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福州市九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7)页,358.66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0b5e937c5ffb3cc5cd0545cb1b4a6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九校联盟高中一年生物科试卷考试时间:7月5日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中,正确
的一项是()A.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B.人体细胞内的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C.基因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基因的碱基种类不同D.基因可以控制生物一定的性状2.牵牛花花色和叶形分别受A/a和B/
b两对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一牵牛花植株与红花阔叶牵牛花植株(AaBb)杂交,其后代表现型为:3红花阔叶:3红花窄叶:1白花阔叶:1白花窄叶,此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A.aaBB、白花阔叶B.Aabb、红花窄叶C.AaBb、红花阔叶D.aaBb、白花宽叶3.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
描述,最合理的是()A.所含基因数量相同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的两条染色体D.减数分裂时可以联会的染色体4.蜂王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是(
)A.16对、16个、64条B.16对、32个、64条C.32条、32个、64条D.32条、16个、32条5.下列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和病毒B.适用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C.不可
能用于控制同一性状基因之间D.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6.正常情况下,后代性染色体的来源应该是()A.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其父亲的B.孙子的Y染色体来自其祖父C.女儿的X染色体均来自其母亲D.孙女的X染色体来自其祖父和祖
母7.果蝇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A.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B.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8.结合“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的实
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择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B.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C.根据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辨认不同时期的细胞D.所观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可能为精子的4倍9.下列有关生物
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蝇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自然界中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类型较多C.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上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物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10.下列关于双链DNA结构特点叙述,错误的
是()A.每个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C.每个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一定相等D.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11.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搅拌是为了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
.离心的目的是让噬菌体充分地侵染细菌C.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12.在DNA分子模型的构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含10对碱基的DNA双链片
段,其中A有4个,每个氢键需要一个订书钉,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A.84B.78C.82D.88的的13.轮状病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毒,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感染。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已知其中一段RNA单链的序列是5’--GAUCC--3’,
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A.5’--CUAGG--3’B.5’--GAUCC--3’C.5’--GGAUC--3’D.5’--CCUAG--3’14.DNA复制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复制主
要在细胞核内进行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C.1个DNA分子复制n次产生2n个DNA分子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15.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模板是DNA的一条链B.mRNA一般是单链,且比DNA短,能够通过
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C.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D.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配对方式相同16.一条肽链有氨基酸6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和用来转录
mRNA的DNA的碱基分别至少有()A.600个和1200个B.1200个和2400个C.1800个和1800个D.1800个和3600个17.红霉素(一种抗生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该作用直接影响
的过程是()A.DNA复制B.转录C.翻译D.逆转录18.关于表观遗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与环境因素无关B.DNA甲基化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C.DNA甲基化修饰不能遗传给后代D.DNA甲基化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19.基因的多效性指的是染色体上一个或一对基因影响生物的多种
性状,又称“一因多效”,如豌豆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也控制种皮的颜色和叶腋有无黑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细胞中的基因都具有多效性B.豌豆种皮颜色、叶腋黑斑只与控制花色的基因有关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调控网络D.排除环境干扰,只需研究染色体上
的基因,就能确定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2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B.在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生物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D.A基因可以突变为a基因,a基因也可再突变为A基因21.在三倍体西
瓜的培育过程中,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2N=22)幼苗的芽尖,可获得四倍体植株。经研究发现,该植株中有的体细胞含2N条染色体,有的含有4N条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该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的
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C.该植株的不同花之间传粉可以产生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子代D.该植株根尖分生区产生的子细胞含有44条染色体22.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疾病,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癌变后,
细胞周期变短B.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会引起细胞癌变C.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D.基因突变可能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2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个体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会患病B.人类的先天性疾病都属于遗传病C.禁止近
亲结婚可以杜绝遗传病患儿的降生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2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B.只有有利变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C.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5
.戈谢病是患者缺乏β-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所致,患者肝脾肿大。经基因诊断可知,Y染色体上无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带谱,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的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号和2
