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答案.docx,共(16)页,53.01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c83427d28c0dfeb3a6e7c17448dd9a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在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道家主张“自然之道”,强调天道无为;儒家主张“君子之道”,更强调社会伦理。这两者所说的“道”都注重()A.重建等级秩序B.强调道德标准C.维护统治行为D.规范个人修养【答案】D【解析】【详解】本
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道无为”的思想一方面体现了人对自然、社会规律不可抗拒性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表达了老子顺任自然、不妄为的大智慧;“君子之道”是孔子心中理想的做人处事原则。结合上述分析
可知,两者所说的“道”都注重规范个人修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修养,非重建等级秩序、道德标准及维护统治行为,排除ABC项。故选D项。2.秦始皇认为“秦既代周(火德),自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上述现象()A.确立了五行学说为
统治思想B.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C.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D.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古
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秦始皇认为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认为,秦得水德,汉当土德,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B项正确;封建王朝利用五行学说来论证政权
的正统性,但五行学说并不包含很多关于治理国家的主张,因此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五行而非阴阳思想,且儒家吸收阴阳家的思想并非自秦汉始,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
仁”“义”“礼”“智”“圣”与五行联系起来,排除C项;材料表明秦汉都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而非秦汉都采用某种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3.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共设13州,其中青州“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该时期为()A.秦
朝末年B.西汉初期C.东汉末期D.北宋初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期(中国)。根据材料“共设13州,其中
青州‘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设立十三州刺史,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因此,东汉末期会出现“州”“国”“郡”“县”,C项正
确;秦朝没有设立封国,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宋朝改道为路,又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变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路、府、县三级制,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4.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秦汉的传统
九卿与新出现的六部关系上,长期纷争,无法统合。隋唐时期,统治者最终确定了六部统辖九卿的体制。这一变化反映出()A.国家统一是制度创新的前提B.制度创新是巩固统一的重要途径C.南北文化交融促进制度创新D.传承与创新是制度演变基本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在秦汉政治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体现了政治制度的传
承与创新,D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并不统一,排除AB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础上进行创新,并没有体现南北文化交融对制度创新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朝代某一群体在当时入仕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该群体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寒门子弟B.南方士人C.少数民族D.世家大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曹魏至北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入仕人数”和材料中东晋时期占比为4%,北宋时期占比为46.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晋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使得社会上出现了“
上品无寒门”的局面,而到了唐宋时期,广开科举,使得寒人有了入仕的机会,所以材料群体应为寒门子弟,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将南北方士人进行对比,无法判断入仕群体到底是南方士人还是北方士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少数
民族士人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寒门子弟的入仕机会减少,世家大族是入仕群体的主流,隋、唐、宋时期科举制度出现并日益成熟,寒门子弟的机会逐渐增多,D项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D项。故选
A项。6.据《宋史》记载,宋仁宗以仁治国,他驾崩时辽道宗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为其建衣冠冢寄托哀思,且此后辽国历代皇帝皆“奉其御容如祖宗”。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宋辽矛盾逐渐消除B.和平成为宋辽人民共同愿望C.中原文化认同加强D.宋辽间宗藩关系进一步巩固【答案】C【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奉其御容如祖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有着长期的和平局面,同时辽朝视宋仁宗如祖宗,说明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C项正确;矛盾相对来说有了缓和,但不能说“消除”,排除A
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宋辽人民的共同愿望,排除B项;宋辽之间并不是宗藩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7.如表为明代山东、辽东、浙江沿海海防卫所数量对比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辽东沿海地区山东沿海地区浙江沿海
地区卫域数量31013所城数量11323总数42336A.江南地区倭患较比北方严重B.政府实施重陆防轻海防的战略C.经济发展影响军事战略布局D.政府对西方殖民活动有所警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
,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明代时期,浙江沿海地区的所城数量远高于北方地区的沿海,这主要和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关,说明的是经济发展影响军事战略布局,C项正确;仅
从卫所数量是无法判断出倭患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所述地区都是沿海地区,非内陆,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主要面临的世倭患,与西方殖民活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明太祖曾在宫门前铸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明代
仍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阉”;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内务府,由专门官员执掌,终清一代宦官们“毋得任事”。这反映出()A.官僚制度的渐趋完善B.中枢权力机构异化C.专制制度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得以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虽然明太祖时期规定宦官不得干政,但在明代却仍然出现了宦官干政的情况,清朝设立了内务府,但清朝并没有出现宦官干政的局面,这种情况根本的
原因是,明朝时期皇帝任用宦官制衡内阁或士大夫官僚集团,但清朝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不需要宦官制衡其他机构或集团,C项正确;宦官在明朝也没有法定的决策权,明朝宦官干政并非因为官僚制度不完善造成,排除A项;明朝朱元璋废丞相之后,中枢权力机构就已经异化,这不是造成明清宦官权力不同
