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 历史试题 .docx,共(7)页,157.72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bac540493dcddda21b5b982c305b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一、选择题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见郑庄公久不来朝,打算分权给就公,郑庄公因此质问周王,周王予以否定。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以王
子狐在郑国为人质,郑国公子忽在周王室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这体现了当时A.家国一体局面形成B.周王室的权威受到挑战C.亲法观念趋向瓦解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2.王祯《农书》记载某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珑,横桥四堕,中置楼斗;其所盛种粒,各下
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楼,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该农具A.出现于春秋时期B.因犁壁的发明而推广C.适用于南方水田D.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3.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四记载,明朝常熟人谭晓因“田多洼芜”,低价购买了大量田地,雇用百余名乡民为其劳动,将低洼处
皆凿为池,四周围以高塍,“辟而耕之,岁之入视平壤三倍”。开挖m来的水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易肥。……卖鱼、果、蔬菜、鸟凫昆虫等的收入“视田之入复三倍”。这说明A.土地兼并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B.农业生产普遍采用雇佣劳动C.商品
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变化D.土地综合利用增加农民收入4.清雍正皇帝曾亲撰《大义觉迷录》刊印天下,指出“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玁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雍正皇帝的上述主张A.为君主专制进行了辩护B
.否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C.打击和削弱了地方势力D.有利于民族与文化认同5.光绪二十四年五月,管学大臣孙家上奏折说:“学堂教育人才,首以书籍为要。而书籍考订尤不可不精,若使书中义理稍有偏歧。其关乎学术人心者,甚非浅鲜…履霜坚冰,臣实惧之,一旦反上作乱起
于学堂之中,臣何能当此重昝。”这份奏折意在A.将教育作为救国根本途径B.批判中体两用思想C.推动政府统一规划教科书D.建立新型教育体制6.从1912年到1916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多达86项,主要包括简化民间企业
的注册手续、对新办企业实行保息政策等六大方面的内容。北洋政府的这些举措A.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潮流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7.下表是1937~1940年日本战费统计(单位:百万日元),此表说明年度战费
总额物价指数换算值附注1937年3418125.82717物价指数以1934~1936年平均数为100;换算值是指按物价指数折算成1934~1936年的币值。1938年6139132.746261939年6722146.145851940
年8267164.15038A.日本通过恶性通货膨胀筹集军费B.战费增加意味着日军将占领更多中国领土C.中国抗战消耗并牵制了日本实力D.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使日军战斗力持续增强8.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李富春提出“纳入国家计划的
各项指标,可以分为指令性的指标、可以调整的指标和参考性的指标”三种,陈云提出“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表明他们A.要求发展个体私营经济B.认识到单一计划经济存在弊端C.主张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强调清除苏联经济模式的影
响9.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塔哥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
代雅典A.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C.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10.下图为17—20世纪初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时代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西班牙美国英国荷兰B.美国英国荷兰西
班牙C.英国美国荷兰西班牙D.美国英国西班牙荷兰11.192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同苏联签订了技术转让和交换技术情报合同,并在苏联建立一个能生产福特轿车和载重汽车的制造厂。这说明A.经济危机加速了技术外流B.美苏结束了意识形态的对抗C.苏联工业化建设规模扩大D.苏联工业化利用了
西方技术1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它反映了美国A.科技发展推动就业率提高B.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C.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D.产业结构出现出现新的变化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初期,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实行“包下来”政策。
同时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政府明确失业救济和安置失业人员办法,稳定就业,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
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大跃进后,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沉重压力。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支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工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我国就业政策呈现多元
化,市场化的鲜明特征。——摘编自谢秀军、陈跃《新中国70年就业政策的变迁》等材料二二战后,伴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的推陈出新,美国的失业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政策的核心,通过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发挥乘数效应来扩大经济活动规模和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1962年,颁布《加速工程法》,通过资助经济衰退地区建设公共设施,缓解严重的地区失业问题。进入七十年代,美国遭遇新的经济萧条期,企业面临国际竞争者的挑战,制造业萎缩,经济处于转型时
期。里根政府在反思福利扩张产生福利陷阱的同时,在1982年,通过《职业培训法》,加大对劳动者培训,一定程度缓解了就业问题。——摘编自李晶《美国就业促进政策的变迁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
就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天下观;朝贡体系。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朝鲜等
国主权,避免欧、日国家侵略;抗日战争。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援越抗法;对周边及民族主义国家的对外援助。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援越抗美;对民族独立国家及革命社会
主义国家的援助。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稳定,成为国际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
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积极参与和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全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球气候变化等。——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学幼量一到新大陆,美国人就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的辩子,这使留美幼童大伤脑筋。有的幼童因此剪掉了辫子。他们知道回国后有杀头的危险,就隐藏于美国,拒不回国。政府派去
的学生监督就以留美幼童剪辩为由,诬蔑他们政治上不合格,要求清廷将幼童中途撒回。结果使中国首批留美生中途夭折了。随着近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感到辩子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维新派将剪辫作为破除旧俗和社会启蒙的一部分,并与强国强种联系起来。康有为还建议光绪帝带头剪掉辫子。随着变
法的失败,这又变成了康有为等维新派的一条重要罪状。——摘编自李喜所《“辫子问题”与辛亥革命》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剪辫习俗折射出的政治观念的变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主张剪辫的意义。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
坏。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
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日本还提出“贸易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这些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话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
本经济崛起的主要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
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
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疾新药的研究,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
上。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
冷浸法,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
服了。——《屠呦呦与青蒿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屠呦呦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屠呦呦能够发明青蒿素的原因。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