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70.096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docx,共(7)页,70.09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df1c4c8be9ddc5bbc9c3e79cc892d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四校联考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命题教师:审题教师: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粘贴好条形码,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满分为150分.一、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内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其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比喻作为文学的常用修辞法,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譬喻形象而意蕴丰赡。“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孔子由水的川

流灵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可死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这是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怀,刻画得栩

栩如生又感人至深。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即为

有意无意地运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因互不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

。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曰开场白,故被弟子置放

卷首。(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材料二: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

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

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

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

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

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谈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

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

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摘编自车凤《〈

论语〉中的以“文”化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可死矣”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追求。B.“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练习的道理。C.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D.“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其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契

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的很多思想在当代仍能给人们深刻启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言简意赅地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B.“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论

语》卷首。C.《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的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前后的转变,体现了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D.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正是来源于《论语》中对孔子在

不同情境中详细的神态描写。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巧言令色,鲜矣仁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D.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两则材料都提到《论语》开篇《学而》,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5.《论语》

是如何表现文学性的?请综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4分)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帕男《莱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

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首先读的是

袁鹰的《井冈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

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家乡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与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到井冈山,给我

印象最深的是竹子。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衍,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

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战士的

化身,应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息的灵魂。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这种君子之风,不

正是我们所景仰的吗?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在参观完小井红

军医院后,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红军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做伴的树葬墓是乡下某位过世的老人。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老

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据说有“满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5月2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上井冈山,先后任有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支都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等职。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职。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

恐怖中走过来的人,历经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坚如磐石。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令我高山仰止。原来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的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

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1952年,时任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

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我在房间里,对着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牌匾,尝试朗读袁鹰《井冈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

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

,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出什么奢想?(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文“此次学习,可谓是‘命’”与文末“不是宿命,而是必须”的表述,前

后矛盾,表现了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B.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凸显了竹子的“节”与“洁”,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质。C.“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这表现

了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D.“家乡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这表明作者认同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了“敬畏”一词,起到点题的作用,

又明确了“敬畏”的含义,为下文做铺垫。B.文章写井冈山竹子,既摹其形,又现其神,从形与神等方面表现了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者的心灵震撼。C.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具体叙述了“我”在井冈山学习的经历,抒写了“我”对井冈山的独特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D.“和巍巍青山做伴的树葬墓是乡下某位过世的

老人”,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故里。8.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曾志”的叙述,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6分)9.文章的题目“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有什么含义?(6分)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乃苏,厥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

曰:“汝闻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杖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耶?杀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氏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乎!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

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听。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

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

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节选自《说苑·建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B.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

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C.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D.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11.下列对文中

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人,指王公贵族之类的高位者,或是对父母长辈的称呼。文中指曾子的父亲。B.“得无疾乎”中“疾”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中“疾”的意思不同。C.“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中“委”的意思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的

意思相同。D.东夷,古时中原对东方各部落的统称。夷,后来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皙脾气暴躁,仅因儿子锄草时不慎斩断了瓜苗的根,便拿起大棍击打儿子,致使儿子倒地,不省人事。B

.孔子对曾参被父亲用大棍打却不知道躲闪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认为曾参的做法会使他的父亲陷入不义。C.孔子认为子路很有才能,如果再进一步学习,将不会有人能超过子路,但喜欢长剑并不能帮助他提高才能。D.孔子认为东夷女子在其丈夫死了之后,虽

然没有再次出嫁,但纳私婿的做法也不符合贞节的本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5分)(2)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5分)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完成14~15题。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戴复古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叶落花开关气数,山长水远是功名。摩挲老眼看新贵,九鼎鸿毛孰重轻。14.下列对本诗内容的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的的A.这是一首酬和赠答诗,诗人用友人张敏则赠诗之韵写成,然后回赠给他。B.叶落花开自有其客观规律,人生的功名之路正如山水迢远,漫长而曲折。C.“摩挲老眼”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新贵的不屑,以及对

自身年老的感伤。D.九鼎本为重,鸿毛本为轻,但诗人却对此发出了疑问,表达出批判之意。15.诗歌前两联对我们读书做学问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五、语言运用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

精神同延安精神是(①)的,是中华民族(②)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自觉继承并发扬光大,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指明

了奋进的方向。上世纪60年代,为了林县人民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靠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自发组成了10万人的修渠大军。没有任何现代机械设备,用近10年时间,硬是靠双手,一锤、一钎、一铲,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太行山腰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