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C.2号为该病携带者,3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D.该病可通过羊膜穿刺来测定胎儿细胞内相关酶活性来进行产前诊断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26.研究发现,汞离子与水通道蛋白特定位点结合后,
诱导AQP构象变化主导了AQP的水通道关闭和开放状态。下图是大白鼠细胞内与水通道蛋白合成相关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大白鼠曲细精管中的细胞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项目比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比较项目A
QP7AQP8肽链数11氨基酸数269263对汞的敏感性不敏感敏感睾丸中表达情况在成熟的精子中表达在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细胞中表达(1)图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在大白鼠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有_____。在图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该
过程进行的方向_____。在此生理过程中,存在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_____。A.A-UB.C-GC.G-CD.A-T(2)丁的名称是_____,它与乙在于_____不同。甲的名称为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3)从AQP7和AQP8在睾丸中的表达情况来看,细胞分
化是_____的结果。(4)通过以上信息可知,基因能通过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大白鼠汞中毒后,对其体内现有的次级精母细胞还是精子的影响更大?_____。27.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苔原狼,苔原狼的体型大,从
鼻子到尾巴约200厘米,平均重量为45~57千克,身高70~100厘米。与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还有马鹿,马鹿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_____。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
型,这是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而产生的。(2)随机从苔原狼的种群中抽出100只,测知基因型AA(灰身)2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15只,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3)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
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_____的结果。通过对苔原狼、马鹿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4)苔原狼和马鹿之间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苔原狼在客观上起
着促进马鹿发展的作用B.苔原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马鹿奔跑速度加快可加速苔原狼的进化D.马鹿的进化速度比苔原狼的进化速度快28.某种动物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E和e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并且当F存在时,E基因不能表达。某兴
趣小组做了相关的杂交实验,其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亲本组合子一代(F1)子二代(F2)白色×白色白色白色:黑色=13:3(1)该实验结果说明该动物的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定律,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2)两亲本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3)如果F2黑
色个体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同,现让F2中的黑色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4)现有一只黑色雄性个体和多只基因型为eeff(甲)、eeFF(乙)的雌性个体,要确定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的结果和结论:的①设
计杂交实验:_____。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29.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N)和白色(n),某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一株突变植株(甲),甲的染色体及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含有结构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回答下列问题:(1)从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分析,甲发生的变异
类型为_____。(2)让甲自交,子代的表型和比例为_____。经检测发现,甲自交子代出现了一株红花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所示,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乙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从而产生了基因型为nn的精子;②_____,从而产生了基因型为Nn的卵细胞。(
3)让乙自交,假设子代存活情况相同,子代中二倍体白花比例为_____。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九校联盟高中一年生物科试卷考试时间:7月5日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B.人体细胞内的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C.基因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基因的碱基种类不同D.基因可以控制生物
一定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RNA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详解】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基本组
成单位通常为脱氧核苷酸,RNA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RNA病毒的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A错误;B、对于人体而言,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线粒体上,因此细胞内的基
因主要在染色体上,B错误;C、基因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C错误;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一定的性状,D正确。故选D。2.牵牛花花
色和叶形分别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一牵牛花植株与红花阔叶牵牛花植株(AaBb)杂交,其后代表现型为:3红花阔叶:3红花窄叶:1白花阔叶:1白花窄叶,此牵牛花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A.aaBB、白花阔叶B.Aabb、红花窄叶C.AaBb、红花阔叶D.aaB
b、白花宽叶【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可知,控制牵牛花花色与叶形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某牵牛花植株与红花阔叶植株(AaBb)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3红花阔叶∶3红花窄叶∶1白花阔叶∶1白花窄叶,则子代红花∶
白花=3∶1,阔叶∶窄叶=1∶1。【详解】由分析可知,子代红花∶白花=3∶1,阔叶∶窄叶=1∶1,花色是自交,叶形是杂合子测交,所以与AaBb杂交的“某月季植株”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红花窄叶,ACD错
误,B正确。故选B。3.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描述,最合理的是()A.所含基因数量相同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的两条染色体D.减数分裂时可以联会的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
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详解】A、同源染色体所含基因不一定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A错误;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复制来的,都来自父方或母方,不是同源染色体,
B错误;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也可能是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4.蜂王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
,依次是()A.16对、16个、64条B.16对、32个、64条C.32条、32个、64条D.32条、16个、32条【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
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
失。【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此时细胞中32条染色体,16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1
6个四分体;四分体时期,细胞中含有16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64条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和病毒B.适用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
