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镇雄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共(21)页,43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38ba5bd9ec75e9ee00a5ba35f1a53c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秘密★启用前镇雄四中高一年级春季学期第一次月考卷生物4.下列关于精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类型的精子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复
制一次,复制的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C.精细胞形成以后需要变形才能成为精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昌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A.两个DNAB.两个姐妹染色单体C.两个着丝点D.两对染色体2.某表现正常的男性
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他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含致病基因的是D.精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减半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5.如图2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A.初级卵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卵细胞图2D.体细胞6.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
常染色体和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正常情况下此细胞不可能是①初级精母细胞②次级卵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④卵细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如图3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3A.成熟的红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精子3.如图1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IλV)中相关物质(①λ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A.四个细胞中甲、乙中含有染色单体B.甲、丙两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四
个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D.丁细胞完成分裂后可产生两个卵细胞8.图4I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Ⅱ表示与该分裂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图1A.①②③分别代表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B.Ⅱ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Ⅲ阶段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
,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D.IλV四个阶段中③的数量比是2:4:2:1图4A.由图Ⅱ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B.图I曲线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C.乙细胞中染色体1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2或3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D.图Ⅱ中的甲、丁细胞分
别对应图I中的AB、BC段生物ZX4.第1页(共8页)生物ZX4.第2页(共8页)9.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减数分裂前的物质准备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减数分裂中非同
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C.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各占一半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同一双亲子代表型呈现多样性10.图5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图像及相关物质变化曲线,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15.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
述,正确的是A.人的双眼皮与大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B.基因组成中有一对基因杂合,即为杂合子C.测交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D.隐性性状指的是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16.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无须满
足的条件是A.F1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且生活力相同B.F1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C.F2个体数目足够多,且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概率相等D.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对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完全显性17.如图6为羊的毛色遗传图解。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图5A.子染色体A和B相同位置基因一定相同B.图甲仅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图像C.图乙中iλj段的变化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D.图乙中m-n段的变化与着丝点分裂有关11.某种短翅型蝗虫的体细胞中含有24
条染色体,研究人员对其有性繁殖的过程进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处于减数分裂IB.一只雄性蝗虫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目一般都是12条C.一只雌性蝗虫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其染色
体组合具有多样性D.蝗虫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对此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是受精作用12.某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b、c、d来自父方,A、B、C、D来自于母方,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
四个母方染色体的可能性为A.1/16B.1/4C.1/8D.1/213.一对正常的夫妇,他们有一个XXY的色盲孩子,孩子为"XXY色盲"的原因可能是A.正常卵细胞和异常的精子结合,初级精母细胞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B.正常卵细胞和异常的精子结合,次级精母细胞中性染色体移
向同一极C.正常精子和异常的卵细胞结合,初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D.正常精子和异常的卵细胞结合,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1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等位基因进人卵细胞的概率并不相等,因为
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C.进人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母方、父方配子彼此结合概率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图6A.白色对黑色为显性B.第二代的两只白羊再生一只黑羊的概率是1/4C.第一代的两只羊正交、反交
结果相同D.图中的黑羊都为纯合体,第三代中的白羊都是杂合子18.下列关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受精时,雌雄配
子的结合是随机的19.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1表现型为高茎,表明高茎是显性性状B.F2的高茎个体自交后代会有1/6矮茎C.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D、d彼此分离D.F1配子中D:d=1:1,雌配子:
雄配子=1:120.下列关于自交、杂交和测交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可以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B.一杂合豌豆自交代数越多,则后代中的杂合子比例越高C.豌豆测交实验组合中,一定要有隐性个体参与D.如果一豌豆植
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则可判断该植株为显性个体21.下列遗传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在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B.灰毛雄兔与灰毛雌兔杂交后代中既有灰毛兔,也有白毛兔C.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也有矮茎豌豆D.粉花植株自交,后代中同时出
现红花植株、粉花植株和白花植株22.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都表现为显性性状,F的自交后代却出现了性状分离。27.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通过杂交、测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对此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说B.孟德
