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274 M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x,共(11)页,1.27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e3ee12f324b9bc7454dbd615dfa40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山西运城自古以来就有“黄帝正妃娘祖养蚕纵丝”的传说。在运

城下辖的夏县西阴村遗址,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发抓出半枚碳化的蚕茧,201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又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和陶例蚕蛹。据此可知,传说()A.依赖历史文献的印证B.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D.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2.商王

常把自己的诸妻、诸子、功臣以及臣服的少数民族首领分封在外地,有的妇女还参与了占卜活动。据此可知,商朝时()A.贵族妇女政治地位较高B.商王直接控制受封方国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保留原始民主制的遗风3.西周时期,“四辅”“司正”“典狱”等“师”被称为“(天)陟降(升降)厥士(指其

群臣),日监在兹”;亦有“皇天嘉之……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乖伯,乃祖克弼(辅助)先王,翼自它邦,有功于大命”等诸侯“受命于天”辅佐周王的记载。这实质上()A.体现出礼崩乐坏下的诸侯僭越B.阐明了官僚政治中的君臣关系

C.彰显了周王政治统治的正统性D.表明王权与神权开始紧密结合4.《韩非子》认为,尧本为君主,却把自己的臣子推尊为君主,舜本为臣子,却把自己的君主作为臣子,“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人们对这样的事情加以称赞,这就是天下至今难以治理的原因所在。这表明,韩非主张()

A.礼法并用治理国家B.构建严格的君臣秩序C.治国者应礼贤下士D.废除禅让的政治传统5.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一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

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这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悬(古代通“县”字)挂在了那里,称之为“县”。县的出现()A.反映了分封制必将走向瓦解B.体现了周天子专制权威被削弱C.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D

.有利于强化君主对地方的控制6.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河南安阳出土商朝玉器商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B北京燕国都邑遗址出土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于农业生产C山东齐国都邑临淄出土战

国时期的刀、剑、戟﹑箭等兵器战国时期争霸战争更为激烈D湖南湘西龙山里耶古城遗址出土大量用隶书书写的秦简秦朝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A.AB.BC.CD.D7.云梦唾虎地出土的梁简《为吏之道》提出了聚官吏必须避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凡

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安静毋苛,审当赀罚,严刚毋暴……宽容忠信,慈下勿凌,敬上勿犯”“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这说明秦代()A.基层治理完善B.官员素质提升C.儒法思想并用D.儒学正统确立8.西汉吕后时期实行“受鬻法”,规定“大夫以上(年)九十……禀

鬻米月一石”;汉文帝时期颁布“养老令”,规定“年八十已(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汉武帝时期将其减少为仅赐三石米;汉哀帝时期则赐予象征意义的王杖(如鸠杖)而非布帛、粮食等。这些举措()A.体现

出优抚政策渐显教化趋向B.反映出赈济活动由国家主导C.旨在强化统治集团的特权地位D.确立了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9.西汉前期,社会上出现“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的现象。同时,“吴(王刘濞)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

下亡命者,盗铸钱……以故无赋,国用饶足”。由此可知,当时()A.重农抑商改策松弛B.稳定社会成为首要任务C.朝廷统治潜伏隐患D.盐铁官营政策弊端显现10.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制定均输法,将各郡国应缴之贡物,按照当地市价,折合为当地丰饶而廉价之土产品,缴与均输官,再由均输官将

这些廉价土产品运往高价地区出售。该措施的推行()A.削弱了王国实力B.保障了民间商人利益C.动摇了盐铁官营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11.汉武帝初期,十三部刺史为丞相属吏,由"司直(丞相下属官员)督刺史",而到汉武帝晚期,刺史则改由御史大夫

统领,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这一变化()A.提高了刺史的政治地位B.折射出中枢权力的调整C.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力度D.旨在规范监察部门职权12.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

”,这表明,秦汉时期A.官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C.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13.《后汉书·仲长统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

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上述历史现象()A.说明东汉民间社会财富充裕B.对当时中央集权有一定威胁C.有利于打击北方匈奴的统治D.反映当时阶级矛盾不断激化14.魏明

