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1.215 M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1.21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9d39063814e0550643ab678b9710ad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非选择题)一、选择题1.周克商后,安抚股商遗民,同时任用各地才俊。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

围的政治联盟基础上,还建立了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的权威,甚至周王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这一做法A.实现了对诸部族直接有效控制B.有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观C.确立了周天子的封建专制王权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周王室通过任用各地人才,从而表达

天下为公的思想,而无论王室还是诸部族都在统一的权威之下,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思想,故选B;当时仍然是地方分权,不是“直接有效控制”,A错误;西周时期尚处于奴隶社会,封建专制王权表述不符合史实,C错误;西周的分封制并未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

直管理,D错误。2.孔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国天下”,维持了秩序和周天子的尊严。孟子认为管仲不行仁政,最终未能统一天下,荀子更为直接地指出“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为天子大夫”。这反映了A.儒家道义

观的发展B.百家思想趋向融合C.新的社会秩序已建立D.华夏一体观念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去认识历史,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先秦儒家对管仲态度转变的背后是道义观的变化。故答案为A项。B项孔子、孟子、荀子对管仲态度是不同的,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3.汉武帝时

期,朝廷明文规定,凡经承相、列侯、刺史、郡守等推举,通过考核,委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据人口的数量,按比例推举。上述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A.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基础B.缩小了中央选官范围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导致了门阀士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按人口数量、按比例推举,从而进一步充

实了封建统治机构官员,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基础,答案为A;B表述与材料信息相反,C举荐方式无法体现是否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排除B、C;材料体现不出“门阀士族”,且按人口数量荐官也不一定会形成门阀士族.排除D。

4.李白有诗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杜甫亦言:“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相传为古时民众起义领袖)俱尘埃。”这反映了唐代A.浪漫主义文学颇受推崇B.儒学独尊地位

受到挑战C.儒道释三教已逐渐融合D.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儒生不及游侠人”“儒术于我何有哉”说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故B符合题意;杜甫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而李白属于浪漫主

义文学的代表,故A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儒道释三教融合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5.毕士安是某朝抵抗派宰相。乾德四年考中进士,后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中,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元年先后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毕士安所处的朝代为

A.秦朝B.唐朝C.明朝D.宋朝【答案】D【解析】【详解】宋代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削弱相权,增设参知政事分散丞相的行政权,故毕士安所处的朝代为宋朝,故选D。AB不存在参知政事这一官职,排除;明朝废除丞相,所以也不存在副丞相,排除C。6.明代内阁的政治功能一般包括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

在实际运行中,内阁的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明代政治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大或小,或强或弱。这主要是由于A.内阁是传统相权的翻版B.阁臣与皇帝关系的亲疏C.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D.皇帝亲信并尊崇阁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内阁的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权力的来

源是皇帝,受到与皇帝关系的亲疏的影响,故B项正确;内阁与丞相不一样,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7.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

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一时期应该是()A.汉朝B.隋唐C.两宋D.明清【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两

宋时期由于宽松的文化政策出现了重自由表达的文学艺术形式,例如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的宋词的出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两宋而非隋唐、明清,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8.明朝前

期“江浙犹尚朴素,子弟得乡举始著绸缎衣服”,而明朝中叶以后,“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子俱是轻裘,女子俱是锦绣,货愈贵而服饰者愈多”。材料反映出当时A.丝织技术获得明显进步B.商品经济冲击社会习俗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

秩序D.江浙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从“子弟得乡举始著绸缎衣服”到“男子俱是轻裘,女子俱是锦绣”,联系所学可知,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习俗受到冲击,B正确;因为从材料中得不出丝织技术进步,A错误;材料并未

涉及“等级秩序”“经济发达”等信息,所以CD与材料不符,排除。9.近代中国一场战争,使“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江、浙、皖诸省往往“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其中强有力者,飞来客燕,敢欺本地篱鷃,有主田畴,强行

霸占,有喧宾夺主情形”。导致该情形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中英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范围正好涉及到江、浙、皖诸省,对这些富饶的地区的经济造成了破坏,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是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者之间的战

