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69.498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docx,共(26)页,69.49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6ee49ade4e6dc998e03d1bb29dcde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级高二学年上学期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商代妇女可以参与政治生活,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不仅名字出现在多件器物上且相传还领兵作战,此现象在周代几乎不存在。这一变化()A.强化了周天子共主地位B.避免了政治动荡发生C.源于周代宗法制的推行D.吸取了商亡的历史教训2

.西汉时期新增的郡级行政单位呈现出由中原向南、北、西扩张的趋势,中原地区新增各郡的管辖范围较小,非中原地区所设新郡的管辖范围较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西汉时期()A.地方行政区划设置随意B.非中原地区战略地位显著C.中原发展程度高于周边D.统治疆域开始扩展到南方3.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

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A.强化了三省权力B.加强了权力监督C.扩大了统治基础D.规范了决策程序4.嘉庆七年(1802),户部

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5.某学者认为

,古代希腊人是最善于享受“闲暇”的民族。当时的闲暇生活丰富多彩,包括集会、宴饮、节日庆典、观看戏剧等活动。这些公共活动的参加使公民不仅享受了闲暇,还体现了自身价值。该学者意在说明,古希腊的“闲暇”活动()A.有助于

提升城邦公民参政意识B.满足了广大公民的文化需求C.利于激发城邦居民参政积极性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6.德国著名学者福科想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律是首要的,国家是次要的。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1628年,英国议会议员克里斯托非·谢尔芝

德说道:“我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这反映出欧洲国家()A.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B.基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7.英国议会在

1825年通过法案约束带有血缘关系经济组织;1831年,国会通过选举法,减少多半为土的的地贵族控制的衰败选区的国会代表席位;1835年,议会通过《市自治机关法》,向非国教的资产者打开地方政府的大门;1844年,英国通过首部《公司法》,允许经过注册均可成立股份公司,同时实行

文官制度改革。英国的这些经济和社会立法说明了A.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开始确立B.民主政治发展日趋完善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制度变迁D.社会阶级矛盾不断缓和8.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的思想。一方面,权力

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A.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B.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C.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D.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9.1913年,中华民国首届制宪国会召开时,梁启超等人提出定孔教

为国教,各省民政长官都通电表示支持,但是该议案遭到国民党代表的反对。经过讨论,最后以“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通过。这说明()A.社会发展进步艰难B.立宪与共和的争论激烈C.革命派具有软弱性D

.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10.强学会、保国会的创办结束了旧时代无政治团体状态,预示着近代政党的到来。之后,各种政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革命政党的出现,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团体最高级的组织形式。这一现象的出现()A

.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势力优势地位的凸显B.根源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说明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国情选择的结果D.证实了革命派是由维新派发展而来的11.1939年1月,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作

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等报告,要求“各界民众均应尽量加入一种法定的人民团体,如工会、农会、同业公会、学生自治会、妇女会等,接受本党领导”。这一举措旨在()A.弘扬三民主义精神B.扩大国民党的统治基础C

.维护一党专制局面D.争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12.1940年11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公布施行的《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称,“为发扬民主,动员全民参战,贯彻法令保障人权之真精神”制定本条例。之后,陕甘宁边区等

地也制定了类似的条例。这表明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A.坚持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相促进B.坚持反帝和反封建革命紧密结合C.注意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利益D.兼顾了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13.1949年11月,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市长、副市长

及市人民政府委员,代表们反应热烈,时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的汤用彤认为,“人民自己选举自己的市长,是中国几千年来所没有的事”。由此可见,当时()A.和平建国方案得到各界拥护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C.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初步建立D.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强14.1949年10月23日,杭州市上城区区公所2200多户居民中200多名代表在上城区西牌楼小学会场举行选举,选举按得票数一次选出9位委员,其中得票最多的三轮车车夫陈福林

当选为主任委员,委员会以属地“上羊市街”命名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这一事例反映了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落实B.城市基层民主自治的探索C.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的增强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创新15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

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16.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

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17.1904年初,清政府试办户部银行。3月,颁布《试办银行章程》,该章程规定:作为有限公司,该行归国家保护,遇

