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部分地市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共(7)页,1.29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e58c1eb2deb6d7de121ea88507a97a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年元月高三年级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继承了周朝的五色理论,认为青、赤、黄、白、黑为正色,绀、缴、红、紫皆为间色,赋予了色彩更多的社会尊卑和道德伦理意义。《论语·乡党》有记载:“君子不以绀鲰饰,红
紫不以为亵服"。上述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儒学向世俗化方向发展B.开始确立等级与色彩的联系C.儒家以色明礼强调秩序D.生产力发展推动服饰多样化2.从某种角度看,东汉部分士族的萌生是一次巧妙地"钻空
子":政府允许时人"通经人仕”,但经书并不易得。他们以“诗书传家”的方式保障文化特权在代际之间传承,世代为官。这说明()A.统治阶级限制经书的传播B.东汉后期国家吏治的黑暗C.察举制选官标准存弊端D.文化垄断与传
播工具有关3.宋代上奏官员将章奏文书的主要条目、发生时间、相关道理等罗列在黄纸上,并粘贴于封皮或正文前,供皇帝阅读,此谓“引黄”。“引黄”的出现()A.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表明皇权受到一定限制C.完善了官僚管理体制D.反映
文官制度发展完善4.13世纪的蒙古西征是人类早期在欧亚大陆范围内开展的一场全球化实践,在此过程中,一个受蒙古军事力量保护、穆斯林商业力量充当流通中介的欧亚贸易圈被建构起来,外贸过程中因传统金属货币受限于种种条件,最终元朝统治者选择发行纸币。这说明()A.金属货币不适应全球贸易
B.纸币是元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C.蒙古主导早期全球化实践D.游牧民族的重商主义观念明显5.理学家鼓吹的治国之道,朱元璋基本接受了……明代洪武一朝编修了大量史鉴书,约两类三十多种,一类是以古为戒,如《君诫
》《女诫》;另一类是以今事为戒,如《逆臣录》《祖训录》《醒贪墨录》等。这反映出明初()A.君主重视吏治维护统治B.社会伦理纲常失序C.重视教化树立行为规范D.正统史学渐趋衰退6.19世纪50年代中叶以前,香港在国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19
世纪60年代初,香港变成了北部和南部产品的交易中心,转运贸易发展起来,部分土货经香港出口复进口。这种变化()A.是列强侵略深入中国内地的结果B.规范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C.减轻清政府繁重捐税的消极影响D.引发了中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7.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摩擦不断,突出表现为民教冲
突。以下历年教案发生图中有三个典型的高峰期。据此判断,影响民教冲突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缘矛盾B.思想文化冲突C.民族危机D.清朝腐败落后8.至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已成功构筑起一条贯穿大半个中国的公路交通网,共有京闽桂、京黔
滇、京川藏等干线21条,支线15条,总里程接近12万公里,较之1927年之前增长了一倍有余。由此推断此时期()A.国民政府发展重心转移至中西部B.国民政府为打击中共殚精竭虑C.交通建设严重依赖战时经济体制D.国民政府已有一定的抗战准备9.下图版画《备战备荒为人民·喜交爱国粮》,出自
陕西出版的《户县农民画选集》,生动描绘了某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现象。这幅版画描绘事件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应对帝国主义的敌对封锁B.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10.1979年
,无锡第三十四中学开展了关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的"三美"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经过团中央的协调发动,"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到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五讲四美"同"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这一口号的提出()A.体现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B.经历
了从底层自发向官方推广的历史进程C.反映了调节人际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灵魂D.忽视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全面开展11.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是古印度等地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果。虽然这些地区文
化都经历了自己的辉煌与繁荣,但特殊的政治环境决定了文化交流中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希腊化”的性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是因为()A.马其顿通过征服处于统治地位B.希腊的古典文化
更为光辉灿烂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更具先进性D.狭隘的城邦国家意识逐渐消失12.11世纪末,来自欧洲的十字军闯入了原本属于希腊人和穆斯林的世界,这场宗教性军事行动前后持续近200年。东征过程中,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典文献、阿拉伯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印刷术等传入欧洲。材料表明
十字军东征()A.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出现B.地中海沿岸成为西欧经济中心C.使得东方与西方文化开始交流D.有利于西欧商品经济快速发展13.1805年,英国受审判的罪犯为4605人,184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0349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城市酗酒者人数也在增加
,因为在他们看来喝啤酒是逃避悲惨生活的最好方法。这表明英国()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生活悲惨B.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C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D.犯罪率与城市化率成正比的的.1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领导民族民主运动的资产
阶级,逐渐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的狼狈为奸,强调各国斗争应与之对应。1907年,章太炎和印度、缅甸……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了“亚洲和亲会”,力图互相支援。这反映了“亚洲觉醒”时期革命具有()A.民主性B.自发性C.彻底性D.联合性15
