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三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答案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607.203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三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三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三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3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三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答案.docx,共(26)页,607.20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ccf132c478a4040fa0f6ae6aa3d8e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项城三高2023—2024学年度上期第一次考试高三生物试题(宏素)(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Ⅱ卷的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1-10题每小题1.5分,11-28

题每小题2分)1.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真菌和病毒等均会导致奶牛患乳腺炎,从而严重影响牛奶的产量和品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高倍显微镜镜检,可区分病原微生物的类型B.区分细菌和真菌最主要的依据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与其他病原微生物

相比,病毒无法在乳汁中繁殖D.细菌、支原体、真菌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答案】A【解析】【分析】1、病毒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详解】A、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细菌、支原体、病毒的具体结构,因此

无法使用高倍显微镜镜检以区分病原微生物的类型,A错误;B、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繁殖,因此病毒无法在乳汁中繁殖,C正确

;D、细菌、支原体、真菌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D正确。故选A。2.“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也开创了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使其迈入细胞水平。依据细胞内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

胞和真核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揭示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B.所有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不会被水涨破C.只能用真核细胞来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D.原核细胞有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是【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

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没有提及原核细胞,只是揭示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统一性,A错误;B、原核细胞中支原体没有细胞壁,B错误;C、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只有真核细胞有染色体,C正确;D、原核细胞的有些种类如蓝藻(蓝细菌)尽管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

作用,有些原核细胞尽管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C。3.“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原始真核生物吞噬了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始细菌,这种细菌和原始真核生物共生,并在长期的共生中逐渐演化成线粒体。下列叙述不能作为该学说的证据的是()A.线粒体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B.线粒体基因

组与细菌基因组具有明显的相似性C.与细菌相似,线粒体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D.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在原始来源上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

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线粒体含少量的DNA、RNA。【详解】A、线粒体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进行有氧呼吸的原始细菌也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

统,可以作为“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B、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菌基因组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C、原始细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线粒体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可以作为“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证据,C不符合题意;D、原始真

核生物吞噬了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始细菌,并在长期的共生中逐渐演化成线粒体,故演化成的线粒体的外膜来源于原始真核生物,线粒体的内膜来源于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始细菌,不能作为该学说的证据,D符合题意。故选D。的4.在提取蛋白质A的过程中,β-巯基乙醇的使用浓度

会直接影响蛋白质A的结构,当β-巯基乙醇的使用浓度过高时,蛋白质A的二硫键断裂,肽链伸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A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B.高浓度的β-巯基乙醇破坏了蛋白质A的肽键导致

其变性C.用适宜浓度的β-巯基乙醇处理蛋白质A并不会改变其氨基酸序列D.蛋白质A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

程。【详解】A、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A的功能与其空间结构的变化直接相关,A正确;B、当β-巯基乙醇的使用浓度过高时,蛋白质A的二硫键断裂,肽链伸展,蛋白质A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不会导致其肽键破坏,B错误;C、β-巯基乙醇的使用浓度过高时,蛋白质A的二硫键断裂,肽链伸展。蛋白质A的空间结构被

破坏,但是不会改变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C正确;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后,肽键没有被破坏,仍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D正确。故选B。5.2019年至2022年,科研人员在重庆三峡地区发现一种植物新物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和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表并将其命名为———三峡白前。若想对其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进行检测,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A.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不相同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

看到颜色变化C.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在高倍镜下能看到橘黄色脂肪颗粒D.在检测脂肪制作装片时,利用苏丹Ⅲ染色后可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

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详解】A、鉴定还原糖的

斐林试剂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都是NaOH溶液和CuSO4溶液,A错误;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C、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

红色(沉淀),C错误;D、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制作装片时,利用苏丹Ⅲ染色后可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因为苏丹Ⅲ溶于酒精,D正确。故选D。6.无机盐具有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缺Mg2﹢会导致光反应阶段吸收的光能减少B.哺乳动物缺Fe2﹢会导致血液运输

O2的能力下降C.HCO3﹣对血浆中pH的稳定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D.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高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答案】D【解析】【分析】无机盐的功能有:(1)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详解】A、Mg2﹢是组成叶绿素必不可少的成分,叶绿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所以植物缺Mg2﹢会导致光反应阶段吸收的光能减少,A正确;B、Fe2﹢是组成血红素的成分,哺乳动物缺Fe2﹢

