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11.892 KB
  • 2024-09-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6)页,111.89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21ff611fc26c1081f4169cddcd2d7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泉州科技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命题人:余洁旻审核人:苏建全本试卷共11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民族历来把美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追求,把美的教育和传续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去重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对美的发现、体认和表达。中华美育将天人合一的综合性

思维理念落实到个体生命的锤炼和升华过程,将生命感悟与生命终极意义追索结合起来,在美育中丰富和提升生命的哲学内涵。中华文化审美观不局限于形式美,更强调美善统一、尽善尽美,只有富于“善”的意味,美才有更高价值。孔

子在齐国观看《韶》之后,对乐舞大加赞赏,称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又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与之对应,《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将美与善区别开来,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美的角度看是完满的东西,从善的角度却可能是不完

满的。美虽能给人以感官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统一。“尽善尽美”从此成为中华美育的重要精神追求。长期以来,在中华美育符号体系中,真、善、美相统一,真是善之本,美是善之华,真、善与美相合相生。尽善尽

美,是真善美融合的追求,需要美育力量来支持。(摘编自冯双白《立德树人,美育大有可为》)材料二:中华美育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和层次多样的概念,具有自身的特质,包含下列四种境界。第一,以美兴人。这是让个体通过审美与艺术的媒介、符号形式等感染,从自然境界的“顺才顺习”中兴腾起来,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

第二,以美化人。这是让个体通过审美与艺术的形象体验,从功利境界的实际利益羁绊中解脱出来,向往无功利的自由境界。第三,以美立人。这是让个体通过审美与艺术意蕴的领悟,从一般道德境界的束缚中超脱出来,力求在超道德境界中返身看待世界和自我,成就真

正的完整人。第四,以美和天。这是让个体从审美与艺术的感发中最终达到与天和地和谐相处的境界。这是要求实现人与天地之间相互和谐。上面的四种美育境界诚然可以有由低向高之层级差异,也还有程度、品质等分别,但在实际的

美育活动中,其中每种境界对个体来说也都有其必要性、重要性及独立价值,共同服务于完整人格的生成。年级班级姓名座号中华美育精神,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方面,对当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美育工作,塑造广大青少年乃至成人的

美好心灵,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首先,中华美育精神要求实现中华多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的相互共存和相互共享,从而它本身就是多民族团结共生的精神象征;其次,它注重审美与艺术对个体的兴发感动和感化作用,体现“诗教”或“风教”在中华民族审美与艺术传统中的特殊

作用;再次,它突出审美与艺术在个体的成人过程中的关键的滋润作用,表明不是能力展示而是人格涵养才是美育过程的核心;最后,它强调自身的最高境界并非培育勇于战胜他人和宇宙的自我式人格,而是涵养顺乎天地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共在或共生式人格,而这是与中华文化对“和”“中和”

“同和”的尊崇传统相一致的,也是与塑造美好心灵的目标相一致的。今天重温中华美育精神传统,有助于澄清美育问题上的理论混乱或操作迷误,让美育回归于正确的轨道。(摘编自王一川《中华美育精神的内涵和特质》)材料三

:诗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诸如“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等为人熟知的表述的促动下,诗歌的影响遍及从国家社稷、社会风尚到日常礼仪、个人修为的不同层面,这体现的正是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一些重要思想乃至

制度理念被以诗歌的独特形式进行传布与渗透,用来规训人们的言行举止、引导社会文化的路向,即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进入现代以后,诗教的社会文化语境及施行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依照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这一说法,诗教显然是现代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

替了宗教的任务”,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但是现代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处于现代境遇中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

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现代美育以“立人”即塑造“完人”为最终目标,这与现代诗教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传统诗教非常重视通过诗歌养成完美人格。在中国古代,诗歌之于“修身”

绝非一般意义的怡情养性,而是全方位完善自我的绝佳途径。不过,古今诗教对“完人”有着很不一样的期许和取向,现代诗教已不可能像古代诗教那样,仅仅视以“仁”为内核、具有德性的君子为“完人”,而是对之倾注更丰厚内涵、更富于现时代特征,以回应急剧变化的历史语境。在社会

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未来诗教关于诗歌的界说中,诗歌之美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不只提供赏鉴、实现“净化”,更具有海德格尔所说的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不仅能够弥合“人心”,而且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从不缺少对美的认知,也重视美育中生命哲学内涵的丰富和提升,通过美育个体就能找到生命终极意义。B.中华美育精神的四种境界有层级、程度和品质等的差别,但每种境界在每个个体中都是独立存在的,都是重要的。C.

