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x,共(4)页,1.77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640cff40b7c96d7f78526f5127e9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年秋季高一第一次联考历史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新石器时代中期,大多数聚落出现结
构复杂的“大房子”,与众多中小型居址形成明显对比。“大房子”是部落公共活动中心,或部落首领住宅兼公共事务场所。“大房子”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A.社会矛盾逐渐加剧B.部落组织日益复杂C.劳动分工更加明确
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2.下图是“人面兽面组合纹玉踪”,呈扁方柱体,外方内圆,厚薄均匀,出土于长江中下游,距今约5000年,现收藏在南京博物院。该文物最有可能属于()A红山文化B.大汶口文化C.良渚文化D.二里头文化3.在河南郑州和偃师的商朝都城遗址,都发现了大规模的城
墙,城内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军事防卫设施和祭祀场所,而生产活动的痕迹则非常少见。这说明商朝时A.原始的农耕活动尚未形成B.都城屡迁主要是在逃避战争C.不同都城间存在分工合作D.城市主要功能是军事和政治4.如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历史叙述,据此可以认定()
记述出处“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春秋战国《竹书纪年》“唐(尧)虞(舜)之道,禅而不传”战国中期《郭店楚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西汉《史记·五帝本纪》A舜使用暴力篡夺君位
B.《郭店楚简》描述违背史实.的.C.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D.《史记》体现主流价值取向5.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中,提供了很多史料。下列史料表述错误的是()A.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B.良渚文化的代表器物玉器C.仰韶文化的代表文物黑陶D.殷墟出土的带文字的龟甲6.下图分别为
《西周分封示意图》和《春秋列国形势图》。关于图1到图2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华夏认同观念仍未出现B.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C.周朝的都城已往西迁移D.诸侯王变成天下共主7.《说苑·尊贤》载:“齐桓公设‘庭燎'(古代商议国之大事时燃起的大烛)…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
术见者……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携而并至。”这表明()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成重学风气B.政治制度变迁引发社会阶级重构C.礼贤下士已成为各诸侯国的共识D.士阶层逐渐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8.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主张由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开采;李悝实
施“平籴法”,主张政府收售粮食以调节粮价;商鞅主张政府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9.云梦睡虎地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是研究秦朝法律
制度、行政文书、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其中《为吏之道》提到“为人君则怀,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兹(慈),为人子则孝,无官不治,无志不彻”。这表明()A.秦朝治国理念与儒学有共通之处B.法儒两家的思想主张针锋相对C.儒学已逐渐成为秦朝主流思想D.秦
朝灭亡源于统治阶级的暴政10.先秦时期,《礼记·王制》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秦朝建立后,《说文解字·叙》的。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据此可推知,秦朝()A.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语言统一B.文字的统一有利
于中央集权C.社会各界日渐形成尚学之风D.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11.如图是1991年中国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二千二百年》邮票。这次农民起义()A.因河南灾荒而爆发B.旨在反对秦始皇的统治C.建立了“张楚”政权D.破坏
了江南社会的稳定12.西汉皇后大多出身微贱,东汉皇后大多出身名门望族,且大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据此可知,东汉()A.存在外戚干政的隐患B.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C.已形成军阀割据局面D.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遮变。——摘编自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政
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
中所描述的西周政治制度,并分析西周政治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前朝(周)相比制度方面的创新之举,并分析秦统一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东方大国齐国兴建的集文化教育、学术交流和资政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专门机构,它既有招揽人
才和议论争鸣的功能,又有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实际就是田齐政权重建的诸侯国大学。春秋晚期,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贵族阶级迅速衰落,学术成为士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私学教育的兴起对原有的官办教育体系形成巨大冲击,此时的大学也需要进一步与国家政治联系
起来,成为政治和教育相结合的官办机构。于是,新兴的田齐政权在获得周天子承认后,既要延续姜齐时期招揽人才的良好风气,又要继续建设和发展教育机构以培养人才。基于这样的考量,齐国便重建了国家的大学教育机构下学宫。稷下学宫不仅有规模宏大的
建筑群作为学习和议论的平台,而且开展教学活动的人数众多。子曾在下“三为祭酒”,说明当时有专门的负责人,而且有定期任命或考选制度。《管子·弟子职》是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对学生的饮食起居、衣着服饰、课堂纪律、品德修养等都有具体规定。——摘编自吕文明《从风气到机构:稷下之学在春秋战
国时期的兴起和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齐国重建稷下学宫的背景,并归纳其办学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齐国重建稷下学宫所带来的影响。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朝吸取“秦亡于暴”与“秦亡于专”的“秦鉴”,在政治制度和治国方针方面作了重
大改革,但同时,也保留了秦朝维护皇权统一、防止诸侯割据、天下分裂的合理制度内核,形成了“汉承秦制”与“汉变秦治”互补的政治模式,奠定了后世历朝历代恪守、遵循的政治模式。——摘编自祁志祥《论”汉承秦制”与”
汉变秦治”汉朝的政体改良与大政方针》材料二:从《史记·匈奴列传》可以看到汉、匈双方互通信函以及“和亲”之“约”、“关市不绝”的情况;从《史记·东越列传》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东越的赞叹之情;从《史记·大宛列传》可以看到张骞出使西域,亲身经历或了解匈奴、月氏、胡、越的复杂关系,并得知大宛
、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以及西南夷等域内外情况。班固在《汉书》中用“诸夏”和“八方”来概括当时全国的范围。东汉时期,称“华夏”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摘编自瞿林东《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三例汉武帝时期“汉承秦制”与“汉变秦治”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几种主要方式,并分别列举一例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