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668.000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doc,共(17)页,668.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b22b9d922aa796d4fe55fd9cf646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1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这是得益于哪一种制度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

制【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分封制度在前期有效的维护了西周统治,促进了西周经济和文化发展,A正确;宗法制主要是维系宗族内部稳定,排除B;西周并未实行郡县制,排除C;行省制是元朝制度,排除D。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

”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法律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西周“田里不鬻”反映

的是井田制,因为在井田制之下土地名义上是归周天子所有的,因此是不允许被买卖的;到战国时期“民得买卖”反映的是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土地归个人所有后就可以买卖了;故其反映的根本问题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也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点评:此题为推理型选择题。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

象。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3.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

定以相应的官职……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民众会和法庭的成员”“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雅典人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B.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有利于工商

业奴隶主阶层参政C.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D.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打击【答案】A【解析】【详解】雅典民主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可以享有民主的主要是公民,梭伦改革规定公民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少来享受一定的权利,‘雅典人’的说法

错误,符合题意,A正确;梭伦等级制度动摇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工商业者参与政权,不符合题意,B排除;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表明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不符合题意,C

排除;梭伦改革打击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选A。4.雅典梭伦改革、秦朝郡县制和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答案

】C【解析】【详解】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公民等级,打破了血缘关系;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世袭制,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局面,都打破了世袭特权,故选C;A项不符合梭伦改革的内容,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排除;B项不符合秦朝郡县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但是因为秦朝的法律严苛,阶级矛盾激化,排除;D项不符合秦朝唐朝,秦朝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科举制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排除。5.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

”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B.“光荣革命”的胜利C.《权利法案》的颁布D.两党制的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克服专制王权”即限制国王的权力,为此提供法律性保障的是《权利法案》,故C正确;A、B两项只能说明推

翻了前任国王的专制统治,但无法为实现永久性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提供保障,克伦威尔的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便是例证;两党制是议会政治发展的产物,与是否“克服专制王权”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详解】请在此输入

详解!6.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A.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B.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C.致力于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D.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成立之初是一个松散的邦联,无法解决诸多问题,面临政治体制的危机,因此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成为美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所以美国1787年宪法中仅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

。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坚定地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无关;B选项错误,1787年宪法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里的人民包括欧洲移民,与种族歧视无关;D选项错误,美国

中央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是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7.下边两图是1820年—1840年间,中国海关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该项物品指的是A.茶叶B.纺织品C.鸦片D.工艺品【答案】C【解析】【详解】从进口总数

变迁统计图与进口单价变迁统计图来看,该物品应是鸦片,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故C正确;茶叶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不可能不断增加进口总数,排除A;鸦片战争前,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外国纺织品、工艺品进口量不可能大幅增加,排除BD。8.1912年

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据此可知,清帝退位A.宣告了清末新政的结束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

一D.导致了革命果实被窃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帝逊位诏书》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转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民族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C;清帝退位标志封建帝制的结束,A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在清帝退位前,B错误;清帝退位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筹码,清帝

是否退位都不影响袁世凯去窃取革命果实,D错误。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B.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C.国民党一大召开——南

昌起义——北平谈判D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民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下开展北伐战争;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双方走向了对峙,

长征是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此时为对立关系;在1937年抗日战争中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双方逐渐走向了合作,故答案为B项。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根本原因在于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是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农群众利益的政党。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两党关系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两党能暂时放弃对抗走向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两党的合作关系就会破裂而走向对抗。对于两党关系的演变过程

,一定要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分析。10.下图中的“光荣证”见证了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由此可以推测出较合理的历史信息是A.此证关联的历史事件是淮海战役B.此关联事件开启了解放战争反攻序幕C.此事件使中国全境都获得了解放D.侧面反映人民解放战争能

获胜的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的时间“1949年四月二十六日”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和普通民众船工共同完成了渡江战役,体现军民一家,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获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群众力量的支持,故选D;根据材料图片中“渡江船工光荣证”和“一九四九年四月”可知

,此证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故A错误;拉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是1947年,排除B;中国全境在1949年未解放完毕,故C错误。11.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①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等一系列起义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④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

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用排除法。①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中共活用“马列主义”的表现。②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项。【详解】12.“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把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国家根本大法中规定下来的。上述内容摘自A.《新民主主义论》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C.《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过渡时期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54年宪法的颁布正是在这一时期,故选B

