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19)页,57.27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48c5027e4fd7c6f0b80289a1b835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文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孔子的“仁”,其含义是相当丰富的,所有殷商西周以来作为统治层的道德观念,大抵都为之包摄。比如:他的学生宰予,认为父母死了而
要服丧三年,不免太久,是不是只服丧一年就很够了呢?孔子感到宰予这是不孝,便骂宰予为不仁。这样说来,“仁”是包摄了“孝”。本来孔子这样想:要维护周氏族的统治,首先就得团结周氏族,巩固周氏族。怎样团结与巩固呢?只有在氏族中讲亲亲和孝。凡周氏族中人,不论是当权的或是没落了与没落着的
,大家都讲亲亲,都不忘怀氏族,都对氏族的祖先行孝道,这氏族岂不就团结与巩固吗?象周巩简公与单献公,都舍自家的亲属不用,而好用外族人来参政,在孔子看来,这都是不对的。孔子曾这样说过:在位的诸君子,都能笃爱自己的亲属,用人方面,
对故旧无所遗忘,这样,自家团结得很紧,奴隶们也就没有罅隙可寻,自然会趋于厚道的一方面了。能亲亲的当然就能孝;亲亲可使奴隶们趋于厚道,同样,能孝更可督促奴隶们趋于厚道。他的学生曾参,曾这样说过:“慎终追远(丧尽其哀、祭尽其敬之意),民(指奴隶
)德归厚矣。”所以孔子的“仁”,包摄了“亲亲”,又包摄了“孝”;且从“爱亲之谓仁”一语来说,这所包摄的两种表德(其实就是一种),就是“仁”的中心内容。又如:微子箕子和比干,都是纣王的好臣子。他们见纣王无道,微子忧愤地走开了;箕子急得无办法,只好装疯,去做人家的奴隶;只有比干
,不顾一切地去进行诤谏,结果被杀。他们三人的举动虽各有所不同,但对纣王来说,都是很忠直的表现。因之,孔子称赞他们说:“殷有三仁。”再如:管仲和召忽原来都是臣事齐公子纠的,后来公子纠被害,召忽殉难,管仲没有殉难。子路便感到管仲有些不忠,问孔子说:“管仲不仁吗?”孔子本也不认为他是仁的,但
因管仲后来桓公,还有事功的表现,便答复说,“也算是‘仁’吧,也算‘仁’吧。”于是“仁”里面又包摄了“忠”。孔子认为,“天下有道”的话:(一)“礼乐(政令)征伐(军令),自天子出”;(二)“则政不在大夫”;(三)“则庶人不议”,并且“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但当时的情形并不如此,在
孔子看来,简直是“无道”,则:(一)“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二)“政逮于大夫,四世矣”;(三)“民散久矣”。在这情势之下,就要使得人民的力量如何向政府集中,大夫的如何向国君集中,国君的如何向天子集中。孔子的意思,最好
的办法,就是人民、大夫和国君都对天子履行“忠”道。所以孔子倡导“忠”,号召当时一般怀有“异心”的人都能归顺起来,履行“忠”道。这样来恢复那被紊乱了的社会原有的秩序。同时,孔子又想到,要收拾人心必得先来一番“博施济众”,于是又倡导以“忠”为归依的“恕”道;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一
“恕”的工夫。“恕”与“忠”可以说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因“恕”而得“忠”,为“忠”以行“恕”,这就是孔子所谓一贯之道。也就是孔子为挽救种族统治的危亡而倡导的维护种族统治的哲学。但这“忠”或“恕”,也统统包摄在“仁”的里面,作为“仁”的表德之一。(节选自杨荣国《中
国古代思想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仁”含义非常丰富,包摄了所有殷商西周以来作为统治层的道德观念。B.孔子认为周氏族中人都讲亲亲,都不忘怀氏族,都对氏族祖先行孝道,氏族就团结巩固了。C.孔子倡导“忠”,号召履行“忠
”道,他认为这是恢复被紊乱了的社会原有秩序的最好办法。D.孔子认为如果“天下有道”那么“政不在大夫”,而当世简直“无道”,因为“政逮于大夫,四世矣”。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感到
宰予不孝就骂他不仁,可见讲亲亲行孝道就是“仁”。B.孔子反对周巩简公和单献公不用自家亲属而好用外族人参政的做法。C.“仁”的“亲亲”和“孝”两种表德本质就是“爱亲”,是“仁”的中心内容。D.微子、箕子和比干的举动虽然各不相同,但纣王认为都是他们忠直的表现。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理解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4段开头,作者对孔子要维护周氏族统治的思想进行了条件推理和假设推理,严谨周密。B.第4段结尾,作者引用曾参的话有力地证明了“孔子的‘仁’是包摄了‘孝’”这个观点。C.孔子评价
管仲例子中,孔子勉强地认为管仲“也算是‘仁’”,是因为“仁”包摄“忠”。D.孔子根据“天下有道”情形和当世“无道”的情形的鲜明对比,提出了“忠”这个解决办法。4.梳理概括原文的行文脉络。5.简要概括“恕”与“忠”的关系。【答案】1.