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方面,并非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中央集权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9.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
徐()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B.摒弃了夷夏观念C.呼吁应对边疆危机D.萌发了海防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主张海陆兼重,而非专重陆防,这是
鸦片战争对于当时人的冲击,萌发海防意识抵御外来侵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防御的策略而非学习西方技术,排除A项;“摒弃了夷夏观念”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内容并未涉及到夷夏观念的变化,排除B项;材
料表明林则徐萌发了海防意识,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0.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
想解放潮流都()A.以学习西学为核心内容B.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D.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归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关,都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B项正确;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以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有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并没有以挽救民族危亡为
号召,不属于三者的共同点,排除C项;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并不以反封建专制为最终目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1.1919年的五四运动,5月份在北京表现为学生运动,6月份在上海则表现为市民运动,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三罢”之中,罢课影响固然不小
,但罢工、罢市作用更大。上海首先出现“三罢”斗争的根源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社会结构的变迁B.北洋政府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C.外交失败增强了国人的主权意识D.新文化运动起源地的宣传效应【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人口众多,商业和工业人口占有很高的比例
,受工业文明的影响,各阶层的抗争意识更为强烈,而北京的工商业规模不大,难以掀起具有全局意义的罢工、罢市斗争,因此“三罢”斗争首先出现在上海,A项正确;BC项是北京与上海的共同点,不能解释上海首先出现“三罢”斗争的
根源,排除;D项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因素,不是根源,排除。故选A项。12.从1939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上述活动A
.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力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及其余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活动都强调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党的凝来力战斗力,能够加强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
力,C项正确;材料中的活动与”左倾错误无关,排除A项;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B项;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的13.如表为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发展情
况统计表。这反映了()耕地(千公顷)从业人员(千人)土地产值(元/公顷)劳动力产值(元/人)19世纪80年代63047160118158.3762.3620世纪30年代93886200444177.2583.0
2年增长率0.800.500.230.59A.近代中国农业尚未转型B.小农经济已经逐步瓦解C.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增强D.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近代中国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从业人员增长稍快,但土地产值增长较慢和劳动力产值增长较慢,侧面反映了我国近代农业生产力并未有较大突破,尚未进入现代化农业,体现了近代中国农业尚未转型,A项正确;小农经济自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但
整个近代依然占据主导,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农业商品化体现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情况,材料信息无法说明,C项排除;表格数据未体现农产品出口情况,无法说明其卷入世界市场,排除D项。故选A项。14.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
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这体现了矿产资源勘探()A.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B.使国家工业体系初步建立C.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D.促进国民经济的区域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
度……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是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求,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国家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工业建设的关系,“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国民经济的区域平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单位:%)。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牧业15.522.12
5.8林业3.6524.3渔业1.6355.4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80.475.876.5经济作物9.615.614.4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B.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晚期中国。据材料“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结合表格可知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种植业的比重相对下降,经济作物的比重相对上升,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
推动,农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C项正确;“全面开放”,表述错误,排除A项;高新技术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在古代某一文明区,神庙仓库的收入和支出记录凭证是在泥板上刻刮出各种符
号,这些泥板经过烘烤,便可以长久保存,所以其遗存的数量非常众多,从中透露出了几缕文明开化之初的光芒。该“文明区”应是()A.两河流域文明B.古埃及文明C.恒河流域文明D.古希腊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
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神庙仓库的收入和支出记录凭证是在泥板上刻刮出各种符号,这些泥板经过烘烤,便可以长久保存”可知,这是楔形文字,A项正确;古埃及文明关于文字方面贡献主要是象形文字,不符题意,排除B项;恒河流域文明属于古印度文
明,古印度文明主要有种姓制度,史诗《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等,不符题意,排除C项;古希腊文明主要有民主制度,哲学等,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7.古代西亚“两河”流程短、水量不稳,易于成灾,且在下游形成大片沼泽。在公
元前5000年代,苏美尔人就开始排除沼泽的水,奠定了灌溉农业的基础。到了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两河流域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灌溉网。这表明()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B.苏美尔人重视精耕细作技术C.自然条件制约劳作方式D.文明最早起源于农业发达地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可知,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苏美尔人开始修建较大规模的灌溉网和排水网,促进了农业发展,体现了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A项