会导致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B正确;C、无机盐能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HCO3﹣对血浆中pH的稳定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正确;D、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的含量过低,会发生肌肉抽搐,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症状,D错误。故选D。7.种子成熟是种子发育阶段之一,发生在母株上。

种子萌发是指种子成熟后从母株上脱落,遇到适宜的气候和温度等条件形成幼苗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干重会增加,主要来源于光合器官的光合产物输入B.储藏种子时需要保持干燥通风,主要目的是使呼吸产生的热量和水分及时散失C.有些种子萌发初期,有机物干

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种子呼吸消耗有机物D.种子萌发之前需要用水浸泡,种子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以增强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

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详解】A、种子成熟过程发生在母株上,和母株之间有正常的物质交流,种子有机物干重有所增加,其主要来源于光合器官的

光合产物输入,A正确;B、种子呼吸过程会产生水和热量,故储藏种子时需要保持干燥通风,通风的主要目的是使呼吸产生的热量和水分及时散失,否则种子容易发芽,B正确;C、有些种子萌发初期,有机物干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种子呼吸消耗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原料和能

量,C正确;D、种子萌发之前需要用水浸泡,种子主要通过吸胀作用吸收水分,D错误。故选D。8.下列关于化合物与生活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但可放心食用无甜味的馒头B.成年人补钙的同时服用维生素D,更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更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利于消化

D.胆固醇具有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重要功能,但不能摄入过多【答案】A【解析】【分析】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肽链变的松散;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详解】A、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使糖尿病病人血糖含量上升,加重病情,A错误;B、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补钙的同时服用维生素D,更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B正确;C、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变性,肽链变的松散更易被蛋白酶催化水解,利于消化,C正确;D、胆固醇具有参与血液

中脂质运输的重要功能,但不能摄入过多,否则可能引起血管堵塞,D正确。故选A。9.对蛋清溶液做如下两种方式的处理:(注:蛋白酶为一种催化剂,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经①②过程处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

坏B.③过程有水分子的产生,④过程有水分子的消耗C.向甲乙两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甲变紫,乙不变紫D.经处理后乙溶液中的肽键数目减少,而甲溶液中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蛋白质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

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析出的蛋白质再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属于物理变化。2、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受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如铅、铜、汞等)盐、一些有机物(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时会凝结,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即凝结后不能在

水中重新溶解,这种变化叫做变性。3、蛋白质水解:在蛋白酶作用下,肽键断裂,蛋白质分解为短肽或氨基酸。【详解】A、①②过程分别属于蛋白质的盐析和溶解,是物理变化,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A错误;B、③过程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破坏涉及氢键、二硫键的破坏,该过程没有水产

生。④过程蛋白质经蛋白酶水解为多肽和某些氨基酸而消耗了水,B错误;C、甲、乙两种溶液中均有肽键存在(乙中含蛋白酶,蛋白酶是蛋白质,含有肽键),向甲、乙两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溶液变紫色,乙溶液也会变紫色,C错误;D、①

②过程分别属于蛋白质的盐析和溶解,是物理变化,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甲溶液中的肽键数目不变;④过程蛋白质经蛋白酶水解为多肽和某些氨基酸,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乙溶液中的肽键数目减少。D正确。故选

D。10.泛素是一类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小分子蛋白质,它可以与目标蛋白中赖氨酸的ε氨基结合,对目标蛋白形成多聚泛素化标记,然后引导其进入蛋白酶体(含有大量水解酶)。当必需氨基酸匮乏时,肝细胞中E3泛素连接酶Ubr1会失活,不能催化脂滴保护蛋白Pli

n2的多聚泛素化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泛素化标记的蛋白质水解会产生小的多肽或氨基酸B.泛素与目标蛋白赖氨酸的ε氨基结合可能由E3泛素连接酶催化完成C.Ubr1可能是必需氨基酸受体,能与必需氨基酸结合并被激活D.对肝细胞Plin2中赖氨酸的ε氨基进行保护会减轻脂肪肝

【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题干可知:蛋白质泛素化的结果是使得被标记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为较小的多肽、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匮乏,Ubr1会失活,只有结合必需氨基酸才能起作用,故Ubr1可能是必需氨基酸受体,能与必需氨基酸结合并被激活。【详解】A、蛋白

质泛素化的结果是使得被标记的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为较小的多肽、氨基酸以及可以重复使用的泛素,A正确;B、结合题干“泛素可以与目标蛋白中赖氨酸的ε氨基结合,对目标蛋白形成多聚泛素化标记”、“当必需氨基酸匮乏时,肝细胞中E3泛素连接酶Ubr1会失活,不能催化脂滴保护蛋白Plin2的多聚泛素化降解