基因的遗传C.不可能用于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之间D.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
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使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A正确;B、X染色体上和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C、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
系,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的影响,所以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也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使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A。6.正常情况下,后代性染色体的来源应该是()A.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其父亲B.孙子的Y染色体来
自其祖父C.女儿的X染色体均来自其母亲D.孙女的X染色体来自其祖父和祖母【答案】B【解析】【分析】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女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和X表示,男性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X和Y表示。女性
只产生1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含有X和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含有X和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男性。【详解】A、正常情况下,
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A错误;B、正常情况下,孙子的Y染色体直接来自其父亲,父亲的Y染色体则来自“孙子”的祖父,B正确;C、正常情况下,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其中之一来自其母亲,另一来自其父亲,C错误;D、正常情况下,孙女的两条X染
色体,其中之一来自其母亲,另一来自其父亲;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其中之一来自“孙女”的外祖母,另一来自“孙女”的外祖父;父亲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孙女”的祖母。可见,孙女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其外祖父和祖母,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和祖母,D错误。故选B。7.果蝇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
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A.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B.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
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据此答题。【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D正确,ABC错误。故选D。8.结合“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
裂装片”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择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B.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C.根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辨认不同时期的细胞D.所观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可能为
精子的4倍【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
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三、选材和染色剂:蝗虫的精细胞,材料易得,观察方便,染色
体数量少,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都能观察到.染色剂选择: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四、方法步骤:1、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
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详解】A、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所以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A正确;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
含有染色单体,B正确;C、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等特征可以辨认不同时期的细胞,C正确;D、所观察细胞中有精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量为精子的4倍,D错误。故选D。9.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
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蝇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自然界中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类型较多C.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上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物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种类与生物种类的关系如下表:生物类别核酸遗传物质举例原核生物和真核
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果蝇、水稻、大肠杆菌等病毒只含DNADNA噬菌体只含RNARNAHIV【详解】A、果蝇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
遗传物质都是DNA,即自然界中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类型较多,B正确;C、大肠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C错误;的D、HIV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初步水解产物是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B。10.下列关于双链DNA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个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C.每个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一定相等D.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①DNA分子是
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另一端有一个羟基(
–OH)。可见,每个双链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正确;C、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每个双链DNA分子中,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的数目相等、G(鸟嘌呤)与C
(胞嘧啶)的数目相等,即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C错误;D、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C。11.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搅拌是为了使吸附在
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离心的目的是让噬菌体充分地侵染细菌C.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D.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
NA(C、H、O、N、P);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细胞上的T2噬菌体与细菌分离,A
正确;B、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B错误;C、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不能用培养基去培养噬菌体,C错误;D、噬菌体增殖除自身注入最初模板DNA分
子外,其余所需原料、ATP、酶、场所等均是由细菌细胞提供的,D错误。故选A。12.在DNA分子模型的构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含10对碱基的DNA双链片段,其中A有4个,每个氢键需要一个订书钉,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
为()A.84B.78C.82D.88【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与T配对、C与G配对)。在双链DNA分子中,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详解】依题意可知:构建一个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的DNA双链片段,先要构建20个基本单位,需要40个订书钉。将2个基本单位连在一起,需要1个
订书钉,连接10对碱基组成的DNA双链片段,需将20个基本单位连成2条链,需要18个订书钉。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A有4个,则T也有4个,C和G各有6个,碱基对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碱基对之间的氢键需要4×2+6×3=26
