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单元综合检测(解析版).doc,共(18)页,277.88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1558df41e5d165954492976a9e41d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五章生态系统单元综合检测一、单选题1.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A.青蛙捕食昆虫B.松鼠吃蘑菇C.蛇捕食青蛙D.兔吃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
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生,是分解者,所以兔吃草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定义。2.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A的数量和占有的总
能量最多,H的数量和占有的总能量最少B.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D.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是:A→B→H【答案】C【解析】【详解】A、能量流
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该食物网中,A的数量和占有的总能量最多,H的数量和占有的总能量最少,A正确;B、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D种群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H由于食物来源多样所以数量不会有明显变化,B正确;C、在这个食物网中,食物链有
:①A→B→H;2②A→C→D→H;③A→C→F→G→H;④A→C→D→E→F→G→H;⑤A→E→F→G→H,共5条,C错误;D、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A→B→H;D正确。3.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有利于进行防御,这一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和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详解】“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变色龙”的体色变化的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称为保护色不易被其他动物所
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这是适应环境的表现,A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4.蚂蚁、蜜蜂往往成千上百只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这是一种关系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答案】B【解析】【分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合作、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关系。【详解】像蚂蚁成千上百只生活在一起,共同寻找食物,分工合作是一种合作关系;蜜蜂和蜜蜂之间分工合作,例如:工蜂负责采集花蜜,蜂王负责繁殖后代,它们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5.下列关于草原某食物链的写法
,正确的是A.鼠→蛇→鹰B.草→鼠→蛇→鹰C.鼠←蛇←鹰D.草←鼠←蛇←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所以此题答案为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的正确写法。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
记食物链的特点,在书写食物链时要注意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非生物成分,食物链要以生产者开头。6.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3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
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详解】A、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由淡水生
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没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
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
意。C、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C符合题意。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
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7.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
态系统,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座城市B.一群正在吃草的羊C.一块农田D.一条河流【答案】B【解析】一座城市既包括了城市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一群正在吃草的羊,只
有动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属于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一块农田既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一条河流既包括了河
流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生态系统,D4不符合题意。8.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
因素是()A.温度B.阳光C.空气D.水【答案】A【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
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学科网考点定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名师点睛】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
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9.如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B.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C.鹰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兔数量的减少D.蛇与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答案】B【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
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营养级,数量最多,A正确;图中有草→兔→鹰;草→鼠→蛇→鹰;草→鼠→鹰三条食物链,B错误;由于鹰以
兔为食,鹰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兔数量的减少,C正确;鹰以蛇为食物,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又在同一营养级上,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蛇与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10.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与生活在平原地
区的人比较,血液中含的红细胞数量多,这是长期与下列哪项生态因素相适应的结果()5A.阳光紫外线照射强B.空气湿度大C.空气含氧量低D.昼夜温度差大【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
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
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这是环境中空气含氧量低对高原上人的影响。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1.下列哪一项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
持不变C.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数量大增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调节维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动态平衡,但这种
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流动的.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
,生物的数量越少.因此,选项A、B、C的说法是错误的.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2.竹林中有一种昆虫叫竹节虫,它的身体与竹
枝极为相似,这是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答案】A6【解析】【分析】生物要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生物也能影响环境。此外,环境也能够影响生物。【详解】根据
题意,可知,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竹节虫将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样的“伪装”可以有利的躲避敌害,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本题答案为A。【点睛】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生物能
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
.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使降雨量多、气候湿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1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水域和生物D.人和生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15.科学家曾对世界
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无二氧化碳B.无阳光C.无有机物D.水温太低【答案】B7【解析】【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
