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四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52.483 KB
  • 2024-10-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单元检测四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单元检测四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单元检测四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单元检测四.docx,共(6)页,152.48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2564dc860c8913592824a0a4b0093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单元检测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南通市大联考]明朝初期,内阁阁臣们朝夕与皇帝相处,职司代言,声势显赫。阁臣们敢于规劝皇帝的错误决定和行为,积极为皇帝举贤任能,参与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在内阁颇具影响

力时,阁臣所推荐的官员多被采纳和任用。材料反映明初政治生活()A.内阁掌控了朝中的政治实权B.专制主义皇权得到空前加强C.皇帝与内阁之间能相互监督D.内阁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2.费正清论及明成祖迁都时指出:“北京远离中国人口和生产的中心地区,易受游牧民族的侵害,而

且严重依赖长江下游地区的产粮,但它却成为中国好几个政权的首都,实在是太令人惊奇了。这绝不能是巧合,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首都必须同时也是亚洲腹地非汉族地区的首都。”据此可推知,明成祖迁都()A.是导致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B.加剧了南北

经济的不平衡C.强化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D.其经济意义大于政治意义3.[2023·日照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明朝实行巡按御史和按察司双重监察体制。巡按御史由中央派遣,巡查地方行政、财务、教育、农田、水利、治安乃至风土民情,

视问题轻重随即处理,或回京交有司处置,或交皇帝裁决;按察司为地方常驻检察官,以监察吏治和审理冤狱为主要职责。这一体制()A.标志着监察体制的专业化B.有利于监察的全面和深入C.完善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D.实现了监察权的集中统一4.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

卢洪春上疏劝谏皇帝勤政。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民”。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这一过程中()A.礼部削弱了内阁权力B.内阁行使了决策的权力C.御史制约了皇帝权力D.给事中行使了言谏权力5.[2023·马鞍山、滁州市二

模]明神宗要修慈庆慈宁两宫以取悦太后,内阁首辅张居正却言:“治国之道,节用为先。”随后,明神宗又要征用光禄寺金修两宫,被张居正以“窃惟财赋有限,费用无穷,积贮空虚,民膏罄竭”劝阻。这表明当时()A.皇权日趋衰落B.国家财政入不敷出C

.社会矛盾激化D.中枢机构运转正常6.[2023·天津市和平区一模]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都一心一意向往着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在皇帝面前也侃侃而谈,俨然以政治主体自居,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对照之下,王守仁除了正德元年《乞宥言

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一疏,因而被放逐龙场之外,其余奏疏多关具体事务,极少涉及朝政。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B.致良知以达圣贤之道C.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7.[2023·长沙高三月考]明代中叶以后,市民力量且益强大。有些城

市的“市豪”能与士大夫分庭抗礼,如湖北承天府“士大夫散处四境,视州城如寄,而市豪聚城中”,新任的地方官至,“且与宾主礼”。这类“市豪”他们往往通过各种途径,爬上了州、郡官长的宝座。在清代,也有不少富商通过“捐纳”得官,由大商人转化为官僚地主。这

反映出()A.明清的“市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B.明清城市商业超越同时代的西欧城市C.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革新了社会结构D.“市豪”富商势力壮大不利于社会的转型8.清雍正时期,要求部分中下级官员对政务利弊、吏治勤惰、同僚品行、百姓生计、地方风俗

等各方面事务,凡有重要问题,不必等到完全核实,即可先在奏折中“风闻”上报。该做法()A.强化了对中枢机构的控制B.扩大了地方官的行政权力C.有利于更广泛的了解下情D.完善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9.下表是明清时期土司

地区有关科举制度的规定,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时期规定明朝初期当谕诸酋长,凡有子弟皆令入国学受业,使知君、臣、父、子之道,礼乐教化之事明朝中后期凡土官嫡子许入附近儒学,并明令保护土著士子入学、充贡和应举,不

