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1.191 MB
  • 2024-12-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0)页,1.19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4047e80e9320bbd08066c31f94cbd1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下)七校协作体高二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内容为历史

上不同时期“中国观”内涵变化。历史时期观念涵义汉唐宋小中国地理上指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意义上汉族聚居地。中国人指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业的汉族。元大中国中国疆域指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元朝所有疆域;中国人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文化

是农耕和草原两大系统;中国主权行使者是汉族政权和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选项中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A.少数民族缔造了疆域辽阔的“大中国”B.“小中国”代表汉唐宋的统治区域范围C.从“小”到“大”是封闭到开放的转变D.元代“中国”

成为不同民族共有的符号2.1592年利玛窦来华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盛赞孔子为“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者,在北京被称为“利进士”。这说明了()A.选官制度呈现开放特征B.儒家文化顺应时代发展C.入乡随俗助力西学东渐D.东西文化相互吸收借

鉴3.撰写于1206年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在阿拉伯机械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书中记载了一种水力自动计时的时钟(如图所示)。该造型中,龙代表中国,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不死鸟让人想到埃及,水利装置则不禁让人想到古希腊。这反映了阿拉伯()的A.文化具有包容性B.帝国疆

域范围辽阔C.商路繁荣辐射远D.科学技术成就领先4.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成就。综合表中信息可知,古代文明()发源地主要成就西亚两河流域城市国家、楔形文字、法典、洪水方舟传说东北非尼罗河地区政教合一、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爱琴海地区城邦国家、神话、悲剧、喜剧东亚黄河、长江城市

祭台、礼器、彩陶、南稻北粟A.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农耕的出现B.区域统一得益于君主专制施行C.兴盛的主要条件是文字的产生D.多元发展格局受历史环境影响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

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的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B.工商业阶层壮大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天主教会的衰落6.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

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建立政权;在欧洲,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以下关于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正确的是()①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②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③促进区域文化的的交流④游牧文明逐渐取代

农耕文明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7.读下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时间地区14001500160017001750欧洲456989115140亚洲224254292402508非洲7482909090美洲304115910世界

总计373446486671749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的迅速增长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人口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8.在现代菲律宾,超过85%的民众信

仰天主教,当地华裔已普遍接受在教堂举办婚礼,但有的华裔会请佛教僧侣证婚。当地举行的庆祝妈祖(中国传统海神信仰)诞辰活动,不但会请天主教神父主持弥撒,还会在庆典的最后一晚举行天主教式的花车游街。这主要反映了()A.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扩散B.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侵略C.现代菲律宾文化的多元性D.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9.有考古专家认为:秦文化中的大型陶塑艺术、石刻石雕艺术、铜车马和青铜水禽制造技术等具有明显的波斯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的特征。同时还认为秦始皇帝关于帝国政体、管理国家的制度、管理国家的措施等的认识,可

能受到波斯帝国制度文明的深刻影响。该考古学家的论述意在说明秦时()A.经济发达成为文化交流基础B.东西方贸易交流十分频繁C.东西方文化可能已有深入交流D.丝绸之路是重要交流途径10.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

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的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D.商业革命密切了

世界各地的联系11.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人的体质。1866年,法国画家雷诺阿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法国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景。材料可用于说明()A.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B.世界贸易

格局发生了深刻的改变C.茶叶已成为欧洲民众生活必需品D.英法两国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12.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修建了埃及诸神神庙并献上祭品。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犹太教的耶和华。攻克巴克利亚后,亚历山大又成为阿纳希特神的忠实信徒。亚历山大这一系列举措意在()A.发挥宗教的

调节作用B.提倡民众信仰自由C.赢取被征服地区认同D.宣告统治的合法性13.从19世纪末到二战前后,随着拉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化,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德国纳粹主义、法国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想一起涌入拉美,拉美成为各种理论

的试验田,与此相伴随的是政府走马灯式地更迭。这反映了拉美()A.政治体制的保守性B.独立道路的曲折性C.社会阶层的复杂性D.发展模式的多样性14.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专制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

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这一行为()A.意在清算满清王室的倒行逆施B.消除了清室帝制复辟残余C.利于培育自由平等公民意识D.得益于国民大革命的推动15.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节目《百鸟归巢》立足中国古典音乐南音的基础上,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给现场观众全新的南音艺术体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这说明()A.保护文化遗

产刻不容缓B.国际组织推动了南音普及C.南音文化深受人民喜爱D.推陈出新有助于文化传承16.下面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或更新发布的主要文件。它们共同体现的核心理念是()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8年《世界遗产名

录》收录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1998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的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9年《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已收录33个国家的53项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36项和自然遗产17项)A.完善对文化遗产认识B.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C.