”推测泛素与目标蛋白赖氨酸的ε氨基结合可能由E3泛素连接酶催化完成,B正确;C、必需氨基酸匮乏,Ubr1会失活,只有结合必需氨基酸才能起作用,故Ubr1可能是必需氨基酸受体,能与必需氨基酸结合并被激活,C正确;D、对肝细胞Plin2中赖氨酸的ε氨基

进行保护,导致其无法被泛素标记,Plin2蛋白只有降解之后其中的脂肪才能利用,如果不能降解就会抑制脂肪的分解,从而造成肝脏脂肪的堆积,D错误。故选D。11.2022年5月,刘畊宏的《本草纲目》健身操火爆全网,带来一股全民跳健身操的热潮。如果我们了解组成细胞的分子等相关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

注重营养的均衡,进行科学健身。下列涉及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B.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原因是两种物质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易于氧化分解C.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絮状物,这一

过程改变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D.饺子馅中的无机盐进入人体细胞后,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答案】A【解析】【分析】1、无机盐(1)存在形式: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还有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功能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如Mg2+是构成叶

绿素的成分;PO43-是合成核苷酸原料;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动物Ca2+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③血浆中含有多种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渗透压、酸碱平衡是非

常重要的。【详解】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如蛋白质、核酸等,A正确;B、脂肪相较于糖类不易氧化分解,故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错误;C、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絮状物,属于盐析现象,是一种物理变化,蛋

白质结构和肽键数并不发生改变,C错误;D、饺子馅中的无机盐进入人体细胞后,大多以以离子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A。12.糖基化是在酶的作用下,蛋白质或脂质附加上糖类形成糖蛋白或糖脂的过程,起始于内质网,结束于高尔

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蛋白中的糖类分子叫糖被,一般位于细胞膜外表面B.糖脂中的糖类分子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C.糖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对其进行了加工D.与组成糖蛋白的元素相比,组成糖脂的元素中

没有N【答案】D【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性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部分蛋白质可以运动;在细胞膜中,糖类可以和

蛋白质、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详解】A、糖蛋白中的糖类分子也叫糖被,一般位于细胞膜外表面,具有识别作用,A正确;B、糖脂中的糖类分子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B正确;C、糖蛋白合成后需要发送至细胞膜,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进行了加

工,C正确;D、糖脂包括糖类和脂质,脂质中的磷脂分子含有N元素,所以糖脂中可能含有N元素,D错误。故选D。13.脂滴是细胞中储存脂类和能量的重要结构。中性脂首先在内质网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合成并累积膨大,最终从内质网上分离形

成脂滴。脂滴生成后,内质网定位蛋白DFCP1会定位在脂滴的表面,标记新生脂滴结构,脂滴通过融合进一步变大,生成成熟脂滴。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往往都伴随着脂质贮存的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包裹在脂滴表面的膜最可能具有两层磷脂分子B.脂滴表面若附有蛋白质,则其表面张力会降低C.脂滴通过融合变大,生成成熟脂滴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脂滴可以积累和贮存甘油三酯等,使细胞免受高脂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磷脂由一分子胆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甘油和两分子脂肪酸构成,胆碱一端为亲水的头,两个脂肪酸一端是疏水的尾。分子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详解】A、脂滴在内质网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合成并累积膨大形成,裹在脂滴表面的膜最可能具有单层磷脂分子,A

错误;B、蛋白质对水的亲和性大于磷脂疏水头部对水的亲和性,因此若脂滴表面掺杂蛋白质,则其表面张力降低,B正确;C、由题干可知,脂滴通过融合进一步变大,生成成熟脂滴,脂滴融合即膜出现融合现象,因此可以体现膜的流动性,C正确;D、由题干可知,多种代谢性疾病,如

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往往都伴随着脂质贮存的异常,因此可以推测脂滴可以积累和贮存甘油三酯等,从而避免细胞受高脂的影响,D正确。故选A。14.在分别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标记的人、小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当两种荧光分布均匀后继续观察,会发现荧光重

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成斑现象)。在细胞中加入阻断细胞骨架形成的药物细胞松弛素,膜蛋白流动性大大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降低实验温度,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混合均匀所用的时间可能会延长B.在细胞中加入呼吸抑制剂会影响某些膜蛋白的流动性C.成斑现象进一步证明了膜蛋白的流动性