正确;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苏美尔人开始修建较大规模的灌溉网和排水网,未体现苏美尔人重视精耕细作技术,排除B项;材料表明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强调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未涉及文明起源,排除D项。故选A项。1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偷了一头牛、一只羊、一
头驴、一只猪或者一条船——如果它属于神或者王宫,他要赔30倍;如果它属于平民,他要赔10倍;如果窃贼没有可赔偿的,他应被处死。”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A.司法程序较为严密B.注重维护平民利益C.具有鲜明阶级属性D.蕴含社会契约精神【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古巴比伦)。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一个人偷窃了祭祀或王国的东西,要赔偿30倍,但如果偷窃了平民的东西,只需赔偿10倍,这体现了
平民与祭祀、国王的不平等,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司法程序,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了平民的地位低于祭祀和国王,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信贷、商业契约等蕴含社会契约精神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9.瑙克拉提斯城曾是埃及第26王朝时期的希腊据点,在这
里出土了希腊式陶碗,碗的边缘有斯芬克斯神的头像。这表明了()A.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B.古代希腊神话对埃及文化的影响C.古代埃及通过战争征服了古希腊D.希腊的制陶技艺传播到古代埃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在古埃及的领域内出现了希腊据点和具有希腊文化特征的物品,体现了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A项正确;材料表明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不能说明古代希腊神话对埃及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古代埃及没有通过战争征
服古希腊,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20.如表为腓尼基、希腊、希伯来、埃特鲁斯坎和拉丁字母对照表。这可以用来说明腓尼基字母()北闪米特语希腊语埃特鲁斯坎拉丁语早期腓尼基语早期希伯来语腓尼基语早期古典时期早期
早期古典时期A.促成了世界文明的多元一体B.取代了各个地区的文字C.影响了其他语种的发展轨迹D.加剧了异域文化的冲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表格信息,希腊语、希伯来语、埃
特鲁斯坎语、拉丁字母和腓尼基字母在写作方式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这说明腓尼基字母的传播影响了其他语种的发展轨迹,C项正确;腓尼基字母只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对世界文明多元化的发展只是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排除A项;其他地区的文字只是受到了腓尼基字母的影响,而不是被取代,排除B
项;其他地区文字与腓尼基字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了文明的相互交融,而不是对立冲突,排除D项。故选C项。21.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
了,从而变成了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A.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B.封建王权加强的体现C.民族国家发展的结果D.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
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从而变成了一种制度”可知,欧洲中世纪制度是以家和血缘为纽带的领主附庸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
物,A项正确;材料表明中世纪欧洲的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未涉及封建王权加强,排除B项;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表明中世纪欧洲的
制度是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未体现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22.在中世纪西欧,在同封建主斗争的过程中,城市本身力量软弱,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城市就向王权寻求有力的支持。如国王路易七世曾先后给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25起
,腓力二世二颁发的则多达84起,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材料反映了()A.城市自治使封建主的统治土崩瓦解B.王权与城市形成相互支撑的关系C.王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D.城市享有与国家主权同等的自治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中世纪西欧,在同封建主斗争的过程中,
城市本身力量软弱,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城市就向王权寻求有力的支持......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王权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城市自治使封建主的统治土崩瓦解,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王权与城市形成相互支撑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
市享有与国家主权同等的自治权,排除D项。故选C项。23.8世纪,巴格达城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的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
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A.肯定阿拉伯帝国在贸易中的桥梁作用B.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异常发达C.指出巴格达贸易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印证阿拉伯帝国商业的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阿拉伯帝国)。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时巴格达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材料“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
奴”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繁荣,D项正确;材料涉及其他地区的商品来到阿拉伯帝国,没有涉及其对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作用,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贸易既有海上丝绸之路也有陆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真正连成一个整体,排除C项。故选D项。24.随着穆斯林贸易深入非
洲,伊斯兰教于985年首先在加奥扎根。然后于10世纪后期在加纳帝国扎根;再由此向东传播到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这说明在古代()A.对外贸易深刻影响非洲国家发展B.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对外政策开放C.非洲国家大都仰慕阿拉伯的文化D.非洲经济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随着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于985年首先在加奥扎根。然后于10世纪后期在加纳帝国扎根;再由此向东传播到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可知,由于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随之在加奥、加纳、马里、桑海等国扎根,这说明对外贸易深刻影响非洲国家发展,A
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发展,而不是“强调对外开放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伊斯兰教”在非洲的发展,而不是“阿拉伯文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非洲经济文化的影响”,而是强调“伊斯兰教在
非洲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25.印加帝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区叫作一个苏约,每个苏约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在中央允许之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