尔设计测交实验用于检验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C.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要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D.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豌豆只有一对相对性状28.据图8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1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B.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
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自交实验和测交实验均可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D.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阶段23.某种香瓜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杂合黄果肉香瓜自交获得F
,将F中表现型图8A.图中的①②③过程所发生的时期相同为黄果肉的植株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黄果肉的植株基因型都相同B.F2中性状的分离比为3:1C.F2的黄果肉中杂合子占2/5D.与F1相比,F2中隐性个体所占比例升高24.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
的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与纯合子交配,后代还是纯合子11B.图④所示的是杂合子(Dd)自交的结果C.如果图④中四个个体再自交,则产生的结果中杂合子少于纯合子D.杂合子Dd通过图中的③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数量相等,再通过受精产生的后代才会有"3:1"的性状分离比29.金鱼草的花色中红花
(C)对白花(c)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开粉红花。让粉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红花植株:粉红花植株:白花植株的比例是A.1:1:2B.1:2:1C.1:2:5D.1:5:230.某
种香瓜果肉黄色对白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杂合黄果肉香瓜自交获得F,将F中表现型B.杂合子与杂合子交配,后代还是杂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D.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25.水稻中非
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一项是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
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26.图7为某种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受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1为黄果肉的植株自交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各占1/2B.F2中白色果肉植株占1/6C.F2中黄果肉植株中杂合子占3/5D.F2中所有个体随机传粉得到的子代中白
色果肉植株占1/9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10分)图9表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答:图7A.亲代鼠都是杂合子B.4号鼠不可能是纯合子图9C.3号
鼠与6号鼠的基因型相同D.7号鼠与5号鼠的基因型一定相同(1)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条,该动物可以形成种类型的精子。(2)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3)图B所示的细胞有个四分体,图C所示的
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图D所示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是。(4)A细胞有条染色体,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32.(10分)图10甲、乙分别表示某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内某物质在某次分裂过程中相对含量的变化
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图10(1)甲细胞继续分裂至后期,则核DNA与染色体的数目之比为;此时该细胞中含有对同源染色体。(2)乙细胞的名称为。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原始性母细胞在产生乙细胞
的分裂过程中,最终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数目为个,基因型为。在不发生基因突变(A→a或a→A)的情况下,若发现3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则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3)图丙中,某物质是指;曲线所示的分裂方式与(填"甲"或"乙")细胞的分裂方式相同,理由是。33
.(10分)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据表分析作答: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圆粒皱粒A圆粒×圆粒1080B皱粒×皱粒0102C圆粒×圆粒12540D圆粒×皱粒152141(1)四个
杂交组合中,不能判断出显隐性,该对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2)如果用A组中的亲本圆粒豌豆和B组中的皱粒豌豆杂交,则F2的性状表现及其比例是,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3)现有一豌豆显性个体(种子形状),请设计一种最简便的方法探究该豌豆是
纯合子还是杂合子:。34.(10分)某种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植株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分析回答:实验组别亲本的处理方法所结种子的性状及数量紫色子叶白色子叶实验一将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409粒0实验二
将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0405粒实验三将甲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396粒0粒实验四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300粒101粒(1)在该植株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
性性状是。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丙植株的基因型为。(2)实验三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3)实验四所结的300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粒。(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
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镇雄四中高一年级春季学期第一次月考卷生物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CCBCBD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DCBBDB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CDCDDDCC【解析】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1
个四分体含4个DNA分子,A错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每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又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所以共具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1个四分体含两条染色体,所以只有2个着丝点,C正确。1个四分体含1对同源染色
体2条染色体,D错误。2.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基因,A错误。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致病基因,B正确。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可能不含致病基因,C错误。
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精子可能不含致病基因,D错误。3.由分析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A正确。I所处阶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Ⅲ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该阶
段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的现象,C错误。由图可知,I~IV中③DNA的数量比是2︰4︰2︰1,D正确。4.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基因型的精子,A错误。DNA复制是在减数分裂之前完成的,B错误。精细胞经过
变形后才能成为精子,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精子中染色体数量减半的原因,D错误。5.初级卵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正确。卵细胞
不含染色单体,该细胞含有染色单体,C错误。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6.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为44+XY,性染色体不同型;当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为44+XX,性染色体
同型;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为44+XX或44+YY,性染色体同型;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X,只有一条性染色体。7.四个细胞中甲、乙、丙含有染色单体,A错误。甲中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细胞
