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4)页,34.13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f580b56fc78ed8d20198ed6a6a5396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玉溪二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本部分试题是单选题,共40题,每题一分,共40分。一、单选题1.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
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随葬品很少。这主要反映了()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D.国家开始形成2.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
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A.古埃及国王的宫殿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C.古埃及国王的陵墓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3.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A.西方文明产生较早,东方文明出现较晚B.西方文明依托于海洋,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C.西方人传统保守,东方人冒险进取D.西方文明以农耕为主,东方文明工商业发达4.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
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5.马克思说:“希腊的内
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外部极盛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促进了基督教文明的传播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6.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
“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彼此以自身的世界观忖度着对方,因为它们从未有过事实上的直接接触。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A.罗马大道B.丝绸之路C.波斯御道D.中国驰道7.
在希腊哲学里,学者们直到最近才发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其开导词与赫西俄德的《田工农时》惊人的类似。这表明()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B.两河流域与希
腊文化相互影响C.两河流域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D.两河流域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8.欧洲中世纪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
,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9.13世纪的庄园法庭规定: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佃户就
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可见,庄园法庭()A.维护领主的利益B.限制领主的特权C.依据习惯法判案D.开庭地点不固定10.从1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这一现象
的出现()A.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成为资产阶级B.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D.为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11.从罗马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查士丁尼法典》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原因涉及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方面。它们所提
供的技术条件以及培育的法律需求促成了《罗马民法大全》的面世。罗马法始终以一种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并行不悖,而又完全不同的方式开拓法律的规范空间。由此可见,《罗马民法大全》()A.最大限度地满足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B.反映出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C.是奴隶主贵族与王权政治斗争
的产物D.可以凌驾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之上12.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
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出()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13.14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欧农村
众多地区劳役量的固定化,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A.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B.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C.促进了手工工场的集中D.提升了领主的政治权利14.11世纪晚期,意大利北部的一
些市镇不顾教皇的权威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自行任命执政官。13世纪中期,许多城市拥有了保护选举的成文宪法和自治政府。意大利的城市自治运动反映了()A.市民阶层的壮大B.民族国家的形成C.中央集权的削弱D.民主政治的萌发15.教皇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
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人主的君权……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这种观点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A.王权大于神权B.神权大于王权C.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D.国王毫无权力16.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
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反映了()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宗教的影响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C.拜占庭帝国文
化对俄罗斯影响深远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17.下列宗教中,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18.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
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19
.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A.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B.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D.是阿拉
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2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A.西罗马帝国B.法兰克王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21.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地
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由此可知()A.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形成B.土地封赐程序极其严格C.君主由此确立权力至尊地位D.预示着分裂割据的隐患22.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
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
身东亚强国行列23.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反映了(
)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B.唐新关系友好往来的见证C.新罗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册封D.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24.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
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sina)。”这表明()A.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B.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C.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瓷器文化D.中
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25.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这段材料反映了,殖民入侵给玛雅文明造成的后果是()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26.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
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A.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殖民掠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C.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D.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27
.15至16世纪,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主要是由于()①海上航路的扩展②世界人口迁移③世界物种交换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8.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出现了族群混合现象,其中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A.美洲B.大洋洲C.非洲D.亚洲29.“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
年前后的世界()A.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C.隔绝状态被完全的打破D.移民促进文化交流30.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
反映出()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31.《金融的逻辑》一书中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航海贸易风险太大,可能有些船会沉没,船员沿途可能死去,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
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以上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A.海上贸易频繁B.商品价格上涨C.经营方式变革D.商路中心转移32.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属于
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B.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获利C.出现一批垄断组织控制商品生产D.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33.17~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
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低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A.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B.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C.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D.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创立了议会民主制C.处死了封建君主D.改变了社会性质35.“……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这主要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A.联邦制原则B.权力制衡
原则C.民主原则D.自由原则36.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B.
