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1.006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088ad25278bfc4e304d7e8e51372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兰州市一中高二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卷(2)地理时长: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判断,下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炎热干燥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D.夏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高温多雨下图是“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图中风带为()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
信风带C.北半球西风带D.南半球西风带3.图中30°附近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寒冷干燥D.温和湿润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的.的4.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
断层B.断层、向斜、背斜C.背斜、向斜、断层D.背斜、断层、向斜5.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B.沉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C.地壳下降—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D.沉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6.丁处山岭的
形成原因是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7.下列关于下图中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最合理的是()A.沉积→断裂→褶皱→侵蚀→下沉→沉
积B.沉积→褶皱→断裂→侵蚀→下沉→沉积C.沉积→侵蚀→褶皱→下沉→断裂D.断裂→褶皱→上升→侵蚀→沉积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中低纬海区的洋流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大洋西岸有暖流分布D
.大陆东岸有寒流分布9.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箭头表示海水流动方向)来解释A处渔场的成因,正确的是A.B.C.D.10.下图为世界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洋流为沿岸增温增湿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渔场分布C.③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
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11.下列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反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分布状况的是()AB..C.D.读洋流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图中洋流④的主要推动力是()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西北风D.西南风13.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
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D.洋流④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14.下图中,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下题。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调节功能B.平衡功能C.整体功能D.生产功
能15.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平
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是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找水、找油、找矿和建筑、工程选址等方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读某地地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四处,属于
背斜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3)在A、B、C、D四处,寻找油气资源应在______处,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处。(4)在A、B、
C、D四处,如果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北半球的是________。(2)在甲图中,表示晨线的是________,在乙图中,表示昏线的是________,在丙图中,弧线NM
S表示________(晨线或昏线)。(3)总结甲、乙、丙三图中的晨昏线特点:平分________(纬线),晨昏线可能与________重合(如丙图),也可能与________相切(如甲、乙图)。18.下图是“某海区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纵横直线表示经纬线,曲线表示海水等温
线(单位:℃),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洋流的性质是暖流还是寒流?__________(2)图中相邻两条纬线的度数间隔为5°,中间一条纬线的度数为20°。判断A点的纬度位置为__________。(3)假设
该图所示洋流在太平洋某海区,说出这支世界著名洋流的名称;简述它对周围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__________。1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华社西昌2011年7月12日电:7月11日23时
41分,我国在西昌(102°E,28°N)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2星”送入太空。“天链一号02星”是我国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它将与2008年发射的“天链一号01星”组网
运行,为我国神舟飞船以及未来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建设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并将应用于我国于下半年实施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材料二卫星发射当日某时刻的太阳光照图。(1)在材料二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材料二图中的晨昏线。(3)当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2星”卫星送入预定
轨道时,西昌的地方时是多少?(4)将材料二图中的A、B、C、D四点的线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2024年兰州市一中高二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卷(2)地理时长: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
律判断,下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D.夏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高温多雨【答案】B【解析】【分析】
该题考查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征。【详解】读图,M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所以是地中海气候,而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所以B对。下图是“地球上某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图中风带
为()A.北半球信风带B.南半球信风带C.北半球西风带D.南半球西风带3.图中30°附近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寒冷干燥D.温和湿润【答案】2.C3.A【解析】【分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
置及影响。【2题详解】读图,图中盛行风向为西南风,根据纬度,图中风带为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C对。北半球、南半球信风带位于低纬度范围内,A错。根据纬度,赤道在图示区南边,该地在北半球,D错。故选C。【3题详解】根
