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考点练(部编版)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解析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45.704 KB
  • 2025-02-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考点练(部编版)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考点练(部编版)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考点练(部编版)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考点练(部编版)专题05 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共(17)页,45.70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11ad781d10fa0682113ec0e17df9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专题05课内外文言文、古诗鉴赏【提升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叙事诗,完成下列小题。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

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

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1.文中写木兰与家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2.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形象,读了本诗,你认为她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运用了排

比、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与亲人团聚,恢复女儿装扮的喜悦心情。(意对即可。)2.因为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而且她的身上还寄托着人们对和平幸福生

活的向往。(意对即可)【分析】1.本题考查语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选文第三段写的是木兰与家人团聚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一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表现了全家欢迎木兰归来,木兰与亲人团聚的喜悦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表现了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急切地想恢复女儿装扮的兴奋喜悦之情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在本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体现了她勤劳善良、报

效国家、忠孝两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体现了她坚毅勇敢;“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体现了她不慕高官厚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体现了她的机敏2谨慎;第三节与家人团聚的情景体现了她热爱亲人、热爱和

平生活。故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参考译文】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胜利归来朝见天

子,天子坐在殿堂。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

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木兰诗》唧

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

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

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下面对《木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十二”“百”等数字都是确指,从侧面表现了木兰卓越的军事才能。B.“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

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C.全诗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3解答,妙趣横生。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

气相得益彰。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答案】3.A4.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分析】3.A.“十二”“百”等数字不是确指,而是虚指。以赏赐之多来衬托木兰立下的战

功之多之大。故选A。4.考查成语积累。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扑朔迷离”。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也会眯上眼睛,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

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本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_____”6.解释加点

词语的意思。(1)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7.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

气势磅礴。B.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C.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

“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8.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4

【答案】5.子美少陵野老诗史6.指天地、大自然。登上7.C8.①“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②“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9.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分析】5.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诗史”。6.本题考查理解词义。(1)“造

化钟神秀”的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2)“会当凌绝顶”的意思是: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7.C.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理解为“写出泰山的苍凉”“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有误。故选C。8.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割”是“割断”的意思,“割昏晓”意思是泰山高大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

成不同的景观,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9.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

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B.“悠悠”与“独”相照应,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5C.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

涕”。D.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1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答案】10.C1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

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分析】10.C项,“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眼泪”,不是“鼻涕”。11.回答此题需对本诗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而非指古代的人。“悠悠”

则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应结合“天地”二字来理解。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写了什么内容?在诗中起什作用?1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千古名句,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答案】12.内容:首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立足点之高,次句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作用:

表现了诗人登高远望、朝气蓬勃、信心十足的形象,为下文抒发情感作铺垫。13.这两句诗的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因果倒置。运用比喻,用“浮云”比喻奸邪小人,突出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理想、勇气和决心。【分析

】12.句意: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旭日初升。这两句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也可见飞来峰之高,同时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13.句意: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因果倒置,将身在高层的因和浮云遮眼的果语序倒置。又将奸邪小人比

作“浮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理想、勇气和决心。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

夜叩门。14.首联道染出丰收之年农村的_____________气氛,一个“足”字,表现出农家的______________。15.请解颔联(第二联)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答案】14.宁静、欢悦、

喜悦;热情好客、盛情款待15.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这句诗富含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分析】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这两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的“足”,有足够,丰盛的意思,它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表现出农家人的热情

好客。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诗中的原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话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

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的衍生义: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

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启发人们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

的哲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己亥①杂诗龚自珍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①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___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与豪放洒脱之情。1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与本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说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6.白日西斜天涯广阔1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落花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抒发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感叹和同情。《己亥

杂诗》中,诗人借落花表达了虽然脱离官场,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继续报效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分析】16.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

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白日西斜”“广阔天涯

”为自然之景的出处。17.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即柳絮,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色,烘托了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

就融情入景,抒发了作者对友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同情和关切。《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归乡途中之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诗人以“落红”自喻,“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

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古诗阅读(甲)登高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乙)望岳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六十五岁。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

,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争夺地盘。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又病魔缠身。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②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次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经泰山所作。18.(