争,与题意不符合,排除。10.《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

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运输难以与外国铁路竞争,致使沿岸城市和百姓生活的衰败,增强了民众的反帝情结,特别是助长了义和团盲目排外情绪,故C项正确;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始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排

除A项;外国资本输出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且题干不能反映当时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排除D项。故选C。11.19世纪中后期,西方民主观念逐渐传入中国,“议会、民权、自由、宪政、权利”等成为热门词汇。清末民初,“革命、共和、民主”等成为流行词。五四时期,“自由主义民

主”“革命民主主义”等词语成为新宠。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西方民主体制被照搬到了中国B.民主流派众多干扰了救亡道路的抉择C.实现共和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D.民族危机加剧推动了民主观念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阶段历程,即由学习西方的制度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果,民族危机推动了民主观念上的变化,从“19世纪中后期”到“五四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在这种外力作用下不断地探索不同的救亡图

存道路,D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管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中国都并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民主体制,而是杂揉了许多带有中国特色的东西,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是对西方制度与文化学习的不断深化,而未言明民主流派对救亡道路的干扰,排除B;实

现民主共和只体现材料中一个阶段,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题,故排除C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提炼历史的线索,围绕线索打通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割裂,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中,学生完全可以依据刺激反应说

将必修一、二、三的内容予以整合。12.近代漫画评论家黄茅曾说:“热情的青年漫画家投身到革命军的队伍,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参加实际的战斗生活,直接发挥绘画配合作战的效能。他们印刷大量印刷品和画报,《

国耻画报》《反帝画报》等都是当时的产物。”材料中的现象最有可能表明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国耻画报》《反帝

画报》”可知,此时是北伐战争时期,因此材料中的现象最有可能表明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故C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不符合“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故A错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是

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故B错误;国共力量对比变化明显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故D错误。13.1937年至1939年,武汉与广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为文学活动的新的中心。1939年

的重庆“文学活动十分活跃,几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一样。”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B.近代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动C.文化中心的逐渐西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答案】A【解析】

【详解】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正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全面侵华,上海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故A正确;B与材料无关;C不是材料主旨;D与材料无关。【点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1937年到1939年”,考查的是学生对全面抗战时期知识的

理解和熟练程度。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地工会组织职工上大课,举办短期训练班和职工夜校,宣讲劳动创造世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工人阶级觉悟B.开展工人扫盲教育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基层民主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对工人进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故选A;宣讲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并不是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无法体现

开展扫盲教育,排除B;对工人进行常识教育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基层民主组织无关,排除CD。故选A。15.下表是中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比重的变化情况表(不包括手工业)。此表可以说明当时新中国A.已建成社会主义

工业化B.社会主义改造条件成熟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D.资本主义工业备受挫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到1952年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比重占据绝对优势,这说明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走向成熟,B正确;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刚完成,A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6.如表为中国1949—1965年间《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统计数据,表中信息反映了A.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B.政治影响文化

的交流与传播C.国人对体育态度出现摇摆不定D.苏联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曲折【答案】B【解析】【详解】建国后,中苏关系经历了结盟到分歧再到不结盟,苏联解体后与俄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成为中苏两国

关系的转折点。此后,分歧渐大,影响两国关系走向,进而影响两国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中苏分歧扩大后有对抗,但不是冷战,排除A;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于体育一直高度重视,排除C;体育报道数量与实际发生情况不是一回事,排除D。17.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

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目能在“笼”中充分飞翔。“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A.按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阐释计划与市场

的互动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陈云用鸟和笼之间的关系来主张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A正确;材料未彻底否定计划经济体制,B排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C排除;材料更多强调的是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非单纯的互动关系,D排除。故选A。18.“梭伦的金权政治对于当时的雅典不失

为一次革命。我们不能忘掉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这一评论基于梭伦改革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B.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确立了财产等级的参政

制度D.颁布了免除一切债务的“解负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梭伦的金钱政治对于当时的雅典还不失为一次革命”说明作者肯定“金钱政治”,实际上是在肯定梭伦改革时期建立的财产等级制度使得平民有机会参政议政;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道路,故A项错误;BD项不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19.14—16世纪,欧洲大陆国家出现了“三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是宗教改革(ReligionReform),一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ofRomanLaw)。三者都A.反对封建神学B.强调自由、平等、法治