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D.有效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大体分为先秦的萌芽期、汉唐的发展成熟期、宋元明清时的鼎盛至近代的转型,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人之进退,惟问其

志,取以必渐,勤则得多。”西汉·孔臧《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诚子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宋·江

端友《戒子通录》“凡在仕官,以廉勤为本。人之才性,各有短长,困难勉强。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南宋·赵鼎《诚子勤廉》“凡在朋侪中,切成自满。惟盧故能受,满则无所容。”元·许衢《许鲁斋语录》“立身修行之道……要须立得诚实两字,则各成片段,皆可以自立于

世。”明·吴麟征《教诲语》“人贵立志,念念向上,一等做去,有志者事竟成矣。”清·于成龙《治家规范》的(1)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特点。18.贸易、战争、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重要途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拉美文化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

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摘编自祝令建主编《世界文化概论》材料二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

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揽大量劳动力。华侨从1830年占总人口的30%到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性较大。——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

之道》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的历史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社会“高度异质性”形成的历史背景,

简述独立后的新加坡在文化上呈现的特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

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材料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

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因此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

的新动力。——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并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20.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卡叠什之战材料一卡叠什战役铭文是古代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刻在卡叠什上纪念碑的铭文。它记录了公元前1274年,埃及与赫梯联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的经过。以下是卡叠什战役铭文的部分内容“我是伟大的法老,统治整个埃及,我的权力无可匹敌。当

赫梯联盟试图入侵我的领土时,我率领我的军队与他们交战,并在卡叠什击败了他们。我们消灭了他们的军队,俘虏了他们的将领,夺取了他们的财富和珍宝。这场胜利证明了我们的勇气和实力,也证明了我们的神灵的支持和春顾。因此,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个胜利,以及我们为了保卫自己和我们的国家而做出的努力。

”材料二在卡叠什之战中,到底胜利属于谁,说法不一。埃及的铭文说胜利属于拉美西斯二世,赫梯的铭文则说这场战役是埃及的巨大失败。这个战役的结局,并无一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尽管在埃及神庙的墙上,绘有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胜利浮雕,但赫梯国王穆瓦塔

鲁认为自己才是胜利者,因为这次战役巩固了赫梯在叙利亚的统治。在此后几年中,双方展开了反复争夺,互有胜负,但双方都被战争拖累得疲惫不堪。——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围绕“战争

与人类文明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023-2024学年度(下)七校协作体高二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内容

为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国观”内涵的变化。历史时期观念涵义汉唐宋小中国地理上指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意义上汉族聚居地。中国人指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业汉族。元大中国中国疆域指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元朝所有疆域;中国人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文化是农耕和草原两大系统;

中国主权行使者是汉族政权和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选项中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A.少数民族缔造了疆域辽阔的“大中国”B.“小中国”代表汉唐宋的统治区域范围C.从“小”到“大”是封闭到开放的转变D.元代“中国”成为不同民族

共有的符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唐宋元(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大中国”是指实现了疆域空前辽阔并实现了多民族的大统一,结合所学,元

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元朝缔造“大中国”,不能说明少数民族都缔造了疆域辽阔的“大中国”,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

小中国”指汉族聚居地,中国人指汉族,不是代表汉唐宋的统治区域范围,排除B项;从“小”到“大”指的是疆域和民族方面的变化,不是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排除C项。故选D项。2.1592年利玛窦来华后,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盛赞孔子为“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者,在北京被称为“利进士”。这说明了()A.选官制度呈现开放特征B.儒家文化顺应时代发展C.入乡随俗助力西学东渐D.东西文化相互吸收借鉴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

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盛赞孔子为‘中国哲学家之中最有名’者,证明基督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可知,证明基督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这有助于减少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明代选官制度的特征,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

映的是西学借鉴中国文化的信息,体现不出儒家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信息,体现不出东西文化相互吸收借鉴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撰写于1206年《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在阿拉伯机械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书中记载了一种水力自动计时的

时钟(如图所示)。该造型中,龙代表中国,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不死鸟让人想到埃及,水利装置则不禁让人想到古希腊。这反映了阿拉伯()A.文化具有包容性B.帝国疆域范围辽阔C.商路繁荣辐射远D.科学技术成就领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阿拉伯)。据材料“该造型中,龙代表中国,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不死鸟让人想到埃及,水利装置则不禁让人想到古希腊”可知,阿拉伯机械装置蕴含多种文化象征,由此得

