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含答案.docx,共(14)页,1007.98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0ded01d6aaa3a38a266352bdbce13a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2分)下表为2020年春运早期某城市人口流出目的地城市及出行方式所占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目的地城市出行方式所占比重(%)汽车火车飞机上海103753重庆02278河北廊坊4951
0湖南长沙92863河北保定307001.春运早期,影响该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家庭B.经济C.政策D.交通2.据表可知,该城市最可能是()A.武汉B.深圳C.北京D.杭州3.2020年春节接近尾声时,上海、重庆等地前往该城市的人员较少。其主要
原因是()A.工作机会减少B.大气污染严重C.机票涨价D.以上都不正确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图为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分布差异产生
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分布B.国家政策C.经济水平D.自然环境5.四川与西藏自治区大致位于同纬度,但人口容量四川远大于西藏,其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B.开放程度C.消费水平D.文化观念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U字
型是美国人口界线,被称为“美国胡焕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导致美国U字型线以内③区域人口相对稀疏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条件B.科技水平C.气候和地形D.城市分布7.与②④两地相比,形成①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优势条件是()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悠久C.地势平坦D.
交通便捷8.目前,①区域年轻人口大量向②区域迁移,目的主要是()A.与家人团聚B.追求宜人气候C.开发矿产资源D.寻找新兴职业岗位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口迁移背景发生了巨变,利用各省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总迁移人口的比重观察迁入人口的规模比
例变化更能反映迁入人口数量的真实特征。下图是东北三省1982-2015年人口迁入状况。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关于东北三省的人口迁入状况,说法正确的是()A.三省的人口迁入规模在不断增加B.辽宁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最强C.吉林人口迁入规模始终保持最小D.黑龙江迁入人口比例持
续下降10.东北三省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总迁移人口的比例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A.人口迁移的引力在增强B.人口迁移的推力在增强C.人口迁移的引力在减弱D.人口迁移的推力在减弱美国农村人口大规模迁移始于20世纪20年代
,结束于60年代,均为自发性的移民。1920~1930年农村移民主要迁往大城市,规模较小,且与教育程度呈正相关。1930~1960年农村移民与教育没有相关性,规模较大,与非农区经济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一般而言,农村人口
大量离开农业地区将使原农村地区人民生活大为改善,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在1920~1930年的美国出现,主要是当时()A.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B.国家重点发展城市忽视农村发展C.美国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D.美国城市工业以高精尖产品为主12.1
930~1960年美国农村移民与教育没有相关性,其背景应该是()A.农村农业经济不断萎缩B.工厂流水线工人需求多C.城市生产条件改善明显D.城乡经济水平差别缩小13.根据1930年美国前后农村移民规模的差异,体现出1930年前后美国()A.迁移距离的差异B.科学水平的差异C.交通水平的差异D.工
业规模的差异2016年2月2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和省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统计显示,2015年年末河南省总人口10722万人,常住人口9480万人。是名符其实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4.
河南省面积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但却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主要的原因是()A.工业、商业贸易繁荣B.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C.地处经济发达地区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15.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但
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对外开放程度较低B.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D.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
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下面小题。16.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000人B.10000人C.6000人
D.4500人17.《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A.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C.最高人口D.最
低人口基于需求层次、产业结构等,乡村转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措施、特征和简称如下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阶段措施特征简称第I阶段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耕地平整集中,提
高生产效率工程化第Ⅱ阶段开展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非粮化第Ⅲ阶段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休闲观光以及制造业非农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非农化第IV阶段提升市政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镇功能,促进集约发展社区化18.关
于乡村转型各个阶段主要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Ⅰ阶段-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需求B.第Ⅱ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种粮面积C.第Ⅲ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D.第Ⅳ阶段-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19.发展“非
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粮食种植比重太高B.耕地零星分散C.农业收益相对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较大读某大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若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所在区域及河流的流向正确的是()A.浙江向北流B.南亚向南流
C.西欧向北流D.山东向南流21.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住宅区、绿化区、工业区、商业区B.住宅区、旅游休闲区、工业区、行政区C.住宅区、商业区、化工区、行政区D.住宅区、行政
