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2.523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1)页,2.52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17ba567828adb57709bbaf6e97e22b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之后“祝融号”火星车展开像蝴蝶翅膀的太阳能电池板,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在天体系统中,与火星处于同一级别的是()A.比邻星B.太阳C.地球D.月球2.“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上行驶消耗的能源最主要来自()A.核能B.风能C.地热能D.太阳能

【答案】1.C2.D【解析】【分析】【1题详解】比邻星和太阳都属于恒星,火星与地球都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因此,与火星处于同一级别的是地球,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祝融号”火星车展开像蝴蝶翅膀的太阳能电池板,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

巡视探测,据此信息可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上行驶消耗的能源最主要来自太阳能,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太阳年辐射总量()A.重庆比济南多B.分布呈东多西少C.上海可能大于1200kw·h/m2D.平原比高原地区丰富4.只考虑自然因素,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是()A.济南B.拉萨C.上海D.重庆

【答案】3.C4.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太阳辐射。【3题详解】据图得知,重庆太阳年辐射总量低于1200kw·h/m2,济南在1500~1700kw·h/m2之间,重庆太阳辐射总量,比济南少,A错;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呈东南少西北多,B错;上海太阳年辐射总量在1200

~1500kw·h/m2之间,C对;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太阳年辐射总量大于1700kw·h/m2,比平原地区丰富,D错。故选C。【4题详解】据图得知,只有重庆太阳年辐射总量低于1200kw·h/m2,太阳能最不丰富,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故选D。据外媒2022年8月

份的报道,随着太阳活动逐渐接近最大值,在短短两周内,太阳已经发生了36次日冕物质抛射,爆发了14次太阳黑子和6次耀斑。这意味着太阳目前正处于第25次太阳周期之中,预计将在2025年年中达到顶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第24次太阳活动的顶峰大约发生在

()A.2020年B.2022年C.2010年D.2014年6.试推断,太阳黑子数目的增多会造成()A.粮食全面减产B.极端天气增多C.树木年轮变宽D.河流汛期延长【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平均约为11年,第25次太阳活动将在2025年年中达到顶峰

,由此推断第24次太阳活动顶峰大约发生在2014年。ABC错误,D正确。故选D。【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数目增多会使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增多,B正确;太阳黑子对不同纬度地区降水影响不同,可能某些地区粮食会增产,某些地区减产,A错误;树木年轮宽度与水热条件有关,河流汛期的长

短也与气温(影响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和降水(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相关,但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区域差异较大,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

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中国地震网测定,2023年7月15日18时3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发生之前,很多人的手机都接收到地震预报

倒计时,时间多在一分钟以内。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8.地震发生前的地震预报倒计时,利用的原理是()A地震波传播介质不同,速度不同

B.地震波传播方向不同,速度不同C.地震波性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D.地震波能量不同,传播速度不同【答案】7.A8.C【解析】【7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片可知,①圈层为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

为39-41千米;②圈层为地幔,深度从地壳底界到2900千米;③为外地核,④为内地核。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km,所以震源位于图中的①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慢,但是破坏力强,纵波传播速度快,破坏力

弱。地震预报倒计时利用的原理是纵波速度快,在破坏力更强的横波到来之前提醒人们逃生,这个时间差就是黄金逃生时间,即利用的是地震波性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C正确。地震发生时,经过的传播介质相同,A错误;地震波传播方向都是以震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B错误;和地震波传播能量无关,D

错误。故选C。【点睛】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1861年,德国一位医

生,从巴伐利亚索伦霍芬附近收集到了世界上第一个始祖鸟化石标本(图)。它具有羽毛、飞翼等最早的鸟类式骨盆和三前一后的四足后趾等鸟类特征:但始祖鸟的肋骨无钩状突,也具有牙齿、分离的掌骨和尾椎骨等爬行类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始祖鸟盛行的地质年代可能是().A.古生代前期

B.中生代C.古生代末期D.新生代10.关于生命的演化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鱼类→三叶虫→恐龙→始祖鸟B.鱼类→两栖类动物→恐龙→始祖鸟C.鱼类→始祖鸟→恐龙→哺乳动物D.鱼类→两栖类动物→三叶虫→始祖鸟11.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