个订书钉。综上所述,共需要40+18+26=84个订书钉,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轮状病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毒,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感染。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已知其中一段RNA单链的序列是5’--GAUCC--3’,那么
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A.5’--CUAGG--3’B.5’--GAUCC--3’C.5’--GGAUC--3’D.5’--CCUAG--3’【答案】C【解析】【分析】双链RNA病毒含有两条互补的单链,且反向平行,相关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U、G-C。【详解】轮状病毒是一种
双链RNA病毒,含有两条互补的单链,且反向平行,相关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U、G-C,已知其中一段RNA单链的序列是5'--GAUC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应该为3'--GUAGG---5',也可表示为:5'--GGAUG--3',C正确
,ABD错误。故选C。14.DNA复制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C.1个DNA分子复制n次产生2n个DNA分子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
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A、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细胞质中
也有少量的DNA复制,A正确;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B正确;C、1个DNA分子复制1次产生2n个DNA分子,C错误;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D正确。故选C。15.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A.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模板是DNA的一条链B.mRNA一般是单链,且比DNA短,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C.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D.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且配对方式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以解开的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过程。
【详解】A、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以解开的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A正确;B、mRNA一般是单链,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的mRNA比DNA短,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多肽,B正确;C、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
,C正确;D、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者的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如转录时存在T与A配对,翻译时存在U与A配对,D错误。故选D。16.一条肽链有氨基酸6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的碱基分别至少有(
)A.600个和1200个B.1200个和2400个C.1800个和1800个D.1800个和3600个【答案】D【解析】【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则经翻译
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详解】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其上3个相邻的核苷酸称为一个遗传密码,决定一种氨基酸,因此600个氨基酸,作为
合成该肽链模板的mRNA至少有1800个碱基,DNA是双链结构,因此用来转录的DNA的碱基至少有3600个,D符合题意。故选D17.红霉素(一种抗生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该作用直接影响的过程是()A.DNA复制
B.转录C.翻译D.逆转录【答案】C【解析】【分析】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详解】A、DNA复制的产物为DNA,A错误;B、转录的产物为m
RNA,B错误;C、肽链是翻译的产物,肽链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说明红霉素的该作用可直接影响翻译过程,C正确;D、逆转录的产物为DNA,D错误。故选C。18.关于表观遗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
A甲基化与环境因素无关B.DNA甲基化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C.DNA甲基化修饰不能遗传给后代D.DNA甲基化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
变化的现象。【详解】A、环境因素会影响DNA的甲基化,A错误;B、DNA的甲基化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影响基因的表达,B正确;C、表观遗传可以遗传给后代,C错误;D、DNA的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D错误。故选B。19.基
因的多效性指的是染色体上一个或一对基因影响生物的多种性状,又称“一因多效”,如豌豆中控制花色的基因也控制种皮的颜色和叶腋有无黑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细胞中的基因都具有多效性B.豌豆种皮颜色、叶腋黑斑只与控制花色的基因有关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是一个错
综复杂的调控网络D.排除环境干扰,只需研究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能确定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常情况下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性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与多个性状有关。【详解】A、通常情况
下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基因也可以与多个性状有关,即生物细胞中的基因不都具有多效性,A错误;B、豌豆种皮颜色、叶腋黑斑除了与控制花色的基因有关,还与环境有关,B错误;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常情况下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
性状也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与多个性状有关,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调控网络,C正确;D、基因除了位于染色体上,还位于线粒体、叶绿体等上,因此排除环境干扰,只研究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确定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D错误。故选C。2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
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B.在没有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生物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D.A基因可以突变为a基因,a基因也可再突变为A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不改
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不定向性、随机性、低频性及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会传递给后代,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会遗传给后代。【详解】A、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不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A错
误;B、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外界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所以在没有外界诱发因素时,生物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C、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后代,C正确;D、基因突变具有
随机性和不定向性,A基因可以突变为a基因,a基因也可再突变为A基因,D正确。故选A。21.在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中,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2N=22)幼苗的芽尖,可获得四倍体植株。经研究发现,该植株中有的体细胞含2N条染色体,有的含有4N
条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该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C.该植株的不同花之间传粉可以产生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子代D.该植株根尖分生区产生的子细胞含有44条染色体【答案】D【
解析】【分析】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详解】A、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
、该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分裂不同步导致的,也可能是部分细胞受秋水仙素处理导致的,B正确;C、由于四倍体植株同时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产生的配子中有的含N条染色体,有的含2N条染色体,所以不同花之间相互传粉,会产生2N、3N、4N共3种不同染色体组数的子代,即产生的后代可能是
