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PDF
  • 阅读 1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246.308 K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pdf,共(8)页,246.30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c3f1f197c3c1b88a96f6c8ab43f5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化学ML参考答案·第1页(共8页)弥勒一中2023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

45678910答案CDBABBCBA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ACDABBCB【解析】1.胶体是分散系,是混合物,是指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到100nm之间,纳米材料虽然直径在范围内,但不是分散系,A错误。胶体是分散系,是混合物,Fe(OH)

3胶体不是纯净物,B错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可以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分胶体与溶液,C正确。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D错误。2.2S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结构示意图:,A错误。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是8715,可表示为157N,B错误。K2S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C错误。

CO2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结构式:O=C=O,D正确。3.ⅠA族中的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A错误。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元素周期表包含7个周期、7个主族、8个副族,1个零族,B正确。现代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

顺序对元素进行排列的,C错误。零族元素中除He以外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化学性质稳定,D错误。4.H、D、T都是氢元素,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均为,A正确。222HDT、、均为氢气单质,属于同一种物质,B错误。218gHO中的中子数为A8N,C错误

。氕、氘发生核聚变成为其他元素,此过程属于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D错误。化学ML参考答案·第2页(共8页)5.浓硫酸具有酸性,强氧化性,不能干燥碱性、还原性气体,如氨气和硫化氢、碘化氢,A错误。常温下能够

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2SO4,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B正确。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Cu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时不再和Cu反应,所以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H2SO42mol的浓硫酸中,得到气

体体积标准状况下小于22.4L,C错误。在此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都降低,所以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不表现酸性,D错误。6.不锈钢中含碳元素,A错误。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将这些金属氢化物加热,它们又会分解,将储存在其中的氢释放出来,可作储氢材

料,B正确。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铁,C错误。铁粉和水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氢气,D错误。7.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A正确。NaCl为离子化合物,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B正确。NaCl在

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Cl=Na++Cl−,C错误。固体NaCl中的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而NaCl水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D正确。8.卤族元素为同一主族,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A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即离子的还原性:F−<Cl−<Br−<I−,B正确。卤素单质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则单质沸点最高的为I2,C错误。同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即单质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D错误。9.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Mg3N2,氮气不能用于工业制镁的冷却剂,A错误。N2H4和NO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N2H4可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B正确。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碳酸氢铵不可与碱性肥料混用,C正确。硝酸

可用于制造染料、炸药、化肥、硝酸盐等,D正确。10.金属性Rb>Na,则Rb与水反应比Na更剧烈,会发生爆炸式反应,A正确。金属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简单阳离子氧化性越弱,Rb的还原性大于Na,则简单铷离子氧化性很弱,所以其简

单离子很稳定,不易被还原,B正确。铷的金属性大于钠,钠与氧气反应可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所以Rb与O2反应更加剧烈,可生成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等复杂的氧化物,C正确。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Rb>K,D错误。化学ML参考答案·第3页(共8页)11.在氧化

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经化学变化变成还原产物,A错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B错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实质是电子转移,故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转移,C正确。在化学反应中,还原剂能把氧化剂还原,还原剂本身被氧化,D错误。12.铜与

浓硫酸共热反应制备二氧化硫。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则不能用装置①制备二氧化硫,A错误。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漂白褪色,则能用装置②检验二氧化硫,B正确。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硫,则能用装置③收集二氧化硫,C正确。浓硫酸

密度比水大,稀释反应后的溶液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则用装置④能稀释反应后溶液,D正确。13.非金属性:Cl>S>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则酸性:HClO4>H2SO4>H2SiO3,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正确。金属性:Ca>Mg,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Ca(OH)2>Mg(OH)2,B错误。非

金属性:F>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H2S,C错误。H2CO3不能稳定存在,常温下能分解生成CO2和H2O,碳酸盐难分解,碳酸氢盐受热易分解,则稳定性:Na2CO3>NaHCO3>H

2CO3,但是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错误。14.氯气能将铁氧化成三价,硫只能将铁氧化成二价,可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则非金属性:Cl>S,A正确。由反应条件可知,氯气与氢气反应比硫与氢气的反应要容易,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实现说

明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非金属性:Cl>S,B正确。通过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可以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而不能通过氢化物的酸性比较,C错误。氯气能将硫单质从硫化氢中置换出来,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单质,则非金属性:Cl>S,D正确。15.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

液中生成NaHCO3:2COOH=3HCO,A错误。小苏打为NaHCO3,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3HCOH=22COHO,B错误。HClO为弱酸,将Cl2通入水中:Cl2+H2OH++Cl−+H

ClO,C错误。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32FeCu=222FeCu,D正确。16.常温下铝、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铜不能,A错误。浓硝酸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B正确。浓硝酸能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这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C正确。

浓硝酸易挥发,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会降低,D正确。化学ML参考答案·第4页(共8页)17.根据转化关系图可判断b中铁元素的价态处于最高价,然后和铁反应转化为低价态,因此a可能是氯气,b是氯化铁,c是氯化亚铁。18.反应②钠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表明Na具有强还原性,A正确。反应④说明: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可用加热法,B错误。反应⑤、⑥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元素部分化合价升高,部分化合价降低,C正确。Na放在空气中表面先氧化生成氧化钠,后生成NaOH,然后潮解与二氧化碳

反应,最终生成的是23NaCO,D正确。19.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则W是氮元素,X是铝元素,Y是硅元素,Z是磷元素。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少,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W<Y,A正确。常温常压下,Z的单质是磷,磷为固态,B正确。X的