科学家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可以()①模拟地表起伏的状态②判断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③确定地球的圈层构造④了解地球的古地理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9.B10.B11.D【解析】【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始祖鸟具有爬行类

特征,说明其是由爬行类动物演变而成,应与爬行类在同一时代,为中生代。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中期出现脊椎动物——鱼类,后期部分鱼类演化为两栖类,中后期陆地出现大片植物,蕨类植物繁盛,形成煤。AC错误,此时还没有爬行动物。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大发展,人类出现,被

子植物繁盛,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生命演化规律是海洋无脊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三叶虫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应在鱼类之前,AD错误;恐龙为爬行类,应在鸟类之前,C错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符合B的顺序,B正确。故选B。【11题详解】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

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②④正确;无法模拟地表起伏的状态,①错误;人们通过地震波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③错误。故选D。【点睛】早古生代对应藻类时代,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晚古生

代对应蕨类时代和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对应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对应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动物时代。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我国

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完成下面小题。12.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岩石、水文B.地形、植被C.土壤、地形D.气候、植被13.根据石灰岩的溶蚀程度,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接受溶蚀的先后次

序是()A.峰丛、峰林、孤峰B.孤峰、峰丛、峰林C.峰丛、孤峰、峰林D.孤峰、峰林、峰丛【答案】12.A13.D【解析】【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主要形成原因在于石灰岩受流水溶

蚀和淀积作用,因此,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在于岩石和水文,A正确;地形、植被、土壤、气候等也会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但不是主要的自然因素,排除BCD。故选A。【13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峰丛底座相连,峰林连绵不断,而孤峰独

立存在,因此受流水溶蚀最强的是孤峰,最弱的是峰丛,在该地中,三种地貌同时存在,因此最早接受溶蚀的是孤峰,其次是峰林,最后是峰丛,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

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4.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B.②层因氢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

飞机飞行D.②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15.关于图中内容的正确叙述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和气压均越来越低C.距地面20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

℃16.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B.最高气温约为40℃C.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D.有时会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答案】14.A15.D16.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试题难度较易。【14题详解】图中①层是对流层,

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A对;②层是平流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B错;②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C错;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D错。【15题详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

况,气压的变化不是划分依据,A错;在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和气压均越来越低,平流层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升高,B错;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产生的压强,结合图示纵轴数值,距地面20km处空气稀薄,气压不到地面的十分之一,C错;对流层垂直方向上

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D对。【16题详解】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属于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A对;根据图示曲线判断,最高气温约为0℃,B错;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的是平流层,

C错;该层缺少形成多变天气的条件,不会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D错。环境新闻速览:2022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10年来最低水平,优良天数达到286天,蓝天含金量显著提升,雾霾天气减少。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箭

头④比①细,是由于()A.大气逆辐射B.地面反射C.大气的削弱作用D.大气的保温作用18.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地面辐射B.②表示太阳辐射C.③表示大气逆辐射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19.出现雾霾天气,会使()A.③增强B.③不变C.③减弱D.④增强【

答案】17.C18.C19.A【解析】【17题详解】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将热量传递给地面,不影响太阳辐射,A错误;地面反射是地面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不影响未到达之前,B错误;图中箭头粗细表示能量多少,箭头①④都表示太阳辐射,①到④箭头变细,是由

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导致能量不断减少,C正确;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得地面热量散失减缓,不影响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依次①由大气层外射向地球,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②由地面射向大气是地面释放的地面辐射,B错误;③是由大气射向地面,是大气辐射中的大气逆辐

射,C正确;④是经大气削弱以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出现雾霾天气,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增强,故③增强,④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对太阳

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层越厚削弱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层越厚,保温作用越明显。下图为某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21.