市面银根紧急,青黄不接时,可向户部请给库款接济;其开办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每股100两,户部认购一半,其余一半准私人自由认购。这些规定的实施()A.促成了新经营方式的出现B.适应了洋务新政的需要C.助推清廷重掌国家财政命脉D.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18.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19

.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由此可知当时()A.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B.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C.选官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D.官员有着官德上的自我省察20.公元前49年,汉宣帝下诏,认

为“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要求“御史察计簿,疑的的的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汉宣帝的做法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B.加强对官员的考核C.建立监察体系D.减轻农民赋役负担21.魏晋

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22.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清朝沿袭其制。主要特点有: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写作时必须遵循程朱理学的有关解释;需要模仿古代“圣贤”口吻写作,不许自由发挥个人见解;作文的骨干部分以四段对偶排

比文字写作。这表明,明清科举考试()A.重视应试者发表思想见解B.将治才教育与选官制度紧密结合C.解决了公平与择优的矛盾D.以纲常伦理的原则固化选官标准23.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严格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主要通

过选举产生或政府首脑任命,承担政治责任;事务官通过考试产生,实行职务常任。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为事务官。由此可推知()A.事务官忠于职守并随政党共进退B.这类规定不符合权力制衡架构思想C.事务官有不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D.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24.18

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

.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25.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它“纯粹的职业性……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

伍手中。”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A.推动政治与管理分离B.有利国家干预经济发展C.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D.完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26.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的文官队伍人数明显上升,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长,如日本中央政府的50余万文官中,至少90%的文官接受过高等数有,这一现

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B.政党政治的发展C.文官队伍老龄化严重D.政府职能的变化27.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

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28.1915年,依据《文官任职令》规定:“得呈请荐任文职的简任长官。每人保荐名额以二人为限。

保荐人须将被保荐人的履历和证明文件等呈请大总统令交文官甄用委员会甄用。保荐官若有徇情滥保或与事实不符的,发觉后须受处分。”这一政令表明()A.民国文官保荐体制趋于完善B.选官制度法制保障的深化C.政府重视对保荐制度的监管D.官吏任用过程的公平公正29.1933年,国民党中

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A.有利于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B.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D.有利于

完善文官晋升制度30.建国初期,采用的是各级党委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即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干部;1955年末,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体制。这一变化()A

.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B.反映了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成熟C.有利于培养综合型全面型干部D.推动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31.1978年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这表明公务员制度的推行()A.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2.1993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

随后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正式实施。据此可知,我国()A.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B.公务员考录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C.公务员的政治和文化素

养得到提升D.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干部廉政建设制度33.对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南宋以后的学者多将他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20世纪50—70年代,史学界普遍接受列宁的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进入80年代以后“抑王扬马”的观点又流行一时。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跌宕起伏、毁誉不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900多年的“社会气候”下

列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A.南宋学者因距离变法的时间最近,故理解最为准确B.近代学者因可供研究的资料较多,故观点更为合理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34.晚清思想家郑观应认为,“有国者苟欲攘外

,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表明他()A.主张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致力于探索实业救国的新道路C.开始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35.凯撒执政时

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二、综合题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一以下是有关尚书的史料出处史料《汉官答问》汉初以丞相总天下事,尚书不过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武帝时……臣下章奏上尚书,尚书进于天子,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后汉书·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

三公之职,备员而已。《通典·取官典》(曹)魏置中书省,有监、令(中书省官职)。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朱子语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类》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材料二在世界

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

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从汉至唐尚书职权的演变,并谈谈你对这一演变的理解。(2)根据材料

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37.新中国的干部管理机制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7年,毛泽东曾说:“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

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1980年1月,邓小平说:“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是红。”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干

部考核制度演变表时间文件或会议内容方法1949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关于干部鉴定工作的规定》干部鉴定重点应放在立场、观点、作风、掌握政策、遵守纪律、联系群众、学习态度等方面;每隔一年左右各地均需对其所属干部进行依

次鉴定采取个人自我检讨、群众会议讨论、领导负责审查三种方式结合进行196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出台《关于科学技术干部管理工作条例试行草案》除了考察政治思想之外,还要“考察了解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工作中的贡献,科学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与邓小平评价干部的标