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正确。乙属于初级精母细胞,丁属于次级卵母细胞,所以四个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C错误。丁细胞完成分裂后形成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D错误。8.图丙中同源染色
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对数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图Ⅰ表示该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B正
确。乙细胞中染色体1与染色体2或3为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1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2或3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C正确。图Ⅱ中的甲细胞每一极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Ⅰ中的AB段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9.减数分裂前的物质
准备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B正确。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C错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同一双亲子代表型
呈现多样性,D正确。10.子染色体A和B相同位置基因可能由于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而不同,A错误。图甲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表示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图像,B错误。图乙中k~l段表示受精作用,所以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错误。图乙中m~
n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11.根据分析可知,某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或者属于配子,而一定不处于减数分裂I过程,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由于精子是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一般都是12条,B正确。由于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一只雌性蝗虫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C正确。蝗虫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对此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错误。12.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的规律,每对染色体分离,即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每条母方染色体的概率均为1/2,所以同时含有四个母方染色体的可能性(1/2)4=1/16。13.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出现XXY,这是X染色体多了一条,这一条X染色体可能来自于卵细胞,也
可能来自于精子。如果是来自于卵细胞,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同源的X染色体未分开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如果是来自于精子,则精子为XY,此为同源染色体,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结果。由于该孩子患色盲,基因型必为XbXbY,由于父
亲正常(XBY),因此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于母亲,则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出现XbXb这样的卵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的原因,故选D。14.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均为不均等分裂,因此每个卵细胞所含的细胞质大于初级卵母细胞中细胞质
的1/4,A错误。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虽然分裂不均等,但是细胞核基因是均等分配的,即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是相等的,B错误。根据精子的变形过程可知,精细胞的细胞质浓缩成原生质滴,精子成熟后脱落,所以受精作用时进入
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正确。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15.人的双眼皮与大耳垂是不同的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由相同基因组成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做纯合子,由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做杂合子,所以基因组成中有一对基因杂合
,即为杂合子,B正确。测交是指让某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当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未知时,测交是不适用的,C错误。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其在纯合时能表现出来,D错误。16
.F1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且生活力相同,这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A错误。雌、雄配子的数目是不相等的,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要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B正确。F2个体数目足够多,这样能减少偶然性,且不同基因型的个
体存活概率相等,故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条件之一,C错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对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完全显性,否则F2可能出现1:2:1的性状分离比,D错误。17.根据第二代两只白羊杂交生有一只黑色羊,可判断白色对黑色为显性,A正确。第二代的两只白羊为杂合子,所以它们再生育一只黑羊
的概率为1/4,B正确。图中的杂交产生后代的组合中,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C正确。第三代中的白羊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错误。18.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A正确。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B错误。孟德尔认为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19.高茎和矮茎杂交,F1表现型为高茎,表明高茎是显性性状,A正确。F2的高茎个体(1/3DD、2/3Dd),自交后代会有2/3×1/4=1/6矮茎,B正确。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D、d
彼此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正确。F1配子中雌配子与雄配子比例不相等,D错误。20.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1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A正确。杂合子自交代数越多,则后代中的杂合子比例越低,B错误。测交实验中的一方一定是
隐性纯合子,C正确。一豌豆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则该豌豆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D正确。21.在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A正确。灰色雌兔与灰色雄兔杂交,后代同时出现了灰兔和白兔,属于性状分离现象,B
正确。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也是高茎和矮茎,不属于性状分离现象,C错误。粉花植株自交,后代同时出现了三种花色,属于性状分离现象,D正确。22.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就
是隐性性状,A错误。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为AA、Aa、aa,其中aa、AA是纯合子,B错误。自交实验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实验也能判断,C正确。F1自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
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观察、分析阶段,D错误。23.F1黄果肉的基因型有两种,AA和Aa,A错误。F2中黄果肉的比例为1/3+2/3×3/4=5/6,白果肉的比例为1/6,所以性状分离比为5:1,B错误。F2中AA的比例为1/3+2/3×1
/4=1/2,Aa的比例为2/3×1/2=1/3,所以黄果肉中杂合子的比例为2/5,C正确。F2中隐性纯合子的比例aa=2/3×1/4=1/6,比F1的比例(1/4)降低,D错误。24.纯合子与纯合子交配,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例如AA×aa→Aa,A错误。杂合子与杂合子交配,后代有纯合子出
现,例如Aa×Aa→AA、Aa、aa,B错误。杂合子自交,后代有纯合子出现,例如Aa×Aa→AA、Aa、aa,C错误。纯合子的细胞中无等位基因,故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D正确。25.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
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能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
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错误。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C正确。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错误。26.
