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10月)+历史+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2.961 M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10月)+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10月)+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10月)+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7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10月)+历史+含解析.docx,共(30)页,2.96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424fee842ac3a1f42468d71917885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

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过程体现了()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据2.商鞅认为:“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则错(施行)法,错法而俗成,而用具。此三者必行于境内,而后兵可出也

。”其意在()A.强调法令制度的重要性B.倡导“尚武”的社会风气C.借助武力巩固专制统治D.阐释实现国家统一的法宝3.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

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4.《史记·本纪》共

十二篇,迄至秦朝分设了五帝、夏、殷、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更多的则认为它体现了史家的“卓越见识”。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在()A.厘清王朝更替的世系B.凸显历

史变局的大势C.阐述成王败寇的道理D.探寻秦亡汉兴的缘由5.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

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6.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

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7.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

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是开发土地8.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

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少数民族首领措施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

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9.下表为北宋和南宋时期政府纸币发行量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以推断南宋时期()北宋日期1023年1072年

1094年1098年1102年的交子发行量125251281377777南宋时期1128年1168年1190-1194年1234年1255-1258年钱引发行量377400070001700026000会子发行量-2

00080002500064000A.纸币信誉存在崩溃危险B.财政收入有明显提高C.商品经济发生质的飞跃D.不具备现代货币意识10.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

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A.“不抑兼并”下土地兼并严重B.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C.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的减弱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11.明初“立中书省以总

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12.据1801年张鉴等人

所著的《雷塘庵主弟子记》记载,“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苞芦、靛青、番薯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厂满山相望。”据此可知()A.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B.引种美洲作物导致生态恶化C.农作物商品化趋势成为主流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

荒地开垦13.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材料主要反映了()A

.统治者个人好恶影响学术的地位B.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C.主流思想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趋势D.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思想的更替14.鸦片战争前,丝的出口每年最多只有一万多包,一般只有几千包,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增加到二万二千包;战前

茶叶出口每年大约五千万磅,而道光二十六年超过八千万磅。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A.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改变B.丝茶的市场依存度加深C.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出现D.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15.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

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B.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16.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

》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

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17.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的口号。可是1861年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有地方政府发布告示招徕流亡地主回乡收租,并“令各乡官设局照料”。政策的变化表明太平天国()A.借助传统政策维护自身统治B.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C.失败

的根本原因是财政危机D.蜕化为地主阶级政权18.1872年轮船招商局开办后,派遣相关人员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同时招徕华侨资本。据档案记载,当时响应者多数是粤籍侨商,有姓名可稽者共28人,各人的投资额多则5000两,少则500两,总计招集到股资5万两。这表明轮船招商局()A.企

业创办模式与国际接轨B.与海外市场联系日益紧密C.重视多渠道调用社会资源D.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19.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辛丑条约》签订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

清末新政的推行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20.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

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21.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湘军统师曾国藩出任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要职两江总督,此后数十年间,两江总督基本都被湘军势力把持。直到清末新政时期

,清政府才设法让两江地区脱离湘军势力。据此可知,清末新政()A.使半殖民地程度加深B.缓和了社会矛盾C.试图挽救统治危机D.强化了中央集权22.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

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23.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

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24.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

历,说明当时国内()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A.科举取士转向选择实

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5.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

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26.1921年8月,上海烟草工人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立第一个产业工会。随后,上海印刷工人会、上海纺织工会浦东分会、上海邮务友谊会先后成立。1921年下半年,各地广大工人群众开

展多次罢工斗争。这反映当时()A.党的中心任务确立B.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的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土地革命动员作用27.1926年,共产国际认为,没有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的“紧密联盟”,就不能组成反帝统一战线,应该将“不仅是保持统一战线,而且是扩大统一战线”作为处理国

共两党问题时的基本原则,提出共产党要“把党从事军事工作的力量转移到其他工作领域”。这些观点()A.有利于调解国共两党冲突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C.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隐患D.不利于争取民众支持28.1933年8月