甲)诗虽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其实在首联、颔联已极力描写秋景。_______,________,滚滚的江水等无不令诗人触景生情。19.阅读这两首诗歌,比较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不同。提示:可借助诗歌创作背景,抓住“诗眼”,立足诗句内容加以品析。【答案】18

.如猎猎秋风,凄厉的猿啼,飘落的树叶19.甲诗作于晚年,由景入情,百感交集。颔联传达久客他乡的孤独心境,悲秋苦病的悲楚凄凉;尾联是无奈的悲叹,诗人忠君爱国,矢志不渝,但一生飘零,满腹经纶无处施展,只有“艰难苦恨”伴随着他,因而悲愁难遣。乙诗作于青年,即便科举落第,也壮怀逸兴,字里

行间洋溢着杜甫青年才俊的勃勃朝气,泰山雄浑壮阔的景色更令诗人胸中涌起万丈豪情,表达出诗人渴望登顶泰山,壮志凌云的宏大志向。【分析】18.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甲诗前四句意为: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

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虽没有点明秋季,但所写却为秋季特有的景物。秋天风急,天高气爽,猿猴哀啼,狂风起处,落叶纷纷飘落,江上风大,浊浪滚滚,一片萧瑟的氛围,让人触景生情。19.考查比较阅读。联系写作背景可知,甲诗写于作者晚年,此时安史

之乱刚刚结束,但地方军阀依然纷争不断,杜甫此时又身染重病。独自登高远眺,见江上萧瑟秋景,感自己的身世之悲。这首诗前四句写景,9后四句叙事兼抒情,写景又不纯为写景,景中含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伤感之情。后四句叙事抒情,作者心有大志,却一生潦倒,如今已是人到晚年,只有“艰难苦

恨”让自己华发全白。心中悲苦,只好停下了酒杯。全诗感情深沉而伤感。乙诗写于作者青年时期。此时作者朝气蓬勃,远游泰山,全诗以“望”为诗眼,描写了泰山占地极广,山峰极高的特点,尾联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愿望:一定要登上人生的最高峰,一展抱负

。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全诗气概豪迈,壮志激昂。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

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20.《卖油翁》作

者是_____,北宋著名____家。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2)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22.文中说陈康肃善射,试举两点说明他善射的情形。(1)____(2)_____23.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是()A.有本领不应

自矜自傲。B.教育他人应以身示范。C.凡事只要熟,就能巧,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答案】20.欧阳修文学21.罢了怎么22.当世无双十中八九23.C10【分析】20.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要注重平时积累,准确记忆。《卖油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则写事明理

的寓言故事。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2)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2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要读懂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从“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可知,“当世无双”说明陈康肃善射。从“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可知,“发矢十中八九”说明陈康肃善

射。23.C.《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故选C。【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

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阅读,完成下面小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A.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11B.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C.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D.何陋之.有之:的25.翻译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6.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7.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答案】24.D25.(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情,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26.B27.这恰是本文反向立意的作文技法之所在,说是陋室,是为了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而结尾的“何陋之有”运用的是反问句,这样看来陋室自然不陋。【详解】1.D.错误,句意:这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故选D。2.本题考查

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延,长到。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②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形,形体,躯体。3

.B.错误,根据文意: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此句主语谓语之间断开,改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故选B。4.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首先要明确观点:不陋。

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来解释不陋的原因。作者之所以说“斯是陋室”是自谦的说法,是为了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屋子破陋,可是如果住的人品德高尚,乐观豁达也就会“贫不改其乐”,所以就不会觉得屋子破陋,会觉得跟住在豪华的屋子里

没什么两样。结尾“何陋之有”与文章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运用反问句,强调因为住着高雅的人,因而陋室12也变得不陋了,突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情,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

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欧阳修)(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②于云梦③,使虞人④起⑤禽⑥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⑦拂王旃⑧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常羊学射》刘基有删改)(注)①若:你。②田:打猎。③云梦:泽名。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小官吏。⑤起:赶起。⑥禽:禽兽。⑦鹄(hú):天鹅。⑧旃(zhān):赤色曲柄旗。28.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陈康肃公善.射善:(_____)(2)康肃忿然..日忿然:(_____)3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他,但手熟尔。31.(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射箭,但两篇短文所讲的道理不同。你觉得这两篇短文分别蕴含