C.倡导人文主义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内容;宗教改革和罗马法复兴其实质是宣言人文主义精神,因此三者都倡导人文主义,C项正确;A、B、D三项均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20.如表是意大利最重

要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冲击B.商业革命的影响C.政治分裂的阻碍D.罗马教廷的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560年后意大利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不断下降,这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贸中心转移有关,B正确;工业革命兴

起于18世纪上半叶,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1.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

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学派C.启蒙思想家D.自然哲学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信息可知,该学派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应强求一致。而与此观点相对应的是智者学

派,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特别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把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追求自由、民主和法治,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

,自然哲学家从自然界寻求一种理智的具体事物来解释世界,不再受制于迷信的神话观,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2.1582年前后,伽利略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之后又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

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伽利略的主要贡献在A.推翻了当时公认的观点B.树立了定量实验与数学论证结合的典范C.挑战了教会树立的权威D.为新航路开辟和天文学革命创造了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伽利略经

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树立了定量实验与数学论证结合的典范,故选B;AC是思想观念角度,不是科学发展的角度,排除;1500年前后新航路已经开辟,排除D。23.1172年,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一一发行公债: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

立;19世纪,伦敦的银行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反映了A.世界经济中心的兴替转移B.贸易发展推动金融的创新C.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D.自由主义思想的有效实践【答案】B【解析】【详

解】威尼斯发行公债融资,证券交易所成立,银行产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些事件都是商业贸易发展推动的结果,说明贸易发展推动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无法体现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曲折发展”,排除C;12世纪

、17世纪盛行重商主义,排除D。24.在美国,众议员和国家主要官员由民选产生,任期有明确限制,还赋予议会弹劾包括总统在内的一切行政官员的权力;州政府和地方官员,绝大多数也是由民选代表或代理人组成。这体现了A.联邦制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答

案】C【解析】【详解】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理想形式之一。C项与题意相符;联邦制原则涉及的是国家的结构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排除B项;中央集权原则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除D项。25.19世纪中期前,欧美最高建筑只有6层;1871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幢现代钢框架高层建筑,开摩天大楼先河,共10层;19世纪末,美国出现29层、118米高的建筑;20世纪初,纽约建成了屋尔华斯大厦,已达52层、241米。其首先在美国大量出现的主要因

素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本B.充分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城市化商业化带来城市地价飞涨D.为满足工业化后人们的住房需求【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材料现代钢框架,再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钢铁工业重工业飞速发展,电

力电气使高层超高层适用的电梯出现,使摩天大楼成为可能,故B正确;ACD是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同时ACD也是欧美的共同因素,排除。故选B。26.(2017年江苏卷)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

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C【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点睛: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

维埃政府。(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27.1965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刻不容缓的措施》的决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发展农业。1960—1980年,农业投资总额达3830亿卢布,比十月革命后的40多年的农业投入还高2.5倍。这体现了苏联A.改革重点转向农业B.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C.农业经济持续滑坡D.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答案】D【解析】【详解】1965年后,苏共中央认识到发展农业的重要

性,不断加大农业投入,但农业总产值和人均实际收入却连年下降,体现出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D项正确;六七十年代苏联改革重点在工业而非农业,A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和农业经济持续滑坡,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BC两项错误。28

.20世纪,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审判》讲述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无罪,找律师申诉,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最后他被处死在采石场。该作品A.

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小说主人公自知无罪,虽极力证明,但均属徒劳,这正是现代主义文学的

典型特点,体现了资本主义司法制度的荒诞,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荒诞的批判,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中抨击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不是专制政体;C选项错误,该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不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D选项错误,此时期阶级矛盾主要突出的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级之间的矛盾,但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9.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

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材料中“他们”的代表作是A.《自由引导人民》B.《泉》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反映了浪漫主义艺术风格。A属于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B属于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C属于现实主义美术作品,D属于现代主义美术。故本题选A。30.1961年不结盟运动贝尔格莱德会议召开时,正值柏林危机达到高潮,全体与会国家元首都给美苏两国领导人写了内容相同的个人信件,对于战争威胁发出警告,并