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可知,图中30°附近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对气候的影响是,炎热干燥,A对。B、C、D错。故选A。【点睛】熟记气压带、风带的纬度分布规律及特征,根据图中纬度判断南北半球。注意同样的风带,在不同半球风向的差异。如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南风,南半球的
西风带吹的是西北风。其它风带也是风向有差异。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断层B.断层、向斜、背斜C.背斜、向斜、断层D.背斜、断层、向斜5.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地壳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
B.沉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C.地壳下降—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D沉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6.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D
.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答案】4.C5.A6.B【解析】【4题详解】读图,根据岩层的形态,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断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沉积岩层形成,只能先在低
洼处沉积,所以先是地壳下降,然后才有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BD错误;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构造。断层两侧岩层形态相似,位置有明显错动,说明断层形成晚。图中侵入岩没有错动和位移,说明是在断层之后形成,A正确,C错误。故选A。【6题详解】读图,丁
处山岭向斜构造,AC错误;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B正确;图中向斜槽部无裂隙,D错误。故选B。【点睛】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在层状岩石分布地区最
为显著。在岩浆岩、变质岩地区也有存在。具体表现为岩石的褶皱、断裂、劈理以及其他面状、线状构造。7.下列关于下图中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最合理的是()A.沉积→断裂→褶皱→侵蚀→下沉→沉积B.沉积→褶皱→断裂→侵蚀→下沉→沉积C
.沉积→侵蚀→褶皱→下沉→断裂D.断裂→褶皱→上升→侵蚀→沉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合图示分析,该区域先形成沉积岩层,后期经褶皱后断的是裂;然后在褶皱面上侵蚀之前先地壳抬升,受到侵蚀作用,然后地壳下沉又接受新
的沉积作用,故选B。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中低纬海区的洋流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大洋西岸有暖流分布D.大陆东岸有寒流分布9.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箭头表示海水流动方向)来解释A处渔场的成因,正确的是A.B.C.D.【答案】8.C9.B【解析】
【8题详解】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有暖流分布、大洋东岸也即大陆西岸有寒流分布,据此分析选C。【9题详解】读图,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和图中的洋流名称,A处为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且属于南半球
中低纬海区的逆时针洋流系统。沿岸地区受秘鲁寒流影响,底层冷海水上泛,饵料多,形成大渔场。据此结合图示选项选B。【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①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
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③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④北印度洋,形成“夏顺冬逆”的季风洋流。10.下图为世界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洋流为沿岸增温增湿B.②洋流
附近可能有沙漠和渔场分布C.③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可知,该大洋环流呈逆时针,为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圈或者是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圈。再结合盛行
风可知,该大洋环流为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圈,D错。故①为西风漂流,是寒流,为沿岸降温减湿,A错。②为寒流、上升补偿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渔场分布,B对。③为南赤道暖流,C错。故选B。11.下列四幅洋流模式图,能反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分布状况的是()A.B.C.D.【答案
】A【解析】【详解】考查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所以以上四幅洋流模式图,结合北太平洋中高纬海陆分布轮廓,能反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分布状况的是A,故选A。读洋流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12.图中洋流④的
主要推动力是()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西北风D.西南风13.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受③洋流影
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D.洋流④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答案】12.C13.C【解析】【12题详解】根据洋流的流向为逆时针,且位于中低纬度地区,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洋流④为西风漂流,该洋流的主要推动力是盛行西风,风
向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①洋流为寒流,降温减湿,受其影响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较大,故A项错误;②洋流为暖流,增温增湿,受其影响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B项错误;③洋流为暖流,增温增湿,大陆东部
降水增加,故C项正确;北海渔场位于北半球,洋流④位于南半球,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1)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流流经地区加剧干旱。热带大陆的西部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与洋流的影
响有关。暖流有升温增湿作用,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跟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密切相关。(2)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暖流和寒流交汇处形成比较大的渔场,例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上升寒流处也可能形成比较
大的渔场,例如秘鲁渔场的形成。(3)洋流影响航海。顺流节省时间和燃料,逆流延长航海时间。(4)洋流影响海洋污染。洋流可以减轻局部海域污染,同时会扩大污染范围。14.下图中,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下题。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调节
功能B.平衡功能C.整体功能D.生产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图中反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故D正确。15.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关
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这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生产功
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A正确,B错误。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这种功能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平衡功能是动态平衡,CD错误。故选A。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共55