检查工作。由此可见,印加帝国()A.出现民主政治的雏形B.国君独揽国家行政大权C.政府的行政效率较高D.国家行政管理体系较完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印加。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印加设置行政区、省、艾卢进行管理,地方长官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巡视各地进行检查。从而可知印加帝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D项正确;因材料只是管理体系,没有多数人掌权的内容,不能体现民主,排除A项;
据材料“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可知地方长官有一定权力,国君没有独揽国家行政大权,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政府行政的效果,不能得出“效率比较高”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担材料一广州市舶司旧制,帅臣漕使领提举市舶事,祖宗(宋太祖、宋太宗)时谓之市
舶使。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最盛……北人过海外,是岁(一年内)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一年内)不归者,谓之"住唐"。广人举债总一倍,约舶过回偿,住蕃虽十年不归,息亦不增。——
摘编自[北宋]朱或《萍洲可谈》材料二史料出处崇宁五年(1106年)三月四日,广州市舶司旧来发舶(民间商船),往来南蕃诸国博易回,元丰三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解(交税)……《宋会要·职官》大中祥符九年(10
16年)七月七日,秘书少监知广州陈世卿言,“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拣香、异宝,听赍赴阙……赐予所得贸市杂物则免税算”《宋会要··蕃夷》景德四年(1007年)七月甲戌,真宗命内侍高品周文质为广州驻泊都监
,谕之曰:“番禺宝货所聚……南宋《续资治通鉴长编》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宋会要·职官》南海(北宋广州),广东一都会也……
海舶贾番,以珠犀为之货,丛委于地,地大物夥,号称富庶明代《广东通志》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答案】示例:状况:北宋时,广州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原因:从政府角度分析:政府的对外政策开明、开放;政府对来广外商给予政策优惠;政府设
置专的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政府高度重视广州对外贸易。(答出两点即可)从经济角度分析:国内外商人、商船与货物云集广州;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广州传统工商业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从历史角度分析:广州自汉代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广州长期作为对外
贸易的重要港口;广州有对外贸易的基础。(答出两点即可)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广州交通便利;广州地理位置优越。(答出一点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
释题,时空是宋代(中国)。设问要求“对材料一中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首先根据材料一概括广州海外贸易的状况,据材料一“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最盛”可知,广州的对外贸易繁荣。然后根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广州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具体可以从政府、经济、历史、地理位置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据材料二“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可知,政府重视对外贸易,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对外贸易;据材料二“元丰三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
解(交税)”可知,政府对来广外商给予政策优惠;据材料二“番禺宝货所聚”、“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可知,国内外商人、商船与货物云集广州;据材料一“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
海”,可知广州地理位置优越;除此之外,还可据所学知识,从经济重心南移、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汉代以来广州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潍坊柴油机厂大事记1946年,环海铁工厂(其前身)创建于威海。1948年,12名环海铁工厂工人筹建潍县坊
子大华机器厂。1950年,生产了25台15马力柴油机支援治准工程。1953年,企业收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并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建成了金工、铆锻、装试等车间,扩大了生产能力。1957年底,工厂生产柴油机达到574台,提前两年完成
工厂计划。1958年,进行扩建。1961年,开始进行全面整顿。1965年,工厂扭亏为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70个大庆式企业之一。1978年,各项生产指标基本恢复。1984年,定点生产从奥地利引进的斯太尔重型汽车用发动机,对引进的技
术进行消化,将技术标准进行“中国化”。1986年,对市场需求量大的老款柴油机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1994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精简改革。2002年,成为本行业内首家完成混改的企业,正式成立潍柴动力集团
。200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2009年,入选“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入选亚洲品牌500强。2022年,弹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9%柴油机,刷新全球纪录。——摘编自《潍坊柴油机厂厂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见证新中国经济的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
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恢复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进行工业化建设重要任务,潍柴参加支援治准工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企业收归国家第一
机械工业部并扩大了生产能力,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潍柴贯彻国家“八字”方针,对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生产实现扭亏为赢,推动了社会主义经
济的发展;1978年以来,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潍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
一时期,潍柴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科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反映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历程。【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设问要求以“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见证新中国经济的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在小论文中要结合潍坊柴油机厂体现出的新中国经济的变迁进行说明,如潍柴参加支援治准工程与建国初期的经
济恢复,潍柴对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生产实现扭亏为赢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潍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企业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潍柴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参与国际竞争与进一步深化规格开放。最后得出结论,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
一个缩影,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反映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历程。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
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