有关该地区叙述正确是()A.夜晚湖泊中心降水概率较周边小B.白天沿湖地区多陆风,夜晚相反C.白天湖泊中心降水概率较周边小D.湖泊中心气温日较差较周边地区大22.若热力环流如17题丁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地气温低于c地B.b地气压低于a地C.

a、c两地气温相等D.a地气压比对应的高空气压低【答案】20.B21.C22.A【解析】【20题详解】夜晚,湖泊热容量大,降温慢,气温高于四周,b处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四周湖岸降温快,气温的低于湖泊,a、c、d、e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风从a、c

、d、e吹向b,高空相反,与图丙表示的热力环流相似,丙图符合题意;白天,湖泊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低于四周,b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四周湖岸升温快,气温高于湖泊,a、c、d、e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从b吹向a、c、d、e,高空相反,与图丁表示的热力环流相似,丁图

符合题意;甲、乙两图所示的热力环流不存在。综上所述,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热力环流剖面是丙、丁,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1题详解】夜晚,湖泊气温高于湖岸,盛行上升气流,湖泊中心降水概率较周边大,A错误;白天,湖泊气温低于湖岸,盛行下沉气流,因此湖泊中心降水概率较周边小,C

正确;根据上一题判断可知,白天沿湖地区多湖风,夜晚相反,B错误;湖泊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慢,导致湖泊中心气温日较差较周边地区小,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丁图中,b气流冷却下沉,ac气流受热上升,b地气温低于c地,A正确;a、c

两地气温不一定相等,C错误;水平方向上b流向ac,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b地气压比ac气压高,B错误;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相反,b地高空气压比ac高空气压低,a地气压比对应的高空气压高,D错误。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2020年8月下旬台风“巴威”给辽宁大部分地区带来强降水天气,造成一些城市内涝严重。图为“水循环示意图”(I、II、III表示水

循环类型)。据此完成问题。23.台风“巴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A.I、IIB.II、IIIC.I、IIID.I、II、III24.城市内涝的发生,与下列水循环环节变化相关的是()A.地下径流增强B.下渗增强C

.地表径流受阻D.水汽输送减弱【答案】23.B24.C【解析】【23题详解】根据图中水循环涉及的领域判断,Ⅰ为陆地内循环、Ⅱ为海陆间循环、Ⅲ为海上内循环。台风“巴威”产生于热带洋面,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在进入大陆之前,给海洋上带来丰沛的降水,因此台风“巴威”参与了海上内循环(Ⅲ);台风“巴威”携带海

洋水汽进入陆地后,给辽宁等地区带来了强降水天气,因此台风“巴威”参与了海陆间循环(Ⅱ);台风“巴威”对陆地内循(Ⅰ)环参与度不高。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4题详解】城市内涝的发生一般是大量降落到城市地

表的雨水很难排泄出去而在城市地表积累的结果。城市地表水主要以地表径流和下渗两种方式排泄,当地表径流受阻和地表水很难下渗,城市内涝极可能会发生,C符合题意;下渗增强、地下径流增强有利于城市地表水排泄,不利于城市内涝发生

,排除AB;水汽输送一般由大气环流或天气系统完成,水汽输送减弱,城市降水有可能减少,城市地表积水来源较少,不易发生城市内涝,排除D。故选C。【点睛】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建设使得地表硬化,使得地表水很难下渗,下渗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

;城市地表很难保存水分,使得蒸发减少;城市建设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区盛行上升气流,有可能使得降水增多;由于前面环节的变化,使得地表径流增加。读下图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5.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A.①B.②C.③D.④26.甲、乙、丙、丁四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A.甲、乙B.乙、丙C.甲、丙D.丙、丁【答案】25.C26.D【解析】【25题详解】图示太平洋海域,①是日本暖流②是北太平洋暖流③加利福尼亚寒流④北赤道暖流。选C正确。【

26题详解】甲、乙、丙、丁四海域中丙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有丰富的饵料,形成北海道渔场;丁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寒流形成的上升流处,有丰富的饵料,形成秘鲁渔场;甲、乙位于暖流的下沉流,不易形成渔场。选D正确。【点晴】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关的多在寒暖流交汇处

或盛行上升流的海域;寒暖流交汇处水温适宜、饵料丰富;上升流的海域,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海面,饵料丰富,吸引鱼类。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下图为海洋表层

平均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图中曲线,表示海洋表层平均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别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28.与60°S相比,60°N海域②曲线数值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B.入海径流C.洋流D.海冰【答案】27.C28.B

