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期末适应性)历史答案.docx,共(5)页,20.90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3422641de72076150ff5b4d945d91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级高一下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1、【答案】C先秦时期由于粮食加工方式简单,人们以粒食为主;秦汉时期,随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工具的进步,面食品种更加丰富,说明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
,故选C;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农作物种类的增加,排除A;生产工具“根本变革”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饮食的变迁不能证明民众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排除D。故选C。2、【答案】B王祯《农书》中记载的借用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最早出现在东汉
时期,B项正确;战国时期还没有发明水排,A项错误;宋代、元代不是水排出现的最早时间,CD两项错误。3、【答案】A古代中国由于军事——官僚政治体制所造成的病态消费,促使涉及生活消费领域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病态偏向,从而导致了官府对手工业的严厉控制,这必然束缚和制约了民营手工
业生产发展的空间,故答案为A项;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这种现象与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关系,排除C项;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4、【答案】D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粉彩和珐琅彩出现在清代时期,故A错误;材料中提到是“御窑”产品不投放到市场,故B错
误;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瓷器制作无关,排除C;粉彩和珐琅彩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主要瓷器,珐琅彩源自西方,粉彩是对珐琅彩的学习和借鉴,工匠将粉彩和珐琅彩放在最明显的地方展现了当时国家的文化自信,故D正确。【点睛】根据选择题的客观性特点,妙用排
除法,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选出正确选项。历史选择题由题干和四个选项组成,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选项,其余三个选项都为干扰项。排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三个干扰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5、.【答案】C
材料“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是指未能赶上大航海时代的浪潮。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南方,迁都后朝廷无法积极参与海洋开发,故C符合题意;材料认为迁都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早在南宋
,我国已经实现经济重心南移,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迁都导致都城直面北方边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C7、A8、【答案】D由时间“1933年到1936年”,当时清朝已经推翻,排除A;B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排除;南京
临时政府存在于1912年,排除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中国轻工业发展,故选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3年到1936年”。结合近代中国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容易排除ABC,选
D.9、【答案】C试题分析:材料显示1959年到1964年城市人口由增加到减少,结合知识可知,1959年经济困难局面出现,城市人口开始减少,1960年开始国民经济调整,1966年文革开始,故D项符合时间范围,D项正确。从国民经济恢复
到“一五”计划是1952年到1957年,故A项排除。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是1953年到1958年,故B项排除。“大跃进”是1958年,故C项排除。10、C11、【答案】D据所学可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应该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与题干时间信息不合,故A项
排除;据材料中“《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信息可得出当时已经在公有制经济外其他所有的经济成分,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所突破,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信息可得出当时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吸收外国的资
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也由此可以看出其目的应该是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而不是中国开始注重对外经济立法,故C项排除,D项正确。点晴:我国的外商企业分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种类型。我国的外资企业立法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而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至今已形
成较为完备的外资企业立法体系。12、【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早期《申报》注重社会舆论监督,发表开启民智的文章,推进近代化,主张抵抗外来侵略,反映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A正确;B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
料内容中没有政治改革的信息,且C项表述也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提供的数据样本较少,不足以得出当时报刊杂志主流内容,排除D。13、【答案】D由材料“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
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可知,国人在面对社会习俗的变化时,其心态是受民族文化影响的,接受新生事物需要一个过程,故选D;材料列举的三种做法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就是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维护,故材料未能体现出多
元的特点,排除A;材料并没有说星期制的推行在民众的舆论制约下就发生了改变,故不能得出B项结论,排除;“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说明新式生活和传统文化并不排斥,排除C。14、【答案】B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判断英法出现进出口贸易大增的情况是在新航
路开辟后,工业革命爆发前,应该与商业革命的推动有关,故选B;海盗行为应该不会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排除A;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经济垄断模式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才出现,排除CD。故选B。15、【答案】C美国政府用NR
A即《全国工业复兴法》,把工人和雇主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该漫画意在宣传罗斯福新政通过直接干预经济,调节企业关系与劳资关系,C项正确;从这幅漫画中不能得出“蓝鹰运动”有效“解决了美国就业问题”的结论,A项错误;NRA只是罗斯福新政的一项措施,它的出台不是工人运动的胜利,B项错误;此
漫画不能说明创作者对干预经济的模式持否定态度,D项错误。16、【答案】C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世界经济多极化指的是世界出现了多个经济中心,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信息只能得出低收入国家在本国经济中工业比重上升,但不能得出其发展水平超过
发达国家,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在20世纪后半期,在国民经济中,工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是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解读合理;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