知阿拉伯文化具有包容性,A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阿拉伯帝国疆域和商路范围,排除BC项;材料中只提到阿拉伯时钟机械装置,没有涉及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无法得知领先,排除D项。故选A项。4.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成就。综合表中信息可知,古

代文明()的发源地主要成就西亚两河流域城市国家、楔形文字、法典、洪水方舟传说东北非尼罗河地区政教合一、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爱琴海地区城邦国家、神话、悲剧、喜剧东亚黄河、长江城市祭台、礼器、彩陶、南稻北粟A.产

生的重要前提是农耕的出现B.区域统一得益于君主专制施行C.兴盛的主要条件是文字的产生D.多元发展格局受历史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爱琴

海地区城邦国家、神话、悲剧、喜剧,东亚黄河、长江,城市祭台、礼器、彩陶、南稻北粟等,这些都是不同地区的文明成就,说明多元发展格局受历史环境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耕的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统

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字产生是不同文明兴盛的共性,排除C项。故选D项。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

。这一时期的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B.工商业阶层壮大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天主教会的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

材料可知,骑士文学流行之前,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而骑士文学则赞美人的美德和爱情,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追求,A项正确;工商业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学兴起有关,排除B项;人文

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排除C项;当时天主教会并未没落,排除D项。故选A项。6.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建立政权;在欧洲,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以下关

于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正确的是()①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②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③促进区域文化的的交流④游牧文明逐渐取代农耕文明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

空是3—6世纪(亚欧)。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例如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可知①②③正确,④错在游牧文明没有取代农耕文明,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一次大冲击,在对后者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有利于两个世界的交流,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游牧世界学习吸收先进农耕世界的文化。故本题选D项。7.读下

表,以下说法合理是()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时间地区14001500160017001750欧洲456989115140亚洲224254292402508非洲7482909090美洲304115910世界总计373446486671749A.

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的迅速增长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人口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5世纪以来,美洲的人口数量变化幅度较大,的而非洲在1600年以后人口没有明显增长,这是因为随着殖民扩张的展开,美洲人口锐减,为了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欧洲殖民者又从非洲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所以新航路开辟影响了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变化,D项正确;工业革命到18世纪60年代后才展开,不能解释这一时间之前人口的变化,排除A项;亚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并不都是因为近代化运动的推动

,因为截止1750年,亚洲还没有普遍进入近代化时期,排除B项;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人口,排除C项。故选D项。8.在现代菲律宾,超过85%的民众信仰天主教,当地华裔已普遍接受在教堂举办婚礼,但有的华裔会请佛教僧侣证

婚。当地举行的庆祝妈祖(中国传统海神信仰)诞辰活动,不但会请天主教神父主持弥撒,还会在庆典的最后一晚举行天主教式的花车游街。这主要反映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扩散B.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侵略C.现代菲律宾文化的多元性D.全球化背景下

的人口流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菲律宾。根据材料菲律宾大部分民众信奉天主教,除了天主教还有佛教和传统海神信仰,因此反映出菲律宾文化的多样性,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海神信仰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A项片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西班牙文化侵略,而且菲律宾先后是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口的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9.有考古专家认为:秦文化中的大型陶塑艺术、石刻石雕艺术、铜车马和青铜水禽制造技术等具有明显的波斯文明和地

中海文明的特征。同时还认为秦始皇帝关于帝国政体、管理国家的制度、管理国家的措施等的认识,可能受到波斯帝国制度文明的深刻影响。该考古学家的论述意在说明秦时()A.经济发达成为文化交流的基础B.东西方贸易交流十分频繁C.东西方文化可

能已有深入交流D.丝绸之路是重要交流途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考古学家认为秦朝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设计受到波斯帝国的影响,说明东西方文化可能已

有深入交流,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秦朝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得出“经济发达成为文化交流的基础”的结论,排除A项;秦朝时期,丝绸之路还未开通,东西方贸易交流有限,排除B项;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

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B.新航路

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可知,由于贸易的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进而使欧洲铸币的变化及汇票、信贷等使用范围日益流行,这表明价格革

命推动了金融创新,C项正确;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与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发展的史实不符,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D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11.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

以改善人的体质。1866年,法国画家雷诺阿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法国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景。材料可用于说明()A.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B.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的改变C.茶叶已成为欧洲民众生活必需品D.英法两国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英法)。根据材料“法国画家雷诺阿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法国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商品流通不

断增加,饮茶文化也被传入西方,说明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贸易格局的变化,排除B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茶在法国流行,但不能说明茶叶已经成为欧洲民众生活必需品,排除C项;饮茶风气的相似不能证明两国饮食结