A2.D3.C4.开篇提出孔子的“仁”大抵抱摄了殷商西周以来作为统治层的道德观念的观点;接着分别论述了具体包含的观念“孝”“忠”“恕”及相关背景原因,并阐述了“忠”“恕”的关系。5.“恕”与“忠”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忠”是
“恕”的结果,尽“忠”就是行“恕”;“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之道;“忠”或“恕”统统包摄在“仁”的里面,作为“仁”的表德之一。的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包摄了所有殷商西周以来作为统治层的道德观念”错误,原文为“所有殷商西周以来作为统治层的道德
观念,大抵都为之包摄”,选项缺少“大抵”的限制,扩大了范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纣王认为都是他们忠直表现”错误,原文为“对纣王来说,都是很忠直的表现”,是“对纣王来说”,不是纣王认为。故选D。【3题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是因为‘仁’包摄‘忠’”错误,原文为“孔子本也不认为他是仁的,但因管仲后来桓公,还有事功的表现”,是因为管仲帮助桓公建功立业,是忠于桓公的。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孔子的‘仁’……所有殷商西周以来作
为统治层的道德观念,大抵都为之包摄”,开篇提出孔子的“仁”大抵抱摄了殷商西周以来作为统治层的道德观念的观点;第二至五段,“他们三人的举动虽各有所不同,但对纣王来说,都是很忠直的表现。因之,孔子称赞他们说:‘殷有三仁。’”“孔子感到宰予这是不孝,便骂宰予为不仁……这样说来,
‘仁’是包摄了‘孝’……孔子的“仁”,包摄了‘亲亲’,又包摄了‘孝’……‘爱亲之谓仁’”,阐述了仁之一端及由来;第六至十段,“因管仲后来桓公,还有事功的表现,便答复说,‘也算是“仁”吧,也算“仁”吧。’于是‘仁’里面又包摄了‘忠’……孔子的意思,最好的办法,就是人民、大
夫和国君都对天子履行‘忠’……这样来恢复那被紊乱了的社会原有的秩序”,论述了具体包含的观念“忠”的观念及背景原因;第十一、十二段,“‘恕’与‘忠’可以说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因‘恕’而得‘忠’,为‘忠’以行‘恕’”“这‘忠’或‘恕’,也统统包摄在‘仁’的里面,作为‘仁’的表德之一”,由“忠”及“
恕”,引出“仁”的又一端,并阐述了“忠”“恕”的关系及与“仁”的关系。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恕’与‘忠’可以说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因‘恕’而得‘忠’,为‘忠’以
行‘恕’”可概括出,“恕”与“忠”是一个东西的两面:“忠”是“恕”的结果,尽“忠”就是行“恕”;结合“这就是孔子所谓一贯之道”可概括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之道;结合“这‘忠’或‘恕’,也统统包摄在‘仁’
的里面,作为‘仁’的表德之一”可概括出,“忠”或“恕”统统包摄在“仁”的里面,作为“仁”的表德之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十八岁的李响蔡楠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
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摔坏
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呢!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我看到那杯茶透亮
亮地流到了李响的体内,他的身体就不飘了,也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个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给他,“你可以走了!”他把东西拨拉到一边去,清清爽爽地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
门,去南泥湾——”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李游,你说到底带我去不?”“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
么?”“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10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讨厌你偷着跑了。”“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也算没
……没打。”李响这回坐下了,我看到他的眼神有些黯淡,“我跟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我“噗嗤”一声,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那后来呢?”“后来我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
就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我是一瘸一拐地跟着部队来到延安来到毛主席身边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可是毛主席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
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李响摆了摆手,“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李响说得对,李直和我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从18岁就扔下媳妇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他们娘俩在动乱的时光里自己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
心他。“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对李响喊道。“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天寒
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
,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却蒙了。他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了。他不吭声了,
