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理综生物 .docx,共(6)页,364.92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057acee3d600d8b148888f5dc7c25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研究表明,溶液浓度升高,冰点降低。“霜打”后的青菜格外
“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结合水增多,增强抗寒能力B.多糖水解成单糖,细胞液浓度升高,冰点降低C.霜打后的青菜细胞中还有自由水D.该现象是青菜对低温环境的一种不适应的表现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B.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C.
还原糖具有还原性,可直接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可将鸡、羊、牛等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吸水涨破以制备细胞膜3.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和ATP中的N元素都存在于碱基中B.人体血浆中含有的糖包括葡萄糖、蔗糖和乳糖C.碳链是淀粉、核酸、蛋
白质等有机物的基本骨架D.构成人体的某些蛋白质中含有S、Fe等元素4.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中,错误的是()A.根从土壤吸收钾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红细胞吸收葡糖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水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5.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和遗传
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内遗传物质的量都是相同的B.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经过细胞分化,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内核酸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D.细胞内的两种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
节,则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
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3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7.如图为某真核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基因控
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称为基因的_______,其中以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②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2)分子②通过________进入细胞质后,与[]________结合进一步合成蛋白质。(3)结构
③是_________,其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密码子“UAC:酪氨酸;CAU:组氨酸;AUG:甲硫氨酸”)。(4)分子②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④,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则合成的多条肽链的结构______
_____(填“相同”、“不同”、“不确定”)。8.下图1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a~f表示相关物质;图2为该植物在光照强度、CO2浓度适宜的情况下,单位时
间内气体的吸收量或消耗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f代表______,图2中A点时能发生图1中的相关过程有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研究者用含18O的葡萄糖追踪叶肉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C6H12O
6→____________(用图1中字母和箭头表示)。(2)图2中B点时,比较图1中过程②消耗的d和过程⑤消耗的b,两者的数量关系是______(填“d<b”“d=b”或“d=2b”)。(3)图2中C点时植物的总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D点时总光合速率,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9.基因诊断在优生优育上有广泛的应用,现用放射性基因探针(在含有D基因或d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做标记,以此作为探针)对抗维生素D佝偻病(相关基因用D/d表示)患者孕妇甲、其丈夫和该夫妇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诊断,
D探针检测基因D,d探针检测基因d,诊断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2)孕妇甲的丈夫是____,这对双胞胎孩子的性别是___________(填“男孩”“
女孩”或“男孩和女孩”),甲和丁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3)个体乙与正常异性婚配,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图表示由甲、乙两种二倍体植物经育种学家逐步培育出戊植物的过程,回
答下列问题:(1)将甲种植物的花粉与乙种植物的卵细胞经过人工融合,培育得到丙植物,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____________;再在丙幼苗时期用__________处理,从而得到基因型为bbDD的丁植物。将丁植物经Ⅱ过程培育成戊植物所用的育种方法是__
________。(2)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早熟,D基因控制着果实的红瓤。让戊植物自交,子代早熟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3)丁植物相对于亲本甲植物、乙植物而言,______(填“是”或“不是”)新物种,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自20世纪70年代,在
固定化酶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细胞固定化技术。下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某步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1)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
,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_____________。(2)图1中,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再转移至注射器中。X溶液为______溶液,其作用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在图1步骤结束后得到的凝胶体是长条形,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有:海藻酸钠浓度过____(填“高”或“低”)或注射器中的混合液推进速度过快。(4)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________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
中,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工程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长足进展。在某些研究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在实践上已应用于农业生产、环境
保护、城镇建设等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___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_________,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的工程体系。(2)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中,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稳定性降低,这主要违反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原理。(3)在湿地生态
恢复工程中,应在湿地周围建立_______,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__________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4)在城市环境治理中,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合理分布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获得更多
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