,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

作意在A进行经济结构调整B.提高防灾抗灾能力C.推动工作重心转移D.为军事斗争做准备29.12世纪,英王亨利二世进行司法改革,规定凡经教会法庭判决有罪的教士,必须移至普通法院进行审理和惩罚;教会法庭已经判决的案件,非经国王许可,一律不得上诉于罗马教皇;将全国划为六个

巡回区,由国王派出的巡回法院审理案件等。这些措施()A.加速了封建庄园法庭的崩溃B.为王权的扩张留下更多空间C.初步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D.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30.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派贵族泽西担任驻法大使。全权大使委任书须由大法官萨默斯封盖国

玺,而封盖国玺须得到国王签发国玺使用令状,萨默斯遂请威廉颁发。威廉则以时间紧迫为由,命令萨默斯尽快寄给他,萨默斯不得不遵从威廉的意愿,并令国务大臣执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国王仍保留着司法权力B.资产阶级代议制需完善C.议会改革成为时代要求D.封建势力残余依然浓厚31.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

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

因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32.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

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的.的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33.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

.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C.缓和与苏联的关系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34.随着欧盟成员国逐渐增多,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逐断显露,各国的民族认同感在逐渐增强,欧盟内部的共性减少,对点各自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使欧盟内部局势渐趋复杂,一些成员国对欧盟整体的共同利益和目标产生了非议。这表明欧洲()A.无法维系其

内部力量平衡B.民族利益分歧阻碍了一体化C.联合只停留在经济政治领域D.一体化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二、非选择题(共49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

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曰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

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

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

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的赢利机构,业务主要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19世纪六比十年代以来,华侨汇款主要以民信局为主,下表为民信局在南洋和闽粤

地区的发展情况统计表。时期发展情况1866-1896年截至1887年仅新加坡一地就有民信局49家,其中潮州人开设的就有34家,这推动了国内兼营华侨汇款业务的民信局的兴起。据统计,福建侨汇1871-1884年,平

均每年为311万银元。1897-1934年民信局开始将中间承转环节交由邮局承担,从而加速了承转的速度。同时,新式银行也使其资金调拨周转大为灵活。据1930年调查,南洋各地专门经营广东、福建汇款的民信局分别为515、464家。2

0世纪初,华侨汇款每年约一亿银元,到了30年代每年上升至3亿银元左右。1934-1945年邮政局不再核发民信局新执照,中国银行在南洋及闽粤等地开始办理侨汇业务,经营差的民信局相继停业。1941年后,南洋侨汇中断,民信局均

收盘歇业。1945-1949年南洋各地与国内交通恢复,侨汇增加,民信局迅速复业。其利用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不断贬值之机,稽延解付,牟取暴利,从而获得了畸形发展。——摘编自林金枝《析华侨汇款及其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拟定一个论题,对近

代南洋和闽粤地区民信局的发展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发行的铜钱壹串文流通券(注:民国十六年印)陕甘宁边区银行币(注:中华民

国三十一年)第一套人民币(注:1951年发行)材料二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统计,2014年人民币取代加拿大元、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17%,2015年底人民币又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新的货币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人民币权重为10.92%,超过日元和英镑的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单独列出人民币资产,以反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人民币计价储备的持有情况。——摘自王永生《三千年来谁铸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种货币出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货币变化的特点,并简述其变化的政治意义。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

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过程体现了()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由于西周时代是宗法

制社会,故而伯、仲、叔、季的排行就有了明确的大小宗功能。伯作为许多采邑主的称呼不是偶然的,这是由西周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决定的,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分封的主要依据,排除A项;“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项;西周初期分封诸侯不限于姬姓,还包括上古先王的后裔、对武王

克商有功的异姓方国和功臣,排除D项。故选C项。2.商鞅认为:“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则错(施行)法,错法而俗成,而用具。此三者必行于境内,而后兵可出也。”其意在()A.强调法令制度的重要性B.倡导“尚武”的社会风气C.借助武力巩