。【详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
有绿色植物生存。【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6.从前的黄土高原上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C.地壳变迁造成的D.人类乱砍滥伐造
成了生态平衡的失调所致【答案】D【解析】【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详解】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使它
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外界条件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平衡就被破坏了,黄土高原是我国人口过于集中的地方,由于长期掠夺式开发,乱砍滥伐,植被大量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造成的,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对环境的破坏
其根本的原因是人,这是必须树立的观点。17.“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指的生态系统是()A.城市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详解】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森林生态系统分
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8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B不符合题意;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
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
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故C不符合题意;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题干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形象的描绘出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景象,故
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18.去年我省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的影响,不少大树被大风刮倒,农田被淹没,损失惨重。以上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
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B【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去年我省遭受强台风“威马逊”的影响,不少大树被大风刮到,农田被淹没,损失惨重。以上现象说明环境能够影响生物。19.地
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生物圈【答案】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20.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
食物链的是()A.蝗虫→青蛙→蛇B.草→蝗虫→青蛙→蛇C.草←蝗虫←青蛙←蛇9D.阳光→草→蝗虫→青蛙→蛇→细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草→蝗虫→青蛙→蛇能正确表示食物链。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A.相互制约的B.多种多样
的C.不断进化的D.谁也离不开谁【答案】A【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吃另一种,这样就控制了它们的数量维持了生态平衡,说明了自然界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的。22.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A.植物园中空气清新B.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C.工
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D.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株矮小【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详解】A、植物的光合
作用产生氧气导致空气清新,因此植物园中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故此选项正确。B、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是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故此选项不正确。C、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是桦尺蠖体色对树皮颜色的适应,因
此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表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此选项不正确。D、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株矮小,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是为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故此选项不正确。故选A。10【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3.在一个池
塘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虾B.水草C.小鱼D.青蛙【答案】B【解析】【分析】生产者一般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详解】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
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一般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微生物: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依存,生产者一般是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点睛】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4.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草→虫→鸟B.阳光→
草→虫→鸟C.鸟→虫→草D.阳鸟→虫→草→阳光【答案】A【解析】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虫、鸟它们三者的关系,A正确;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消费者,而该选项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C错误;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
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而且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箭头应该指向消费者,D错误。25.人体细胞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是()A.植物中的化学能B.燃烧放出的能量C.食物中的化学能D.太阳能【答案】D【解析】在生
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人和动物进行各项生命
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体内的有机物,而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因此人体细胞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11二、非选择题26.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的旱灾相伴而生,干旱对于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益,同时,干旱会使蛙等蝗虫的天敌数量锐减.如图为
我国西北部内陆某大型人工牧场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某年大旱,该处爆发了严重的蝗灾.请分析回答问题.(1)除图中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至少还应有________成分.(2)草通过________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输入生态系统,图中共有_
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由于________的消耗,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4)细菌、真菌、蚯蚓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
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5)蝗灾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你认为在大旱之年治理蝗灾、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可以采取的生物学治理措施是:________.【答案】(1).非生物(2).光合作用(3).4(4).蛙、鸟、狼(5).呼吸作用(6).分
解者(7).不能(8).可用引进天敌的方法将蝗虫大量杀死【解析】(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所有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三者缺一不可。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所有动物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图中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成分,没有表示出来的是非生物成分。(2)在生
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草→12蝗虫→羊→狼,草→蝗虫→青蛙→蛇→鹰,草→蝗虫→鸟→蛇→鹰,草→蝗虫→鸟→鹰。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养、青蛙、鸟。
(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