帝时,吏部尚书卢毓选官时,“先举性行,而后言才”。并解释说:“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这一选官观念()A.助推教育与科举结合B.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C.冲击了士族门阀政治D.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15.孝文帝坚持“营国之本,礼教为先”

,推动礼制改革。此后北魏朝廷有关国家祭典的讨论,皆在中原祭典的范畴内进行。孝文帝礼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理顺德治和法治的关系B.昭示北魏华夏正统地位C.为迁都洛阳作舆论准备D.获得汉族高门士族认同16.胡饼(类似今天的

烧饼)是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烤制面食,味道香美且易于携带。魏晋时期,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在边远乡村,胡饼都深受民众青睐。据《晋书》记载,王羲之被权臣选为女婿时,就正躺在胡床上大嚼胡饼。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民族交融得到加强B.汉人

胡化风气盛行C.社会等级日渐弱化D.外来食物占据主导17.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修史兴盛,其中家史类著作在世家大族中大量出现,而作为家史典型代表的家传和家谱的撰修是当时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家传撰修多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

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B.重视记忆传承的史学传统形成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D.重视门第和炫耀家族成为风气18.根据《隋书·地理志》对隋炀帝时全国190郡风俗的记载,谭其骧指出“

当时被誉为尊儒重礼的,只有中原21郡和荆扬17郡共38郡,仅占全国190郡的五分之一,……长江流域尊儒重礼郡数已接近中原”。这反映了隋炀帝时期()A.北方民众伦理观念的淡薄B.南方已是全国文化的重心C.

儒学发展呈现出地域差异D.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了挑战19.下面是唐朝咸通六年(865年)敦煌沙州文书的部分内容。这一现象唐咸通年间沙州僧张智灯状右智灯叔侄等,先蒙尚书恩赐造令将鲍壁渠地回入玉关乡赵黑子绝户地,永为口分(

口分地)承料役次(据田亩担赋税与差科)A.说明中央集权制遭受冲击B.迎合了当时国家赋税征收的需要C.表明自耕农经济出现衰退D.体现出土地国有与现实间的冲突20.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被沓为“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据此可知,该

书法家的作品呈现出()A.写意性B.严整性C.平民化D.理性化21.如图为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的《客使图》壁画。画中描绘的是来自拜占庭、新罗和靺鞨的使者在唐朝官员带领下准备进人会见场所。此壁画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民族关系稳定和睦B.绘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C.文明影响力的强大D.太子专门管理外交事务22.从唐到宋,中国古代城市完成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革命性"的转轨。"坊"曾是专门的居民区,"但大约从北宋后期开始及南宋前期,'坊'已只是街、巷的雅称、别名"。唐宋城市的变化()A.反映了宋代城市

管理的混乱B.不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D.规范了城市商贸活动秩序23.据记载,宋代两浙路嘉兴府乌青镇有南北两个瓦舍,北瓦在瓦子巷,系“戏剧上紧之处”;南瓦在波斯巷,“技艺优于他处”。此外,乌青镇善利桥西南,还有“楼二十余所,百技斗于上”。这反映出,当时()A.江南商品

经济繁荣B.榷场贸易趋向活跃C.艺人文化水平提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24.辽朝统和元年(983年),面对党项人侵,萧太后“谕与大汉讨党项诸部”;统和四年,萧太后在党项诸州设州观察处置等使,并将王子帐节度使之女封义成公

主下嫁李继迁,后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这反映出当时辽朝()A.华夷一体的观念得到增强B.民族政策具备一定的灵活性C.与汉民族的交融日渐加深D.以实现封建化作为施政重点25.《资治通鉴》对某一制度记载:“(政府)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

,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之与居者均,无侥利。“该制度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人身限制B.延续了重农抑商的传统C.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D.促成了赋税形式的转变26.南宋初,岳州知州范贫败上书朝廷指出:“本州农民

