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7)页,31.20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9de81ef4913a5c1ac344ba0a3e3ba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试题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说:“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人们历经集市→驿站→都城→国家→区域→丝路地带
等,不断拓展陆上丝绸之路往来空间;郑和‘七下西洋’带动人们历经互市→码头→港口→都城→国家→海域→丝路地带等,不断拓展海上丝绸之路交往空间。最终形成由‘信息、思想、价值、规范、认同等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吸收’的‘欲予欲取的文明进程’。”该学者意在强调()A.丝路历史彰显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精神B
.古代中国注重将海禁与朝贡贸易相结合C.古代中外交往着眼于开阔民众的眼界D.古代中外贸易旨在迎合国际形势的变化2.隋唐以后,社会精英们大多脱离土地,搬入城市居住,在故乡以外的地方购置房产,死后也不再归葬故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安土重迁观
念减弱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选官任官制度变革D.农业赋税负担沉重3.明洪武十四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里甲制度,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世袭职业户籍。每110户为一里,选富户10户为里长,余100户分
为十甲,每甲选出一户为甲首。里长、甲首轮流担任,十年轮换一次,主要负责管理所属人户,督促生产、调解纠纷,以及编造黄册等事宜。这表明明朝实行里甲制意在()A.保证赋税的正常征收B.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管控C.调整基层管
理结构D.使国家获得充足的兵源4.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武生李琎上疏,请搜括江南富户以资国用,阁臣钱士升分到此票,票拟意见为“下刑部提问”。崇祯帝否定了票拟意见,命“改票”。钱士升与首辅温体仁商议再次拟票,改
拟为“姑不究”。材料反映了()A.内阁决策权的合法化B.国家权力结构混乱无序C.内阁逐渐丧失票拟权D.中枢决策缺乏理性调节5.魏晋时期,士人的品状评定之后,如有错误,或者时间久了,士人的思想言行有了变化,经查明确切,即予更改,称“清定
”,一般三年普查“清定”一次。“清定”制度的实施()A.保障了考试选才的公平性B.加强了对官员行为的监察C.使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有助于巩固九品中正制度6.康有为明确称“(孔子)改制而曲成万物、范围万世”,则“天下古今大小一切”事皆应纳入孔子改制范围之内,亦当由孔子义理和制度来加以判断和衡量
其是非对错。《万木草堂口说》中他称“以《仪礼》合律例读,便知今皆孔制”。康有为的这一思想()A.试图突破“中体西用”的束缚B.意在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C.扩大了政治革新的社会基础D.体现出对儒学的理性反思7.唐代门下省设给事中主要掌管封驳之事,谏官和御史形成了相辅
相成的体制。宋代谏官机构开始独立,给事中的封驳权开始弱化,只针对中央六部,同时谏官和御史职权开始混同,御史多由谏官兼任,谏官又往往分行御史职权。这一变化()A.缓和了中央各部门矛盾B.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C.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
物D.致力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8.18世纪,伯明翰位于英国国家运河网络的枢纽中心,其运河加起来比威尼斯的还长,运河被用来运输大宗物资。19世纪中期后,运河运输衰落。其衰落的原因是A.新的交通工具改善了运输条件B.大量殖民地促进了海外贸
易发展C.英国国内工业品产量逐渐下降D.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了世界9.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
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得以发展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10.1985年,新
加坡全国各中学通用的《儒家伦理》课本出版。课本将儒家倡导的“忠”解释为忠于国家,具有国民意识;将“仁爱”解释为具有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将“礼义”解释为接人待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公德心。这体现出新加坡()A.摒弃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
B.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C.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D.力图用儒家思想维系政府公信力11.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提到人类触犯了天神,天神决定要降灾于人。由于吉尤苏得拉敬奉天神十分虔诚,天神把消息告诉了他,
并教他修造方舟,躲避灾难。当洪水降临之时,唯有吉尤苏得拉和他的船只幸存。这一传说()A.证明了古代世界洪灾频发B.体现苏美尔人生死无常的生命观C.影响了古代欧洲文化发展D.推动古巴比伦重视兴修水利工程12.下面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面对
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D.发
展庄园经济13.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A.美元占
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14.作为一条沟通东亚与中西亚、欧洲之间的国际商道,它南起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等茶叶原产地,在“东方茶港”湖北汉口集散,向北进入蒙古草原、穿越沙漠后经库
伦(今乌兰巴托)抵达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继续向北进入今俄罗斯境内,然后由东向西继续延伸,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其他国家通过这条商道,把国内的物产传播到中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文明互鉴推动了华夏认
同B.万里茶道推动了亚欧经济文化交流C.农耕经济具有明显竞争力D.中国传统朝贡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15.苏格拉底举着苹果让同学们嗅气味,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
起了手。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了手。他的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
么味儿也没有。”这则故事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智者学派B.强调客观存在C.推奉独立思考D.重视哲学思辨16.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来到了叙利亚,逐渐接触到腓尼基字母,并用来书写自己的语言,由此发明了希腊字母。随着希腊人活动范围的扩大,希腊字母随之扩散和传播。