呼吁和平的解决方案。这反映了当时A.两极格局正趋于瓦解B.新的力量格局呼之欲出C.和平已成为时代主题D.亚非拉国家已弥合分歧【答案】B【解析】【详解】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国领导人提出警告,可见其是独立于两种势力之外的政治力量,反映了新的力量格局呼之欲出,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

;1961年正值冷战时期,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交通运输的变革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代世界铁路发展历程——摘编自中东铁路纪念馆馆藏资料材料二

铁路帮助欧洲人将统治强加于非洲内地,但他们也传播了其他东西:不仅有花生和橡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因为没有会共健康的改善,铁路会传播疾病,增加流行病的危险——【英】尼尔弗格森《文明》(2011年版

)材料三从1840年至1919年,我国铁路总长达10926千米。1876年英国恰和洋行在上海和吴淞间修筑了一条14.5千米的窄轨铁路,被清廷看作奇技淫巧,花费巨款赎回拆毁。清末30年中,建成京奉、京汉、京张、津浦

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线西南的滇粤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千米。其中列强利用各种方式侵夺路权在华建筑的铁路达3718千米占铁路总长度的40%以上。纵观民国初期的铁路,除京绥、陇海、粤汉等铁路稍有成效外,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摘编自白寿彝总

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铁路发展英国长期领先

;科技进步推动铁路发展;机车和铁路技术不断升级改造影响: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增加了流行病传播危险。(2)状况:多渠道(官办、官商合办和列强)兴办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

局;铁路建设进展缓慢;铁路分布不平衡。原因:政治上,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内外交困;社会政局动荡不安。【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表格中英国铁路发展状况可知,英国长期领先;根据“蒸汽机”“

蒸汽机车”得出科技进步推动铁路发展;根据“蒸汽机车”“电气火车”得出机车和铁路技术不断升级改造。影响:根据“铁路帮助欧洲人将统治强加于非洲内地”得出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促进了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根据“铁路会传播疾病,增加流行病

的危险”得出增加了流行病传播危险;还可从铁路发展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分析回答。(2)状况:根据“列强利用各种方式侵夺路权在华建筑的铁路”“官办铁路干线”“官商所办”得出多渠道兴办铁路;根据材料和所学,还可从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

,铁路建设进展缓慢,铁路分布不平衡等角度分析总结。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等角度分析解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

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示例1:趋势: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原因:学术上,儒学强调纲常名教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文化教育上,儒家经典是封建教育及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总之,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纲常名教被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其在正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示例2:趋势: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原因:政治上,

宋朝之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思想上,宋明理学形成,理学特别强调纲常名教,维护封建统治;文化教育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总之,宋朝之后,随着理学形成并成为统治思想,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正史中表彰名教的列传数也大大增加,并且把凸显君权的忠排在孝之

前。【解析】【详解】根据《新唐书》《宋史》《金史》《元史》中表彰名教的数量,可以得出趋势:宋朝之后正史表彰名教的列传数大大增加,忠排在孝之前。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宋明理学形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

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理学形成并成为统治思想等分析回答。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这种庞

大的宗族共同体便构成了这一时期贵族社会最根本的社会组织。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庭形态,除了宗法贵族集体大家庭之外,另有庶民、奴隶等个体家庭,但无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尚被包客于宗法大家庭以及各类共同体(如村社)的外壳之中。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推行“分异令”,规

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强令分析到最细小程度,这是对宗法制度的彻底否定。由此,秦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

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和意义。【答案】(1)变化:家庭形态由集体大家庭为主变为个体小家庭为主;家庭内部人数由多变少,人员关系由复杂变得简单;宗法制度对家庭的影响由强变弱。(2)可行性: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成

为可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了宗法势力和贵族特权。(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意义:推动了秦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秦实行编户,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易于秦推行什伍连坐制度,保证兵源,加强对百姓的控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前后

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和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商鞅变法前后秦的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

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和“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具有结构简单、内部关系单

纯而亲昵、人数少等特点”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商鞅变法分户政策的可行性,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铁犁牛耕的使用、奖励军功等方面来回答。其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推动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增加政府赋税收入、加强对百

姓的控制等方面来回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