“人造天河”。今天,人们置身于红旗渠俯瞰一渠清水穿山越岭奔向田野,依然能够感到无比震撼。当年“劈开太行山,高举红旗永向前”的号子声犹在耳边,300名青年突击队在坚硬的岩壁上穿山凿洞的场景犹在眼前。正是一个

个这样(③)、艰苦奋斗的故事,铺就了我们通往复兴的宽广大路;正是有一代代青年的顽强拼搏,奠基了今天的中国模样。也正因此,今天我们青年一代才有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有了与父辈不一样的视野,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与世界同代人比肩而行。16.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数字,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苦不苦,想想

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长征行军途中,红军将士常常以苦为乐。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直鼓舞着红军。①,是因为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相信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长征的胜利,保存了革命的精华,并以其不怕艰苦、

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全中国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成为一篇中国革命的“宣言书”。长征在全国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把革命真理宣传到沿途广大地区。中央红军走了11个省,三个方面军共走了14个省,并向沿途各省的人民宣传,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真正

解放的道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团结抗日。②,还撒播下革命的种子。长征途径之地,红军放手发动群众,群众革命热情汹涌澎湃。军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长征精神,是坚强堡垒,是有力支撑。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③,使之成为鼓励广大

人民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伟大实践的不竭精神动力。1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个字。(6分)20.请仿照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概括第二段中关于长征的其余两个意义,使之与示例构成排比句。(4分)示例(1

):长征是宣言书。六、名句默写(本题6分)21.根据下列情景默写(6分)(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为人处世应宽以待人、能够换位思考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七、

材料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勤”和“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对“勤”“俭”产生新的看法。如某班学生小亮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社会不应再提

倡“勤”,而应提倡“智”。他还认为,当今社会物质如此丰富,吃、穿、用再像过去一样节俭,就是吝啬小气的表现了。作为新时代青年,针对小亮对“勤”“俭”的认识,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题详解】C“视自己与众生一体”与原文“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的说法不符,“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事说理融为一体”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论语》的内容

大多叙述平凡人和常见事,而选项的主语是儒家作品。【2题详解】AB项强加因果,“学而时习之”三句置于卷首,是因为这三句是气脉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日开场白,所以被弟子置于卷首。C项“转而正色道歉”错,原文没

有体现“道歉”的意思。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详细的神态描写”错,原文说的是“《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二是“正是来源于《论语》中……”错,原文是“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

剧感”。【3题详解】DA项注重描写,体现了语言的文学性;B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也能体现文学性;C项直接提出语言要注重文学性。D项没有体现语言的文学性。故选D项。【4题详解】①材料一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

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2分)②材料二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说明《论语》相比《中庸》《大学》,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2分)由于材料一结尾第三段“相对于上述---”【5题详解】①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借松柏后

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1分)②讲究遣词用句,常用结构精巧而又精辟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运用对句说明了“质”与“文”的关系。(1分)③注重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简约的神态描写,许多段落呈现“氛围感”和戏剧感。如《阳货》篇中对孔子的描述。(2

分)【6题详解】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前后矛盾”“表现了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错。前文中的“命”是说自己没有打算到井冈山,结果却因为学习来了井冈山,命中注定与井冈

山有缘;而文末说“不是宿命,而是必须”,是因为作者在这次井冈山之行中产生了很多感悟,井冈山对其人生有很多启迪。所以二者并不矛盾,也没有纠结心理。故选A。7题详解】D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魂归故里”错,革命老人曾志是“魂归井

冈山”。故选D。【8题详解】8.①曾志是中国革命老人,是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作者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让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染力;②曾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革

命主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某个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首先看曾志与井冈山的竹子之间的关联。作者说“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而曾志正是千万红军战士中的一员,“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

山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她的身上体现出了井冈山竹子的精神,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革命主题。再看效果,曾志属于具体体现竹子精神的人物,作者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让文章更加真实,富有感染力。【9题详解】9.①井

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我”眼中井冈山已不是单纯的一处自然风景,而是一处信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②从这里出发的及最终埋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有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精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人敬畏;③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次朝圣,也是一次精神洗礼,30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本

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等角度进行思考。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敬畏”和“心安”。先找”敬畏”的原因。在作者眼里,“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

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种精神“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由此可见,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我”时中共网山已不是单纯的处自然风景,而是处信仰高地,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除这些竹子

之外,井冈山最令人敬提的应当是以曾志为代表的革命战士。“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历经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坚如磐石”“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

不得不将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的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可见这些革命者具有多么崇高的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是令作者敬畏的又一个原因。再分析“心安”的原

