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 含答案.docx,共(9)页,693.66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69bdb128ec1845bc288879e6dad1e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霍市一中2021-202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命题人:冯玉国审题人:胡风梅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2分
)1.2017年6月,中国科学家在陕西进行了中国首次页岩气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实验,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在自主探索陆相页岩气高效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突破。页岩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页岩气属于二次能源B.处理后的页岩气作为能源比煤作为能源对环境影响更小C.甲烷完全燃烧过程中,C—H断裂时释放出热能D.页岩气取之不尽,可供人类长久开采使用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2H2(g)+O2(g)2CO2(g)+H2O(l)ΔH1=-1301.0kJ
·mol-1②C(s)+O2(g)CO2(g)ΔH2=-393.5kJ·mol-1③H2(g)+O2(g)H2O(l)ΔH3=-285.8kJ·mol-1则反应④2C(s)+H2(g)C2H2(g)的ΔH为()A.+228.2k
J·mol-1B.-228.2kJ·mol-1C.+1301.0kJ·mol-1D.+621.7kJ·mol-13.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C(s)+H2O(g)CO(g)+H2(g)。下列叙述不能..说
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v正(CO)=v逆(H2O)C.生成nmolCO,同时生成nmolH2D.断裂1molH—H键的同时断裂2molH—O键4.下列关于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简易量
热计的隔热层是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B.使用玻璃搅拌器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C.向盛装酸的量热计内筒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D.测酸液温度后的温度计要用水清洗擦干后再测碱液的温度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①常温下NaF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
暗③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常温下0.1mol/L的HF溶液的pH为2.3⑤HF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⑥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⑦1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6.下列关于盐
类水解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明矾水解能生成Al(OH)3胶体,有消毒和净水的作用B.配置FeCl3溶液时需要加入少量稀盐酸,以抑制Fe3+的水解C.纯碱溶液加热后去污能力更强,是因为加热促进了CO32-的水解D.泡沫灭火器使用时发生了双向促进的水解反应:Al3++3HCO3-=A
l(OH)3↓+3CO2↑7.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
)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8.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目的操作A取20.00mL盐酸在5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
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D配制浓度为0.010mol·L-1的KMnO4溶液称
取KMnO4固体0.158g,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9.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化学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B.凡是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放热反应任何条件
下一定能自发进行D.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10.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g)+Y(s)Z(g)+W(g),其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T/℃70080090010001200K0.60.91.31.82.7对
该反应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温度不变,增加X的量,K增大C.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反应物转化率增大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1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CO2-3的水解方程
式:CO2-3+H2O⇌H2CO3+2OH-B.明矾净水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C.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2-3D.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2O⇌H3O++CO2-312.室温下,向120.00mL0.1000molL−盐酸中滴加10.1000molL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lg5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B.选择变色范
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C.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大D.V(NaOH)30.00mL=时,pH12.3=13.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物质XYZ初始浓度/mol·L-10.10
.20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14.25℃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00mol·L-1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HY<HX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a(HY)≈10-5C.将上述HX
、H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应时:c(X-)>c(Y-)>c(OH-)>c(H+)D.HY与HZ混合,达到平衡时:c(H+)=Ka(HY)·c(HY)c(Y-)+c(Z-)+c(OH-)15、如图所示是298K时,A2与B2反应过程中
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生成2molAB吸收bkJ热量B.加入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热都改变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2AB(g)∆H=+(a-b)kJ•mo
l-1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16.25℃时,在含有大量PbI2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PbI2(s)Pb2+(aq)+2I-(aq),加入少量KI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Pb2+和I-浓度都增大B.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溶度积常数KS
P增大D.PbI2的溶解度增大17.下列实验现象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选项ABCD反应装置或图像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反应开始后,甲侧液面低于乙侧液面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反应开始后,气球慢慢胀大18.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
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
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D.380℃下,c起始(O2)=5.0×10−4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19.为分析
不同试剂是否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该小组向四支盛有10mL5%H2O2的试管中滴加不同溶液,实验记录如下:试管ⅠⅡⅢⅣ滴加试剂2滴1mol/LNaCl2滴1mol/LCuSO42滴1mol/LCuSO4和2滴1mol/LNaCl2滴1mol
/LCuSO4和4滴1mol/LNaCl产生气泡情况无气泡产生均产生气泡,且气泡速率从Ⅱ到Ⅳ依次加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实验Ⅰ的现象,可得结论NaCl对H2O2分解没有催化作用B.根据实验II的现象,可得结论CuS
O4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C.对比实验可得结论:浓度较大的NaCl溶液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D.综合对比以上实验可得结论:NaCl浓度对于CuSO4的催化作用有影响,NaCl浓度越大催化效果越明显。20.在一定条件下,利用CO2合成CH3OH的反应为CO2(g)+3H2(g)⇌
CH3OH(g)+H2O(g)△H1,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为CO2(g)+H2(g)⇌CO(g)+H2O(g)△H2,温度对CH3OH、CO的产率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H1<0,△H2>0B.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C.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
