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DOC
  • 阅读 1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73.905 KB
  • 2024-12-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docx,共(6)页,73.90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ce0e985ddfc1fdcb8198c30019c72a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霍市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霍春丽说明:1、请将本次考试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春秋

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

鸣现象的出现C.推动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D.助推新旧社会转型的演进2.表1是一些先秦历史文献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当时表1文献内容《左传》鲁国大臣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时说:“德之不建,民之不援,哀哉”《管子》齐国大臣管仲答桓公道:“齐国百姓,公之本也”《左传》虢国的史官嚣曰:“

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A.当政者注重个人品德B.已出现民本思想C.执政为民已成共识D.普遍推行德政3.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

;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4.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

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5.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

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

,实现理论创新6.王阳明早年因“格竹之困”对朱子理学思想产生了怀疑与反思,被贬龙场之境遇使他对朱熹哲学的反思达到了顶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据此,下列说法正确A.“经世致用”思潮得到传播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格物致知”思想遭到挑战D.心

学思潮由此出现7.《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全文用典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代典籍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的出现反映了A.宋代儒学无异于孔孟儒

学B.宋代儒学走向普及化C.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变化D.宋代儒学走向思辨化8.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9.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甲:

“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守仁、黄

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10.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A

.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11.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A.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民族意识逐步

形成C.文艺复兴渐入高潮D.宗教改革纵深发展12.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这里的“质的变化”是指A.弘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与文化B.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C.宣扬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思想D.宗教信仰与

抨击专制相结合13.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

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14.许多启蒙思想家都阐释了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这说明启蒙思想家认为“国家”的形成是通过A.转

让自然人权B.订立社会契约C.保障天赋人权D.实行分权法治15.元朝时期,江南士人在鄙视和屈辱中求生存,画家王冕浪迹天涯。他的存世代表作《墨梅图》,追求纯净内敛但不娇弱,柔韧素雅但不过于朴素,色彩艳丽但不娇艳炫耀的艺术效果,蕴含着道家和禅宗意识的超然境界。据此可知,《墨梅图》A.体现了文人画

的世俗倾向B.反映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C.弘扬了浪漫主义艺术风格D.拓展了艺术作品的生存空间16.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

者”。这说明元代杂剧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B.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D.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17.可以说,牛顿学说决不只是影响了自然科学界、工业和技术界,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知,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和人们的思想革命。材料旨在说

明牛顿学说A.推动了一个民主、科学的理性时代的到来B.成为解释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的基本理论工具C.是近代自然科学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D.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式和思考方法18.1861年1月,

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A.从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C.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D.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19.洋务运

动期间,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西洋国家历史悠久,政教修明,凡事皆有主次之分,与中国古代的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截然不同。如果国人仍以传统的夷狄观看待西洋国家,则是不顾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危的沽名钓誉之举。据此可知郭嵩焘A.具有理性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B.强调实行中体西用思想C.主张

变革政治制度全面学习西方D.认识深刻引起朝野重视20.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21.梁启超于1923年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

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符合以上三个时期探索的先后顺序的是①师夷长技以自强。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①②③B.②①③C.①

③②D.②③①22.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B.反对推翻满洲贵族统治C.认为三民主义存在不足D.公开反对进行

暴力革命23.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讨论,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24.毛泽东曾经说:“需要在广泛的民主

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一句话,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

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这段话出自A.《论持久战》B.《新民主主义论》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2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记载了邓小平在1979年11月的一次谈话,他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

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邓小平理论决定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B.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C.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26.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

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习班”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同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社会发展渴求专业人才B.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C.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D.改革开放取得了重

大成果27.邓小平呼吁“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1977年底,政府落实这一呼吁的举措是A.恢复中断的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颁布《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思想28.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艺担负起防疫、抗疫“宣传员”和“书记员”的使命。人们以歌曲、散文、诗词、戏曲、绘画、书法、网络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文艺创作,从不同方面把这

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凝结为感人至深的画面。这一现象反映了A.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B.我国的文艺事业得到了普及C.政府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D.中国打赢了疫情防控的战争29.小说《悲惨世界》主要以19世纪头

30年的法国为故事背景,主人公冉·阿让本是生性善良的劳动者,“法律和习俗造成的社会压迫”使他“逐渐成了猛兽”,后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据此可知,《悲惨世界》A.旨在抨击封建君主

专制的黑暗统治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异化的命运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社会的现实D.否定了改造社会制度的必要性30.“他们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依据的是他们自己的规则,他们就是不断地在创造新的传统。……他们的作品事实上有很多确实做得像人的身体或者是物体的本身,但是这只能是他们唯一和现

实相似的地方”。这反映出艺术领域A.传统流派日益衰落B.理性思维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渐趋淡化D.自我意识备受重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

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三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

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朱子语类》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噍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宮便殿奏札》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材料五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

主要内涵。(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2分)(4)根据材料四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5)材料五反映了黄宗羲的何种主张?具体措施是什么?(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

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杨庆余《法国相遇牛顿一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材料二:卢梭认为,私有制的

确立更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卢梭用财产关系说明政治关系和社会观念,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因素决定政治因素和思想因素。卢梭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他把私有制出现及社会文明的产生看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又包含着人的自由的丧失、人类不平等的加深,同时是一种退步;

不平等随着文明同时发展,最后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压迫者被压迫,重新转变为平等,转变为新的更高层次的自觉的平等。——摘编自汤杰鹏《所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发展》材料三:马克思高度肯定卢梭关于私有制是造成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的论断,并且认为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这种趋势仍在不断加强。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是造成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重要原因,私有制不仅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最终还会导致资产阶级自身的灭亡。所以,实现人类平等

的基础是消除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社会的所有制,建立一个社会物资资料人人共享的共产主义社会。——摘编自韦宇婷《马克思对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继承与超越》(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指出在理性主义的政治启

蒙下18世纪法国思想家的主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学说的主要观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超越卢梭学说的主要表现。(3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

?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

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材料二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并说明理由。(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

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741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