任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我知道,我
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们早已等在那里了。我拿出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办完这件大事
,我回头再找李响,却看不见他的踪影。这下我可急坏了,我不能弄丢李响。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这时,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
亩的记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我的眼泪疾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有删改)【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提到“正忙一件大事”,这既是李游讨厌李响的说辞,又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眼神有些黯淡”“眼神突然有了光芒”等神情的变化,形象地写出李响对革命斗
争的自豪和热情。C.从一线战士到炊事员再到开荒者,身份的变化,既丰富了李响的经历,又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D.导游对李响故事的讲解,让读者更客观真实地了解了爷爷的伟大,丰富人物形象,增强感染力。7.关于文中南泥湾垦荒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响回忆南泥湾开荒的情形,表现出生产运动
的艰苦,反映了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B.“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等细节,以点带面,展现了战士们坚韧顽强的品质。C.李响南泥湾开荒的经历,集中体现了南泥湾精神,也促使后文中李游的态度发生变化。D.南泥湾垦荒的情节,是李游
与李响故事的纽带,也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8.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伏笔,请结合文本,选取两处进行分析,并简单说说这种手法的好处。9.蔡楠曾说:“幻想与现实是文学的两个基本端极,是文学赖以飞翔的两只坚韧的翅膀。”请从“幻想”与“现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特点。【答案】6.C7
.D8.①开头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为后文李直父子不关心李响等情节埋下伏笔,李响偷偷离家,李直出生的时候不知道爹是谁,是后文对开头“李直讨厌李响”的原因的解释,前后形成照应。②李响抱怨李直他们不关心自己,为后文李游一直不知道李响的事迹埋下伏笔,后
文导游的讲解印证了前文李响说的去南泥湾开过荒的话语,前后形成照应。③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小说结构紧凑,情节发展合理,能沟通内在联系,也有助于塑造人物,表达主题。9.①李响已经去世,却能来到“我”的办公室,恳求并跟着“我”去南泥湾,这是小说幻想的内容。②先辈们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的故
事,以及后辈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继承发扬先辈们的精神,这是小说反映的现实。③幻想与现实相结合,产生了奇特而感人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与深刻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的C.“又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化”错误。李响因为腿瘸了,不能
跟着队伍上战场打鬼子,但是他很快就释怀投入到同样能为革命做贡献的南泥湾开荒事业中,身份的变化更能凸显为国奉献的主题。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错误。“南泥湾”这个地名把祖孙两代
紧密相连,“我”要去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我”的爷爷为革命牺牲在南泥湾,“南泥湾”见证了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南泥湾垦荒的情节并不是下文“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我不能弄丢李响”的原因是我不能丢弃爷爷的
革命精神。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第一处伏笔的设置在第一自然段“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与后文情节“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偷着跑出去的,瞒着父母,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
是因为当年你偷着跑了”“‘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李响争辩着。”“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送李响的包裹回来时,确实带着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紧相照应,开头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为后文李直父子不关心李响等情节埋下伏笔,李响偷偷离家,李直出生的时候
不知道爹是谁,是后文对开头“李直讨厌李响”的原因的解释,前后形成照应。第二处伏笔是“‘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我觉得李响顺畅的话有点离谱,‘怎么这些年也没听你说过呢?’”“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与后文“‘你们
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李响叹了口气,‘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跟大家去开荒了”“‘看,我就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
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这些情节相照应,李响抱怨李直他们不关心自己,为后文李游一直不知道李