;AC项都处于新中国成立以前,排除;D项出现于三大改造以后,排除。故选B。13.周恩来说:“如果这样一个建议都被‘联合国军’有关国家所拒绝,那么,这种拒绝协商和和解的精神,将为国际会议留下一个极其不良的影响。”该“

国际会议”是指A.日内瓦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万隆会议D.G二十国峰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军’有关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指的是1954年为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半岛问题,五大国召开的日内瓦会议,A项正确;26届联大、

万隆会议和G20峰会,均与“联合国军”的协商、和解等无关,BCD三项错误。14.以下属于我国“全方位外交”主题内涵的历史事件是A.日内瓦会议B.中美关系正常化C.重返联合国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解析】【详解】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现了新

时期“全方位外交”的主题内涵,D项正确;作为世界五大国之一参与的日内瓦会议、改善双边关系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团结发展中国家重返联合国,都不是最能体现“全方位外交”主题内涵的事件,ABC三项不符合题意。15.上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更

名潮”说明这些国家A.政治体制的变革B.社会制度的变化C.对外政策的调整D.共产党失去政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

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欧剧变的历史.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即有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故选B。A项不符合材料;C项与东欧剧变无关;D项不是本质的动向

。考点: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欧剧变16.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它的特点是()A.井田制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B.井田属于诸侯所有C.井田属于奴隶

和平民所有D.井田属于卿大夫所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下土地国有(即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A项正确;诸侯和卿大夫领有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BD两项错误;奴隶和平民在井田上劳动,没

有土地所有权,C项错误。17.唐代素有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之称,两宋的商业发展已经超过了唐代。下列为两宋商业繁荣表现的是A.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兴起B.长途贸易发展比较快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答案】C【解析】【详解】北宋时期在四川益

州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C正确;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兴起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长途贸易发展比较快是明清时期,排除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唐朝,排除D。故选C。18.英国1849年废除之前打击荷兰的《航海条例》,18

60年与法国签署贸易条约,消除贸易壁垒,大幅度降低彼此进出口关税,1842年与清朝签了《南京条约》,降低中国关税,这些都体现了A.早期的殖民扩张抢占殖民地要求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扩张要求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扩张要求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扩张要求【答案】B【解析】【详

解】废除《航海条例》,签订《南京条约》要求通商与降低减税,都是为了满足英国销售其工业品的需求,故B正确;材料时间与早期殖民扩张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C项;垄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19.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

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A.葡萄牙、英国、美国B.英国、意大利、德意志C.西班牙、荷兰、意大利D.意大利、法国、荷兰【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将掠夺来的巨额财富用于大量购买统治者需要的奢侈品,导致黄金大量外流,故为“黄金的漏斗”。新航路开辟后,荷兰1621年在美洲成立西印度公司,垄断了世界航运业,因此荷兰被称为“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因此意大利被称为“新航路的受害者”,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0.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出第一口油井,石油最

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石油产量的增加得益于A.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B.电力的广泛运用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

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并结合所学可知,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答案为C。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的广泛运用、垄断组织的形成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是都不是石油增产的原因,排除A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特征来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展的突出表现和影响,特别是石油工业和内燃机使用发明的影响。21.自1979年起,英国政府陆续把电讯、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的形式私有化。英国政府这A.放弃了国家干预B.消除了国有经

济C.推动了通货膨胀D.缓解了经济滞胀【答案】D【解析】【详解】1979年正是资本主义世界“滞胀危机”时期,英国政府的做法是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缓解经济危机,D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英国政府并不

是把所有行业全部私有化,故“消除”表述绝对,排除B;英国政府的做法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排除C。22.1951年,周恩来在报告中强调兴修水利和兴修铁路是经济工作的着手点。1952年的水利建设投入是国民党政府水利投入最高年的52倍,并且西南、西北地区多

条铁路在建和通车。这些经济措施A.奠定了抗美援朝的胜利B.扭转了西部地区的地位C.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开启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值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题干所列各项举措多为基础设施,有助于加速国民

经济的恢复,C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尚在恢复阶段,因此注重基础设施的修建,A选项中“奠定”夸大了题干所列举措的作用,排除;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因此在西北地区修建铁路并不能直接扭转西北地区的地位,排除B;1952年国民经济

恢复之后才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排除D。23.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通过此决议的目的是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

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为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选B;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C项是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排除;D项

是1978年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24.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当时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

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故AC项错误。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形成于21世纪初,故D项错误。25.《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

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A.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B.国家政体的变化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第二次转变是从新民主主义