自从朱光潜说过“诗教就是美育”这句话,诗教就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行方式应做出相应改变。D.材料一中“天人合一的综合性思维理念”的落实与材料二中“共在或共生式人格”的涵养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

。2.根据文中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统一是孔子提出的主张,是中华美育的特征,“美”指给人以感官愉快的形式方面,“善”强调的是内涵方面。B.要消除当前美育问题上的理论混乱

或操作迷误现象,就有厘清并重视中华美育的精神、特殊作用、核心问题和最高境界的必要。C.在现代美育中,传统诗教需要调整、转换以增强适应性,它之所以还有用,是因为现代诗歌还没有找到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D.对“完人”的期许和取向不同,这决定了现代诗教培养“完人”不能局限于传统诗教所倡导的“仁”

范围,而应当内涵更丰厚。3.对于材料二的中华美育精神的四种境界,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读《水浒传》中鲁达的事迹,会产生“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的感慨,这是“以美兴人

”的表现。B.看话剧《焦裕禄》,人们被高尚的情怀、忘我的精神打动,心中升起“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感,这是“以美化人”的有力注解。C.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生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感和志向,这是“以美立人”的体现。D.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打好蓝天保卫战;

搞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些是“以美和天”的实践。4.这三则材料论证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5.中华美育在立德树人任务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文学

类文本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路标王愿坚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夜色,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

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儿,刮得溜平,

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被扶上担架的时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

字,问道:“都认识啦?”“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

急剧地喘息起来。“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要。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

泥河沟被他跨过了……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也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

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

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你是领导同志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

,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圈,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央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箱上

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写下了

四个大字。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向,就是方向的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

,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完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还有呢?”“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

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引进了一个新的

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

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

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草地上踩出了路。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

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块普通的小木牌,先是作为识字牌,再成为“金色的路标”,意义层层深化,人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B.老班长身负重伤依然

不忘叮嘱罗小葆要认好、读懂“北上抗日”,体现出老班长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对革命路线的坚定。C.罗小葆主动问行军路线,领导同志为他写路线、讲路线,并一起讨论路线,写出小罗对“路线”的认识逐渐深化。D.罗小葆把自己心爱的识字牌挂在树权上,是因为毛

主席正确的战略思想给了他力量和信心,他想以此来鼓舞革命同志。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作用。B.小说借罗小葆回忆

老班长教自己识字的情形,刻画了老班长形象,倒叙的方式使故事一波三折,增强了可读性。C.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夹”“吹”“放”等动作描写,刻画了毛主席平易近人、关心爱护普通战士的形象。D.罗小葆与老班长、毛主席、警卫员的三个对话场景,构成了故事主体,有利于推动故事发展,巧妙塑造人物。8.请简要

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对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作用。(4分)9.“他,沿着这条路迎来了胜利,还要沿着这条路胜利地走向前去。”这是原作的结尾,你认为保留这个结尾好,还是删改后的结尾好?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父烈。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世宗即位,寻除左右侍郎。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也。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

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世宗还宫,抚背曰:“卿差强人意。”赐帛五百匹。又曰:“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父忧去职。未儿,起复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

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

尔,王不能杀。”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其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

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方任虽重,比此为轻。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敬公。(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

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B.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C.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D.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

/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车驾,古代指天子所乘坐的车,也用作天子的代称。文中“车驾”指的是魏世宗。B.起复,原指古代官吏父母

丧期未满期而任职,后也指服丧期满任职。在文中应是后一种意义。C.将作大匠,古代官名,秦称将作少府,掌管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之职。D.领,兼任官职,指高职兼任低职。文中“卫尉卿”职位应高于“左卫将