【解析】【27题详解】结合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规律,根据图示三曲线特点可直接做出判断,②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为海水盐度变化曲线,③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的平均温度,①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表示海水的平均密度,C正确,ABD错误。故选C。【28题详解】曲线②中,与60°S

相比,60°N海域附近陆地面积广阔,有大量河流注入海洋,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而的60°S海域附近陆地少,河流汇入较少,所以60°N盐度低,B正确;两个区域纬度相近,降水量和海冰相差不大,AD错误;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

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60°N附近应为暖流流过,60°S为寒流,因此从洋流角度考虑,60°N附近海域的盐度应大于60°S附近海域,与图示不符合,C错误。故选B。【点睛】海水的表层温度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海水的盐度大致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

两侧降低,海水的密度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加。下图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徐霞客游记》对某地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如下描述:“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见侧出,不可指屈

”描述的是()A.①B.②C.③D.④30.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B.冰川广布,山高谷深C.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D.沙丘连绵,一望无际【答案】29.A30.C【解析】【29题详解】“乱峰叠出,十百为群,横

见侧出,不可指屈”说明山峰众多,成群分布,为①,A正确;②③④都为地下喀斯特地貌,无山峰,BC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为黄土高原的特点,A错误;该地山峰垂直高差大,无冰川分布,B错误;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符合喀斯特地貌的特点,C正确;

沙丘连绵,一望无际主要是干旱地区的,D错误;故选C。【点睛】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峰林、天坑等,地下喀斯特地

貌主要有钟乳石、溶洞等。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1.采用该农业技术主要目的是()A.增

强太阳光照B.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C.增加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D.降低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32.该农业技术保温的原理主要是()A.大棚材料增加了太阳辐射B.大棚材料增加了地面辐射C.大棚材料阻挡了地面辐射D.大棚材料阻挡了大气逆辐射【答案】31.

C32.C【解析】【31题详解】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塑料大棚不会增加太阳光照,A错误;塑料大棚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B错误;塑料大棚可以阻碍大棚内的热量向外辐射,增加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C正确;塑料大棚可

以阻碍大棚内的水分散失,保持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D错误;故选C。【32题详解】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塑料大棚材料不会增加太阳辐射,A错误;地面辐射主要与地面温度(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热力性质)有关,B错误;塑料大棚阻挡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热量散失,将热量保留在大棚内,从而达到保

温作用,C正确;大棚内的大气逆辐射向下射向地面,大棚不会阻挡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C。【点睛】玻璃和塑料大棚所起的作用类似于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玻璃和塑料大棚使室内升温,室内地面升温后放出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则被玻璃或塑料大棚所阻挡,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从而达到维持温度的目的。下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3.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台湾海峡海水盐度低的原因是()A.有淡水注入B.海水温度高C.全年降水量小D.全年蒸发量大34.下列对台

湾海峡冬季、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等盐度线较密集B.冬季等盐度线较稀疏C.夏季表层盐度由中部向四周递减D.冬季表层盐度大致由南向北递减35.关于台湾海峡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海冰影响当地海上航行B.可从海水中

提取盐类等资源C.海水密度不影响船舶吃水深度D.当地渔业生产与海水盐度无关【答案】33.A34.D35.B【解析】【33题详解】读图可知,台湾海峡西部是福建省,福建省东部有大量河流注入台湾海峡,降低了盐度;故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台湾海峡海水盐度低的原因是陆地有淡水注

入,A正确;海水温度、全年降水量、全年蒸发量与同纬度太平洋差异不大,BCD错误。故选A。【34题详解】读图可知,夏季等盐度线较稀疏,A错误;冬季等盐度线较密集,B错误;夏季表层盐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北差异较小,C错误;冬季表层盐度大致由南向北递减,D正确。故选D。【35题详解

】台湾海峡位于低纬度地区,冬季气温较高,海水不结冰,A错误;海水中富含钠、镁、钾等盐类物质,可从海水中提取盐类等资源,B正确;海水密度会影响海水浮力大小,进而影响船舶吃水深度,C错误;不同的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不同,故当地渔业生产与海水盐度关系很大,D错误。故选B。【点睛】盐度的影响因素包

括:蒸发量、降水量、河流注入、海域的封闭程度等。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2022年10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一张由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捕捉到的太阳的“微笑”。科学家表示,“微笑”背后是“笑里藏刀”,太阳的两只“眼睛”所