构趋于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12.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修建了埃及诸神神庙并献上祭品。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犹太教的耶和华。攻克巴克利亚后,亚历山大又成为阿纳希特神的忠实信徒。亚历山大这一系列举措意在()A.发挥宗教的调节作用B

.提倡民众信仰自由C.赢取被征服地区认同D.宣告统治的合法性【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在征服其他地区后,采取了因地制宜方式,宣布信仰被征服地区的宗教,其主要目的是赢得被征服地区的认同,有利于巩固统治,C项正确;亚历山

大发挥宗教的调节作用并的非目的,发挥宗教的作用是为了赢得被征服地区的认同,排除A项;亚历山大在不同地区宣布信仰不同的宗教,没有体现对民众信仰的提倡,排除B项;信仰当地的宗教没办法宣告统治的合法性,但信仰被征服地区的宗教,有利于赢得陂镇府地区的认同,排除D项。故

选C项。13.从19世纪末到二战前后,随着拉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化,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德国纳粹主义、法国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想一起涌入拉美,拉美成为各种理论的试验田,与此相伴随的是政府走马灯式地更迭。这反映了拉美(

)A.政治体制的保守性B.独立道路的曲折性C.社会阶层的复杂性D.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末到二战前后的拉丁美洲。根据材料“随

着拉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化,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德国纳粹主义、法国的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想一起涌入拉美,拉美成为各种理论的试验田”可知,这一时期,拉美对各种思潮和各种道路进行了探索,反映出拉美对各种思潮与道路具有较大

包容性,这折射出了拉美社会阶层的复杂性和政治体制的脆弱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治体制具有保守性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拉美地区获得独立道路的曲折性特点,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拉美地区拉美对各种理论试验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排除D

项。故选C项。14.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宫外。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专制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这一行为

()A.意在清算满清王室的倒行逆施B.消除了清室帝制复辟残余C.利于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D.得益于国民大革命的推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成立故宫博物院,将皇宫变成故宫,向百姓开放,以遏制清室专制复辟

企图的做法,有利于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C项正确;清算满清王室的倒行逆施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整个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排除A项;消除了清室帝制复辟残余的说法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1925年国民大革命刚刚

兴起,影响主要限于两广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15.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节目《百鸟归巢》立足中国古典音乐南音的基础上,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给现场观众全新的南音艺术体验,赢得

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这说明()A.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B.国际组织推动了南音普及C.南音文化深受人民喜爱D.推陈出新有助于文化传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国古典音乐南音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给现场观众全新的南音艺术体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说明推陈出新有助于文化传承,D项正确;“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指的是文化遗产有危险,材料未体现

,排除A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未体现“普及”,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南音融入流行音乐的元素受到人民喜爱,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面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或更新发布的主要文件。

它们共同体现的核心理念是()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8年《世界遗产名录》收录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1998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9年《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已收录33个国家的53项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36项

和自然遗产17项)A.完善对文化遗产的认识B.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C.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D.有效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根据材料“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文件包含了保护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体现出注重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B项正确;A是影响,不是所体现的理念

,排除A项;“确保”一词过于夸张,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核心理念,而不是这些文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大体分为先秦的萌芽期

、汉唐的发展成熟期、宋元明清时的鼎盛至近代的转型,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人之进退,惟问其志,取以必渐,勤则得多。”西汉·孔臧《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诚子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南北朝·颜之推《颜氏

家训》“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宋·江端友《戒子通录》“凡在仕官,以廉勤为本。人之才性,各有短长,困难勉强。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南宋·赵鼎《诚子勤廉》“凡在朋

侪中,切成自满。惟盧故能受,满则无所容。”元·许衢《许鲁斋语录》“立身修行之道……要须立得诚实两字,则各成片段,皆可以自立于世。”明·吴麟征《教诲语》“人贵立志,念念向上,一等做去,有志者事竟成矣。”清·于成龙《

治家规范》(1)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特点。【答案】(1)主要内容:重视立志;提倡勤奋;重视修身养德;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告诫谨慎交友;为官廉洁勤政;为人谦虚

;诚实做人;自强不息。(2)特点:历史悠久(或孕育于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本土性;不断发展(或具有连续性);具有阶段性;内容广泛(或涉及面广);蕴含丰富道德伦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人之进退

,惟问其志”可知,重视立志;根据材料“取以必渐,勤则得多”可知,提倡勤奋;根据材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重视修身养德;根据材料“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可知,重视儿童早期教育;根据材料“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可知,告诫谨慎交友;根据材料“凡在仕官,以廉勤为本”可知,为官