军”的职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忠思虑周全。元禧谋反时,于忠料到父亲留守京城,定会有所防备,对于此事的结果世宗并不满意,但还是赐他五百匹帛。B.于忠正直敢言。他在权臣面前劝说王遇不要趋炎附势,损害朝廷惠及私人,这不但让王遇内心不安,也让权臣惭愧不

已。C.于忠正义凛然。面对北海王的威胁,他回应说,人生自有定数,如果该死,自己不会躲避;如若不然,北海王也奈何不了自己。D.于忠深受忌恨。北海王劝世宗让王忠担任列卿,实际是将其调离皇帝身边;高肇为让他离开朝廷,也建议皇帝任命王忠要镇之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8分)(1)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4分)(2)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4分)14.王忠深受皇帝的器重,从哪些事件可以体现出来?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

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蝶恋花①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

草《长杨赋》②。【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桐叶晨飘蛩夜语”,托物起兴,“晨飘”与“夜语”对举,表明了由朝至夕的凄清萧瑟

的景象,渲染了作者的心境。B.“黯黯长安路”中长安路虚实结合,实写当时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被金人占领;虚指南宋京城临安,隐含着作者对南宋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C.“应如故”,想起自己在大散关和渭水边的战斗经历,表明作者对国事的忧虑。D.全词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追昔,

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抚今。全诗今昔交织,回环往复,写得神完气足。16.简要分析这首诗词下阙的感情和《书愤》感情的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我国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借啼声哀婉的杜鹃传达凄凉之情或思念

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凄凉之意。(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大家要吸取教训,不要让历史

重演,如果不能吸取教训将会重蹈覆辙。(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8—20题。发扬登山精神,要(①)。在________的登山生涯中,中国登山队员一次次迎着疾风骤雨,克服重重障碍,以“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断突破自我,挑战人类_

_______,创造世界纪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自觉________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发扬登山精神,要(②)。60年来,中国登山队员能够一次次担当大任,圆满完成任务,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登山人

的团结协作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正是这些甘做“铺路石”、甘架“凌云梯”、甘为“孺子牛”的无名英雄们的默默付出,中国登山事业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甘为人梯,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精神。甘为人梯,就要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我将无我,不负人

民”的境界,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时代的接力中留下的____________一笔。18.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荆棘载途限度接续淋漓尽致B艰苦卓绝极限赓续浓墨重彩C艰苦卓绝限度赓续浓墨重彩D荆棘载途极限接续淋漓尽致19.文中画波浪线

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正是这些愿意做‘铺路石’‘凌云梯’‘孺子牛’的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们。”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20.请在文中括号①和括号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

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古往今来,①把转瞬即逝的优美音乐用一系列抽象的图案或符号记录下来,形成乐谱,②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

系统。③用文字、图案或符号以及表格记录音乐这美妙的声音,④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无数艰辛的探索,⑤尝试过多种方式,⑥创造和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和许多奇异的乐谱。⑦而曾侯乙墓中展示出来的编钟乐谱和五指律符,就是最初的发明创造,⑧它们为后来中国

人发明的工尺谱、琴谱等乐谱,⑨探索了道路,奠定了基础。⑩从这个意义上说,曾侯乙的编钟乐谱和五指律符,与古代的方块字、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一样,⑾展示了让中国人足以永远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世界文明之光。答:22.下面是

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每处不超过8个字。(5分)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

_____⑤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

,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

“四力”中任选两种,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发言稿,在月考学习总结班会上发言。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50字。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1.D(A项,原文说“将生命感悟与生命终极意义追索结合起来”,并不意味着“通过美育个体就能找到生命终极意义”;B项,原文说“其中每种境界对个体来说也都有其必要性、重要性及独立价值",但不一定四种境界在“每个个体

中都是独立存在的”;C项,朱光潜发现、提出诗教从属于美育的理论,“诗教从属于美育”是早已存在的,并不是说朱光潜说了这句话之后的才有的事:D项,材料二中说“它强调自身的最高境界并非培育勇于战胜他人和宇宙的自我式人格,而是涵养顺乎天地