响的事迹埋下伏笔,后文导游的讲解印证了前文李响说的去南泥湾开过荒的话语,前后形成照应。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文中多处设置伏笔,前有埋伏后有照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完整,行文富有波澜,张弛有度,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中心突出,立意鲜明。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本文虚实结合,“幻想”为虚写,“现实”为实写。“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镢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原来爷爷早已成
为烈士,这场祖孙的对话只能在想象中完成,略显荒诞,但这种虚实结合的独特写法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回味,结局令读者恍然大悟,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小说采用双线结构,通过祖孙对话这种虚写的方式交代革命烈士李响的人物经历,又实写革命先烈后代——
“我”到南泥湾做公益项目,“‘我拿出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这样虚实穿插交织,革命烈士后代的“我”继承了“爷爷”的遗志,革命精
神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将李响的故事和李游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使小说结构精巧,叙事集中,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与深刻性。二、古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字仲尼
,姓孔氏。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
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①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
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语鲁大师:“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②,故曰:“《关睢》之乱.以为《风》始
,《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
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殷人也。”后七日卒。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
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编自《史记·孔子世家》)〖注〗①几然,颀长貌。②衽席,卧席,借指闺房、夫妇。夫妇关系是人伦之始,故以《关雎》为风诗第一。10
.下列对文中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C.太史公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君子食无求.饱B.《关睢》之乱.以为《风》始其后顷之,鲁乱.C.赐,汝来何其.晚也子曰:其.恕乎D.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为之于.未有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内乱,鲁昭公因为斗鸡
事件攻打季平子,败逃到齐国,被齐国安置在一个叫乾侯的地方。B.孔子学琴不知满足,在琴曲的节奏、志向方面钻研体悟,最终得知该曲为文王所创,老师襄子离开坐席拜了他两次。C.孔子把三千余篇《诗》整理为三百五篇,全都弹琴歌唱,以求符合前代雅正音乐的旋律,
礼和乐从此得以恢复旧观。D.孔子自叹将死,向子贡哭诉天下长久无道,没有人尊奉自己,并说梦到自己坐在两个柱子中间接受人们祭奠。13.翻译下列句子。(1)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2)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3)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14.孔子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自己也是音乐高手。请依据原文概括孔子的几个音乐事件。【答案】10.D11.D12.B13.(1)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
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2)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弹奏这首乐曲呢!(3)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以难以得到的东西为贵,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来辅助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14.①孔子学《韶》,三
月不知肉味;②孔子学琴于师襄,循序渐进,不仅体悟出乐曲的节拍、技巧、意境,还能鉴赏处作者的情况;③为《诗经》配乐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的音调;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歌唱感慨自己的即将离世与无奈。【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史
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曰”是“说”的意思,后面是说话的内容,其后停顿,排除A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构对应,前后断开,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寻找;/要求,谋求。句意:以寻找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B.乐章的尾声,指一个乐章;/动乱。句意:《关睢》这一乐章作为《国风》的第一篇。/其后过了不久,鲁国发生了动乱。C.
