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正阳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7)页,304.46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1915122cd5e1ada7894303f514f0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正阳高中2020—2021学年度下期19级第三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2021年6月12日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
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的灾异说。从理论上来看
,它能够让官员利用灾异来限制皇权。但从现实运用上看,结果却背离了理论设计的初衷,沦为儒生官员政治斗争的工具,而人主往往成为灾异解读的裁判者。这主要是因为()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B.理论设计存在先天不足C.灾异解释缺乏权威性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尖锐3.两汉时
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4.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据此可知()A.中外之间文化交流频繁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C.佛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D.民族融
合趋势不断增强5.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6.《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重大
涉及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B.体现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7.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僵化,王阳明提
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这一理论()A.坚决反对研习儒学经典B.主张格物致知寻求天理C.隐含着平等自由的倾向D.
受到西方人文精神影响8.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中国”、“南朝”等词都用于对明朝的称呼。顺治时期,“中国”一词在朝廷政治文书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1767年,乾隆皇帝明确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B.“中国认
同”不断发展深化C.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异9.著名学者罗志田认为,中国人都用器物、政制、文化三段论来诠释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不过却忽略了其间的一个重要差异,即前两次转变都是对外作战失败之后的“觉悟”,而第三次转变更多是一次自我的
“觉醒”。这种转变()A.是西方先进思想传播的必然结果B.是近代西方侵华方式转变的产物C.根植于近代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D.体现国人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10.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技大量传入中国。数学中微积分的引入,使得数学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化学中的定性
、定量分析法改变了过去满足于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描述。这表明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A.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转型B.完善了中国传统科学体系C.改善了中国社会的风气D.动摇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11.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
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12.1906~1911年,清政府举办了六届
留学毕业生考试。学部先举办学业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只授科名,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才能授予实官,廷试完全仿照旧式科举。由此可知,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A.渗透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助长了资产
阶级革命风潮C.拓展了科举制的实施范围D.促进了中国教有的近代化13.梁漱溟于1919年6、7月间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用到"文化运动"一词时,尚"自疑杜撰";六七个月后,但"竟成腐语滥套"。这表明()A.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启蒙B.马克思主义传播较广泛C.梁漱溟
思想发生明显转变D.民主科学观念已经落伍14.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通的。古典盛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对于使用它的农夫说,一个有用的粪筐,就是美的东西”。美
学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A.人文精神的觉醒B.平民权利逐步增加C.自然科学的衰落D.出现学术争鸣盛况15.自然法观念是指导罗马法的基本思想。西塞罗说:“遵循自然,根据自然法生活,就是说,这必定是最合法的和最有美德的生活方式”,在这一理论的支配下,
罗马法逐步改善了奴隶、妇女、家属的地位。这说明自然法()A.是万民法出现的重要原因B.推动罗马法由封闭走向开放C.赋予罗马法以理论指导D.促使罗马法尊重自然规律16.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
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己全部解决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末开始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D.量子力学得到物
理学界的普遍认可17.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18.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
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19.读下列《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图》该项统计可以看出()A.宗教改革对价值取向的影响B.牛顿力学对宗教观念的作用
C.工业革命对思想解放的推动D.进化论瓦解宗教观念的过程20.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构建民权政府B.批判
神权统治C.鼓吹人性解放D.主张平等自由21.18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民议会取消监禁专制授权令,否定了家长或家族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国民议会还规定,由新建立的家事评议庭专司听审父母和20岁以下子女的争讼,21岁的家庭成员不分男女,不再受父
权的管辖控制。上述内容体现了()A.个人意志即个人权利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C.男女的政治地位平等D.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22.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40—1786年在位)放弃了“君权神授”“联即国家”的论调,极力宜扬君主是“公
民同意将权利赋予他们中的杰出者”,是国家首脑或“国家第一公仆”。据此可知,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政治理念()A.开启了人文政治先河B.继承了路德新教思想C.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23.理性与科学带来西方政治动
荡、经济萧条和残酷战争,导致人们对理性与科学的幻想破灭。《等待戈多》的荒诞意识正是产生于这种破灭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和信仰危机之中。据此分析,该作品()A.否定科学和理性的意义B.推动现实主义文学兴起C.呼唤价值和信仰的重建D.倡导践
行个人主义思想24.有西方学者认为“通过国际媒体人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媒体关于共产主义政府政策失灵和两方生活方式的报道侵蚀了其(东欧)政权的合法性”。该学者旨在说明部分西方媒体()A.促进了西方和东欧的文化交流B.
推动了东欧社会的民主化进程C.展示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和生活D.充当了文化渗透与斗争的工具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
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
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等材料二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图强御辱“有用”
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辅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
。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摘编自李飞《由“集新”到“集
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原因。(1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馆的文化功能
。(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文化史的进程往往突破王朝界域,有着自身的发展序列,故中国文化史分期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冲决王朝藩篱,按文化自身演变的阶段性作出分期。同时,中国文化的进程,日益广泛、渐趋深刻地与外城文化发生互动。根据
以上判断,可将中国文化史做如下分期:第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第二,文明奠基及元典(经典之经典)创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第三,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第四,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第五,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第六,东
西方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明末迄今。——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择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近代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7.(15分)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的划界原则,大致出
于两类,即“随山川形便”与“犬牙交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述两种划界方式各有怎样的优缺点。(15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ACCBACBDADA题号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答案AADCCABABCCD25.(1)原因: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收藏的发展;启蒙运动传播了平等思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每点2分,共6
分)(2)趋向:从展示工业文明成果走向展示历史文物;走向独立和专业发展;公共性不断增强;民族性不断增强。(每点2分,共6分)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爱国意识进一步觉醒;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知识分子的推动;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重
视。(每点2分,共8分)(3)功能:推动科学文化研究;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1点2分,2点4分,3点5分)26.(12分)评分标准:论题部分0—2分,论证部分0—8分,结论部分0—2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分值要求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2—3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7—9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进行阐述;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
完整、清晰、文字通顺。4—6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0—3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
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示例:论题:唐宋明三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论证:在制度文化方面,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中国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在思想方面,儒家学派理学形成并发展,成为官方
哲学,塑造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在文学艺术方面,诗词、戏曲、小说、绘画、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科技方面,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技术成熟并应用,在中医学、农学等方面出现了总结性巨著。综上所述,唐宋明时期的中国文化,是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宝贵
财富,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7.【参考答案】“随山川形便”的划界方式:优点,充分考虑到不同自然地理区域的差异,采取适宜于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治理模式;缺点,容易形成封建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8分)“犬牙交错”的划界方式
:优点,打破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封闭割据局面,强化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缺点,增加了地方治理的复杂性和治理难度。(7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解析】结合材料中两种划界方式的特点以及对它们的评价,完成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