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共在或共生式人格”,不“战胜他人和宇宙”“涵养顺乎天地并与之和谐相处”就是“天人合--”之意,所以是正确的)2.C(C项因果推理错误)3.D(A项,“以美兴人”指的是人从自然境界的“顺才顺习”中兴腾起来,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读《水浒传》中鲁达的事迹,能让人兴腾,产

生助人的向上的力量。所以是正确的解读。B项,“以美化人”是让人从功利境界的实际利益羁绊中解脱出来,向往无功利的想象力的自由境界,看话剧《焦裕禄》,产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责任感,正是一种无功利的自由境界。所以是正确的解读。C项,“以美立人”是让人从一般道德境界的束缚中超脱出来,力求

在超道德境界中返身看待世界和自我,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生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感和志向,就是超越了--般道德境界,进入了超道德境界,并以此境界审视世界与自我的关系。所以解读正确。D项

,是错误解读。这四种境界,都有一一个前提,即美育的前提,个体通过审美与艺术的媒介、符号形式等感染、体验,而“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打好蓝天保卫战;搞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不是审美,也不是美育的内容,解读错误,是题目的正确选项)4.材料一交

代了中华美育的基本情况,主要阐明了什么是中华美育:材料二论述了中华美育精神的特点和作用,主要论证了中华美育的价值:材料三阐述了诗教的作用,指出了中华美育的途径之一。(或者:全文围绕中华美育,三则材料分别论

证了中华美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践中华美育和怎样实行中华美育)(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5.①中华美育重视“尽善尽美”,强调真、善、美相统一,以美育支持人格的完善。②中华美育重视兴发感动和感化作用,注重人格涵养,在塑造广大青少年乃至成人的美好

心灵方面,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③作为中华美育途径之一-的诗教,有规训、引导和感召作用,能够提供赏鉴、实现“净化”,有拯救的力量,能弥合人心,能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

共4小题16分)6.B[解析]“不怕牺牲的精神”不当。7.B[解析]“倒叙的方式”不当,应该是插叙。8.①画面由夜色笼罩的沉寂,到朝霞满天、红日东升的明快、富有活力;②烘托出罗小葆由掉队迷路后的沉重迷茫,到听完毛主席革命路线讲解后的兴奋、充满希望的心理变化

。【评分标准】4分。景物特色1分,“烘托”或“衬托”1分,心理变化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示例一:保留这个结尾好。①“这条路”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味,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②从情节上来看,使故事有了明晰的

结局,给人以希望和力量;③正确路线的指引会让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有力突出“路标”的作用,深化主题。答案示例二:删改后的结尾好。①“像一个金色的路标”,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照应标题;②“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指明了路

标的导引作用,给人力量、勇气和希望,深化主题;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0.B(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

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11.B(“起复”在文中应是“丧期未满期而任职”之义)12.A(“对于此事的结果世宗并不满意”错,“差强人意”的意思是比较令人满意)13.(1)世宗立即派遣于忠骑马疾行去观察,而于烈分派兵力严加防备,果然像于忠所估量的那样。(4分。“驰骑

”“分兵严备”“果”“量”各1分)(2)所以中止这一外任,把朝廷事务交付给你。你应当勒勉肃敬不要懈息,符合我的寄托。(4分。“辍兹”“委”“称”“所寄”各1分)14.①先后被两位皇帝赐名。②守丧期未满就官复原职。③皇

帝后悔他出任外官,不久将其调回身边。④派遣密使特地嘱托。(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参考译文】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父亲是于烈。于忠二十岁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一职。文明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刑法政令很严厉,身边的侍臣,多数因为小的罪过

而获罪。于忠为人朴实正直,话又少,终究没有过错。太和年间,于忠被授予武骑侍郎一职,因此被赐名为登。世宗即位,不久(于忠)任左右郎将。元禧谋反之际,世宗在外面,(由于)事变发生得急促,世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于忠进言说:“我家世代蒙受特殊的恩宠,于是忠心于王室。我父亲统领军队,被托付留守的重任,一直在注重防备镇遏,一定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世宗立即派遣于忠骑马疾行去观察,而于烈分派兵力严加防备,果然像于忠所估量的那样。世宗回宫后,抚着于忠的脊背说:“你比较令人满意。”赐给他五百匹帛。(世宗)又说:“先帝