固专制统治D.阐释实现国家统一的法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国(战国时期)。材料大意为:“凡是用兵作战,要准备好三方面的工作:军队还

没有出征就要先施行法令制度,通过法令制度培养重视战争的风气,风气形成了,那么战争所需要的人财物都有了。如此这般,才能出兵打仗。”由此可见,商鞅这是在强调法令制度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法令制度重要性,并非强调“尚武”精神,排除B项;此时还未建立专制统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法令制

度对战争的重要性,未涉及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3.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

,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该

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可得出当时通过设立驿站,保证政令传输信息的畅通,因此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D项正确;亭传邮驿不是交通机构,排除A项;没有比较,不

能得出是主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基层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4.《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迄至秦朝分设了五帝、夏、殷、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更多的则认为它体现了史家的“卓越见识”。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

在()A.厘清王朝更替的世系B.凸显历史变局的大势C.阐述成王败寇的道理D.探寻秦亡汉兴的缘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本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司马迁在《秦本纪》之外又撰写《秦始皇本纪》,以

《秦本纪》详载秦由僻居西方的小国,由于历代有作为君主的苦心经营,奠定了建立帝业的基础,又以《秦始皇本纪》记载中国统一局面的出现,深刻地总结秦朝结束分立局面的巨大功绩和不行仁义而骤亡的历史教训,真实地反映了秦朝建立前后四十

年间那段轰轰烈烈又惊心动魄的历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B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重点不是理清王朝更替的的世系,排除A项;司马迁的《史记》改变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维定

势,不以成败论英雄,敢于为失败者树碑立传,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汉兴缘由,排除D项。故选B项。5.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

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答案】C【解析】的【详解】根据“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可知三国时期的刺史出现了领兵和专职民事的情况,这与刺史

最初的监察职责不符,说明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刺史制度,不能说明地方监察制度的逐渐完善,排除A项;“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不能体现,排除B项;刺史制度并不一定能够保障吏治清明,排除D项。故选C项。6.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

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

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明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

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故选D;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A;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经趋向成熟,排

除C。故选D。7.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

革目的是开发土地【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西晋时期官员可占据土地,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减少。而均田制之下普遍授田,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反映出这一时期自耕农数量反复,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族,官员也不一定是

世族,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的变化,没有涉及到选官制度,排除C;田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保证国家税收,开发土地是其作用,排除D。8.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

见,在这些政权中()少数民族首领措施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忽必烈注意

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材料“重用汉人

,制定法律……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可以看出此时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在学习汉文化,学习汉制,来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出现了新的社会发展趋势,C项正确;仅从其措施中,无法得出

统治者本人的汉文化素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的汉化特点,无法得出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学习汉文化,无法得出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表为北宋和南宋时期政府纸币发行量

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以推断南宋时期()北宋日期1023年1072年1094年1098年1102年交子发行量125251281377777南宋时期1128年1168年1190-1194年1234年1255-1258年钱引发行量37740007000170002

6000会子发行量-200080002500064000A.纸币信誉存在崩溃危险B.财政收入有明显提高C.商品经济发生质的飞跃D.不具备现代货币意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

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宋交子发行量并不大,其价值也比较稳定;南宋时期不仅发行了两种纸币,且其发行量骤增,这远远超出商品流通的需求,纸币迅速走向贬值,因此可知政府发

行纸币的信誉存在崩溃危险,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纸币发行量,与财政收入无关,排除B项;纸币发行量过大或过小与商品经济发生质的飞跃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商品经济发生质的飞跃简单来说是从物物交换发展成以一般等价物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排除C项;宋代纸币的发行及纸币防伪管理等措施表明,宋代具有一定的现代货币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10.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

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A“不抑兼并”下土地兼并严重B.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C.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的减弱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常产的税户,客户是无常产的侨居者

,也称佃户。该诏令改变了过去地主对佃农离开的诸多限制,允许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个改变说明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宋朝“不抑兼并”政策带来的土地兼并严重问题,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未涉及门第观