区、重工业区、商业区22.城市地租等值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区减小。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可能是)A.交通干线经过B.人口稠密C.距离市中心近D.地形平坦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兴起,扬州曾一度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地方。19世纪后期开始,随着公路、铁路、海运等交通方式的发展,加之航道淤塞,大运河交通地位下
降,扬州发展速度减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历史上扬州兴起得益于()A.内河航运发展B.行政中心变迁C.矿产资源开发D.陆路交通发展24.与河运相比,公路运输()A.单位能耗低B.机动灵活C.运费较低D.运量较大25.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A.各种活动能否
助人为乐B.各种活动的重要程度C.政府对各种活动的支持程度D.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26.读“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a、b、c、d四地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A.aB.bC.cD.d2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
规律的是()A.AB.BC.CD.D28.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批发市场应建立在()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B.居民住宅区内C.城市的行政中心D.市区边缘的公路沿线29.下图示意南亚沿海某中等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完成图中甲、乙、丙
代表的功能区分别为()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30.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中规模最大的功能区是()A.居住区B.农业生产区C.公共用地区D.工业区二、综合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11分)(1)我国流动人口比重大,其迁入主要工业区是____。(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3)从材料二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大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__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32.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1)第16届亚运会在图中A城市举行,该城市名称是______。(2)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的迅速发展,其城镇人口比重迅猛增加。这说明工业化对该地区的______化产生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3)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说明A城市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4)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首次成为人口总数最多的省份,这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影响其人口迁入的因素中,最主要
的是_______(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5)外来人口的迁入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何积极意义?33.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
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3)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答两点)34.下列图表回答,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摄氏度)。(10分)(1)图1、图2和表中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3)解释图2人口
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____。(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____(多项选择)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参考答案1.A2.C3.D1.春运早期该城市人口流出为主,主要受家庭因素影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故A正
确;经济、政策、交通不是春运早期人口流动对主要影响因素,BCD错误,故该题选A。2.汽车、火车适合中短途运输,飞机适合长途运输,该城市到河北廊坊、保定大多选择汽车、火车,到达上海、重庆、长沙大多选择飞机,说明该城市距河北省较近,故北京的可能性最大,故
该题选C。3.春节尾声时期因为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国各地实施严格的监管,人口流动大为减少,ABC不符合题意,故该题选D。4.D5.A4.“黑河-腾冲一线”东侧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密度大,而西侧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密度小
,所以,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分布差异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环境,D正确。民族分布、国家政策、经济水平均不是直接原因,ABC错误。故选D。5.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四川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地处盆地中,气候温暖湿润,
自然资源丰富,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气候较为恶劣,自然资源相对贫乏,A项正确。开放程度、消费水平、文化观念均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6.C7.B8.D6.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口分布U形区域大致是西部高原区,人口稀疏,西
部沿海、中部平原和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密集,故造成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气候因素,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①地位于美国东北地区,开发历史较早,城市密集,人口稠密,B正确,经济水平差异不大,地势和交通不是该人口稠密的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
选B。8.②是美国新兴产业的聚集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为年轻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吸引大批的年轻人前往就业,D正确,ABC错误,故选D。9.B10.C9.从图中数据分析,三省的人口迁入规模在不断波动变化,A错误。
辽宁省迁入人口规模在三省中最大,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最强,B正确。吉林人口迁入规模在2000年--2010年超过黑龙江,C错误。黑龙江迁入人口比例先增加后下降,D错误。故选B。10.东北三省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总迁移人口的比例的
变化呈现出波动下降的特征,反映了该地区人口迁移的引力在下降,A错误,C正确。人口迁入主要反映的是人口迁移的拉力强弱,不能反映推力的强弱,BD错误。故选C。11.C12.B13.D11.由1920~1930年农村移民主要迁往大城市,规模较小,且与教育程度呈正
相关可知,这一时期不可能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A错误;国家配套政策扶持农业经济发展,会促进农村发展,与题干不符,B错误;美国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农村人口大量增加,迁移量小,影响了原农村地区人民生活大为改善,C正确;这一时期美