氧化物是氧化铝,其熔点高于其单质铝的熔点,C错误。X的单质是铝,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正确。20.置换反应中不仅有单质生成还必须有单质参加,②中生成物有单质但反应物没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①Cl2+2KBr=2KCl+Br2中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溴,所以氯

气的氧化性大于溴,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氧化产物是氯气,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③2KBrO3+Cl2=Br2+2KClO3中氧化剂是溴酸钾,氧化产物是氯酸钾,所以溴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

酸钾,总之,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BrO3>KClO3>Cl2>Br2,B正确。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参加反应的56的氯化氢作还原剂,所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C错误。③还原剂是氯气,氧化剂是溴

酸钾,化合价从+5变为0价,1molKBrO3得5mol电子,该反应式中1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0)mol10mol,D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1)(1分)Na2O、Na2O2(2)第二周期第ⅥA族(3)H2S(1分)化学ML参考答案·第5页(共8页)(4)S2−>Cl−>O2−(5)MnO2+4HC

l(浓)=△MnCl2+Cl2↑+2H2O(或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等合理答案)(6)NaH+H2O=NaOH+H2↑【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A、B

、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是H元素。A与B可形成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X,则B是O,X是H2O。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呈强碱性,则C是Na元素。D与

B同族,则D是S元素,E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于S,则E是Cl元素。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H,B是O,C是Na,D是S,E是Cl元素,X是H2O。(1)C是N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1,故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Na的氧化物有Na2O、Na2O2。(2)B是O,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根

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O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IA族。X是H2O,在H2O分子中O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3)D是S,E是Cl,二者是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其

相应的氢化物就越稳定,该氢化物的还原性就越弱,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S<Cl,所以在S和Cl的简单氢化物H2S和HCl中,还原性较强的是H2S。(4)B是O,D是S,E是Cl,B、D、E简单离子分别是O2−、S2−、Cl−,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

,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O2−、S2−、Cl−的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序是:S2−>Cl−>O2−。(5)在实验室中一般用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Cl2,则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也可以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6)A是H,C是Na,由A与C形成的化合物NaH能与水反应生成碱NaOH和气

体H2,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化学ML参考答案·第6页(共8页)2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Ⅰ.(1)SO2(1分)(2)2SO2+O22SO3

(3)AB(4)1∶2(5)Cu+2H2SO4(浓)CuSO4+SO2↑+2H2O强氧化性(或氧化性)Ⅱ.(1)NO2(2)碱性(1分)(3)2【解析】Ⅰ.(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B、C、D四种物质分别为:H2S、SO2、Na2SO3、H2SO4;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的化合物,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均属于电解质,所以四种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SO2。(2)B为SO2,+4价硫价态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体现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方程式为2SO2+O22SO3。(3)C

为Na2SO3,当它作氧化剂时,+4价的硫元素理论上可以被还原到0价、−2价等,根据选项中提供的物质分析,其可被还原为选项AB。(4)将H2S与SO2混合,可生成淡黄色固体硫,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SO2=3

S+2H2O,反应中,硫化氢为还原剂,二氧化硫为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浓硫酸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浓硫酸中+6价的硫元素,一部分降低到+4价,发生还原反应,浓硫酸作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一部分硫元素的价态没有变化,生成了盐,体现了酸性。Ⅱ.(1)上述物质中,N2、NH3、NO是无色气体

,NO2为红棕色气体。(2)NH3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NH3+H2ONH3·H2O4NH+OH−,溶液呈碱性。(3)根据氢元素守恒,NO2→HNO3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化学ML参考答案·第7页(共8

页)23.(每空2分,共14分)Ⅰ.(1)c(2)NaHCO3(3)强Ⅱ.(1)干燥氯气(2)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4)Ca(ClO)

2+CO2+H2O=CaCO3↓+2HClO【解析】Ⅰ.(1)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加热时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以判断是否分解,而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鉴别二氧化碳,现象不明显,故选c。(2)小试管

加热温度较低,如能分解,可证明NaHCO3不稳定,而Na2CO3加热温度较高,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连接小试管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连接大试管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可证明Na2CO3较稳定,试管④中装入的固体应该是Na

HCO3。Ⅱ.氯气中含有少量水蒸气,浓硫酸能够吸收氯气中混有的水蒸气,起到干燥氯气的作用。干燥的有色布条遇到干燥的氯气不褪色,遇到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潮湿的氯气(其实是氯气与水反应的次氯酸)

具有漂白性。(1)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氯气。(2)证明氯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3)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l2+2Ca(OH)2=CaCl2

+Ca(ClO)2+2H2O。(4)漂白粉溶于水后,遇到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漂白、杀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24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Ⅰ.(1)防止暴沸(1分)3Fe+4H2O(g)=高温Fe3O4+4H2(2)检验纯度(1分)(3)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4)①将滤液中含有的Fe2+

氧化成Fe3+(1分)②冷却结晶(1分)化学ML参考答案·第8页(共8页)Ⅱ.(1)2Al+2OH−+2H2O=22AlO+3H2↑5.4(2)1∶1(3)1∶3【解析】Ⅰ.(1)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3Fe+4H2O(g)=高温Fe3O4+4H2。(2)如果要在C中玻璃管处点燃氢气,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检验纯度。(3)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为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4)

①因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将滤液中含有的Fe2+氧化成Fe3+:2Fe2++Cl2=2Fe3++2Cl−。②由FeCl3稀溶液得到FeCl3·6H2O晶体,需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