念淡化,排除B项;政府颁布诏令以协调地主与佃农关系,不能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排除D项。故选C项。11.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B.制

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体现的是宰相胡惟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最终导致中书省被取消,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导致权力失衡,B项正确;A项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

原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君主专制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开始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2.据1801年张鉴等人所著的《雷塘庵主弟子记》记载,“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苞芦

、靛青、番薯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厂满山相望。”据此可知()A.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B.引种美洲作物导致生态恶化C.农作物商品化趋势成为主流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荒地开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

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801年(中国)。由材料可知,外省游民进入浙江,种植玉米等作物,导致流民日聚,这些流民便是人地矛盾的结果,说明这时期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生态环境恶化,且材料中“靛青”并不属于

美洲引进物种,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化,农作物商品化并不是当时的主流,排除C项;铁犁牛耕仍是当时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技术,并未实现技术突破,排除D项。故选A项。13.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

社会;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材料主要反映了()A.统治者个人好恶影响学术的地位B.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C.主流思想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趋势D.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思想的更替【答案】

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至清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的统治者利用儒家来巩固统治,而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

宣告脱节,体现的是清朝时期受专制政策的影响,主流思想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趋势,C项正确;A项夸大了统治者个人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儒家主流思想的发展趋势,材料未涉及阻碍社会进步,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儒家主流思想地位自

汉武帝时期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14.鸦片战争前,丝的出口每年最多只有一万多包,一般只有几千包,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增加到二万二千包;战前茶叶出口每年大约五千万磅,而道光二十六年超过八千万磅。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A.对

外贸易格局发生改变B.丝茶的市场依存度加深C.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出现D.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前后。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丝、茶的出口量、出口额不断增加,说明中国被卷入了世

界市场,民众的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贸易格局的变化,排除A;材料信息无从得知经营方式是否发生变化,排除C;民族工业是19世纪70年代产生的,有一定的发展说法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故选B项。15.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

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拟照英

军兵船式样造新船,但是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日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因循守思想阻碍革新,A项正确;材料末体现中央与地方矛盾尖税,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未体现

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排除C项;材料反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

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后,……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

。……《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逐渐打破,还新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可知清政府通过

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这体现了条约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但这不能概括题干中“清朝根据局势变化修订和新出台法律”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清政府并未采取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故

选D项。17.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的口号。可是1861年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有地方政府发布告示招徕流亡地主回乡收租,并“令各乡官设局照料”。政策的变化表明太平天国()A.借助传统政策

维护自身统治B.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质C.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财政危机D.蜕化为地主阶级政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太平天国时期。根据材料186

1年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有所改变,让地主回乡收租,因为面对清军的进攻,太平天国的生存环境恶劣,因此让地主回乡收租,以巩固自身统治,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

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C项;太平天国是农民政权,排除D项。故选A项。18.1872年轮船招商局开办后,派遣相关人员赴南洋、新加坡一带考察航运,同时招徕华侨资本。据档案记载,当时响应者多数是粤籍侨商,有姓名可稽者共28人,各人的投资额多则5000两,少则500两

,总计招集到股资5万两。这表明轮船招商局()A.企业创办模式与国际接轨B.与海外市场联系日益紧密C.重视多渠道调用社会资源D.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据档案记载,当

时响应者多数是粤籍侨商,有姓名可稽者共28人,各人的投资额多则5000两,少则500两,总计招集到股资5万两。”可知,面对轮船招商局开办后的资金困局,洋务派决定引进华侨资本,壮大自身企业,这顺应了自强求富的精神,调动了海外各种有利资源,推动了

社会发展,C项正确;洋务派实行的是官督商办模式,不利于与国际接轨,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增资,与海外市场无关,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民族资本家兴办的企业,排除D项。故选C项。19.1902年,顺天乡试借河南贡

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辛丑条约》签订B.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清末新政的推行D.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02年(中国)。据材料“顺天乡试借河南

贡院举行,山西乡试则与陕西乡试在西安合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拳匪滋事杀害凌虐各国人民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以示“惩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罕见的科考现象,A项正确;此科考现象与清政府的财政危