词缀,起凑音节作用;/表推测,大概。句意:赐,你为什么来得这么迟啊?/大概是‘恕’吧!D.都是介词,在。句意: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口修闲散步。/在事情没法说时就做。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老师襄子……”错,“师襄子”是鲁国著名的乐官,能够
担当古代乐官的职位的人叫师,后来担当这一职务的人就以师为姓,冠于名前,故“师襄子”的“师”非老师之意。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鼓”,弹奏;“学鼓琴师襄子”,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师
襄子学鼓琴”;“益”,增加学习内容。(2)“非”,若不是;“为”,弹奏。(3)“不欲”,不想要的;“贵”,以……为贵;“复”,补救;“为”,干预。【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
力。①由原文“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可知,孔子学《韶》,三月不知肉味;②由原文“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辟席再拜”可知,孔子学琴于师襄,循序渐进,不仅体悟出乐曲的节拍、技巧、意境,还能鉴赏处作者的情况;③由原文“三
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可知,为《诗经》配乐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的音调;④由原文“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可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歌唱感慨自己的即将离世与无奈。参考译
文:孔子出生在鲁昌平乡陬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季平子因为与郈昭伯斗鸡的事得罪了鲁昭公,昭公率军队攻打平子,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昭公,昭公的军队吃了败仗,逃奔到齐国,齐国把昭公安置在乾侯这个地方。其后过了不久,鲁国发生了动乱。
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
:“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
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
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弹奏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地说:“我原来的老师说过,这就是《文王操》啊。”孔子对鲁国的大师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就开始订正诗乐,使《雅》《颂》都恢复了原来的曲调。”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把重复的删掉了
,选取中合于义的用于礼义教化,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叙述殷、周两代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的政治缺失,而开头的则是叙述男女夫妇关系和感情的诗篇,所以说:“《关睢》这一乐章作为《国风》的第一篇,《鹿
鸣》作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作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作为《颂》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能演奏歌唱,以寻找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先王的礼乐制度从此才恢复旧观而得以称述,王道完备了,孔子也完成了“六艺”的编修。孔
子生病了,子贡请求看望他。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口修闲散步,说:“赐,你为什么来得这么迟啊?”孔子于是就叹息,随即唱道:“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他边唱边流下了眼泪。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奉我的主张。夏人死了
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原本就是殷商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死了。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
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
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木瓜《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
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1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方送给抒情主人公的是果子,“我”却回赠的是美玉,回报的要比受赠的昂贵得多,双方都得到心灵
的满足。B.“投”有抛、掷意,没有轻佻之嫌却有俏皮之趣;“报”有回报意,因美玉之贵更显笃诚,不够含蓄却很隽永。C.诗中人物之间互赠信物不断变化,又是“木瓜”又是“木桃”,又是“琼瑶”又是“琼玖”,感情飘忽不定。D.从章句结构上看,本诗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的咏唱,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
,极有音乐美感。16.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C16.示例:“可以群”,意为可以通过情感交流,彼此感染。本诗通过男女间互赠礼物定同心之约,赞美了美好的爱情,表达的是相知相交的美好感情。回报之物价值远超
投赠之物,正是因为懂得珍惜对方的感情,你赠我回,感情自能和谐。所以本诗体现了孔子说的“可以群”。【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感情飘忽不定”错,诗中人物之间互赠信物不断变化,运用的是《诗经》中重章叠唱的手法,三章除了“投报”之
物变易,其余均只字未变,保持了形式上的高度一致性。并且对方三次投予自己水果,而自己却报以美玉,所回报之物与所受赠之物的价值相差极大,体现的是相知相交的一种崇高情谊,表达的是对他人对自己情意的珍视,是爱慕之情的表露。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
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诗》可以使人受到感染,得到启发和鼓舞;可以观察人情风俗的盛衰,认识社会现实;可以通过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和谐相处;可以抒发心中不平,讽刺不良政治。如选择“可以群”,意为诗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感染读者。本
诗从字面描写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而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写一个男子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定同心之约。诗中写对方三次投予自己水果,而自己却报以美玉,所回报之物与所受赠之物的价值相差极大,体现的