赐给你名字为登,确实是好名字,我赞许你的忠诚,现在更改你的名字为忠。”于忠为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没过多久,又被起用恢复原职。升任司空长史。当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元详被(皇上)亲近敬重而权力大,将作大匠王遇经常按照元详的要求供给他。后来因为公事,于忠在元详面前对王遇说:“

殿下如国家的周公,所需要的器用,自然应当先取圣旨,何至于阿谀奉承依附权势,损害国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王遇心中不安,元详也惭愧道歉。不久升任散骑常侍,兼任武卫将军。于忠经常因为其刚正不阿的气度和正直的言辞,被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当面责备于

忠说:“我担心先看到你死,而不担心你看到我死的时候。”于忠说:“人生在世,自然有预定的命运,如果我应当死在您手里,逃避也不能幸免;如果天命不是这样,大王也不能杀死我。”元详趁着于忠上表辞让的时候,暗中劝世宗任命于忠为列卿,让世宗解除他近臣的职务

,听任他辞让爵位。于是世宗下诏停止于忠的封拜,优待晋升他为太府卿。高肇忌妒于忠的为人,想要暗中把他排挤出京师,就向世宗进言,说中山是重镇,捍卫它需要人才,凭于忠的才能,适合担当此任。于是世宗将于忠调出京城并任命他

为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不久就后悔这样做了,再次任命他为卫尉卿,兼任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世宗)秘密派遣宫中的使者下达诏令说:“自从近来将你这位辅佐得力的大臣发落出去,我好比大腿和大臂被解下,心怀大计无人托付。地方的职

责虽然很重要,与此相比是轻的。所以中止这一外任,把朝廷事务交付给你。你应当勤勉肅敬不要懈息,符合我的寄托。”神龟元年,于忠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谥号武敬公。15.【答案】D(D项第三层回到现实,第四层回顾以往)16.【参考答案】同:(1)都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早信此生

终不遇”和“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终不遇”和“空自许”写出作者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2)都透露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如“当年悔草《长杨赋》”运用典故,讽刺统治者和汉成帝一样昏庸无能,其中“悔”字透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愤不平之气。《书愤》尾联运用

典故,渴望效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但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暗含着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异:(1)“江海轻舟今已具”化用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含有归隐江湖的意思。(2)“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感叹抗金志士零落无存,国家前

途令人担忧。(3)《书愤》首联“中原北望气如山”以及颔联回顾两次战斗经历,写出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4)《书愤》“镜中衰鬓已先斑”写出时光流逝,英雄迟暮之感。(评分共同点任一条2分;不同点1和2,任一条2分,3和4,任一条

2分)17.(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8.【参考答案】B(艰苦卓绝: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荆棘载途:环境困难,障碍很多;极限:最

高的限度;赓续:继续,常与“精神”“关系”搭配;接续:后面常跟具体事物;浓墨重彩:绘画或描述着墨多;淋漓尽致:文章谈话详尽透彻。)19.【参考答案】(1)原句运用排比,增强气势。(2)“铺路石”“凌云梯”“孺子牛”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3)甘做

、甘架、甘为,甘字更能突出英雄们的默默付出。(4)前后语意连贯,甘做、甘架、甘为,三个甘字连用,更能凸显默默奉献精神。(5)原文强调的是英雄们的付出,而改后强调的是英雄,改变了句意。(回答出任意两条得4分)

20.【参考答案】(1)坚定自强不息的信念;(2)涵养甘为人梯的胸怀(4分)21.(4分)②在"系统"后加上"工程";③在句首加上"为了"或"为";⑥将"创造和设计"改为"设计和创造",或将全句改为"

设出不同的方案,创造出许多奇异的乐谱"(如改为"创造出许多奇异的乐谱,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则不能得分,因为改后的句子虽然搭配得当,但又存在了语序不当的错误);①"让中国人足以"改为"足以让中国人"。(每指出一处错误并正确修改得1分,只指出错误不能正确修

改不得分)22.①农历五月初五②起源③别称④习俗⑤影响(5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