机无关,《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财政危机,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教育措施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清末新政期间,新式学堂开始大量建立起来,我国近现代学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0.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

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

造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武汉三镇尤其汉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工商业较发达,结合史实武汉工业基础较好,资本主义发展较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了条件,故D正确;根据材料“汉口……其盛不亚于上海”只能

看出汉口商业发达,并不能得出航运业发展水平超过上海,故A错误;材料不涉及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故B错误;20世纪初,长江沿岸没有重新布局工业,故C错误。21.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湘军统师曾国藩出任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要职两江总督,此

后数十年间,两江总督基本都被湘军势力把持。直到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才设法让两江地区脱离湘军势力。据此可知,清末新政()A.使半殖民地程度加深B.缓和了社会矛盾C.试图挽救统治危机D.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湘军势力把持两江地区,对中央集权不利,不再任命湘军统帅为两

江总督,体规了清朝试图强化中央集权,挽救统治危机,C项正确;清政府试图加强中央集权与半殖民地程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清政府虽然试图强化中央集权,但并不代表强化了中央集权,也不一定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BD项。故选C项。22.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

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根据材料“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可知,商会与地方

官厅的行文方式存在等级差异,这反映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专制思想,与白话文使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愚昧观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改良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23.20世纪

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提高

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国内的度量衡种类繁多,十分复杂,这种混乱的现象使得商品交易需要进行相互间的换算,不利于商品交易的进行,提高了各个领域交易的成本,故A项正确;度量衡的不统

一与军阀混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会加剧混战的局面,故排除B项;材料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衡无关,排除C项;“阻断了”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24.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A.科举取士转向选择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

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社会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

。B项正确;部分名人参与工商业是个人行为,不是科举取士选官标准变化的结果,排除A项;应该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排除C项;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25.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

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这体现了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国的建立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推动了新的教育流派的出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成立,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排除B项;新的教育流

派的出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成立与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无关,主要是受到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要早于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26.1921年8月,上海烟草工人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立的第一个

产业工会。随后,上海印刷工人会、上海纺织工会浦东分会、上海邮务友谊会先后成立。1921年下半年,各地广大工人群众开展多次罢工斗争。这反映当时()A.党的中心任务确立B.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

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1921年下半年,各地广大工人群众开展多次罢工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上规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所以材料反映出中共一大召开后,党的中心任务确立,A项正确;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在中国二大,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1923年,排除C项;土地革命的时间是1927年至1937年,排除D项。故选A项。27.1926年,共产国际认

为,没有共产党和国民党人的“紧密联盟”,就不能组成反帝统一战线,应该将“不仅是保持统一战线,而且是扩大统一战线”作为处理国共两党问题时的基本原则,提出共产党要“把党从事军事工作的力量转移到其他工作领域”。这些观点()A

.有利于调解国共两党冲突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C.为大革命的失败埋下隐患D.不利于争取民众支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2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

,共产国际对于国民革命的基本指示已经出现了错误,共产党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在处理公共关系时不断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C项正确;共产国际的指示实际上助长了国民党反动派分裂革命的行径,排除AB项;共产国际的观点与是否有利于争取民众支持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8.1933年8月,

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A进行经济结构调整B.提高防灾抗灾能力C.推动工

作重心转移D.为军事斗争做准备【答案】D【解析】的.【分析】【详解】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我党对如何在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支援革命战争开展了探索,此时经济工作是为了支援军事斗争,D项正确;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在材料中未涉

及,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预防和抗击灾害,排除B项;我党工作重心转移发生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排除C项。故选D项。29.12世纪,英王亨利二世进行司法改革,规定凡经教会法庭判决有罪的教士,必须移至普通法院进行审理和惩

罚;教会法庭已经判决的案件,非经国王许可,一律不得上诉于罗马教皇;将全国划为六个巡回区,由国王派出的巡回法院审理案件等。这些措施()A.加速了封建庄园法庭的崩溃B.为王权的扩张留下更多空间C.初步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D.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