D.膜蛋白与细胞内细胞骨架结合导致流动性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直接证明细胞膜上蛋白质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温度可以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A、该实验中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

别标记人、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由于温度会影响物质的运动,所以降低实验温度,蛋白质运动的慢,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混合均匀所需时间可能会延长,A正确;B、由于某些膜蛋白参与物质的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所以

细胞中加入呼吸抑制剂会影响某些膜蛋白的流动性,B正确;C、两种荧光分布均匀后再观察,会发现荧光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成斑现象)这进一步说明了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C正确;D、由题可知,细胞中加入阻断细胞骨架形成的药物细胞松弛素,膜蛋白流

动性大大增加。所以膜蛋白与细胞骨架结合会导致膜蛋白流动性降低,D错误。故选D。1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垂体细胞比皮肤的表皮细胞具有更多的粗面内

质网B.体积较大的卵细胞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C.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受体都位于细胞膜上,各种类型受体的结构都具有特异性D.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答案】D【解析】【分析】1、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2、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详解】A、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细胞是下丘脑细胞,A错误;

B、体积较大的卵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小,不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胚胎早期发育所需养料储存在卵细胞中,B错误;C、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识别不同的信号分子,受体分为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

受体两大类,C错误;D、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正确。故选D。16.如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蓝细菌②衣藻(低等植物)③大熊猫④冷箭竹⑤新冠病毒A.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生物是②③④B.含有核糖核酸的生物是①⑤C.能

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①②④D.含有中心体、核糖体的生物是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有DNA的生物都含有RNA;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新冠病毒是RNA病毒。【详解】A、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⑤是

新冠病毒没有染色体,其余三种生物都有染色体可发生染色体变异,A正确;B、核糖核酸即RNA,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既含有DNA又有RNA,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也含有RNA,故五种生物都含有核糖核酸,B错误;C、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

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冷箭竹和衣藻是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核糖体存在于所有细胞生物中,D正确。故选B。17.溶酶体所含的水解酶是由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当细胞处于“饥

饿”状态时,溶酶体吞噬消化分解一部分细胞器来获取能量,该现象为细胞自噬;休克时,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酶向组织内外释放,多在肝和肠系膜等处,引起细胞和组织自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休克时,测定血液中溶酶体水解酶

的含量高低,可作为细胞损伤轻重程度的定量指标B.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其膜蛋白的含量和种类与高尔基体膜的相同C.细胞自噬后的产物均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D.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说明了生物膜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A【解析】【分析】溶

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细胞膜的功能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膜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特性是流动性。【详解】A、休克时,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酶向组织内外释放,所以测定血液中溶酶体水解酶的含量高低,可作为细胞损伤轻重程度的定量指标,A正确;B、溶酶体是

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膜功能主要与膜蛋白的含量和种类有关,溶酶体膜与高尔基体膜功能不一样,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就有差异,B错误;C、细胞自噬后的产物,一部分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另一部分被细胞再利用,C错误;D、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说明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A。18.细胞

膜性结构中膜性成分的相互移位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能证明“膜流”的存在B.可用荧光标记技术验证“膜流”过程中物质的转移动态C.细胞核与细胞质物质交换的过

程中也存在“膜流”D.小分子物质离开细胞的过程不会发生“膜流”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

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膜流”是指细胞中膜性结构成分的相互移位和转移的现象,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没有膜泡运输,没有体现“膜流”现象,A错误

;B、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荧光标记技术验证“膜流”过程

中物质的转移动态,该过程存在“膜流”现象,B正确;C、细胞核与细胞质物质交换的一般通过核孔出细胞核,没有发生“膜流”现象,C错误;D、例如神经递质等是小分子物质,由囊泡运输,囊泡的膜和细胞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把神经递质运输到突触间隙,存

在“膜流”现象,D错误。故选B。19.动物体内90%以上的K+存在于细胞内,促进癌细胞内K+快速外流可引发癌细胞凋亡。科研人员将癌细胞分为两组,只为其中一组构建了K+通道(人工离子传输体系),并将两组癌细胞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A.K+借助人工离子传输体系从胞内外流需要消耗能量B.借助人工离子传输体系转运的K+只能顺浓度运输C.癌细胞膜上是否存在人工K+通道是该实验的自变量D.可用癌细胞凋亡率来衡量人工离子传输体系的效果【答案】A【解析】【分析】协助扩散为顺

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能量。【详解】A、K+借助人工离子传输体系从胞内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人工离子传输体系转运K+是通过K+通道完成的,属于协助扩散,只能顺浓