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转变,三大改造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即生产关系的变革,故D正确;第二次转变是从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19

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第二次转变是从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BC不符合题意,排除。26.“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

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答案】B

【解析】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宣告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工业文明逐步取代农业文明,因此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个部分,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中国人的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是近代化(主要指经济工业化)的开端,故B项正确;A、C

、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A、C、D项错误。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再学习能力。这类题目往往是题干中给定一个概念,然后考生必须先根据题干中关于这一概念的阐述,明确其含义,然后根据这一含义再去判断选项是否符合上述概念的内容。所以考生必须具有自己学习新概念的能力,然后进行分析和

判断,这也是高考中展示考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考查方式,这可以有效避免读死书、死读书的学史方式。希望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关注。这一题给定的是判断历史阶段分期的标准“工业化”,考生理解了这一标准,就可以准确选择了。27.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

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工由美国的工厂联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表明苏联A.试图调整斯大林模式B.抓住了经济建设的机遇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D.经济建设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32年”可知,西方正爆发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而苏联正值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才会出现“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现象,说明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契机建设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苏运用联一

直实行斯大林模式经济,并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苏联建设是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契机,不是直接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苏联经济建设并不缺乏人才,材料主要说明借用经济危机时机进行工业化建设,故D项错误。28.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

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这表明新政①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②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③将生产的各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社会矛

盾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表明新政注重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财产税法》说明新政积极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①②正确,故选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国家监督生产的各环节,排除③,

故排除B;④中“消除社会矛盾”表述错误,新政只是缓和社会矛盾,不可能消除社会矛盾,排除④,故排除CD。29.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

理所当然,势在必行。”下列机构中最能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D.联合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

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超国家政治、经济实体的建立的趋势,欧洲联盟体现了这一趋势,故C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不是超国家政治、经济实体,故A排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属于经济区域集

团,故B排除。联合国,也不是超国家政治、经济实体,故D排除。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欧盟30.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山火肆掠,1500余所房屋毁于一旦,近10亿野生动物葬身火海,630多万公顷林地被

烧毁。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耗资工程,可以为澳大利亚提供资金援助的国际组织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19年澳大利亚遭遇山火,灾后重建需要大笔资金,澳大利亚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重建,因为世界银行负责协助成员国经济的复兴与建设,提供中长期贷款,故选A;BD

负责世界公平贸易的协调,不符合题意,排除;C负责短期贷款,为成员国提供汇率困难等方面援助,排除。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材料三中国没有以民主的

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

消极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答案】(1)举例: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

机处。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局面。(2)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作用:避免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是形成稳定的关键。(4)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趋势;政治制度变革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民主具有多样性。【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明清时期专制制度措施回答;第二小问从中国社会落后回答。(2)第一

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从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回答;第二小问从该宪法性质和反封建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结合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措施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的信息归纳回答。(4)本题属于开放题,围绕“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政治发展趋势

以及政治制度变革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两大影响: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三项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32.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联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000英里。1842年,《

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废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19世纪下半叶,汽船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摘编自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材料二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由于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把出售的谷物送往价格最昂贵的市场。他们变得目光短浅,因此饥荒的压力增加了。——摘编自甘地《

印度自治》材料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走向全球的名片,必将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

崭新的时代内涵。——摘编自“中国经济网”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地位的角度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2)材料二作者认为修建铁路对印度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据此指出作者的立场。(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并据材料三,指出“崭新的时代内涵”是什么?【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交通运输工具创新;政府立法。影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

中心。(2)影响:加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将印度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传播了疾病,导致了饥荒。立场:材料二作者是站在民族解放的立场,强调铁路带来的消极影响。(3)背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内涵:互利共

赢;共同繁荣;和平;合作。【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据材料一“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对远洋船舶的航行”等得出

交通运输工具的创新促进了英国物流业的发展;据材料英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废除旧法推动近代物流发展;影响:从世界经济地位结合所学可得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2)影响:据材料二“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

治印度的。铁路传播了腺鼠疫。……铁路还导致了饥荒频频发生”可得加强铁路的修建便利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而且传播了疾病;印度人将谷物出售至价格高的地区,加重了饥荒,显然印度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立场:反抗殖民印度倾向并结合出处“甘

地《印度自治》”得出材料二作者是站在民族解放的立场,强调铁路带来的消极影响。(3)背景:结合所学可得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内涵:据材料三“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等得出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和平;合作。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