准有何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干部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2022级高二学年上学期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商代妇女可以参与政治生活,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不仅名字出现在多件器物上且相传还领兵作战,此现象在周代几乎不

存在。这一变化()A.强化了周天子共主地位B.避免了政治动荡的发生C.源于周代宗法制的推行D.吸取了商亡的历史教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代妇女可以参与政治生活......此现象在周代几乎不存在”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周代宗法制通过“嫡长子继承制”形成

以父系血缘为主导的政治秩序,确立了男子高高在上的地位,女性地位也相对下降,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出现了妇女不可以参与政治生活的现象,C项正确;周天子共主地位是针对诸侯而言,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女性参与政治生活不一定会引发政治动荡,且不让女性参与也不能避免政治动荡,排除B

项;商朝灭亡是因推行暴政,与女性参与政治活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西汉时期新增的郡级行政单位呈现出由中原向南、北、西扩张的趋势,中原地区新增各郡的管辖范围较小,非中原地区所设新郡的管辖范围较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西汉时期()A.地方行政区划设置随意B.非中原地区战略地位显著

C.中原发展程度高于周边D.统治疆域开始扩展到南方【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中原发展程度高于周边(史实)及中央对其管辖近便且管辖效率相对较高,于是向非中原地区所设新郡的管辖范围较大,有利于加强对非中原地方的控制

,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西汉时期通过新增郡级行政单位以加强周边地区的管辖,这不能代表西汉时期地方行政区划设置的随意,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点明南北西等非中原地区对于处理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重要性,说明不了非中原地区战略地位更显著,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

了西汉通过新增行政单位以加强南、北、西部地区的管辖,“开始扩展到南方”其实更早,可以从秦朝设南海、桂林、象郡等得到映证,排除D项。故选C项。3.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

“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A.强化了三省权力B.加强了权力监督C.扩大了统治基础D.规范了决策程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

:唐代(中国)。三省长官每日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所做决策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规范了决策程序,D项正确;三省原本就有参与决策和负责执行的权力,看不出权力强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对三省长官的监督牵制,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中央决策,未提及基层治理和官员选拔,不能得出扩

大了统治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4.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

南书房地位提高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书房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和象征,地方官员敬畏皇权而敬畏南书房行走周兴岱,他才以此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A项正确;材料没有官员俸禄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B项;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南书房地位下降,“嘉庆七年”与此不

符,排除C项;“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是地方不是中央吏治混乱,排除D项。故选A项。5.某学者认为,古代希腊人是最善于享受“闲暇”的民族。当时的闲暇生活丰富多彩,包括集会、宴饮、节日庆典、观看戏剧等活动。这些公共活动的参加使公民不仅享受了闲

暇,还体现了自身价值。该学者意在说明,古希腊的“闲暇”活动()A.有助于提升城邦公民参政意识B.满足了广大公民的文化需求C.利于激发城邦居民参政积极性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

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公共活动的参加使公民不仅享受了闲暇,还体现了自身价值”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的“闲暇”活动有助于提升城邦公民参政意识,A项正确;B项

表述中,“满足了”的说法绝对,且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表述中的“居民”与材料所述“公民”二者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没有相关民主政治社会基础扩大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6.德国著名学者福科想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律是首要的,国家是次要的。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

国王受制于法律”;1628年,英国议会议员克里斯托非·谢尔芝德说道:“我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这反映出欧洲国家()A.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B.基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政治和

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及所学可知,这反映出欧洲国家王权受到法律限制的传统,A项正确;材料无法

得出欧洲国家继承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近代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不是所有欧洲国家,排除C项;“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英国议会在1825年通过法案约束带有血缘关系的经济组织;1831年,国会通过选举

法,减少多半为土地贵族控制的衰败选区的国会代表席位;1835年,议会通过《市自治机关法》,向非国教的资产者打开地方政府的大门;1844年,英国通过首部《公司法》,允许经过注册均可成立股份公司,同时实行文官制度改革。英国的这些经济和社会立法说明了A.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开始确立B

.民主政治发展日趋完善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制度变迁D.社会阶级矛盾不断缓和【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的时间是19世纪,此时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临近尾声,材料的几部法律都带有保护自由经营,打击旧的贵族,规范文官制度的特点,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确立起大机器生产方式,上