与此同时,腓尼基人、波斯人也在希腊出没,并且回国后引发本地生活方式的改变。这表明()A.古代希腊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B.西亚对区域文明的交融做出了突出贡献C.人员流动推动希腊化世界不断扩大D.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二、非选
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2分)17.材料一汉代选官,除了少量通过世袭任荫和赀选买官外,(汉武帝后)主要用三种办法来选拔官员。一是不定期的,由皇帝提出并命题,命各地诸侯王公卿、郡国选送人才,诏举“贤良方正”。二是
由地方官以“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定期向中央推举孝子廉吏,经中央考察后委任的各级官员。三是汉武帝立五经博士,设太学,学员是各地推荐的优秀平民子弟,向通经的博士学习儒家经典,通过考核后,选拔成绩优异的学员为官。这三种选官方法有一共同点,就是以信奉儒
学、士子道德水平的高低作为标准。汉代这种与儒学治国理念相匹配的选官制度,规范了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使这个信奉儒家的道德精英阶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不可或缺的组织力量。——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材料二唐初所开设的科目,如明法、
明算、明字诸科,颇能切合实用,拔取真才,其后仅重明经、进士二科,明法科更随之而废,流弊因而产生。唐代科举有考前品评的惯例,士人先把平日作品送呈京师名人品评,为此不惜奉上大量金钱,以搏取好评。唐朝虽原则上规定平民阶层皆可
应试,但仍讲究门第,名望贵族子弟仍居优先地位。从官员总数看,非科举入仕者仍占很高比例,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上述状况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摘编自高建彬《浅析唐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利弊》(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
析汉代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科举制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状况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的原因。(6分)(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德斯鸠(1689~175
5)出身于贵族家庭,曾任世袭的法院院长。他在英国居住期间,结识了英国哲学家休谟,研究了洛克的学说。1748年,他发表《论法的精神》,指出: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实行三权分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避免暴政的出现。
他主张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同时,他还强调三个权力互相制约的重要性。——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材料二美国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原则指导下的第一个现实政体。178
7年美国宪法确定了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项权力之间互相平等、相互制衡。但美国1787年宪法过分强调总统的权力,被民主斗士杰斐逊称为“总统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衡模式,只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发挥了作用。“三权分立”原则在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得到了不同程度
的应用,虽然模式不同,但体现的精神基本一致。——摘编自松晓芳《中西方法律文化价值取向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提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的历史影响。(6分)(12分)19.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英镑在
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同黄金汇率的稳定,使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随着欧洲的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也过渡到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摘编自《大国货币史》等材料二二战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一落
千丈,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英镑被迫让出世界首席货币的位置。凭借着美国强大的黄金储备和世界最大债权国的地位,美元成为世界主要的结算货币,即美元与黄金保持可兑换性,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间维持一定的汇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与美国的帝国霸权互相结合、互相作用
,使得美元资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进行国际剥削和财富掠夺,这是新帝国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本质。——摘编自邱海平《资本积累逻辑下的美元与新帝国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镑取代黄金称霸世界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货币新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这是新帝国
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的观点。(6分)三、论述题(16分)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刘家和在《古代中国与世界》中指出,文化史上发展的连续性与文化遗产的继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文化连续发展的文明中,前代文化自然地作为遗产被后代所
继承,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就有文化遗产的继承。但是,有文化遗产的继承却未必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中国古代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连续性,在整个世界史上尤其显得突出。例如,中国古代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从未发生断裂现象,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篆书,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繁体楷书到简体楷
书,其全部发展过程体现文化发展连续性。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发展连续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历史答案1.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人们历经集市→驿站→都城→国家→区域→丝路地带等,不断拓展陆上丝绸之路往来空间
;郑和‘七下西洋’带动人们历经互市→码头→港口→都城→国家→海域→丝路地带等,不断拓展海上丝绸之路交往空间”,为单一性区域文明衍化为多元性丝路文明提供了物质保障。尤其是陆海丝路间的互联互通,推进了中外文明交往互鉴与创新发展,形成由“