廉洁勤政;根据材料“切成自满”可知,为人谦虚;根据材料“要须立得诚实两字”可知,诚实做人;根据材料“人贵立志,念念向上,一等做去,有志者事竟成矣”可知,自强不息。【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时间“从汉到清”可知,历史悠久(或孕育

于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本土性,不断发展(或具有连续性);根据材料信息不同时期的家训内容可知,具有阶段性,内容广泛(或涉及面广);根据材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信息可知,蕴含丰富道德伦理。18.贸易、战争、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拉美文化的基

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拉美文化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

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摘编自祝令建主编《世界文化概论》材料二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把

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揽大量劳动力。华侨从1830年占总人口的30%到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性较大。——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

”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的历史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社会“高度异质性”形成的历史背景,简述独立后的新加坡在文化上呈现的特点。【答案】(1)内容: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历史原因:欧洲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文化也遭到打击;欧洲移

民大量移居拉美,殖民者美洲传播西欧文化。(2)历史背景:英国殖民政策的影响;移民社会,人口流动性大,人口结构复杂。特点: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

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拉丁美洲。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拉美文化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可得出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

的主要宗教。第二小问历史原因:根据材料“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拉美文化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文化也遭到打击;根据材料“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

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可得出欧洲移民大量移居拉美,殖民者在美洲传播西欧文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新加坡。第一小问历史背景:根据材料“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人口流动性较大”可得出英国殖民政策的影响;移民社会,人口流动性

大,人口结构复杂。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后的新加坡在文化上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丝绸之路”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在东方,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品,贩运至第三国,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摘编自顾国达《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材料

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因此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路”建设凭其巨大的

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明欧洲国家在上述“三角贸易”中的经济获益,并概括丝绸在我国古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在(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

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答案】(1)效益:赚取超额利润;增加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色:传统的特色产品,重要对外贸易品;赋税征收的重要物品。(2)作用: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提供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搭建开放包容的

国际合作平台;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和古代中国。第一小问效益:根据材料“从事赚取超额利润的大规模的‘三角贸易’

”和所学可知,可从赚取超额利润、增加资本原始积累及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角色:根据材料“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和所学可知,可从传统的特色产品、赋税征收的重要物品及珍贵商品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

中国。作用:根据材料“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可知,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根据材料“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可知,提供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

公共产品;根据材料“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可知,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根据材料“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可知,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根据材料“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可知,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

共赢的结果)。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卡叠什之战材料一卡叠什战役铭文是古代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刻在卡叠什上纪念碑的铭文。它记录了公元前1274年,埃及与赫梯联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的经过。以下是卡叠什战役铭文的部分内容“我是伟大的法老,统治整个埃及,我的权力无可匹敌。当赫梯联盟试图入侵我的

领土时,我率领我的军队与他们交战,并在卡叠什击败了他们。我们消灭了他们的军队,俘虏了他们的将领,夺取了他们的财富和珍宝。这场胜利证明了我们的勇气和实力,也证明了我们的神灵的支持和春顾。因此,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个胜利,以及我们为了保卫自己和

我们的国家而做出的努力。”材料二在卡叠什之战中,到底胜利属于谁,说法不一。埃及的铭文说胜利属于拉美西斯二世,赫梯的铭文则说这场战役是埃及的巨大失败。这个战役的结局,并无一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尽管在埃及神庙的墙上,绘有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胜利浮雕,但赫梯国王穆瓦塔鲁认为自己才是胜利

者,因为这次战役巩固了赫梯在叙利亚的统治。在此后几年中,双方展开了反复争夺,互有胜负,但双方都被战争拖累得疲惫不堪。——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观点:战

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双重影响。阐释: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激发了欧洲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识。但拿破仑战争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在欧洲广泛传播,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一战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但一战客观上传播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思想,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总之,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推动文明的发展,我们应珍惜和平,深刻认识:和平合作才能共享繁荣。【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埃及)。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首先,考生要在阅读材料一二基础上,围绕“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这一主题,结合

文字材料二“双方展开了反复争夺,互有胜负,但双方都被战争拖累得疲惫不堪”等信息,明确个人观点如“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双重影响”;然后,考生需要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展开阐释,如用拿破仑对外战争、一战等史实,说明

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升华观点,如明确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推动文明的发展,我们应珍惜和平,深刻认识和平合作才能共享繁荣。解题过程中注意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不必拘泥于答

案,言之有理即可。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741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