层建筑领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C项正确;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立是在光荣革命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民主政治,排除B项;工业革命加剧了英国的贫富分化,也加剧了社会矛盾,D项错误。故选C项。8.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的思想。一方面,权力是一种

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A.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B.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C.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D.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

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美国。据材料美国人认为“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等信息可知,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和集中,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得权力得到有

效的制约,D项正确;到19世纪50年代,即内战前夕,两大主要政党民主党、共和党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并延续到今日,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国会立法体系得到了完善”“

强化联邦政府行政权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9.1913年,中华民国首届制宪国会召开时,梁启超等人提出定孔教为国教,各省民政长官都通电表示支持,但是该议案遭到国民党代表的反对。经过讨论,最后以“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通过。这说明()A.社会发展进步艰难B

.立宪与共和的争论激烈C.革命派具有软弱性D.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到在1913年的制宪国会中,各省长官支持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定孔教为国教,遭到了国民党的反对,虽然没有成为国教,但是以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通过,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民国初年复古主义的抬头就能理解这一历史现象,封建保守势力与革命力量之间的斗争,社会发展进步艰难,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体之争,排除B项;材料中通过“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

身大本”的信息也不能体现革命派具有软弱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排除D项。故选A项。10.强学会、保国会的创办结束了旧时代无政治团体状态,预示着近代政党的到来。之后,各种政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革命政党的出现,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团体最高级

的组织形式。这一现象的出现()A.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势力优势地位的凸显B.根源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说明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国情选择的结果D.证实了革命派是由维新派发展而来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

料“各种政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革命政党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促进了政治团体以及政党的成立,B项正确;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才刚登上历史舞台,“优势地位”

表述错误,排除A项;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排除C项;革命派与维新派属于两个不同的派别,排除D项。故选B项。11.1939年1月,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等报告,要求“各界民众均应尽量加入一种法定的人民团体,如

工会、农会、同业公会、学生自治会、妇女会等,接受本党领导”。这一举措旨在()A.弘扬三民主义精神B.扩大国民党的统治基础C.维护一党专制局面D.争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39年蒋介石提出各人民团体均要接受国民党的领导,这一举措旨在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C项正确;材料中未能体现出三民主义精神,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国民党的统治

基础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这一举措不能扩大它的阶级基础,也并非其根本目的,排除B项;将社会团体置于国民党的控制下并不能因此取得抗战的领导权,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0年11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公布施行的《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称,“为发扬民主,动员全

民参战,贯彻法令保障人权之真精神”制定本条例。之后,陕甘宁边区等地也制定了类似的条例。这表明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A.坚持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相促进B.坚持反帝和反封建革命紧密结合C.注意协调地主和农民的

利益D.兼顾了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40年11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发扬民主,动员全民参战”“陕甘宁边区……制定了类

似的条例”可知,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一系列人权保障条例争取人民群众参与到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民主政治建设相促进,A项正确;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等反封建行动,

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协调地主和农民利益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独立自主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13.1949年11月,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市长、副市长及市人民政府委

员,代表们反应热烈,时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的汤用彤认为,“人民自己选举自己的市长,是中国几千年来所没有的事”。由此可见,当时()A.和平建国方案得到各界拥护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建立D.民众对新政权

的认同感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11月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此次选举尊重民意,各界代表反应热烈,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对此也持肯定态度,可见民众高度认可新政权,D项正确

;1949年11月,新中国已经成立,排除A项;选举市长、副市长及市人民政府委员不属于基层自治(现代中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主要涉及农村村级、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等),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建立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C

项。故选D项。14.1949年10月23日,杭州市上城区区公所2200多户居民中的200多名代表在上城区西牌楼小学会场举行选举,选举按得票数一次选出9位委员,其中得票最多的三轮车车夫陈福林当选为主任委员,委员会以属地“上羊市街”命名为“

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这一事例反映了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落实B.城市基层民主自治的探索C.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的增强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创新【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通过选举方式、最终三轮车车夫陈福林当选为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事例反映了我国城市

基层民主自治的探索,故答案为B项;当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们法制意识,排除C项;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排除D项。15.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