了什么道理?【答案】28.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1329.(1)擅长(2)气愤的样子30.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意对即可。)31.甲文: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乙文:做事要专注于一个目标,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意对即可。)【分析】2

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是: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根据意思即可划出节奏: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2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

确定词义。(1)句意: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善:擅长,善于。(2)句意: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3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但(古今异义,只,只是),熟(熟练),耳(罢了)”是句中重点词,注意翻译准确。3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甲文记述了陈尧咨射

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写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运用比喻告诉了他射箭的道理,即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都做不成。【点睛】参考译文:(甲)康肃

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

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乙)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m

í)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14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任元受①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

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②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③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

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迨(dài):及。③辟:征召。3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必持以.遗老母或以.饮食B.任元受事.母尽孝卿今当涂掌事.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欲.辟之入幕D.与.蒙论议舍母而与

.公军事耶3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也。34.两篇文章均以刻画人物形象取胜,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文塑造吕蒙和任元受的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答案】32.C33.(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

来推辞。(2)所以(我)用药必定会生效,即使是名医也比不上我。1534.示例:正面描写:《孙权劝学》中吕蒙的语言描写是正面描写,鲁肃的评价和结为朋友是侧面描写,衬托吕蒙;《老学庵笔记》中,任元受的推辞是正面描写,魏公的太息是侧面描写,衬托任元受。【分析】32.A

.来/因为;B.侍奉/政事;C.都解释为“想要”;D.和……一起/参与;故选C。3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1)辞

:推托。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2)故:所以。虽:即使。迨:及,比得上。3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记事简练,全文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蒙辞以军中多务”是正面描写,同时是语言描写。写事情的结果,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结友

而别,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吕蒙的进步之大。乙文中张魏公想征召任元受作幕僚。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这是语言描写、正面描写,“魏公太息而许之”是侧面描

写,体现了任元受孝顺的特点。【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

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

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任元受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年纪大了经常生病,不曾离开母亲身边。任元受自言自语:“老母亲有病,她生病的原因,或许因为天气燥热闷湿,或许因为话语稍多,或许因为忧喜稍多。我早晚伺候,没有什么顾及不到的,母亲心中的事都能够想到,不用把脉就可以知道。所以用

药一定有效果,即使名医也比不上。”张魏公做都督,想征召他作幕僚。任元受极力推辞说:“我正侍奉母亲,假使能够得到一个神丹可以延年益寿,一定拿来送给母亲,不把它想给都督。怎么能够舍弃母亲而参与都督的军事呢?”张魏公感动不已答

应了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6[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3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B.可以调.素琴调:调节C.亭亭净植.植:竖立D.宜.乎众矣宜:应当36.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

语。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7.能否将乙文末尾菊、莲、牡丹的顺序调为菊、牡丹、莲?请说明理由。38.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答案】35.B36.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

色。②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艳。37.示例一:能。因为改后的顺序与前文中的描写顺序一致,使得文章前后照应,富有逻辑性。(言之成理即可)例二:不能。因为“菊、莲、牡丹”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

判,更能深化文章主旨。(言之成理即可)38.《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分析】173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B.句意: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调:

调弄,这里指弹(琴)。故选B。3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正确。①上:长到。绿:使……绿。入:映入。青:使……青。②予:我。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37.本题考查写作顺序。首先明确自己的态度:能

或不能。然后回答原因。示例:能。文章开头所写是“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顺序是菊、牡丹、莲;结尾改后的顺序也变为菊、牡丹、莲;二者就会顺序一致,文章首尾照应,富有逻辑性。38.本题考查作者形象及写作手法分析。甲文用“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句,借赞美陋室“不陋”来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乙文中,通过描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达“莲,花之君子者也

”的看法,从而歌颂莲花坚贞的品格;用“予独爱莲”“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等句表现自己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磊落的胸襟。两文都把作者的情趣节操体现在笔下所写的物中——借“陋室”和“莲”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故是“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

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乙: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

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

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