因。开头作者说“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通过这次到井冈山学习,作者见到了魂牵梦绕的井冈山,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将冈山翠竹”,见到了曾志的墓碑,了解了她的事迹,“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望”。作者的

井冈山一行,是一次朝圣,也是一次精神洗礼,30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10题详解】A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退到屏风后面边弹琴边唱歌,想让父亲听见他的歌声,让父亲知道他身体平安无恙。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告诉门下弟子说:“曾参来了

,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认为没有犯错,便托人向孔子谢罪。“其歌声”是“听”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自以”宾语是“无罪”,应在“罪”后断句,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C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

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得无疾乎”中“疾”的意思是受伤,“声非加疾也”中“疾”的意思是劲疾。句意:有没有受伤?/声音并没有加大。C.“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中“委”的意思是舍弃,“如土委地”中“委”的意思是散落。句意:如今你却舍弃自己的身

体给父亲等待他的暴怒/就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故选C。【12题详解】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但喜欢长剑并不能帮助他提高才能”错,孔子并没有对子路“好长剑”提出反驳,只是说子路回答的“好长剑”,不是他问的问题。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能力。(1)“事

”,侍奉;“索”,找;“侧”,身旁。舜侍奉父亲时,凡是父亲想找他来使唤的时候,从来没有不在身边的,但是父亲想找他来杀掉时,从来没有找到过。(2)“释”,放弃;“庸知”,谁知道,怎么知道;“是”,正确。现在你想要

放弃古代的学问而随自己的心意行动,谁知你是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还是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呢?【14题详解】C“对自身年老的感伤”不当。【15题详解】①“胸次诗书一派清”告诉我们胸有诗书,才会保持内心清明。②做学问犹如耕种,启示我们要勤奋、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③“十年

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强调做学问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每点2分)【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历史记忆”推断精神传统是一以贯之的,故可填写“一脉相承”。“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

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第二空:依据“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自觉继承并发扬光大”推断精神传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故可填写“不可磨灭”。“不可磨灭”: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

第三空:依据“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断应填入的成语与上下文的意思一致,故可填写“筚路蓝缕”或“披荆斩棘”。“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土地,形容创业的艰苦。“披荆斩棘”:指拨开荆丛,砍掉荆棘;比喻开

创事业或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艰苦奋斗。【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为了”开头导致句子主语缺失,应将“为了”放在“林县人民”后面;二“解决”缺失宾语,应在后面添加“问题”;或修改为“林县人民为了改变

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三“……下”介词短语缺失成分,应是“在……下”;示例一:林县人民为了改变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在靠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自发组成了10万人的修渠大军。示例二:林县人民为了解决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问题,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自发组成了10万人的修渠大军。【18题详解】①使

用数字,突出工程之大、困难之多、任务之重、成就之高,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震撼力;②有力衬托出林县人民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由原文“削平1250个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太行山腰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

’”可知,所列数字为事实论据,增加文章的真实性、科学性和说服力。用具体的数字突出了工程之大、克服困难之多、完成的任务之重、取得的成就之高;通过这些数字,也让读者形象具体的地感受到林县人民的丰功伟绩,以及只有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取得这样宏伟的业绩,有力衬托出

林县人民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1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面提到“长征行军途中,红军将士常常以苦为乐。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直鼓舞着红军”,后面说“是因为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正

确领导,相信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填的句子应当是两者之间的衔接句,可以用“之所以”与后句的“是因为”呼应,可以写“红军将士之所以能保持这种精神”。第二空,前面写“中央红军走了11个省,三个方面军共走了14个省,并向沿途各省的人民宣传,只有红军

的道路才是真正解放的道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团结抗日”,后面写“还撒播下革命的种子”,为了与“还”呼应,前面应该有“不仅”,然后概括前句的意思,可以写“红军长征沿途不仅宣传革命真理”。第三空,前面写“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后面应该写“我们”

该做些什么;再联系后面“使之成为鼓励广大人民……不竭精神动力”,说明要填的句子应当与长征精神有关,可以写“我们应大力弘扬长征精神”。【20题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仿写及修辞手法运用的能力。结合“中央红军走了11个省,三个方面军共走了14个省,并向沿途各省的

人民宣传,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真正解放的道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团结抗日”,可概括出“长征是宣传队”。结合“红军长征沿途不仅宣传革命真理,还撒播下革命的种子”,可概括出“长征是播种机”。注意:一