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

质题。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魏书》认为孝文帝放弃经营百年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强行迁都到中原的洛阳是“旧业尽弃”,不利于其统治,B项正确;北魏统治的腐败与迁都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迁都洛阳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丧失了“旧业”,也即经营百年

的平城,未提及丧失了民族特性,排除D项。故选B项。16.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这些地区较早

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D.人口数量增长迅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代实行‘一条鞭法’较早的地区是南直隶(约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和广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间,才逐渐向全国推广。”可知,明朝推行“一条鞭法”,用白银缴纳赋税,其中较早的地区有江苏、安徽、浙江、江西、

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这些地区是明朝中后期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为改革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地理位置优越是商品经济发达,货币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人口数量增长迅速,与推行“一条鞭法”没

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7.1904年初,清政府试办户部银行。3月,颁布《试办银行章程》,该章程规定:作为有限公司,该行归国家保护,遇市面银根紧急,青黄不接时,可向户部请给库款接济;其开办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每股1

00两,户部认购一半,其余一半准私人自由认购。这些规定的实施()A.促成了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B.适应了洋务新政的需要C.助推清廷重掌国家财政命脉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户部银行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且银行本身就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

资金,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明朝后期,新的经营方式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洋务新政以甲午战争的失败而告终,排除B项;20世纪初,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深重,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命脉,排除C项。故选D项。18.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

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答案】B【解析】【详解】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及亚洲部分国家的

经济发展情况讨论来看,这主要是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服务的,B正确;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A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排除;材料侧重的是对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利用,与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无关,D排除。故选

B。19.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由此可知当时()A.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B.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C.选官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D.官员有着

官德上的自我省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

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可知,秦朝法令要求官吏必须宽厚仁爱、亲民行善,这表明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A项正确;秦朝主张严刑峻法,B项不符合秦朝统治策略,排除B项;材料强调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未涉及选官,排除C项;材料表明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未体现官员在官德上的

自我省察,排除D项。故选A项。20.公元前49年,汉宣帝下诏,认为“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要求“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汉宣帝的做法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B.加强对官员的考核C.建立监察体系D.减轻农民赋役负担【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公元前49年(中国)。据材料“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可知通过御史对计簿的审查,来更加规范官员的行为,强化对官员的考核,B项正确;材料强调

的是考核,并不是选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官员的考核,并不是建立监察体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官员的考核,并不是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21.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

,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

,魏晋之后()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之后(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

森严,选官的依据是门第,唐朝出台政策打击旧士族的权益,说明魏晋之后,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阀士族的衰落,无法得出科举取士的逐渐完善,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实现”,

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2.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清朝沿袭其制。主要特点有: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写作时必须遵循程朱理学的有关解释;需要模仿古代“圣贤”口吻写作,不许自由发挥个人见解;作文的骨干部分以四段对偶排比文字写作。这表明,明清科举考试(

)A.重视应试者发表思想见解B.将治才教育与选官制度紧密结合C.解决了公平与择优的矛盾D.以纲常伦理的原则固化选官标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表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是

: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明清时期的八股文从命题、写作内容、思想见解、格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主要依据的就是儒家理论。作为选拔官员的考试,其显然以纲常伦理的原则固化选官标准,D项正确;材料体现出八股文不许自由发挥个人见解,排除A项;治才教育强调培养人才,但是八股考

试显然不利于培养人才,排除B项;八股取士不利于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23.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严格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主要通过选举产生或政府首脑任命,承担政治责任;事务官通过考试产生,实行职务常任。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为事务官。由此可推知()A.事务官忠于职守并随政党共进退B.这类规定不符合权力制衡架构思想C.事务官有不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D.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根据材料“事务官通过考试产生,实行职务常任。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为事务官”,可知事务官工作稳定并且可能成为事务官的民众范围很广,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事务官不随政

党进退,排除A项;政务官随政党共进退,且官阶较高,符合权力制衡架构思想,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事务官有义务不参与政党活动,但对于其是否可以提供政治服务法律上没有强制性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24.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

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主张共和政体的梯

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此时保王党势力强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代议制度曲折发展,故C正确;这体现不出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故B错误;材料只涉及总统和议会的关系,故D错误。25.19世纪六