,自来兼作商旅,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其田权许人请射(消算田产)。”朝廷则认为农民在外经商,只要田地不抛荒,按时交农业税即可。这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重农抑商逐渐废止C.政府鼓励农民流动D.社会控制有所放松27.元代三国戏注入了作者以史写心的情感,具有深沉悲壮的悲剧色

彩。剧作家们重视明君忠臣,强调汉室的重要性。同时,他们喜爱的张飞、关羽、诸葛亮等人物又具有浓郁的市民倾向。上述材料佐证了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B.创作趋向长篇化、通俗化C.以悲剧为主要表现形式D.凸显民族意识和市

民文化28.朱元璋颁布《皇明祖训》规定:“皇亲国戚有犯,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余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此规定()A.遏制了藩王势力的增长B.削弱了司法机构的权力C.开创了律例

合编的体例D.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理念29.明朝呈现出文官系统、武将系统、宦官系统“三轨”并立的政治格局。中央宦官与正将、文官三种政治势力长期保持斗争与合作的双向关系。地方各级宦官,主要负责监军,承担皇帝耳目的

功能,对于地方军政事务虽有干涉,但基本尊重文武官员的军政权力。据此可知明朝宦官系统()A.没有掌握国家实权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C.维持明朝政治稳定D.成为官僚体系核心30.明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货物与中国贸

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的在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由此可知,明政府意图A.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在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C.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D.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31.明中叶后,太湖流域蚕桑经济快速发展,

出现“浙西之利,蚕丝为大”“尺寸之堤,必树之以桑”的情形;闽南地区出现了“其地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福建广东的烟草种植“一亩之收,可以敌田十亩,乃至无人不用”。由此可知上述地区()A.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开始解体B.农业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C.经济作物生产地区差异不大D.新经济因素正在不断发展32.黄宗羲曾指出:“阳明言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不知天理从父母而发,便是仁也。”并以“谷种”为喻:“仁之于心,如谷种之生意流动,充满于中。然必如艺植灌溉之功,而后始成熟。”据此可知

,黄宗羲()A.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批判B.否定了良知存于内心的天理观C.积极践行经世济民的理想D.意在强调发挥良知的实践价值33.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

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各地的直辖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D.建立了蒙古与中央的政治联系34.1749年,御史冯元钦上书建议将军机处改名枢密

院。乾隆下旨批驳说,本朝职官设置已经相当完备,都记载在《大清会典》中了,军机处“不过以为承旨办理机务之地,并非独重其权,显为官职也”。据此可知,军机处()A.地位无足轻重B.没有取得法定地位C.职能尚不明确D

.成为皇帝集权威胁35.清代前期,桑蚕业在浙江、江苏、广东的一些地区很发达,有些地区“寸尺之堤,必树以桑”。甘蔗盛产于闽、粤、台等地,台湾更是“蔗田万顷碧萋萋,一望茏葱路欲迷”。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A.南北经济差距扩大B.

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C.社会发展加速转型D.传统经济结构局部解体36.下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冰嬉图》(乾隆时期)A.创造了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峰B.是清代文化世俗化的产物C.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表现D.透露清朝贵族生活的腐朽37.下列

分别为中国周代分封制与古希腊城邦形势图,据此可知()A.古代文明呈现多元一体B.民主政治优于专制统治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形态D.中央集权胜于城邦体制38.公元前218年,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他给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信说∶“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

视一个埃及妇女这样无情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是一个外地人。”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A.外邦人权益未得到保护B.希腊人具有优越感C.埃及人歧视外邦希腊人D.希腊文明传播广泛39.共和国时期的古罗马以庭院式住宅为主要形式,帝国时期则修建了很多独栋公寓楼。这种独栋公寓

楼往往有五六层,每层被分割成数个独立套间,便于出租,帝国各地纷纷效仿修建。这种变化()A.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B.影响了后世的城市住房设计C.是阶层分化出现的原因D.使罗马形成统一的建筑规制40.公元前5世纪中期,