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4)细菌和真菌、蚯蚓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主要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蘑菇属于分解者,其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释放的能量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以热能形式散失,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所以不能传递给植物。(5)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
虫的天敌。可用引进天敌的方法将蝗虫大量杀死,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27.最近,厦门观鸟爱好者在翔安东埭桥水库见到最美水鸟﹣﹣紫水鸡,它们生活于水库边的芦苇丛中,吃芦苇的嫩茎,也吃芦苇叶上的昆虫、水中的软体
动物等.(1)紫水鸡生活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________生态系统中.(2)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芦苇属于________;紫水鸡属于________.(3)请写出一条与紫水鸡捕食昆虫有关的食物链________.若此生
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则此食物链中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4)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都来自于________能.(5)为了保护紫水鸡,请说出一条你能做到的具体措施:________.【答案】(
1).湿地(2).生产者(3).消费者(4).芦苇→昆虫→紫水鸡(5).紫水鸡(6).太阳(7).宣传保护紫水鸡生活环境的重要性【解析】试题分析:(1):“地球之肾”主要是指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
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
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2)芦苇是绿色植物,因此芦苇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紫水鸡是动物,属于消费者.(3)据资料可见:资料中的食物链是:芦苇→昆虫→紫水鸡.生物富集的特点是逐级递增,所以食物链中有
毒物质最高的是紫水鸡.13(4)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都是阳光.(5)为了保护紫水鸡,我们要宣传保护紫水鸡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故答案为(1)湿地(2)生产者消费者(3)芦苇→昆虫→紫水鸡紫水鸡(4)太阳(5)宣传保护紫水鸡生活环
境的重要性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28.下表是研究小组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消化道内食物成分的分析,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成分A大鱼小鱼B河蚌水蚤、小
球藻C小球藻D小鱼水蚤E水蚤小球藻(1)根据表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试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14(2)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河蚌(B)和小鱼(D)的关系是.(3)如图中的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若②表示生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则②是.(4)若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杀虫剂污
染,试推测表中体内含杀虫剂最多的生物是(填字母).【答案】(1)C→E→D→A;(2)捕食;(3)小球藻;呼吸作用;(4)A;【解析】试题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
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4)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
植物)、消费者(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1)由消化道内食物成分组成,可写出食物网如图所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C→E→D→
A。(2)河蚌(B)可以捕食水蚤,同时小鱼也捕食水蚤,因此两者均可以小球藻为食,属于捕食关系。(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小球藻是生态系统中的生
产者。由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中箭头方向可知:过程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
有毒物质越多(富集).食物链:“C→E→D→A”,甲的营养级最高,因此该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A。故答案为(1)C→E→D→A;(2)捕食;(3)小球藻;呼吸作用;(4)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难度中上,属于
15理解掌握层次。29.如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湖泊中的剑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小虾以剑水蚤为食,小鱼能吃小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能制造有机物的是,属于生产者.剑水蚤、小鱼则属于者.(2)在湖泊中还存在着许多腐生和真菌,属于者.它们能将动
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对生态系统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4)如向湖泊中投放一些肉食性大鱼,大鱼以小鱼为食.则小虾在数量(纵坐标)上的
变化与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是如图的(5)一段时间后,湖泊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恢复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答案】(1)藻类植物;消费(2)细菌;分解;物质循环(3)光能;逐级递减(4)C(5)平衡;自动调节【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由表可知:藻类植物是生产者,水蚤、小鱼是消费者.(2)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的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
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3)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都是阳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来.16(4)C,对于大黑鱼和小鱼的关系可以用食物链表示:水草→虾→小鱼→大黑鱼.从这条食物链可以看出,大黑鱼是以小鱼为食的,所以当向池塘内投放一些大黑鱼时,池塘内的小鱼会
因为大黑鱼的捕食而数量减少.小虾增多,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
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3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请回答:(1)图中[1]能够利用光能制造,属于。(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有[]、[]。(3)图中[]属于分解者,主要是指和,它们能把动植物
中的有机物分解成,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4)请写出图中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用数字和箭头)【答案】(1).有机物(2).生产者(3).2虫(4).3食虫鸟(5).4(6).细菌(7).真菌(8).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9).1→2→3【
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1]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属于生产者。(2)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需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属于消费者。图中
属于消费者的有[2]虫、[3]鸟。(3)图中[4]属于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生产者)重新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4)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的食物链:1→2→3。考
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31.生态农业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等优点,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图是17一个生态农场模式图,请回答问题:(1)不考虑人的作用,此生态农场中最基本、最关键
的成分是_____。(2)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如果沿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进行传递,在消耗农作物100千焦能量时,人最多可以获得能量_____千焦。(4)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
治疗疟疾的药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使用价值。【答案】(1).玉米(2).鸡、人、猪(3).20(4).直接【解析】(1)不考虑人的作用,此生态农场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玉米。(2)(3)此生态系统存在三条食物链:玉米→鸡→人,玉米→猪→人,玉米→人,最短的是玉米→人。生
态农场中能量流动的最终来源是玉米,生态农场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农场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太阳能。“在消耗农
作物100千焦能量时”,人最多可以获得能量是农作物的20%,即20千焦。(4)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