七十年代,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它“纯粹的职业性……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表明

,西方文官制度()A.推动政治与管理分离B.有利国家干预经济发展C.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D.完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据材料“纯粹的职业性”,“保持最高的效率”,“实际管理工作”中,可

知文官制度突出事务处理和具体管理的特征,避免受到政党利益和政治局势的影响,体现了政治与管理分离,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官制度,并未提及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西方文官制度对缓和社会矛盾方面的影响,排除C项;三权分立制衡是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文官制度未体现权

力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6.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的文官队伍人数明显上升,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长,如日本中央政府的50余万文官中,至少90%的文官接受过高等数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B.政党政治的发展C.

文官队伍老龄化严重D.政府职能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文官队伍人数增长,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整

,对文官制度进行调整,因此出现大量高素质的文官,即政府职能的变化,D项正确;西方文官制度是西方政府官员,与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无关,排除A项;西方文官制度在政治上坚持中立态度,不参与政党政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大量高素质文官

的出现,与老龄化严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7.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B.教育

近代化艰难起步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

...不禁为吾浙前途悲”可知,科举制度废除后,仍有大量的学子对新学不了解,不禁让人为国家前途担忧,说明此时新旧思想在碰撞,社会呈现转型特征,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新学,没有体现风俗习惯,排除A项;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

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新”是新文化、新思想,而不是所谓的新政,排除D项。故选C项。28.1915年,依据《文官任职令》规定:“得呈请荐任文职的简任长官。每人保荐名额以二人为限。保荐人须将被保荐人的履历

和证明文件等呈请大总统令交文官甄用委员会甄用。保荐官若有徇情滥保或与事实不符的,发觉后须受处分。”这一政令表明()A.民国文官保荐体制趋于完善B.选官制度法制保障的深化C.政府重视对保荐制度的监管D.官吏任用过程的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文官任职令》规定文官保荐制度中,对徇情滥保有处分要求,且由“文官甄用委员会”决定,体现出政府注重监管,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北洋军

阀时期文职官员保荐过程中的某些规定,并不能反映文官保荐体制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中《文官任职令》并非是法制保障深化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规定,不能反映官吏任用过程(实施过程)的公平公正,排除D项。故选C项。29.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

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A.有利于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B.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继承了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D.有利于完善文官晋升制度【答案】

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国民政府任用公务员,与功勋、效劳国民党有密切关系,这有利于国民党对政治的控制,其目的是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治和行政的分离,所以不能实现行

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选官方式不是通过考试实现的,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制度有利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不能完善文官晋升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30.建国初期,采用的是各级党委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即在

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干部;1955年末,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下的分部分级管理干部体制。这一变化()A.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B.反映了我国干部管理体制的成熟C.有利于培养综合型

全面型干部D.推动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A【解析】【详解】随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到来,干部数量迅速增加,大部分干部正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党委集中统一管理干部的体制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带来

的弊端开始突显出来。因此,党对现行管理干部的体制必须加以改变。A项正确;“干部管理体制的成熟”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培养综合型全面型干部”是新时代对干部提出的要求,排除C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是在1949-1952年,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1.1978年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这表明公务员制

度的推行()A.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B.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C的【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进而推动改革开放,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公务员制度的推行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未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32.1993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随后建立了公务员考试

录用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正式实施。据此可知,我国()A.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B.公务员考录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C.公务员政治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D.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干部廉

政建设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年至2006年(中国)。根据材料“推行公务员制度,随后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2

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可知,从推行公务员考录制度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已进入法制化轨道,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对外开放

无关,排除A项;C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机关干部廉政建设制度属于公务员制度改革中一项具体内容,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33.对于主持变法王安石,南宋以后的学者多将他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

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20世纪50—70年代,史学界普遍接受列宁的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进入80年代以后“抑王扬马”的观点又流行一时。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跌宕起伏、

毁誉不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900多年的“社会气候”下列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A.南宋学者因距离变法的时间最近,故理解最为准确B.近代学者因可供研究的资料较多,故观点更为合理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D.对历史人物的

评价标准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南宋以后的的的学者……异端……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