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C.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D.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37.作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它明确提出了人权和公民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原则。这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权利法案》D.《1787年合众
国宪法》38.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B.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C.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9.1848
,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产生40.在解释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列
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障D.1871年是
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第II卷(非选择题)本部分试题是非选择题,共4题60分。二、材料分析题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
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摘编自《中世纪晚期的西欧》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
,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摘编自《哥伦布的遗嘱》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
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摘编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材料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哥伦布西行
到了哪里?(10分)(2)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4分)42.思想的演进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
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字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材料二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
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4分)(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材料二中卢梭对“人”的认识有何发展?(8分)43.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在19世纪(中期),俄国、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
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国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国和中国社会中
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在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自进行了什么改革?(6分)(2)根据材料概括,三
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日本的改革能够成功?(10分)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
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材料二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
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分别是什么?(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6分)玉溪二中2020-2021
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BCBADBDAADACAA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CBCDABBDBBDABB31323
334353637383940CADDBDAABC41.(14分)(1)前往东方的目的:为了了解东方风土人情,传播基督教。(4分)从材料二、三看的目的: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财富。(4分)到达: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2
分)(2)认识:西方殖民者的目的是扩张与掠夺,因而不可能有“公平交易”。(4分)42.(12分)(1)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4分)(2)核心:肯定人,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4分)发展:人生而自由,自由是天
赋人权,并由法律保障;人有维护自由的义务。(4分)43.(16分)(1)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6分)(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4分)原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进行了大
刀阔斧、行之有效的改革;列强集中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任三点的6分)44、(18分)(1)前期:蒸汽火车、汽轮;动力:蒸汽机。(6分)后期:汽车、飞机;动力:内燃机。(6分)(2)生产力: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2分)
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2分)全球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分)选择题详解1.选B解析:社会出现富人和穷人,随葬品出现明显的多寡,说明私有制的产生,故选B。2.选C解析:古埃及国王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他拥有至高无上
的权力,并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故选C项。3.选B解析:不同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文明,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以工商业为主,属于海洋文明,形成了西方人冒险进取的精神;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以农耕文明为主,属于农业文明,形成了东方人的保守传统的特点,
故选B项。4.选A解析:由材料信息“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我统治了这个王国”可以看出,波斯国家具有明显的君主专制色彩,故选A项。5.选D解析:材料
中提到,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征战,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故D项正确。6.选B解析:由材料可知,“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为东汉和罗马帝国,它们之间通过丝
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7.选D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哲学、文学和农学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故D项正确。8.选A解析:根据材料“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可见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庄园经济
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A项正确。9.选A解析:据材料信息“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可知,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故选A项。10.选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
市共和国”实际上也是反封建斗争,为西欧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推动城市自治的是市民,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但还不是资产阶级,排除A项;城市自治无助于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排除B项;农村的封建经济解体是
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城市自治的结果,排除C项。11.选A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使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民族矛盾尖锐,排除B项
;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罗马民法大全》是奴隶主贵族与王权政治斗争的产物,排除C项;“凌驾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之上”的说法与材料中“罗马法始终以一种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并行不悖”不符,排除D项。12.选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在中世纪
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斗争,由于教皇权力及影响比较大,所以导致世俗王权的屈服,这阻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故C项正确;罗马教皇的权力并没有完全取代世俗权力,故A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王权对天主教会的制衡,以及封建诸
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故B、D两项错误。13.选A解析: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
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越来越多的农奴通过缴纳一定的货币而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这一现象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故A项正确。农奴摆脱了领主的人身束缚,并非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手
工工场的集中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现象限制了而不是提升了领主的政治权利,故D项错误。14.选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13世纪晚期意大利许多城市拥有了保护选举的成文宪法和自治政府,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促进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故A项正确。15.选B解析
:中世纪的欧洲,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表明当时神权大于王权,B项正确。16.选C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融合和创新文明,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故C项正确。17.选C解析: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实现了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
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故选C。18.选B解析: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A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B正确;题干未涉及伊斯兰教,C错误;根据材料“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
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计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可知这应为东方文化传入西方,D错误。19.选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了阿拉伯半岛的发展,对市民经济和游牧民族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故C项正确。20.选D解析:中世纪后
期,当时基本上西亚地区都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它横跨亚、欧、非三洲,把东西方交往要道牢牢地控制住;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故D项正确。21.选A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笈多王朝对土地的层层分封,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了国王封赐臣属的
等级关系,故A项正确。22.选B解析:由材料“国际压力”“民族危机感”等信息,并结合文章《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名称可以推知,日本需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进行一场变革,以推动日本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23.选B解析:材料信息的含义是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和借鉴了唐朝的年号,反映了两国政府
关系往来密切,故B项正确。24.选D解析: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在中国与东非国家文明交流中,东非模仿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从而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故D项正确。25.选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西班牙征服美洲后对玛雅文化的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经济衰退、国家分裂、民族灭亡无关,A、C、D三项错误。26.选B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材料中的“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各选项,本题应选B项。其他三项与题意不
符。27.选D解析: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主要是由于海上航路的扩展、世界人口迁移、世界物种交换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项。28.选A解析:在世界人口迁移过程中,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
黑人以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故选A项。29.选B解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判断,应该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早期
殖民扩张推进了世界联系的加强,故B项正确。30.选B解析:依据材料“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B项正确。31.选C解析:材料中“参股集资”(股份制公司)是经营方式变革
的表现,故C项正确。32.选A解析: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它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内部各地区之间的商业发展,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项正确。33.选D解析
:茶叶之所以在英国大量的能够被消费,这与海外贸易以及与东方的贸易相关,故D项正确。34.选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35
.选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787年宪法之中美国国会可以对总统的权力构成制约,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故B项正确。36.选D解析:由材料“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
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可以看出统一之后的政治形态决定了国家政体的选择,故选D项;“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排除A项;国家统一只是作为因素之一来对
待的,排除B项;“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可见美国式民主在世界上有很大吸引力,而不是落后的东西,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37.选A解析: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故选A项。B项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C项
是I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D项是美国1787年制定的宪法。38.选A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此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已充分暴露,如贫富悬殊、工人阶级处于被奴役状态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等,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高速发展,故B项错误;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故C项错误;D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与材料不符。39.选B解析从“1848年”“两个德国人”“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等信息可知,这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B项正确。40.
选C解析由材料可知,列宁认为巴黎公社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尚处在上升时期,生产力还未发展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阶段,而且无产阶级的准备也尚不成熟。由此可知,革命的成功需要具备成熟的主客观条件,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