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在《十二铜表法》中,第8表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断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规定,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这说明了《十二铜表法》()A.彻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B.体现了司法公平公正的原则C.未能实现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D.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题22分,第42题18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秦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都城,围绕“都城选址与国家治理”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按唐制,由吏部考功

司主管官吏考课事宜。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各部门的主管长官根据国家规定的“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对所属的流内官进行年终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

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唐朝考课,前期过严;“安史之乱”以后,则失之于过宽。——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材料二按宋制,于州上设“路”,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分别执掌

军政、财政、司法等事,号为“监司”,互不统属,相互监督,各自对皇帝负责。监司负责考课州县,监司之间也实行互监法,以防止失监、漏监。但宋朝从太祖时起,便优待职官,一入仕途,不问治绩劳逸,只要无大过错,照例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贤愚同等,清浊一致”。虽有考官之法,大

都流于形式。——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法律传统》(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考课制的特点及变化。(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方考课与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消极影响。附加题:共计10道选择题,每题2分。43

.据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二里头文化二期时间比依据古本《竹书纪年》等传世文献推考出的商朝建立时间早250~500年,从而弥补了龙山文化至早商文化之间的空白期。二里头文化二期的考古发现()A.实证了早期中国历史的连续性B.结束了学界对夏商分期的争论C.表明考古资料比文献更为可信D.找到了尧舜禹传说真实

的证据44.“家”字在春秋以前仅有两个意思,分别是氏族宗庙、宗族。而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导致“家”的含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逐步瓦解B.宗法制趋向完善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各国变法的推动45.秦始皇东巡刻石摘录出处记载《峄山刻石》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上荐高庙,孝道显明。《泰山刻石》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琅琊刻石》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

。《碣石刻石》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据表可知,秦始皇东巡()A.实现了对东方地区的有效治理B.为秦朝统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C.彰显秦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D.具有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使命46.北魏建立者鲜

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少数民族统治者此举意在()A.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B.改变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C.强调自身政权正统地位D.实现与汉族间的平等地位47.隋唐以前,南北方的“端午”

观念与习俗大有不同,南方重鬼,所寄托的历史典故多与水的意象相关;北方多人伦忌讳,所寄托常与火的意象相关。唐律规定五月初五休假一日,并对节日用品作出规定,从而使端午节日实现了“国家化”。由此可知,唐代()A.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B.奉行礼法结合理念C.南北文化差异在缩小D.塑造节日统一意

识48.据学者统计,唐代有369名宰相,出自98个家族;而宋代有134名宰相,出自126个家族。由此可知,科举制()的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优化官僚队伍整体结构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49.词最早

出现于晚唐五代,北宋后以柳永为代表的词人把爱情作为创作的主题,同时在词中加入许多俗话俚语,使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发展()A.推动了诗歌的表现形式B.降低了文人的审美情趣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D.力图冲

破程朱理学束缚50.辽宋夏金近400年对峙格局中,宋朝以据有“中土”、代后周政权之正统自居;辽圣宗专作《传国玺诗》宣扬“天子符瑞”尽归于辽;金太祖则诏告天下“今欲中外一统”。其间虽有争战,但“战”是统一之战,“和”是“君臣

”“叔侄”之和。这反映出该时期()A.民族交融逐步消解民族差异B.正统之争成为战争的根源C.和平交流是民族关系的主流D.政权并立中呈现出内聚性51.明清时期,儒家不再以谈“治生”为耻,反而强调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强调士人在经济生活上要有独立的保障。此外,捐纳制度的出现和应试登第政策的

变化使商贾可以通过捐纳得到功名,商贾子弟可以通过读书科举而入仕。据此可知()A.传统社会阶层结构面临解体B.社会的发展模糊了士商界限C.士商合流加剧明清政治腐败D.商业发展促进抑商政策瓦解52.据学者研究,1700年,中国和欧

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3.1%和23.3%。1820年,中国占到33.4%,欧洲只占26.6%。这说明()A.中国是东亚朝贡贸易体系中心B.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支配地位C.西方对当时中国影响达成共识D.农耕文明依然具有相当的优势的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