.1933年12月,针对内外形势的变化,苏联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集体安全而斗争的决议,正式将"集体安全"作为外交政策,强调"安全不可分割",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苏联提出"集体安全"旨在()A.打击国
内外敌对政治势力B.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C.阻止法西斯势力对外扩张D.联合东欧以反对帝国主义16.1810年,罐装食品实验成功并开始为人们提供食品,随后沙丁鱼罐头、浓缩牛肉汁等方便食品大量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快餐在世界各地流行,汉堡包、热狗、三明治、披萨、炸鸡、
薯条等快餐店迅速占领全球市场。这种现象()A.体现饮食对卫生和营养的追求B.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C.得益于垄断组织的规模化经营D.表明跨国公司主导经济全球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明清开海与禁海之争材料一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不许百姓私自下海,只允许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从国外看,海外各国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沿海闽粤地区,人多地少,百姓以海为生,为了生计和谋求财富,便走上了下海走私的道路。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隆
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在此之前,明朝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但明朝的开海贸易仅限于漳州月港,真正适于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并未开放。——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通史》材料二自明中叶以后迄清康雍
乾之际,历时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从本质上讲是以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所致,反映到政治上,则是闽广江浙地区的经济利益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左右着中央关于海禁的决策。明中叶以来,在禁海问题上中央欲禁而不能,足以证明闽广江浙地区经济、政治实力绝不容许漠然置之。而立足
于全国而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策,为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所制约,自然难于兼容东南沿海地方特殊的经济利益,不管出于何种理由,禁海一而再、再而三地定为国策,实在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据。——摘编自郭成康《康乾之际禁南洋案探析——兼论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开海与禁海之争持续多年的原因。18.教育事业与湖北近代化材料一湖北的编译事业,起步于
张之洞督鄂时期,被其视之为振兴实业的重要手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之洞先后创办了专修外语的学堂、湖北编译局和江楚编译局。编译局先后翻译了《格致学丛书》《化学丛书》《教育学原理》《新编章蒙养正教育学》《湖北武学》《埃及近事考》等书,这些译书多为日文西
书或日本论著转译为中文书籍。后这些中文书籍传播给了两湖地区新式学堂的师生,渗透到教育实践中。——摘编自江凌《试论近代编译书局的兴起对湖北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材料二据统计,截止到1903年,湖北已经有留日学生91人,两年后激增至约170
0余人。1907年,留日学生全国各省共计5400多名,湖北所派学生即有1360名,占了四分之一。截至辛亥革命前夕,湖北留日学生共计5千余人(含自费生),在全国居第一。此外,湖北还向欧美各国派遣了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学教育者占其中大多数。湖北新式教育发展快
速,以至于慈禧太后曾于1907年说:“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所虑的也在湖北"。——摘编自刘春丽《湖北绅士在新式教育领域内的分化与转型》(1)根据材料一,概括湖北编译书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近代湖北地区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19.近现代西方外交材料一19世纪曾被称为“英国统治下的和平”年代或“英国世纪”,当时英国在大部分时间里推行的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在和平时期设法使自己避免卷入任何正式固定的结盟关系。这种外交传统发端于都铎王朝,据说亨利八世曾让人给他画了一幅肖像:他右手提着
一架保持平衡状态的天平,天平的一边装着法国,另一边是奥地利;左手拿着一块砝码,随时准备添加在天平的某一边。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论是欧洲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世纪70年代前后,一个统一的德
国出现在欧洲中心地带,严重打破了欧洲原有的力量平衡。在世界范围内,就经济实力而论,美国和德国已先后赶上或超过了英国。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大大激化了欧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范围内
的力量重新组合在加紧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为摆脱四面受敌的处境,决定抛掉所谓的“超脱”外衣,放弃建立在力量绝对优势基础之上的"光荣孤立"政策,逐步走上了"结盟"的道路。——摘编自王振华《英国外交的几个问题》材料二丘吉尔在1948年10月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
式提出"三环外交"总方针:"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翻它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
。我们是在这三环中的每一环里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间的连接点上。"——摘编自戴丽雯、张士昌《二战后英国对欧洲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
英国“三环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实施结果。20.邮票与历史变迁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1949年以来,我国发行了多套农村题材的邮票,它们见证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变迁。有人把邮
票誉为"国家名片""形象的百科全书""人类历史的缩影"。请结合中国现代史,以“农村变迁”为主题,任选两枚或多枚邮票,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