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二是概括长征的其余两个意义,三是仿句与示例构成排比句,即仿句要采用“长征是……”的句式。21、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己所不欲④.勿施于人⑤.先修其身⑥.先正其心22、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肯定“勤”和“俭”是传统美德,然后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对“勤”“俭”产生了新的看法,并列举了学生小亮对“勤”和“俭”的认识:当今社会的物质丰富,“俭”就是吝啬小气的表现;人工

智能时代即将到来,不应再提倡“勤”,应提倡“智”。可见材料意在探讨“勤”“俭”是否过时、是否要用“智”来取代的问题。材料中小亮的认识貌似与时俱进,但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是混淆概念,“勤”和“智”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方面,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提倡“勤”与提倡“智”并

不矛盾;“俭”和“吝”是不同性质的德性,不能混为一谈。二是过于强调前提条件,以为在“物质丰富和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勤”和“俭”可以淡化。这样的认识导致小亮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首先考生要明白“勤”“俭”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活中只“勤”不

“俭”会勤而徒劳;只“俭”不“勤”会俭而无用,只有将两者辩证地结合起来才能过上好日子。而且,“勤”和“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这种传统美德,只能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点丰富发展“勤”和“俭”

的内涵。其次,“勤”和“智”的并不对立,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劳能够让人积累实践经验,更有利于提升一个人的智慧,激发一个人的灵感。最后,即使是“物质丰富和科技发展”,我们也要提倡节俭,因为这里包含着一种节约意识,即使是物质丰富,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可铺张浪费,

暴殄天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试题任务来看,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选材要典型,要紧紧围绕自己的立意写人叙事,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突出主题。若写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勤”

“俭”在今天依然重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应提倡“智”,这样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考生也可以写成驳论文,驳斥学生小亮的观点。总之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立意:1.“勤”“俭”美德不可丢。2.“勤”“智

”可并存,“俭”“吝”不同器。3.智能引领,“勤”“俭”护航。4.成由勤俭败由奢。参考译文:曾参在瓜地除草时不小心斩断了瓜根。(他的父亲)曾皙非常生气,拿起大棒就打他,曾参扑倒在地,过一会才苏醒,他很快就

爬起来,上前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您费力教训我,有没有受伤?”(于是)退到屏风后面边弹琴边唱歌,想让父亲听见他的歌声,让父亲知道他身体平安无恙。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告诉门下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认为没有犯错,便托人向孔子谢罪。

孔子说:“你没有听说普叟有个儿子名叫舜吗?舜侍奉父亲时,凡是父亲想找他来使唤的时候,从来没有不在身边的,但是父亲想找他来杀掉时,从来没有找到过。小的杖刑他就等着挨打,大的杖刑他就跑掉,以躲避父亲的暴怒。如今你却舍弃自己的身体给父亲等待他的暴怒,站在

那里不躲开,以自己的死来使你的父亲陷入不义,哪样的不孝比这更大呢?你难道不是天子的百姓吗?杀死天子的百姓,该当何罪呢?”凭着曾参这样的人才,又是孔门的弟子,有了罪过自己还不知道,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矩,实在很难啊!孔子对子路说:“你爱好什么?”子路说:“爱好长剑。”孔子说:“不是问的这

个,凭着你的才能,再进一步学习,谁能比得上你呢!”子路说:“学习也有好处吗?”孔子说:“国君没有直言规劝的臣子,政治就会有缺失,读书人没有能获得教益的朋友,所闻就不广。狂奔的马不能放开马鞭,使用弓弩不能离开校正器。木料经墨线一弹就能取直,人接受规劝就能圣明。接受教育注重请教,哪

有不顺利成功的呢?诋毁仁义,厌恶读书人,就将濒临刑罚的边缘。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用揉制自然端直,砍伐下来做成箭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皮,又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在箭的尾部装上羽毛,将箭头

磨得十分锋利,那它射得不是更深吗?”子路弯腰拱手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子路向孔子问道:“请求舍弃古代的学问而随我的心意行动,可以吗?”孔子说:“不可以。从前,东夷人人仰慕中原的礼义,有女人死了丈夫,就为她接纳一个未正式结婚的丈夫,终身不

出嫁。不嫁虽说是不嫁,但已经不是贞节的本义了。苍梧有个弟弟,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请求与哥哥交换。忠诚虽说是忠诚,但不符合礼义。现在你想要放弃古代的学问而随自己的心意行动,谁知你是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还是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呢?做一件事情开头不谨慎,以后即使要悔改,那将是很难的啊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