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跌宕起伏、毁誉不一”,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代,对王安石的评价不一,说明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C项正确;南宋学者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排

除A项;近代学者由于受立场、视角的影响,观点也不一定合理,排除B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固定的标准,不能说变就变,排除D项。故选C项。34.晚清思想家郑观应认为,“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

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表明他()A.主张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致力于探索实业救国的新道路C.开始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

道德,改良政治”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政治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在甲午战争以后,材料中虽有“商战”主张,但是据材料不能锁定时间是在甲午战后,材料也没

有体现“实业救国”主张,排除B项;C项不符史实,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不是革命派,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郑观应也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D项。故选A项。35.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

马货币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罗马货币上刻印凯撒的侧面头像和他的功绩,能起到政治宣传的作用,A项正确;在罗马货币上刻印凯撒的侧面头像和他的功绩,无法体现“皇权至

高无上”,排除B项;“铸造工艺高超”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帝国实力强盛”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二、综合题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有关尚书的史料出处史料《汉官答问》汉初以丞相总天下事,尚

书不过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武帝时……臣下章奏上尚书,尚书进于天子,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后汉书·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通典·取官典》(曹)魏置中书省,有监、令(中书省官职)。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朱子语类》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

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

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从汉至唐尚书职权的演变,并谈谈你对这一演变的理

解。(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答案】(1)演变:西汉初年,延续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尚书只是管理文书的官员,地位不高。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尚书开始参与决策,地位上升。东汉光武帝时,尚书

台成为新的权力中枢,尚书权力在三公之上。三国时期,设立中书省,尚书的权力开始受到削弱。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尚书省为执行机构,与中书省、门下省相互牵制。理解:尚书职权的起落,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专制

皇权的加强;同时也反映出历代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官制,使中央行政制度日趋成熟、完备。(2)特点:发展道路呈现和缓、平稳、渐进;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表现:推翻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建

立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形成政党政治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演变:据材料一“尚书不过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可知,西汉初年,延续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尚书只是管理文书的官员,地位不高。据材料一“尚书进于天子

,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可知,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尚书开始参与决策,地位上升。据材料一“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可知,东汉光武帝时,尚书台成为新的权力中枢,尚书权力在三公之上。据材料一“魏置中书省,有监、令

(中书省官职)。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可知,三国时期,设立中书省,尚书的权力开始受到削弱。据材料一“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

行而已”可知,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尚书省为执行机构,与中书省、门下省相互牵制。第二小问理解: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中朝到尚书台到尚书省再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尚书职权的起落,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专制皇权的加强,同时

也反映出历代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官制,使中央行政制度日趋成熟、完备。【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特点:据材料二“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可知,发展道路呈现和

缓、平稳、渐进;据材料二“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可知,政治斗争中民主力量与封建势力既斗争又妥协融合;据材料

二“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可知,最早实行政治变革,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样板。表现: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政治制度中作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主要体现在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37.新中国的干部管理机制

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7年,毛泽东曾说:“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198

0年1月,邓小平说:“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是红。”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干部考核制度演变表时间文件或会议内容方法194

9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鉴定重点应放在立场、采取个人自我颁布《关于干部鉴定工作的规定》观点、作风、掌握政策、遵守纪律、联系群众、学习态度等方面;每隔一年左右各地均需对其所属干部进行依次鉴定检讨、群众会议讨论、领导负责审查三种方式结合进行1964年中共中

央组织部出台《关于科学技术干部管理工作条例试行草案》除了考察政治思想之外,还要“考察了解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工作中的贡献,科学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与邓小平评价干部的标准有何异同。(2)根据材料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干部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答案】(1)同:都主张德才兼备。异:毛泽东主张着重考察干部的政治思想表现;邓小平主张着重考核专业才能。(2)管理上:一直奉行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鉴定工作最终形成干部岗位考核制。考核标准:从主观的、以政治态度为主逐

步转向客观的、以具体的可量化的工作业绩为主。发展:干部考核工作逐渐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7年至1981年中国。同:根据材料“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

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是红”可知,都主张德才兼备。异:根据材料“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可知,毛泽东主张着重考察干部的政治思想表现;根据材料“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

上是红”可知,邓小平主张着重考核专业才能。【小问2详解】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