信息、思想、价值、规范、认同等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吸收”的“欲予欲取的文明进程”,使丝绸之路成为基于共享场域内解码“中国与世界古今关系”共处问题的密钥,展现出中华文明中对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与创新性的辩证性格,折射
出中华文明与时偕行、积极进取、刚健日新的创新价值,A项正确;古代中国注重将海禁与朝贡贸易相结合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古代中外交往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着眼于开阔民众的眼界表述错误,排除C项;古代中外贸易是为了巩固统治,并不是为了迎合国际形势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2.C【详
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中国)。据材料可知,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垄断,社会精英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导致他们脱离土地,
搬入城市居住,C项正确;小农经济下整个社会依然存在安土重迁思想,材料只是精英阶层的变化,排除A项;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是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赋税沉重与否对精英阶层的影响并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3.A【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明朝加强户籍制度的管理,实行里甲制度,设立里长、甲首等督促生产、调解纠纷,编造黄册,其目的是保证赋税的正常征收,A项正确;明朝实行里甲制的主要目的是征税,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管
控、调整基层管理结构、获得充足的兵源都是目的,而非主要目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中“改票”的频繁及其更改标准的模糊性可知,这使得崇被朝政治运行中充满皇帝的个人
意志与主观色彩,阁臣的逢迎与将顺,使得中枢决策缺乏理性调节,D项正确;内阁不掌握决策权,排除A项;材料未完整体现国家权力结构,不能说国家权力结构混乱无序,排除B项;内阁逐渐丧失票拟权与材料皇帝否定票拟意见,命重新“改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
.D【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魏晋时期(中国)。“清定”制度是对士人品状评定制度的补充,有助于巩固九品中正制,D项正确;“清定”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下的具体操作规定,而九品中正制并非采用考试形式选拔官员,排除A项
;“清定”制度不属于监察制度内容,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维护的是士族的利益,而非寒门庶族,排除C项。故选D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根据材料“(孔子)改制而曲成万物、范
围万世”“亦当由孔子义理和制度来加以判断和衡量其是非对错”“以《仪礼》合律例读,便知今皆孔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强调孔子改制的重要性,借用孔子来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意在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主张,与维新思想关系不大,排
除A项;维新变法并未扩大到群众,因此并未扩大政治革新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理性反思”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
响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由唐朝的给事中发展到宋代台谏职权的相互制约,使得谏官原有的谏督皇权的职能发生转变,言谏对象由皇帝转向大臣和百官,这是宋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宋朝监察制度调整的结果和影响,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唐宋监察制度的变迁,没有涉
及决策机制,排除B项;监察制度的调整旨在加强皇权,排除D项。故选C项。8.A【详解】19世纪中期后,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传统的运河运输衰落了,所以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
均无法体现,可以直接排除。故选A项。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65年至1815年(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等)。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丝绸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反映出当时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B项正确;朝贡贸易体现了进贡和回赐的不平等关系,材料无法体现朝贡贸易,排除A项;C项中“开启了“表述不准确,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前后中国对
外贸易都处于出超地位,对外贸易格局没有发生逆转,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新加坡)。据材料“国民意识......友爱精神......公德心
”可知,新加坡将儒家的“忠”“仁爱”“礼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好的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服务,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C项正确;新加坡作为新兴的工业国,形成了有儒家文化背景的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并没有摒弃了西方文化价值观,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
东方文化,并没有讲述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排除B项;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的宗旨是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综合发展,维系政府公信力的说法只是其目的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
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最古老的史诗,其内容探讨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古代欧洲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天神决定
要降灾于人,而非古代世界洪灾频发,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探讨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非生死无常的生命观,排除B项;史诗《吉尔伽美什》描述的信息,是通过修造方舟躲避水灾,不是兴修水利工程,排除D项。故选C项。12.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前法国。材料核心信息是12世纪前期法兰西国王采取的三项举措,即支持城市公社,扩大御前会议的阶层范围,通过政治联姻控制阿基坦的领土,结合所学中世纪王权力量弱小的相关知识
