沿岸,排除A项;第二阶段带来的生产カ发展促使欧洲国家转向了商品输出,排除B项;每一阶段都伴随着战争与掠夺,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13.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

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显著特征是

否定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具有战时性和共产主义的双重特征,其推行时间是在1918年到1921年,因此根据材料“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导致的,A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1

921年开始推行的,B排除;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1929年开始推行的,C排除;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标志是苏联《新宪法》的出台,D排除。故选A。14.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

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之后重庆也引进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这表明近代城市设施的兴办A.由民族企业家主导B.沿海、沿江与内地同时进行C.与开埠通商紧密联系D.遍及城乡

为民众所普遍接受【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城市设施的建设出现在上海、南京、汉口、重庆等通商口岸城市,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是民族企业家主导城市设施建设,排除A项;材料的城市是沿海、沿江城市,并不是内地城市,排除B项;材料中的设施主要集中

在开埠通商城市,而不是遍及城乡,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5.19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从广州到伦敦的运费为30~40银戈比/普特(戈比:俄国货币名称,1普特≈16.38千克),19世纪70、80年代该路

线茶叶运费跌落至3~4英镑/吨,据此推测费用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工业革命后轮船具有更大的载重力B.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航程缩短C.石油大量开采促进能源动力的革新D.铁路运输的发展使运力大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从广州到伦敦的

运费为30~40银戈比/普特(戈比:俄国货币名称,1普特≈16.38千克),19世纪70、80年代该路线茶叶运费跌落至3~4英镑/吨。”可知,19世纪40年代运费较高,需要从非洲绕过好望角,路途遥远,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大大减少了航行的距离,19世纪70/80年代,运费跌落,

B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轮船具有更大的载重力,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最大的原因,排除A项;石油大量开采促进能源动力的革新,也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铁路运输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6.《新全球史》中写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到第一次大战结束时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这表明()A.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产生

直接伤害B.频繁的人口流动加速了疫病的传播C.战争成为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

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可知,一战期间频繁的经济活动和人口流动导致疫病传播的范围扩大,加剧了传染病的蔓延,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不符,排除AC项;一战期间,世界市场已

经最终形成,D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

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

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

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

成了“大陆法系”。“英关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

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的特点;并分析东西方法律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点:法以礼为灵魂;法律从属于人情、道德;社会治理重教育、和谐;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2

)特点:法律至上,体系完善;形成不同的法律体系;法律框架内实施分权制衡;注重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任3点)主要原因:古代中国是封建社会,近代西方为资本主义社会(其他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

礼的指导”可知,法以礼为灵魂;根据材料“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可知,法律从属于人情、道德;社会治理重教育、和谐;根据材料“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可知,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

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可知,法律至上,体系完善;根据材料“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可知,形成不同的法律体系;根据材料“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可知,法律框架内实施分权制衡及注重程序公

正和无罪推定。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东西方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如古代中国是封建社会,【近代西方为资本主义社会。18.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

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

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

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

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

;种植园经济出现。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

(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解析】【详解】(1)后果:根据材料一“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理可能更大…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

…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等信息,可从人口屠杀、疾病肆虐、奴隶贸易、种植园经济产生等角度进行回答;动因: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等进行分析阐述即可。(2)根据材料“一手塑造了整

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引发的生物大交换…从人类观点视之---正负参半…两半球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从欧洲发挥的作用、内容、范围、时间及历史影响进行分析阐述。(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从物种交流及人类

生活的丰富多样化、世界经济联系及文明的交流融合进行分析阐述即可。19.城市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

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一一汴京和临安。……在宋代,城市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

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二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

通过强行建立租界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三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

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

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点:城市发展,经济功能增强;城市人口多,规模大;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等服务设施和场所。(任4点)(2)特点:起步晚;外力作用下形成(受西方入侵

的影响);出现于通商口岸;移植西方发展成果;发展艰难缓慢。(任4点)原因:西方列强侵略,通商口岸开放;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近代工业发展,但发展缓慢;政局动荡;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2点)(3)原因:(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四)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

。【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可知,城市发展,经济功能增强;根据材料“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一一汴京和临安”可知,城

市人口多,规模大;根据材料“在宋代,城市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可知,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等服务设施和场所。【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中国

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可知,起步晚和外力作用下形成(受西方入侵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可知,出现于通商口岸;根据材料“将西方资本主义

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可知,移植西方发展成果;根据材料“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可知,发展艰难缓慢。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

态走向近代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西方列强侵略、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近代工业发展、政局动荡及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

步发展阶段”和所学知识可知,(一)阶段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四)阶段城市化发展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

城市化水平一览表时间美国中国世界197073.60%17.38%35.90%198073.70%19.39%39.10%199078%26.41%43%200079.10%36.22%46.70%20108

2.10%49.95%50.8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大量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涌现,进一步促进了人口向城

镇集中.示例2: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70年代经济危机后;美国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90年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推动,加快了美国城市化水平;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

加强,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增加,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推动美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示例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发展经济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经济危机过后,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再次提高,促进了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各国政局相对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有利于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在回答时可以多角度回答,可以回答美国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回答中国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分阶段回答世界城市的发展,选

择其中一个熟悉的即可。【详解】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