二倍体、三倍体或四倍体,C正确;D、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幼苗的芽尖,根部未经处理,所以仍为2N,即22条染色体,因此该植株根尖分生区产生的子细胞含有22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D。22.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下列
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变短B.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会引起细胞癌变C.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D.基因突变可能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使细胞易扩散转移。【详解】A、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变短,A正确;B、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B错误;C、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扩散转
移,C正确;D、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D正确。故选B。2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个体只要有一个致病基因就会患病B.人类的先天性疾病都属于遗传病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杜绝遗传病患儿的降生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的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
】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杂合子含一个致病基因,但不患病,A错误;B、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于孕期缺钙引起的佝偻病,B错误;C、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但不能杜绝
遗传病患儿的降生,C错误;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D正确。故选D。2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B.只有有利变
异才是进化的原材料C.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现在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详解】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都
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等,所以变异个体并不总是适应环境的,A错误;B、变异具有多害少利性,有害变异和有利变异都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B错误;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
,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的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D、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隔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出现生殖隔离标志着出现新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
故选C。25.戈谢病是患者缺乏β-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所致,患者肝脾肿大。经基因诊断可知,Y染色体上无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带谱,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号和2号
再生一个正常男孩概率是3/8C.2号为该病携带者,3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D.该病可通过羊膜穿刺来测定胎儿细胞内相关酶活性来进行产前诊断【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系谱图具有“无中生有”的特点可判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根据各个体的表现型及其电泳带谱对应关系可知3号为显性纯合子,4号为隐性纯合
子,1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而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一定是纯合子,与前述的判断相矛盾,故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分析系谱图可知,图中父母双亲正常但其儿子4号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凝胶电泳法得到的患者家系带谱可知,3号为显性纯合子,4号为隐性纯合子
,1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而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一定是纯合子,故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1号和2号均为该病携带者(Aa),因此1号和2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1/2=3/8,B正确;C、
由电泳图可知,3号一定为杂合子Aa,C错误;D、根据题意可知,该病患者由于缺乏β-葡糖苷酶-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患者肝脾肿大,因此可通过测羊水中酶的活性和B超检查来进行产前诊断,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26.研究发现,汞离子与
水通道蛋白特定位点结合后,诱导AQP构象变化主导了AQP的水通道关闭和开放状态。下图是大白鼠细胞内与水通道蛋白合成相关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大白鼠曲细精管中的细胞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项目比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的
比较项目AQP7AQP8肽链数11氨基酸数269263对汞的敏感性不敏感敏感睾丸中表达情况在成熟的精子中表达在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细胞中表达(1)图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在大白鼠细胞中可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结构有_____。在
图中方框内用“→”或“←”标出该过程进行的方向_____。在此生理过程中,存在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_____。A.A-UB.C-GC.G-CD.A-T(2)丁的名称是_____,它与乙在于_____不同。甲的名称为__
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3)从AQP7和AQP8在睾丸中的表达情况来看,细胞分化是_____的结果。(4)通过以上信息可知,基因能通过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大白鼠汞中毒后,对其体内现有的次级精母细胞还是精子的影响更大?_____。【答案】(1)①.转录②.细
胞核、线粒体③.←④.ABC(2)①.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②.五碳糖③.RNA聚合酶④.氨基酸(3)基因选择性表达(4)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②.次级精母细胞【解析】【分析】图示表示转录过程,甲为RNA聚合酶,乙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丙是转录形成的RNA链,丁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表格是对曲细精管细胞中存在的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的部分项目比较。【小问1详解】图示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生理过程是转录。在大白鼠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能进行。丙链表示转录的产物mRNA,根据丙链的延伸方向可推知:转录是由右向左
进行,即图中箭头为←。在转录过程中,DNA模板链上的碱基A、T、G、C分别与mRNA上的碱基U、A、C、G互补配对,即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G—C、C—G,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小问2详解】图
示表示转录过程。丁含有碱基C,丁所在的丙链上含有U,说明丙是RNA链,丁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丁的名称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乙所在的链上含有T,说明乙所在的链为DNA链,其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可见,丁
与乙都含有碱基C,二者的区别在于五碳糖不同。甲能催化转录过程,其名称为R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小问3详解】表中信息显示:AQP7在成熟的精子中表达,而AQP8在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细胞中表达,由此可见,细
胞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选择性表达。【小问4详解】由表可知:两种水通道蛋白AQP7和AQP8都是在基因的指导下合成的,这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在成熟的精子中表达的AQP7对汞不敏感,在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细胞中表达的AQP8对汞
敏感,所以大白鼠汞中毒后,对其体内现有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影响大于精子。27.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苔原狼,苔原狼的体型大,从鼻子到尾巴约200厘米,平均重量为45~57千克,身高70~100厘米。与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还有马鹿,马鹿善于
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_____。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这是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而产生的。(2)随机从苔原狼