国正处在工业初级阶段,D错误。故选C。12.由1930~1960年农村移民与非农区经济呈正相关,且规模较大可知,非农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与农业区差距扩大,工厂流水线工人需求多,为了就业,出现大量农村劳动力移民到城市,B正确。故选
B。13.1930年代前美国人口迁移量少,1930年代美国后大量人口迁往城市,且与教育没有相关性,说明此时美国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导致差异的原因主要为工业规模的差异,故选D。14.B15.D14.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B正确。故选B。15.甲地是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D正确。故选D。16.D17.B16.根据木桶效应的解释可知,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所以以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某类要素能供养的最少的人口数量即为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所以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4500人,故选D。17.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根据该标准所测定的北京人口最接
近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B正确;该“宜居人口”数量应小于环境承载力和最高人口,高于最低人口数量。故选B。18.B19.C18.表格信息表明,第Ⅰ阶段,当地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实现温饱
需求,A正确;第Ⅱ阶段的特征是种植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由于粮食生产附加值低,因此增强发展动力不是为了扩大种粮面积,B不正确;第Ⅲ阶段的发展措施是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休闲观光以及制造业,导致非农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说明第四阶段的主要目标是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C正确;第Ⅳ阶段的发展措施是提高市场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因此第Ⅳ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乡镇功能,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B。1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对农产
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协调的过程。发展“非农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收益相对较低,经济效益较差,为了提高农村发展动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C正确;粮食种植比重太高,可以发展经济作物,不一定要发展非农产业,A错误;表格信息表明,当
地第Ⅰ阶段曾经开展土地整治,做到了耕地平整集中,B错误;城市人口比重较大,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因此这不是乡村发展非农产业的原因,D错误。故选C。20.C21.A22.A20.由所学知识可知,水污染较重的企
业一般位于城市河流下游。读图可知,该城市的钢铁厂和煤电厂均布局在区域北部,若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北部为河流下游,河流应由南向北流,B、D错误。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如果该地位于浙江,则冬季风会把北部钢铁厂和
煤电厂排放的废气带入城区,污染城区大气,布局不合理,A错误。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盛行西风(西南风),如果该城市位于西欧,则钢铁厂、煤电厂位于盛行风和下风地带,对城市大气环境影响小,布局合理,C正确。故选C
。21.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分布范围最广,分布于城市中心的外围,应为住宅区;丙功能区分布城市外缘的交通干线附近,应为工业区,但由于邻近城区,不宜布局生工业区和化工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应设置绿化带,因此乙为绿化区,不宜布局旅游休闲区、商业区和行
政区;丁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捷,占地面积不大,应为商业区。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包括距城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受距城中心远近影响,城市地租等值线数
值由市中心向郊区减小;城市交通干线沿线交通通达度高,地租较高,因此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体现了等值线“凸低为高”的规律),A正确。与人口稠密、距离市中心近、地形平坦无关,B、C、D错误。故选A。23.A24.B23.“由于
京杭大运河的兴起,扬州曾一度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地方”,说明历史上扬州兴起得益于内河航运发展,故选A。24.与河运相比,公路运输机动灵活性更强,B正确;单位耗能低、运费较低、运量较大,属于内河运输的优点。故选B。25.D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的租金高低,D正确。故选D。26.C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交通、资源、水源等。从图中可以看出,c地是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水资源充足;有三个方向的
水上交通,便于客货流的集散,容易形成城市。其余不具有这个条件故的正确,ABD错误。故选C。27.A本题考查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各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近些年来,在大城市周围出现
了一些卫星城等。四个选项中,A图所示符合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8.D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往往布局在城市的中心,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以零售业为主;以交通最优的往往布局在城市外
围环路边缘交通便利地区,以批发为主。故选D。29.D图中甲位于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乙位于城市外缘,应为工业区;丙位于商业区的外围,面积最大,应为居住区。故D正确,A、B、C错误。30.B从总体上看,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居住区和
公共用地区等规模相对较小;农业生产区几乎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等点缀其间,工业区很少,甚至没有,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31.(1)京津唐(环渤海);沪宁杭(长三角);珠三角。(2)有利:迁出地:促进思想科技文化交流,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迁入地:提供
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交流等不利:迁出地:人才流失迁入地:资源环境就业交通住房等压力。(3)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国家政策,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32.广州城市地形平坦、气候适
宜、水源充足、河口位置等经济提供劳动力、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等33.南风或偏南风沿交通线分布(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远离居民点(城市的边缘地区)D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地带,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34.地形气候水源温带地形平坦,利于农耕;交通便利:房屋建筑成
本低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