分。16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找水、找油、找矿和建筑、工程选址等方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读某地地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四处,属于背斜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
,原因是_______。(3)在A、B、C、D四处,寻找油气资源应在______处,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处。(4)在A、B、C、D四处,如果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答案】(1)DC(2)谷地背斜顶部因
受张力,岩层易被破坏,侵蚀成谷地(3)DC(4)DD处是背斜,天然拱形,安全稳定;不易储水(排水性好)【解析】【分析】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详解】(1)背斜岩层向上弯
曲,对应的是D;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对应的是C;AB处岩层出现错位为断层。(2)此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
反而成为山岭。(3)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对应的是D;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对应的是C。(4)隧道的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在背斜处修建隧道,对应的是D;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型构造相对来讲受力
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北半球的是________。(2)在甲图中,表示晨线的是________,在乙图中,表示昏线的是________,在丙图中,弧线NMS表示________(晨线或昏线)。(3
)总结甲、乙、丙三图中的晨昏线特点:平分________(纬线),晨昏线可能与________重合(如丙图),也可能与________相切(如甲、乙图)。【答案】(1)甲(2)①.弧BC②.弧ED③.昏线(3)①.赤道②.经线③.纬
线【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晨昏线、晨昏线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小问1详解】甲乙都是俯视图,在北极上空
看是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在甲、乙两图中,甲图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表示北半球的是甲。【小问2详解】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在甲图中,逆时针转动,弧
BC是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弧AB是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所以弧BC是晨线。同理,在乙图中,表示昏线的是ED。在丙图中,弧线NMS表示昏线。【小问3详解】在赤道上,永远是昼夜等分,所以甲、乙、丙三图中的晨昏线特点是平分赤道;丙图中晨昏线可能与经线重合。也可能与纬线相切,如甲、乙图所示。18
.下图是“某海区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纵横直线表示经纬线,曲线表示海水等温线(单位:℃),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洋流的性质是暖流还是寒流?__________(2)图中相邻两条纬线的度数间隔为5°,中间一条纬线的度数为20°。判断A点的纬
度位置为__________。(3)假设该图所示洋流在太平洋某海区,说出这支世界著名洋流的名称;简述它对周围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__________。【答案】(1)寒流(2)南纬25°(或25°S)(3)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对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影响;上升流把
海底营养盐类带到上层,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海轮向北航行的速度比向南航行要快得多;加快污染的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范围扩大。【解析】【分析】本题以“某海区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据寒暖流的定义进行判断。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洋流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所以应为寒流。【小问2详解】据等温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以判断北部水温高则纬度低,南部水温低则纬度高,所以可以判出断A点的纬度位置为25°S。
【小问3详解】据上题的判断为南半球海域的寒流,如果为太平洋某海区,则应为秘鲁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使沿岸荒漠景观的形成,对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影响;同时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泛会把底层的营养盐类上泛至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
大量饵料,而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所以该洋流经过海域渔业资源丰富;顺洋流航行可加快速度,节约燃料,海轮向北航行的速度比向南航行要快得多;洋流使得海洋污染物随之扩散,加快净化速度(稀释污染),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1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华社西昌2011年7月12日电:7月11日23
时41分,我国在西昌(102°E,28°N)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2星”送入太空。“天链一号02星”是我国第二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它将与2008年发射的“天链一号01星”组网运行,为我国神舟飞船以及未来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建设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并将应用于我
国于下半年实施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材料二卫星发射当日某时刻的太阳光照图。(1)在材料二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材料二图中的晨昏线。(3)当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2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时,西昌的地方时是多少?
(4)将材料二图中的A、B、C、D四点的线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答案】(1)按逆时针方向运动(2)弧AC为昏线,弧BC为晨线(3)22时29分(4)A=B>D>C【解析】【分析】该题以太阳光照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自转特征、晨昏线的判读
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蕴含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7月11日卫星发
射,北极圈内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该图为北极点俯视图,为逆时针自转。【小问2详解】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左侧为夜半球,右侧为昼半球,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弧BC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
弧AC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小问3详解】西昌所在经线为102°E,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两地相差18°经度,时间相差1小时12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知,当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2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时,北京时间为7
月11日23时41分,西昌的地方时是7月11日22时29分。【小问4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A,B,C,D四点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A、B处在同一纬度,小于D纬度,小于C纬度,因此材料二图中的A,B,C,D四点的线速度由大到小
的顺序依次是A=B>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