是古人相知相交的一种崇高情谊。你送我的东西虽然微渺,但于我而言象征着“礼轻情意重”,所以我要以珍贵之物作为馈赠,以表达我对你的深情厚谊。在这里,所赠之物是什么不再重要,它只作为情感沟通的一个载体或桥梁存在,而彼此双方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那份契合早已超越了一
切形式。所以诗人三次强调“匪报也”,表明礼物的交换不是简单的价值酬偿,而是代表着对双方“永以为好”的美好祝福和期冀,使“投报”的内涵得以延展,而全诗的境界也得到升华。由此启发我们,当你遇到值得珍视的情感,一定
要懂得回报,让彼此的感情更加融洽。这种情感包括爱情、亲情、友情。这种情感注重的是考虑对方的心理,力求使对方心理获得平衡与满足,以求彼此间心心相印,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征意义。如能
做到这一点,无论哪种感情都会很和谐。所以说该诗正如孔子所言“可以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该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有抱负的人就要担当大任,应该心胸宽广、意志坚定。(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里也表达了同
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美国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制裁,而中国对美国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反制裁措施,他们却指责我国违背了贸易规则,中国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反驳。
(5)《礼记·中庸》中,作者认为的“中”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____________”,而“和”则是这样一种状态“____________”。【答案】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②.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③.士不可以不弘毅④.任重而道远⑤.为之于未有⑥.治之于未乱⑦.己所不欲⑧.勿施于人⑨.喜怒哀乐
之未发⑩.发而皆中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庶、壹、弘。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阅读既可以“一卷在手”,享受纸质图书中的“春色无边”
;也可以“一屏当前”,享受数字图书中的“浩瀚无边”。从“一卷在手”到“一屏当前”,变的只是阅读的介质,不变的是阅读的本质。科技赋能,不只是阅读方式①,数字阅读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下载有声阅读APP,可以听小
说、新闻等,解放了双眼,同样能够起到阅读的效果。在音频和短视频平台成为阅读推广重要阵地的今天,唯有以变应变,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满足读者需求。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②。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③,阅
读变成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数字阅读体验馆设置了数字阅读成果、IP精品等展区,集合了VR阅读、5G高清视频、5G高清听书、AI智能导读等创新阅读服务,为用户提供丰富有趣的沉浸式
阅读新体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重要的出版业的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数字出版形态包括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传播、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3D内容等多元化呈现方式,也包括个性
化内容推荐、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等新型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正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发展方向。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
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更新换代②耳目一新③栩栩如生19.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方式。20.①借代,“一卷在手”指代纸质阅读,“一屏当前”指代数字阅读。②比喻,
“春色无边”喻指内容精彩美好,“浩瀚无边”喻指内容丰富广博。③写出了两种阅读方式的不同特点,突出了两种阅读方式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语言生动形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本处是说科技赋能导致由阅读纸质
图书到浏览数字图书的转变,是阅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新代旧,故可填“更新换代”。更新换代:用新的来代替旧的,亦指产品升级。第②空,本处是说互联网时代,数字内容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有了欣喜的发现,故填写“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
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第③空,根据前文所举的“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可知,此处是说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通过互联网,呈现出的像活的一样,也更加生动形象,可填“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重要的出版业的组成部分”中途易辙,前一句没有说完,下一句就另起话题,可在句首加上介词“随
着”,让前一句做句子的状语;二是“重要的出版业的组成部分”语序不当,“重要的”应移到“组成”前,并删去“的”;三是“数字阅读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重要阅读”主宾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方式”一词。【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一卷在
手”中“卷”是指书卷,指代纸质阅读;“一屏当前”中“屏”指电子产品,指代数字阅读,所以这两处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春色无边”将纸质图书中的内容的精彩美好比喻成无边的春色;“浩瀚无边”将数字图书中内容的丰富广博比喻成浩瀚无边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运用借代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种阅读方式的不同特点,突出了两种阅读方式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________①_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氯化纳,当食盐