,可知这些举措的目的是加强国王的权力,B项正确;A项是材料中支持城市公社这项举措的意义,而不是这三项举措的目的,排除A项;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建立,晚于材料时间,排除C项;材料中的举措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3.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全球)。据题干中“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以及英国对美国行为的指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本质上显示了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心货币对国
际金融秩序的巨大影响力,反映了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A项正确;题干信息虽涉及埃及民族解放运动,但主要讨论的是美英之间的金融互动及其影响,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西方大国间
的盟友关系虽受到考验,但“破裂”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它南起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等茶叶原产地,在‘东方茶港’
湖北汉口集散,向北进入蒙古草原、穿越沙漠后经库伦(今乌兰巴托)抵达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继续向北进入今俄罗斯境内”可知,材料涉及的国际商道是连接中国和俄国的“万里茶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里茶道推动了中国与欧洲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B项正确;华夏
认同是周边少数民族对华夏族的认同,材料反映的是中俄贸易,与华夏认同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并非农耕,排除C项;中俄之间的茶叶贸易不属于朝贡贸易,俄国并非中国的藩国,排除D项。故选B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
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格拉底和学生围绕苹果气味展开的谈话,意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理性判断,不能盲目从众,反映出其推奉独立思考,C项
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等主张,排除A项;强调客观存在并非苏格拉底用假苹果教育学生的真正用意,排除B项;重视哲学思辨与辨识苹果真假、气味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
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希腊人通过迁徙等方式,助推了文化交流及生活方式的扩散,说明的是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D项正确;古希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非世界经济文化中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
西亚对区域文明交融的贡献,排除B项;材料与希腊化世界不断扩大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7.(1)特点:选官形式多样化;形成国家太学培养模式;主要以儒家学问和道德水平作为选官标准。积极影响:促进了
社会阶层的流动;规范了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为汉王朝提供了大量国家治理人才。(2)弊端:考试科目实用性不强;考试程序存在漏洞;门第观念仍然较重。原因: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平民社会的形成;书院制度的建立;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推动知识普及。1
8.(1)背景: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法国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影响:成为启蒙思想的重要内容(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给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制度建设提供借鉴;有利于美国政局和社会
的稳定;但实施中并不能真正实现权力制衡;没有在民众中发挥作用。19.(1)原因:世界主要国家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和贸易的中心;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镑在世界货币中稳定且信用较高。(2)新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评述: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
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国际金融;也为美国推行经济霸权,进行国际剥削和财富掠夺提供有利条件。20.中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具有连续性。文字作为文明文化的承载、交流与传播的主要介质,中国的语言文
字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性特点,但其发展的过程中从未断裂,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篆书,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繁体楷书到简体楷书,使得汉语语言文字在中国的疆域内甚至在东亚地区具有较强的文化承载力和传播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
突出连续性,对于中华文明能够延绵不绝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在大一统的体制方面,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汉之后,大一统封建王朝形成,基本上将天下一统的历史法则确立了下来。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一统既是人心所向,更是历史规律。秦以后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王朝兴亡更替
、循环往复,但大乱之后的大治、割据之后的一统成为最明显的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我国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传承,至少维持了4000年以上历史,一直持续到现在。在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方式上,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就已经出现了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春
秋战国时期的大多数思想家都主张重视人民,后世历代开明的统治者基本都重视人民,进一步深化了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理念,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民为本,从为人民服务、听取更广泛人民群众意见为出发点考虑治理国家的方式。深厚的
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