根据图示可知,黑色的1号和2号鼠杂交,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两亲本均为杂合子,A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黑色的4号和5号鼠杂交,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两亲本均为杂合子,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黑色对白色为显性,所以图中白色的3号和6号鼠均为隐性纯
合子,C正确。根据分析,4号和5号鼠为杂合子,所以它们的后代7号黑色鼠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D错误。27.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然后提出假说进行解释,A正确。测交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解释杂交实验的假说是否正确,B正确。配子形成过程中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豌豆
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D错误。28.杂合子形成配子时,D和d彼此分离形成两种配子,再经过随机受精,后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但精子和卵细胞的数量不相等,精子的数量远多于卵细胞,D错误。29.由题意可知,粉红花
的基因型为Cc,让粉红花与白花植株(cc)杂交,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和两种基因型,即粉红花(Cc):白花(cc)=1:1,现让F1自交得F2,则F2中红花植株∶粉红花植株∶白花植株的比例为红花(1/2×1/4):粉红花(1/2×1/2):白花(1/2×1/4+1
/2)=1:2:5,C正确。30.用A、a表示该对基因,Aa自交得到的F1中纯合子和杂合子各占一半,A正确。F1中黄果肉植株有两种基因型—1/3AA和2/3Aa,它们再自交得到的F2基因型及其比例是1/2AA、1/3Aa、1/6aa,其中白色果肉植株占1/6,在黄色果肉植株中杂合子占2/5,B
正确、C错误。F2基因型及其比例是1/2AA、1/3Aa、1/6aa,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为(2/3A+1/3a),所以随机传粉得到的后代中白色果肉植株占1/9,D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每空1分,共10分)(1)44(2)B、D、
EB、C、ED、E(3)2有丝分裂中期精细胞(4)8体细胞【解析】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无联会现象的A、C为有丝分裂,其余为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且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A为有丝分裂后期,D为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E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动物体细胞中有2对(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2个四分体,产生的精子类型为22=4种。3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1:14(2)极体1aB交叉互换(3)染色体乙
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图丙所示的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两者的分裂方式均属于减数分裂(2分)【解析】(1)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继续分裂到后期,染色体:DNA=1:1,该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2)该个
体是雌性动物,乙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是极体,一个卵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所以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AB,则原始性母细胞在产
生乙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最终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数目为1个,基因型为aB。正常情况下3号染色体上应该是A基因,若发现3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则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交叉互换。(3)图丙是染色体的变化,是减数分裂的变化图像,与图乙的细胞分裂方式
相同,原因是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图丙所示的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两者的分裂方式均属于减数分裂。33.(每空2分,共10分)(1)A、B、D圆粒(2)圆粒:皱粒=3:1
控制圆粒和皱粒的一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3)使该豌豆自交,如果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解析】根据C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圆粒对皱粒为显性,其他三组不能判断出显隐性。A
组中的圆粒豌豆基因型是RR,B组中的皱粒豌豆基因型是rr,它们杂交得F1为Rr,再自交得F2中圆粒:皱粒=3:1,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控制圆粒和皱粒的一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
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判断一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观察后代是否有性状分离现象出现,如果有则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34.(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紫色(1分)AA(1分)Aa(2)0(3)200(4)1:1【解析】(1)根据实验三可判断:甲与乙杂交,后代
全为紫色子叶,则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由于甲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全为紫色,所以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丙植株自花传粉后代紫色:白色=3:1,丙植株的基
因型为Aa。(2)实验三中AA与aa杂交,后代都是Aa,不能稳定遗传。(3))实验四所结的300粒紫色子叶种子中AA:Aa=1:2,所以杂合子理论值为300×2/3=200(粒)。(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即Aa×aa,
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