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世纪后期,英王亨利二世通过司法改革,加强了世俗王权对司法领域的渗透,为王权的扩张留下更多空间,B项正确;亨利二世针对英

国教会法庭的改革,并不能加速封建庄园法庭的崩溃,排除A项;据所学,奠定大陆法系基础的是罗马法,不是英国的司法改革,排除C项;材料分析的是英国司法改革,并非沉重打击罗马教廷权威的宗教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30.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派贵族泽西担任驻法大使。全权大使委任书须由大法官萨默斯封盖国玺,而封盖国玺须得到国王签发的国玺使用令状,萨默斯遂请威廉颁发。威廉则以时间紧迫为由,命令萨默斯尽快寄给他,萨默斯不得不遵从威廉的意愿,并令国务大臣执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仍保留着司法权力B.资产阶级代议制需完善C.议会改革成为时代要求D.封建势力残余依然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698年英国。根据材料

中“1698年”“威廉则以时间紧迫为由,命令萨默斯尽快寄给他”“萨默斯不得不遵从威廉的意愿”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仍然保留了外交的某些特权,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B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司法权属于议会,排除

A项;议会改革成为时代要求是在18世纪中期,排除C项;“光荣革命”后,英国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衰落,“依然浓厚”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31.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

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D.

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

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可可树被广泛引种,而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可可豆由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综上可知,这一变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下的结果,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是一方面原因,但非根本

原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与材料信息中引起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2.19世

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发现了斗争是

人类进步的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欧洲)。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

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可知,《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界演化规律,而《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竞争、斗争的重要性,即其共同点是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D项正确;《物种起源》揭示的是生物界演化规律,而非工业

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A项;科学革命发生在16至17世纪之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33.针对下图所示问题,西方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是()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C.缓和与苏联的关系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答案

】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1982年(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1978-1982年西方国家失业率增加,消费品价格增长率下降,市场活力不足,因此需要减少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激发市场活力,A项正确;1973年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各主要货币在投机力量冲击下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排除B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与苏联无关,排除C项;经济大

危机爆发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灵,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采取的是新自由主义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34.随着欧盟成员国逐渐增多,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逐断显露,各国的民族认同感在逐渐增强,欧盟内部的共性减少,对点各自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使欧盟内部局势渐趋复杂,一些成员国对欧盟整体的共同利益和目

标产生了非议。这表明欧洲()A.无法维系其内部力量平衡B.民族利益分歧阻碍了一体化C.联合只停留在经济政治领域D.一体化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现代欧洲。材料“各国的民族认同感在逐渐增强,欧盟内部的共性减少,对点各自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使欧盟内部局势渐趋复杂”强调的是在欧盟内部,民族利益分歧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B项正确;欧盟内部存在一些麻烦,A项夸大其词,排除A项

;C项忽略了货币、军事联合,排除C项;欧洲一体化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9分)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

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曰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

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

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

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

“—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差异:根据“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可得出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根据“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

分地区试办”得出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根据所学可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等方面概括。19世纪70年代:结合近代中国的背景概括得出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等方面。【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有计划

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得出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根据“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得出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根据“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

工作和勘探工作”得出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结合所可概括得出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点睛】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的赢利机构,业务主要包括寄

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19世纪六比十年代以来,华侨汇款主要以民信局为主,下表为民信局在南洋和闽粤地区的发展情况统计表。时期发展情况1866-1896年截至1887年仅新加坡一地就有民信局49家,其中潮州人开设的就有34家,这推动了国内兼营华侨汇款业务的民信局的兴起。据统计

,福建侨汇1871-1884年,平均每年为311万银元。1897-1934年民信局开始将中间承转环节交由邮局承担,从而加速了承转的速度。同时,新式银行也使其资金调拨周转大为灵活。据1930年调查,南洋各地专门经营广东、福建汇款的民