的种群中抽出100只,测知基因型AA(灰身)2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15只,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3)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_____的结果。通过对苔原狼、马鹿及其他
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4)苔原狼和马鹿之间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苔原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马鹿发展的作用B.苔原狼的存在有
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马鹿奔跑速度加快可加速苔原狼的进化D.马鹿的进化速度比苔原狼的进化速度快的【答案】(1)①.基因库②.基因重组(2)55%(3)①.协同进化②.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4)ABC【解析】【分析】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
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小问1详解】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
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基因库。经观察,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小问2详解】随机从苔原狼的种群中抽出100只,测知基因型AA(灰身)25只
,Aa(灰身)60只,aa(黑身)15只,则A的基因频率为(25×2+60)/200×100%=55%,a的基因频率是(60+15×2)/200×100%=45%。【小问3详解】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协同进化的结果。通过对苔原狼、马鹿及其他
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种群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小问4详解】A、苔原狼和马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两者在相互选择,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苔原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马鹿发展的作用,A正确;B、苔原
狼和马鹿的捕食关系,使得苔原狼和马鹿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至于过多或过少,故苔原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C、马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淘汰奔跑速度较慢的苔原狼,进而影响苔原狼种群的基因频率,加速苔原狼的进化,C正确;D、苔原狼和马鹿是共同进化,两者
进化的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D错误。故选ABC。28.某种动物的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E和e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并且当F存在时,E基因不能表达。某兴趣小组做了相关的杂交实验,其部分结果如下
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亲本组合子一代(F1)子二代(F2)白色×白色白色白色:黑色=13:3(1)该实验结果说明该动物的体色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定律,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2)两亲本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分别
为_____。(3)如果F2黑色个体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同,现让F2中的黑色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4)现有一只黑色雄性个体和多只基因型为eeff(甲)、eeFF(乙)的雌性个体,要确定黑色雄性个体
的基因型,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的结果和结论:①设计杂交实验:_____。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答案】(1)①.(分离和)自由组合②.F1雌雄相互交配,F2性状分离比为13:3,为9:3:3:1的变式(2)EEFF和eeff(3)1/9(4)①.将这只黑色雄性个体和多只
基因型为eeff(或写甲)的雌性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②.如果后代全为黑色个体,则这只黑色雄性个体基因型为EEff;如果后代出现白色个体,则这只黑色雄性个体基因型为Eeff【解析】【分析】根据
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E和e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并且当F存在时,E基因不能表达,所以F存在时表现为白色,则黑色的基因型为E_ff,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白色,F2中白色:黑色=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EeFf,亲本的基因型为EE
FF、eeff。【小问1详解】据图表可知,子一代雌雄相互交配,子二代白色:黑色=13:3,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EeFf,这说明动物的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题意可知,黑色的基因型为E_ff,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白色,F1的基因型为EeFf,两亲本都为白色,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EEFF、eeff。【小问3详解】F2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EEff、2/3Eeff,故黑色个体随机
交配,Ef配子的概率=2/3,ef配子的概率=1/3,则产生的后代中白色个体只有一种基因型eeff,其概率=1/3×1/3=1/9。【小问4详解】据题意可知,实验材料只有多只基因型为eeff(甲)、eeFF(乙)的雌性个体,要确定黑色雄性个
体的基因型(EEff、Eeff),可采用测交的方式,可让黑色雄性个体与甲(eeff)多次杂交,若后代全为黑色个体,则亲本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ff;若后代中既有黑色个体(Eeff),也有白色个体(eeff),则亲本黑色雄性个体的基
因型为Eeff。29.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N)和白色(n),某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一株突变植株(甲),甲的染色体及基因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含有结构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回答下列问题:(1)从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分析,甲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2)让甲自交,子
代的表型和比例为_____。经检测发现,甲自交子代出现了一株红花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所示,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乙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从而产生了基因型为nn的精子;②_____,从而产生了基因型为Nn的卵细胞。(3)让乙自交,假设子代存活情况相同,子代中二倍体白花
比例为_____。【答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写染色体片段缺失或染色体变异也给分)(2)①.红花∶白花=1∶1②.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未分离③.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
分离(3)2/9【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有: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缺失);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重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易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倒位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小问1详解】图1显示:植株甲的异常染色体较正常染色体短,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该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小问2详
解】已知含有结构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让甲自交,产生可育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n,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N∶n=1∶1,因此自交子代的表型和比例为红花∶白花=1∶1。由图2可知:甲自交子代出现的一株红花植株乙,其异常染色体必然来自
卵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一条正常染色体必然来自精子,余下的另一条正常染色体来自精子或卵细胞,由此可见,乙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基因型为nn的精子;或者是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基因
型为Nn的卵细胞。【小问3详解】让乙自交,产生可育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nn∶n=1∶2,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nn∶N∶Nn∶n=1∶1∶2∶2,因此子代中二倍体白花(nn)比例为2/3×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