代表的暗斑被称为日冕空洞,高能的太阳风从中向地球飞速奔袭而来。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及太阳“微笑”图。(1)“微笑”的太阳还有明亮的“鼻子”,“鼻子”是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据此推测,“鼻子”区域是__________(填太阳活动类型),位于太阳大气的____

____层,当它激烈发生时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_现象,太阳的两只“眼睛”所代表的暗斑增强可能在地球两极地区产生________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2)左图中小行星带位于天

体D________(填天体名称)和E________(填天体名称)之间。(3)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左图中能直观地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36①.耀斑②.色球③.磁暴④.极光3

7.①.火星②.木星38.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安全的宇宙环境【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系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规律,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此推测,鼻子区城是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应为耀斑,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当它激烈发生时,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太阳的两只“眼睛”代表的暗斑区域

为太阳黑子,增强则表明太阳活动增强,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左图中小行星带位于天体D火星和E木星之间。【小问3详解】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左图中的信息可反映出地球有生命的条件是离太阳

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另外,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使地球有安全的宇宙环境。【点睛】3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对应______(图甲或图乙);若河

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以上两种地貌都属于河流________地貌。(2)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

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3)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A.B.C.D.(4)在丙图

中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能是________。【答案】37.①.冲积扇②.图甲③.三角洲④.堆积38.C39.B40.b处【解析】【分析】本题以流水地貌为背景设置4道小题,涉及流水规程地貌的冲积扇、三角洲、河流侵蚀与堆积对河岸形态

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知识的调用和运用能力,图表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等。【小问1详解】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被称为冲积扇;图甲地形位于山口,呈扇形,为冲积扇;河流流入海洋时,在入海口处因地势低平,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在海水顶托作用下

形成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的河口三角洲,图乙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为河口三角洲。冲积扇和三角洲都属于河流堆积地貌。【小问2详解】根据流水堆积作用的规律,当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得开阔,流速下降,颗粒大、密度

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A到B颗粒是由大变小,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小问3详解】根据图中信息,CD剖面线中部有河流,河流所携带的物质不断堆积,地势变高,所以会出现沿CD剖面,中部高,两侧低,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小问4详解】

)图中a处和c处受地转偏向力和物体运动惯性影响,受流水侵蚀作用,b处位于河流的凸岸,受流水堆积作用,d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受流水堆积作用,b处河道宽于d处,堆积作用更加明显,故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b处。【点睛】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九寨沟位于

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2017年8月8日,突如其来的里氏7.0级地震袭击了九寨沟。图1为九寨沟双龙海,图2为水循环示意图。图1图2(1)地震是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并以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

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本次地震易诱发九寨沟地区崩塌、____、____等地质灾害。(2)图中湖泊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目前我国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____环节关系最密切(填数字)。(3)6~10月为九寨沟湖泊的丰水期,从水循环的角度,按顺序描

述这种现象形成的过程。【答案】(1)①.地震波②.滑坡③.泥石流(2)①.陆地内循环②.海陆间循环③.④(3)海洋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随水汽输送从海洋上空到达陆地上空,通过降水到达地表,由地表径流形成河流,汇聚到

九寨沟的湖泊中,形成丰水期的湖水。【解析】【分析】本题以九寨沟地震为背景涉及地震和自然灾害、水循环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地震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并引发地面震动,造成生命财产损害。除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外,地震还会导致岩层、坡面松动,形成不稳定的状态,并在

重力、水的作用下,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小问2详解】图中湖泊为外流湖,随河流参与地表径流向海洋中输送地表水,参与海陆间循环,还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参与陆地内循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将长

江流域的地表水输送到西北、华北地区,与图中④地表径流关系最密切。【小问3详解】九寨沟所在的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6~10月为雨季,是受夏季风影响形成的。太平洋上的海洋水通过蒸发进入到大气中形成大气水,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增

强,通过水汽输送到达大陆,形成降水落到地表,汇聚成河流,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向湖泊汇聚,在九寨沟汇聚到湖泊中,形成湖水。由于湖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当地的雨季也就是九寨沟湖泊的丰水期。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