信局分别为515、464家。20世纪初,华侨汇款每年约一亿银元,到了30年代每年上升至3亿银元左右。1934-1945年邮政局不再核发民信局新执照,中国银行在南洋及闽粤等地开始办理侨汇业务,经营差的民信局相继停业。1941年后,南洋侨汇中断,民信局均收盘歇业。194

5-1949年南洋各地与国内交通恢复,侨汇增加,民信局迅速复业。其利用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不断贬值之机,稽延解付,牟取暴利,从而获得了畸形发展。——摘编自林金枝《析华侨汇款及其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拟定一个论题,对近代南洋和闽粤地区民信局的发展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

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近代南洋和闽粤地区民信局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的深刻影响。论述:晚清以来,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国内谋生困难的加剧,南洋华侨数量大量增加。在此背景下,南洋和

闽粤地区民信局初兴。同时,近代邮政、银行及交通等近代化事业的兴起,客观上也推动了民信局的发展。但随着政府政策的收紧,以及银行业务的冲击,民信局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以及国内日军侵略的加剧,更是给其致命一击。随着抗战的胜利,民信局的业务开始恢复,解放战争时期国

民党统治区的通货膨胀又促成了其畸形发展。总之,民信局在南洋和闽粤地区存在的时间长,地区分布广,汇款的数量大,其发展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民信局进入国内的大量侨汇,成为推动侨乡农村经济、民族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

近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时空信息及材料主旨得出近代南洋和闽粤地区民信局的发展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接着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如根据19世纪中期的时代特征联系到南移华侨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根据“将中间承转环节交由邮局承担”“新式银行也使

其资金调拨周转大为灵活”及所学,得出近代化事业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根据“邮政局不再核发民信局新执照,中国银行在南洋及闽粤等地开始办理侨汇业务”“1941年后,南洋侨汇中断,民信局均收盘歇业”及所学可得,政府、

银行政策及二战对其发展的阻碍作用。根据“南洋各地与国内交通恢复,侨汇增加”“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不断贬值之机”及所学得出抗战胜利及解放战争对其发展的影响。根据时空信息及“1871-1884年平均每年为311万

银元”“20世纪初,华侨汇款每年约一亿银元,到了30年代每年上升至3亿银元左右”可得出其发展的基本特点。接着根据所学简单分析通过民信局进入国内的侨汇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后,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发行的铜钱壹串文流通券(注:民国十六年印)陕甘宁边区银行币(注:中华民国三十一年)第一套人民币(注:1951年发行)材料二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统计,2014年人民币取代加拿

大元、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17%,2015年底人民币又被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新的货币篮子,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权重为10.92%,超过日元和英镑的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单独列出人民币资产,以反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人民币计价储备的持有情况。——

摘自王永生《三千年来谁铸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种货币出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货币变化的特点,并简述其变化的政治意义。【答案】(1)背景:第1张: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的需要。第2张: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陕甘宁边区的需要。第3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2)特点:从代用货币到信用货币再到主权货币(使用范围由地区到全国再到国际,发行主体由地方团体

到地方政权再到国家政权);经济全球化。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第1张,据材料一“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发行的铜元钱”的“民

国十六年”并结合纲要上册第21课所学从时期、农民运动等角度来分析得出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的需要。第2张,据材料一“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的“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并结合纲要上册第24课所学从时期、国共合作、陕甘宁等角度来分析得出抗日战争的

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巩固陕甘宁边区的需要。第3张,据材料一“第一套人民币”的“一九五一年”并结合纲要上册第26课所学从时期、经济、政治等角度来分析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

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第一张货币由湖北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发行,第二张货币由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第三张货币由新中国发行,从货币地位或使用范围得出,从代用货币到信用货币再到主权货币(使用范围由地区到全国再到国际,发行主体由地方

团体到地方政权再到国家政权);据材料二“2014年人民币取代加拿大元、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等并与材料一人民币流通于中国相比得出经济全球化。第二小问意义,紧扣设问“变化的政治意义”,从民族、国力、国际地位等角度来分析得出,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国力——综合国

力提高;国际地位——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657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