度梯度转运,B正确;C、由“科研人员将癌细胞分为两组,只为其中一组构建了K+通道”可知,癌细胞膜上是否存在人工K+通道是该实验的自变量,C正确;D、促进癌细胞内K+快速外流可引发癌细胞凋亡,若癌细胞凋亡率越高,说明人工离子传输体系的效果越好,D正确。故选A。20.以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某种溶液X中。细胞吸水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c曲线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吸水能力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曲线对应溶液中,细胞吸水能力维持稳定时,溶液X的浓度比初始浓度低B.b曲线对应溶液

中,细胞吸水能力开始减弱时,细胞开始吸收溶液X中的溶质C.c曲线对应溶液中,随着细胞吸水能力的减弱,原生质体的体积随之减小D.在不同溶液中,水分子进出细胞所需的ATP均主要来自线粒体【答案】A【解析】【分析】紫色洋葱鳞片

叶外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液泡,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可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详解】A、a曲线对应溶液中,细胞吸水能力增强,说明细胞失水,当维持稳定时,溶液X的浓度比初始浓

度低,A正确;B、b曲线对应溶液中,细胞吸水能力先增强后减弱,说明先失水后吸水,说明溶质可进入细胞,细胞从放入X溶液就开始吸收溶质,B错误;C、c曲线对应溶液中,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说明细胞吸水,原生质体的体积随之增大,C错误;D、水分子进出紫色洋葱

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2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性细菌,可引起多种严重感染。该菌能分泌血浆凝固酶,加速人血浆的凝固,具有保护自身不被吞噬等作用。下列关于血浆凝固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菌血浆凝固酶基因的载体是染色体

B.在核糖体上合成过程中,会发生脱水缩合反应C.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催化活性D.排出细胞时,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

种细胞器。【详解】A、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B、血浆凝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过程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会发生脱水缩合反应,B正确;C、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错误;D、血浆凝固酶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排出细胞,不

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故选B。22.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随着漏斗内液面的上升,水分子从烧杯进入漏斗的速率不变B.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C.图

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①表示外界溶液,②表示漏斗内的溶液,③表示半透膜。2、分析图乙,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

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钠离子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3、分析图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运输速率先增加后稳定,说明在主动运输,c点受载体的数量的限制。【详解】A、图甲中,随着漏斗内液面的上升,水分子从烧杯进

入漏斗的速率减慢,A错误;B、虽然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运输钠离子,但并不能运输氨基酸或其他物质,故载体依然具有特异性,B错误;C、题图乙中,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故两者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且需要载

体,其运输方式应为协助扩散,C正确;D、题图丙中,限制b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应为能量,而限制c点的才可能是载体数量,D错误。故选C。23.生活在盐碱地中的植物,其细胞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和液泡膜上

的Na+/H+逆向转运蛋白NHX1均依靠膜两侧H+的浓度梯度分别将Na+逆浓度梯度转运至细胞外和液泡内。液泡膜和细胞膜上的H+-ATP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转运H+,从而维持膜两侧的H浓度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OS1和NHX

1转运Na+和H+时均先与之结合,且结合部位相同B.SOS1和NHX1转运Na+和H+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不会发生变化C.抑制细胞呼吸,会降低盐碱地植物细胞液的浓度,不利于其渗透吸水D.植物体为了适应盐碱环境进化出了表达较多SOS1和NHX1蛋白的耐盐类型【答案】C【解析】【分析】转运蛋白分为载体

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而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详解】A、SOS1和NHX1转运Na+和H+时应先与之结合,但结合部位不同,A错误;B、SOS1和NHX1转运Na+和H+的过程中,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B错误;C、抑制细胞呼吸,会减弱H+-ATP泵逆浓度梯度运输H+,从而使细胞膜和液泡膜两侧H+浓度梯度降低

,减少SOS1和NHX1向细胞外和液泡内转运,从而影响细胞液渗透压的大小,影响其渗透吸水,C正确;D、盐碱地土壤渗透压高,SOS1和NHX1均依靠膜两侧H的浓度梯度分别将Na+逆浓度梯度转运至细胞外和液泡内,要想适应盐碱地,应该表达更多的N

HX1将Na+转运至液泡内,D错误。故选C。24.下列是某同学设计的几个实验内容,有关分析正确的是()的①淀粉酶+淀粉溶液②淀粉溶液+蒸馏水③淀粉酶+蔗糖④H2O2+肝脏研磨液⑤H2O2+FeCl3溶液