在人体内形成溶液后,分解的钠离子能维持人体全身血容量和细胞渗透压,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而氯离子则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生产胃酸和激活淀粉酶。这些对于生命活动是极为重要的。然而,_______②________。比如,高盐饮食会诱发
高血压。高盐饮食通过增加细胞外液量、血容量,引起心输出量增加,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水增加而发生肿脉,使管腔变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从而升高血压。________③________可按含盐量多少分为高盐食物、中盐食物和低盐食物。高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1.5克
、每100克含钠量≥0.6克的食物;中盐食物就是指每100克含盐量为0.3一1.5克、每100克含钠量为0.1-0.6克的食物;低盐食物则是指每100克含盐量<0.3克、每100克含钠量<0.1克的食物。根据这组数据,大家可以在食品的包装上加以比对。2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波浪
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栏目通过季羡林等大家的成长故事、人生智慧、创新精神、治学态度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B.大家要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路径,用我们每个人的辛勤汗水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C.张厚粲渐渐养成了天不
怕地不怕的胆量和自信,大家闺秀的外表下,装着桀骜不驯的心性。D.老师讲课时候说,经常要用到的知识大家一定要掌握,检查下有没有问题,有问题赶紧问。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答案】21.B22.①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的
重要物质②长期摄入过量食盐或口味过咸会增加患病风险③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大家”是代词,但不限定范围。A.“大家”指的是著名的专家。B.“大家”为代词,但不限定范围。C.“大家”指的是世家望族。D.“
大家”为代词,指听课的所有人。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结合后文内容“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应激性,激活人体肌肉收缩等多种功能”可知,此处说食盐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可填“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的重要物质”。②此处为领起句,根据后文的阐释
“比如,高盐饮食会诱发高血压。高盐饮食通过增加细胞外液量、血容量,引起……”可知此处说过量食入食盐的危害,可填“长期摄入过量食盐或口味过咸会增加患病风险”。③根据后文“高盐食物”“中盐食物”“低盐食物”可知,这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摄入的食物根据含盐量的多少进行的分类,可填“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第一章讲述儒家经典理念“恕”的深刻影响,第二章明确儒家经典理论“道”的超高价值,第三章指出儒家整理的经典著作“《诗》”的强大作用。新学期以来,同学们集中学习先秦诸子“经典”散文,初步领略了儒家、道家、墨家的
经典学说,也在思考先秦诸子思想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那么,这些散文中的哪一句经典语句给你以人生的启迪呢?请写出来。要求: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一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自己不愿意的事,不可加在别人身上,意在讲述儒家经典理念“恕”的深刻影响;材料二“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说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
可。意在明确儒家经典理论“道”的超高价值,材料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是说学《诗经》可以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使人结交朋友,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意在说明儒家经典著作“《诗》”的强大作用
。题目要求写出先秦诸子散文中一句经典语句给你的人生启迪。由材料一考生可以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人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如果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友善,社会也就难以和谐。由材料二可了解儒家的“仁义之道”
。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其深刻的内涵,也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考生也可以联想到“道”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我们谈论人生观、价值
观时常说“为真理而死”、“为正义事业而死”,这正是此话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深刻内涵。这句话千百年来从“知”和“行”的角度激励着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义勇行为;由材料三可以写文艺作品可
以用来表达情感、振奋士气,观察、体验世界,聚集人心,表达不满和怨恨、赞美和感恩。可引申分析“事父、事君”,这是从人之大伦讲,也是教化的终极目标,社会人需要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人人都要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各在其位,各行其是,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当然,也可
以选取其它的先秦诸子经典语句来写自己的感悟。行文思路上,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例,首先提出“推己及人”的中心论点,然后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出尊重个体的平等观、符合人性的权利义务观和重视内省的自律观。然后联系社会现实进行引申论证,在当今
的复杂国际格局中,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文明断层线上发生的冲突愈演愈烈,孔子于2500多年前所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早已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金律,成为重构世界秩序的重要价值标准和规则渊源。最后重申论点,强调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
,若人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平、安宁。立意: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金律。2.勇敢诚挚地去追求真理。3.“兴观群怨”丰富了中国文艺美学思想。的获得更
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