以减弱副反应的发生D.生产过程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CH3OH的产率21.对于反应AX3(g)+X2(g)AX5(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3AX和2X均为0.20mol。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A.比较实验a、c可判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B.实验a条件下,用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为100C.该反应的∆H>0D.实验c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3AX的平均速率为1.8×10-4mol/(L·min)第Ⅱ卷二、填空题(共58分)22.(17分)根据下列化合物:①Na
Cl、②NaOH、③HCl、④NH4Cl、⑤CH3COONa、⑥CH3COOH、⑦NH3·H2O、⑧H2O,回答下列问题:(1)NH4Cl溶液是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
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温下,pH=11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OH-)=____________,在pH=3的CH3CO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3)已知纯水中存
在如下平衡:H2O+H2OH3O++OH-0H,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可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B.向水中加入Na2CO3固体C.加热至100℃[
其中c(H+)=1×10-6mol·L-1]D.向水中加入(NH4)2SO4固体(4)若将等pH、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NH3·H2O溶液分别加入稀释m倍、n倍,稀释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等,则m__________n(填“<”、“>”或“=”)。(5)除H2O外,若其余7种溶
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这7种溶液按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6)已知NaHC2O4水溶液显酸性,则c(H2C2O4)c(C2O42-)(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23.(17分)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定量实
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Ⅰ.某工厂废水中含游离态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其浓度。①取水样1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ml的KI溶液(足量),发生的反应为:Cl2+2KI=2KCl+I2,滴入指示剂2~3滴。②取一滴
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后,再用0.01mol·L-1Na2S2O3溶液润洗,然后装入0.01mol·L-1Na2S2O3溶液到0刻度以上,排出下端尖嘴内的气泡,调整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下某一位置,记下
读数。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2Na2S4O6试答下列问答:(1)步骤①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准确称量7.4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250mL待测溶液。取出10.00mL用0.150m
ol/L硫酸滴定消耗标准酸20.00mL,则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下列情况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是___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
一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了D.滴定时将标准液溅出锥形瓶外Ⅱ.氧化还原滴定—取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用浓度为0.1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
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4)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式滴定管中,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________________。Ⅲ.(5)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
e2+氧化为Fe3+,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至溶液pH=4,使Fe3+转化为Fe(OH)3,可以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SO4的目的,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A.NaOHB.NH3·H2OC.CuOD.Cu(OH)2(6)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3.8是否能达到除去Fe3+
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sp=8.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
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mol·L-1,则Cu(OH)2刚要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Fe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__(填“可行”或“不
可行”)(已知lg2=0.3)24.(12分)(1)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①第一步反应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②1molNH+4(aq)全部氧化成NO-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80℃时,将0.4mol的N2O4(无色)气体充入2L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
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时间(s)020406080100c(N2O4)0.20a0.10cdec(NO2)0.000.12b0.220.220.22反应进行至100s
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O2。①0~20s内N2O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②在80℃时N2O4的转化率为____。③写出恒温恒容下,能判断该反应达
到平衡状态的依据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25.(12分)有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碳与一氧化氮反应处理环境问题:C(s)+2NO(g)CO2(g)+N2(g)ΔH(1)实验方案中有下列措施:①采用加热提高反应速率②使用催化剂
提高反应速率③使用加压(压缩体积)提高NO的转化率④使CO2转化成干冰从体系中脱离提高NO的转化率。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2)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__。(3)在恒容恒温密闭容器中,科学家得到下列实验数据:物质浓度(mol·L-1)时间minNON2CO200.10000100.0580.0210.021200.0400.0300.030300.0400.0300.030求出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_。(4)若在(3)的实验中,30min时开始升温,36min时达到平衡,测得NO的转化率变为50%,则该反应的ΔH____0(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科学家在30min后改变了某
一条件,反应进行到40min时达到平衡,浓度分别为c(NO)=0.032mol·L-1,c(N2)=0.034mol·L-1,c(CO2)=0.017mol·L-1,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答案1-5.BACCD6-10.AABDD11-15.DCCBC16-20.BABCD21C22.(17分)(1)酸(2′)NH4++H2ONH3·H2O+H+(2′)c(Cl-)>c(NH4+)>c
(H+)>c(OH-)(2′)(2)10-3mol·L-1(1′)10-11mol·L-1(1′)(3)D(2′)(4)<(2′)(5)②>⑦>⑤>①>④>⑥>③(2′)(6)<(1′),HC2O4-的电离程
度大于水解程度(2′)23.(17分)(1)淀粉溶液(1分)(2)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2分)(3)81.08%(2分)AC(2分)(4)酸(2分),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浅
紫色或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1分)(5)CD(2分)(6)4(2分)3.3(2分)可行(1分)24.(12分,没空2分)(1)①放热ΔH<0(或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②NH+4(aq)+2O2
(g)===NO-3(aq)+2H+(aq)+H2O(l)ΔH=-346kJ·mol-1(2)0.003mol/(L·s)55%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混合气的颜色不再变化;压强不再变化(其他答案合理均得分)25.(12分,每空2分)(1)①②④(2′)(2)K
=222(CO)(N)(NO)ccc(2′)(3)916(2′)(4)<(2′)升温后NO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2′)(5)分离出部分二氧化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