A.证明酶具有高效性时,可进行①②组实验或①⑤组实验B.证明酶的专一性时,可设置①③组实验,检验试剂可用碘液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时,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第④组实验D.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时,不宜选择第①组中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答案】D【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活温度

(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①②组实验只能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不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A错误;B、证明酶

的专一性时,可设置①③组实验,但检验试剂应使用斐林试剂,不能用碘液,B错误;C、H2O2加热条件下分解加快,故不宜选用④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D、酸性条件下,淀粉会水解,故不宜选用①组实验材料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故选D。25.图1为两种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某科研人员在酶

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检测加入了一定量的某种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酶才能发挥作用,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抑制剂A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位点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降低了酶促

反应速率C.据图2曲线可知,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加入的是抑制剂BD.若适当提高温度,图2曲线中的C点将向左下方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抑制剂A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位点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底物不能与酶结

合,抑制剂B竞争性结合酶与底物的结合位点;分析图2可知,加入抑制剂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升高而加快【详解】A、分析图1可知,底物只有与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才能结合并发挥作用,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B、抑制剂A与酶

活性部位以外的位点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底物不能与酶结合,降低了酶促反应速率,B正确;C、分析图2可知,加入抑制剂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升高而加快,抑制剂A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位点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底物不能与酶结合,抑制剂B竞争性结合酶与底物的结合位点,故若加入抑制剂B,则

随底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升高,C错误;D、因该反应是在环境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故适当提高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下降,C点向左下方移动,D正确。故选C。26.某人利用某α-淀粉酶与淀粉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

影响时,反应完全后使用某种方法检测葡萄糖含量,实验结果(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123456温度/℃102540557085葡萄糖相对含量0.1700.8491.1221.2711.3830.450A.实验组1和6的葡萄

糖相对含量较低,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整个实验有对照,但表中各组均为实验组C.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55~70℃D.利用麦芽糖、淀粉和α-淀粉酶的充分反应验证酶的专一性,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

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A、α-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实验组1的低温不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A错误;B、该实验不同组别之间形成对照,都是实验组,属于相互对照(对比实验),B正

确;C、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其活性都降低。结合表格可知,在实验温度范围内,70℃时葡萄糖的相对含量最高,故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55~85℃,C错误;D、麦芽糖水解后产物是葡萄糖,淀粉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和葡萄糖,由于麦芽糖和葡萄糖都

是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D错误。故选B。27.蛋白质分子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与其活性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磷酸化的过程是一个放能反应B.蛋白质去磷酸化后与双缩脲试剂不再发生显色反应

C.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属于可逆反应D.Ca2+载体蛋白磷酸化需要蛋白激酶的作用,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无活性蛋白质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变成有活性有功能的蛋白质;而有活性的蛋白质在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发生去磷酸化从而失去活性。【详解】A、分

析题图可知,蛋白质磷酸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的水解,因此是一个吸能反应,A错误;B、蛋白质去磷酸化后肽键并没有断裂,仍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C、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要用蛋白激酶,去磷酸化过程要用蛋白磷酸酶,因此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

化不属于可逆反应,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蛋白激酶可催化ATP水解,ATP水解后释放的磷酸基团与Ca2+载体蛋白结合后使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D。28.“轻罗小扇扑流萤”,乡村夏天的夜晚,草

丛中忽闪忽闪的萤火虫勾起了大家儿时的回忆。科学家已弄清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如下图1所示)。根据该原理设计的ATP快速荧光检测仪(如下图2所示),可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的A.无论是需氧型生物还是厌氧型生物均可用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检测B.萤火虫发光需要荧光素酶的催化,

它可以催化荧光素转化为荧光素酰腺苷酸C.ATP快速荧光检测仪只能检测是否有微生物残留不能检测其数量D.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细胞中储存大量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

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原理是荧光素与ATP接触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后者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详解】A、无论需氧型生物还是厌氧型生物均可生成ATP,据均可用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检测,A正确;B、由图可知,荧光素酶可以催化荧光素酰腺苷酸转化为氧合荧光素,B错误

;C、微生物残留量越多,产生的ATP越多,所发荧光强度越强,所以用荧光检测仪也能检测微生物的数量,C错误;D、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少,D错误。故选A。第П卷非选择题(共39分)29.如图分别表示生物

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从甲、乙、丙可以看出,生物大分子都是以_____为基本骨架。(2)甲图中的三种物质的单体都是_____。(3)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可