除。所以答案选C。17、【答案】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体现了以苏维埃政权控制经济命脉为前提,借鉴欧美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经验、技术和文化成果,恢复发展经济,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特点,即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
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B选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方式不同,A选项错误;赫鲁晓夫的措施里面并没有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C选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强调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模式,忽视市场和规律,D选项错误。18、【答案】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有关苏联发展的史实,从苏联争霸来看,应该指二战后,二战前苏联主要致力于国内建设,排除A。而联系所学,苏联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时是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70年的初开始
,改革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趋于停滞,这样排除B和D,答案为C。19、【答案】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这是修补社会的表现;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发展经
济开始走向区域集团化,成立了区域集团组织,如欧洲建立欧洲共同体,这是修正民族国家的表现,故选C;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性的金融体现,不是对社会的修补,排除A;联合国属于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不是对民族国家的修正,排除B;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属于经济手段和措施,不是对社会的修补,排
除D。故选C。20、【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际组织的认识。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协定,WTO是国际贸易组织不符合题中金融秩序的相关内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故C项正确。21、【答案】C从材料“中医”“号脉”可知,材料
表达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C正确;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根据中国自身国情走出的大发展道路,其他国家地区不能完全照搬,排除A;材料体现世界经济出现了问题,但是无法体现西方经济是否都处于严重困难,排除B;
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崛起威胁了美国利益,排除D。22、【答案】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是民主革命,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对象是二月革命后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十月革命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故D正确;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只符合部分信
息,故AC错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是中国特色的,故B错误。23、【答案】A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
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同时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符合材料“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没有解剖资本主义的病灶,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
对清政府的农民起义,与材料“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不符,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共产党宣言》,法国巴黎公社是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
选项错误。24、【答案】B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对外政策和指导思想,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故答案为B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了实行“冷战”的信号,排除A项;马
歇尔计划是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北约组织的建立是冷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加剧了“冷战”的程度,排除D项。【点睛】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所采取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1946年丘吉尔的富尔顿
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49年北约的成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在此之后,世界形势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
局面。25、(1)特征: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交往长久不衰;互动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2分)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丝绸之路的开通扩大了人类
交往的范围;互动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6分)(2)特点:中国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或国内长途贩运);英国主要注重开拓海外市场(或海外贸易发达)。原因:经济基础: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英国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对外政策: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英国实行殖民扩张政策;社会观念:中国重农抑商,英国重商主义、新教伦理;交通运输:中国商帮形成,长途贩运繁荣,英国交通工具先进,海运发达;生产组织:中国是传统手工业,规模较小,英国实行工厂制度,规模大。(12分)(3)形成过程:全球化1.0版的形成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与掠夺使北美洲、大洋洲卷入世界市场,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世界市场进步扩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4)理解: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是以
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利条件: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挑战:全球性问题的综合性爆发(答出南北差距大、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具体的全球性问题亦可给);孤立主义的回潮(或逆向全球化的出现)。(10分)26、(1)影响:人类社会
进入“蒸汽时代”;近代工厂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剧了殖民扩张。(6分)(2)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不同:苏联是片面发
展重工业,忽略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而中国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协调发展。(6分)合理性: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业与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和资金,没有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重工业会后劲不足;而重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核心,没有重工业的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也
不会得到提高和发展,国防也会没有保障。(4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考虑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