准他处士民冒籍康熙时期土司子弟愿习经书者,准许就近府、县入学考试A.利于维系民族间的和谐B.保障了人才选拔的客观性C.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动D.消除了民族间的文化差距10.[2023·长春市高三四模]清朝康熙后期,台湾商人“雇船装贩,凡港路可通

,争相贸易”,使台湾米粮、蔗糖等输入大陆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从大陆易换布匹等手工业品而回。至乾隆年间,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这反映了当时()A.交通方式决定了商贸水平B.政治统一促进了两岸贸易C

.经济互通强化了耕织结合D.商业进步导致了区域分工11.[2023·天津市红桥区一模]明代后期和清代前中期长三角地区急递铺(传递军政信息的基层驿传机构)数量有所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松江府和苏州府嘉定一带(今上海境内)。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邮驿体系日臻完善B.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C.地方

自治不断加强D.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12.[2023·赤峰市高三4月模]清代以前,糖品在药用之外,多为高僧、皇族和大臣等上层社会群体所消费;清中期,中国糖品消费呈现出较大扩张趋势,深度融入了日常生活及社会风俗当中。这一现象()A.表明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

提高B.反映了等级观念的弱化C.得益于民众饮食习惯的根本改变D.导致了生产技术的革新13.下图是明清时江南松江府一带的米价变化表。这一变化表明()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发展走势B.粮食产量大大增加C.白银大量涌入致使物价下降D.赋税改革成果显著14.[2023·黄山市二模]明初,朝廷在延

边驻兵为解决军粮问题,号召商人输粮于边,徽商率先响应。清乾隆年间,徽商吴鹏翔贩运川米沿江东下,恰逢汉阳灾荒,他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渡过难关。徽商赚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输资回乡办教育,让后代读书。这说明明清时期()A.

徽商的商业影响力巨大B.重义轻利成为社会风尚C.商帮控制国家经济命脉D.主流意识影响经商之道15.[2023·秦皇岛市二模]黄宗羲提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顾炎武倡导“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

子之权乃益尊”。可见黄宗羲和顾炎武均主张()A.分化事权以提高行政效率B.重设丞相以削弱君主专制C.小国寡民以维护天子威严D.民主选举以实现地方自治16.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

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京剧产生。这主要说明了()A.京剧是多剧种融合的产物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支持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二、非选择题17.[2022·湖北卷]

(14分)【古代农书与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时间书名主要内容先秦《管子·地员》《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

对土壤、农时及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的初步总结。西汉《氾胜之书》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北魏《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宋代

陈旉《农书》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元代王祯《农书》综合性农书,其中《农器图谱》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明代《种树书》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农政

全书》传统农书集大成者,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并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摘编自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等材料二《耕田》:“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种,七月、八月犁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

”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大小麦》:“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据《齐民要术》材料三《粪田之宜篇》:“

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粪如用药”的思想。《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浅深得宜乃善

。”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据陈旉《农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异同。(8分)18.[2023·山东省高三4月联合质量测评](12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材料一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

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过秦论中篇》材料二西晋内迁各族示意图材料三随着顺治帝在北京登基,他正式成为中国的统治者,而后清政府迅速接管了明朝

疆域并继承了其统治秩序,实现了“大清”即是“中国”的角色转变。康熙帝重视落实各项文化工程,官方着手编修史籍。其中的《大清一统志》(以下简称《一统志》)为确立国家疆域界线,构建国家的疆域一统观,甚至为消解“华夷之辨”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一统志》专设“外藩蒙古统部”,将边疆地

域纳入“大一统”疆域范围,从观念世界中构建了新的疆域版图,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乾隆中期,清代疆域达到极盛,续修《一统志》昭示了疆域“一统无外之盛”,继续塑造了中国疆域广阔的空间观念。——摘编自李金飞《清代疆域“大一统

”观念的变革——以〈大清一统志〉为中心》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以秦汉、魏晋、明清朝代为例,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