用图中字母_____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若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则构成它的五碳糖是_____。其含有的特有的碱基是_____。(4)丙图所示化合物高温加热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_____(能或不能)

发生紫色反应。(5)丙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氨基酸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答案】(1)碳链(2)葡萄糖(3)①.b②.②③.脱氧核糖④.T(4)能(5)(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核酸、蛋白质。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示三种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乙

图表示核苷酸链的一部分,b表示鸟嘌呤核苷酸;丙图表示四肽。【小问1详解】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核酸、蛋白质,从甲、乙、丙可以看出,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小问2详解】甲图表示三种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三种物质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小问3详解】乙图所示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

苷酸由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组成,可用图中字母b表的示,各基本单位之间由下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与上一个核苷酸的五碳糖相连接,即是通过②连接起来的。若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则乙是DNA,构成它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其含有的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小问4详解】丙图所示

化合物高温加热后仍然含有肽键,故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发生紫色反应。【小问5详解】丙是多肽,从氨基酸角度分析,其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30.下图为溶酶体形成的两条途径局部示意图。进入A中的某些蛋

白质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M6P受体识别,引发如图所示的过程,请分析回答:(1)与溶酶体酶形成相关的细胞器除结构A外还有________等(至少写出2个)。(2)进入A中的多种蛋

白质,只有溶酶体中的酶能形成M6P标志,表明催化M6P标志形成的S酶具有________。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酶无法正常转运到溶酶体中,从而无法发挥细胞内的消化作用,会导致一些________的细胞器等在细胞内积累,造成代谢紊乱,引起疾病。(3)溶酶体酶的多个位点

上都可形成M6P标记,从而大大增加了溶酶体酶与________和________上的M6P受体的结合力,这种特异性结合使溶酶体酶与其他蛋白质分离并被局部浓缩,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功能。(4)研究发现分泌到细胞外的溶酶体蛋白酶不具有生物学活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5)动物细胞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不作用于细胞正常结构成分:溶酶体内pH≤5,而细胞质基质pH≤7.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_A.正常情况下,水解酶不能通过溶酶体膜B.溶酶体膜经过修饰,不被溶酶体

内的水解酶水解C.其水解酶由溶酶体自身合成和加工D.酸性环境有利于维持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活性【答案】①.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②.专一性③.衰老和损伤④.高尔基体⑤.细胞膜⑥.信息交流⑦.胞外pH不适宜⑧.C【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溶酶体形成的两条途径,途径1是由高尔基体的囊泡形成溶酶体;途径2是通过胞吞溶酶体酶和细胞膜形成溶酶体。【详解】(1)溶酶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其形成相关的细胞器除结构A高尔基体外,还有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车间)、

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线粒体(提供能量)。(2)进入A高尔基体中的多种蛋白质,只有溶酶体中的酶能形成M6P标志,表明催化M6P标志形成的S酶具有专一性;若S酶功能丧失,会影响M6P标志的形成,进而影响溶酶体的形

成,使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不能及时清除,导致在细胞内积累,造成代谢紊乱,引起疾病。(3)由题图可知,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可包裹溶酶体酶形成溶酶体,说明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上具有M6P的受体;溶酶体酶和M6P受体特异性结合使溶酶体酶与其他蛋白质分离并被局部浓缩,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

交流功能。(4)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条件,溶酶体内的pH为偏酸性,分泌到细胞外的溶酶体蛋白酶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最可能的原因是胞外pH不适宜。(5)A、正常情况下,水解酶不作用于细胞正常结构成分,不能通过溶酶体膜,A正确;B、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经过修饰,不会被自身水解

酶水解,B正确;C、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D、溶酶体内PH<5,说明酸性环境有利于维持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活性,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溶酶体的形成过程,从题干和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并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1.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清水中不易涨破,而红细胞在清水中却容易涨破。1988年Agre在分离纯化红细胞细胞膜上的Rh血型抗原时,发现了一个水通道蛋白,命名为CHIP28。(1)水分子直接通过磷脂双分

子层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2)红细胞快速吸水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CHIP28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科研人员将水通道蛋白CHIP28插入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膜上,再将卵母细胞放入清水中。预期实验结果是_________。(3)为了进一步研究水通道蛋白CH

IP28的功能及影响因素,科研人员对人工制作的脂质体做了不同处理并置于某一溶液中,比较脂质体涨破的时间,如下表所示。组别处理实验结果A不含水通道蛋白CHIP28的脂质体破裂所需时间较长B插入水通道蛋白C

HIP28的脂质体短时间内膨涨破裂C插入水通道蛋白CHIP28的脂质体+Hg2+破裂所需时间较长(注:脂质体: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①脂质体内外溶液渗透压大小关系应为_________(填“等渗”、“外低内高”或“外高内低”)。②A、B两组实验结果说明____

_____。③B、C两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答案】(1)自由扩散(2)卵母细胞迅速吸水膨胀后涨破(3)①.外低内高②.水通道蛋白CHIP28有运输水分子的作用③.Hg2+对水通道蛋白CHIP28的功能有抑制作用【解析】【分析】物质的跨膜运输有三种方式:(1)自由扩散:

特点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且不消耗能量,如水、甘油、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2)协助扩散:特点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蛋白质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3)主动运输:特点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

体且消耗能量,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的跨膜运输等。【小问1详解】水分子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且不消耗能量。【小问2详解】结合题干“红细胞快速吸水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CHIP28有关”,科研

人员将水通道蛋白CHIP28插入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膜上,再将卵母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则会使该细胞迅速吸水涨破。【小问3详解】分析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脂质体上所加物质的种类,因变量为脂质体破裂所需时间,所需

时间越长,意味着水的运输速率越慢,所需时间越短,意味着水的运输速率越快;①为了使得水分能够发生渗透作用进入脂质体,需要让脂质体内溶液渗透压高于脂质体外溶液渗透压(水分子更多流向溶液浓度高的一侧),即脂质体内外溶液渗透压大小关系应为外低内高;②分析表格中A、

B处理措施可知,A、B两组的区别在于有无水通道蛋白CHIP28,有水通道蛋白的B组脂质体膨涨破裂所花时间短于没有无水通道蛋白CHIP28的A组,说明加入水通道蛋白CHIP28后,水分子进入脂质体的速率越快,即A、B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水通道蛋白CHIP28有运输水分子的作

用;③B、C两组的区别在于Hg2+的有无,C组加了Hg2+,破裂所需时间长于B组,说明Hg2+对水通道蛋白CHIP28的功能有抑制作用。32.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物质甲溶液中,发现其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曲线ABCD所示。据图和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植物细

胞吸收物质甲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写出3个)。曲线图中纵坐标是指_______(填“原生质体”或“细胞”)的相对体积,理由是_______。(2)理论上,细菌细胞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类似

曲线BC段的_______现象。曲线AB段_______(填“发生了”或“没有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比较P、Q两点所在时刻的植物细胞液浓度,其大小关系是P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Q。(3)用物质乙替代物质甲重复

实验,得到曲线ABCE,其中AC段与物质甲曲线完全重合,则实验刚开始时,溶液甲的渗透压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溶液乙的渗透压。若在C点加入清水,其曲线变化与CD类似,有人认为t2=2

t₁,请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_______(提示:渗透失水的量=渗透速率×半透膜面积×渗透时间)。【答案】(1)①.载体的数量,细胞呼吸强度(或氧气浓度),温度,pH②.原生质体③.细胞壁的伸缩性显着小于原生质体(2)①.能②.质壁分离③.发生了④.小于

(3)①.等于②.错误,渗透速率取决于浓度差,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时浓度差不同,原生质体大小亦不同【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AC段,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CD段,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

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小问1详解】AC段,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CD段,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说明植物吸收物质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故影响植物细胞吸收物质甲速率的因素有载体的数量、

细胞呼吸强度(或氧气浓度)、温度、pH等。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显着小于原生质体,故植物细胞吸水或吸水后发生变化的是植物的原生质体,因而图中纵坐标指的是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小问2详解】细菌细胞也含有细胞膜和细胞壁,故也能发生类似曲线BC段的质壁分离现象。水分子能透过细胞膜,故曲线A

B段发生了渗透吸水或失水。BC段,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同时由于物质甲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到细胞内,使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升高,吸水能力逐渐降低;到C点时,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外液浓度相等;大

于C点后,物质甲继续进入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吸水,故P点时的渗透压小于Q点。【小问3详解】用物质乙替代物质甲重复实验,得到曲线ABCE,其中AC段与物质甲曲线完全重合。分析曲线可知,实验刚开始时,溶液甲的渗透压等于溶液乙的渗透压。若在C点

加入清水,其曲线变化与CD类似,由于渗透速率取决于浓度差,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时浓度差不同,原生质体大小亦不同,故有人认为t2=2t1是错误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