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10)页,10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d253670b88ea327b1b503ac2fe15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2020.10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古之所谓国家者,非徒政治之枢机,亦道德之枢机也。使天子、诸侯、大夫、土各奉其制度典礼,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治。”这一论述
表明()A.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国家形成B.宗法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C.我国民主政治在周代已萌芽D.民本思想是古代的治国理念2.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变化()A.实现
专制下的权力转移B.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D.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
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原因是它们()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4.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这一做法()A.分化了地方行政
大权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C.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5.罗马人不重视法的形而上的研究,法学家提出的原则与理论,都是针对社会生活新出现的法律问题。正如恩格斯指出,罗马人的“重要兴趣是发现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反映罗马法()A.内容单一B.注重形式C.
强调实用D.具有主观性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
多参政B.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C.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D.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装......
.....................................订...........................................线...........................................7.法
国革命之初,仿效英国,在1791年宪法中宣布“路易十六是国家第一公务员”,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后,1884年法国议会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一决议的通过说明法国()A
.违背了英国制度创新的理念B.选择了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C.树立了法律至上的宪政观念D.解决了不同派别的利益诉求8.《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
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9.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
,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北伐战争D.淞沪会战10.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多次交涉,承诺保证它们在中
国的利益,甚至向英国保证不在上海地区用兵。这反映出日本()A.希望西方国家配合作战B.充分利用了列强间矛盾C.大肆出卖中国国家利益D.企图从外交上孤立中国11.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
“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12.陈旭麓说:“近代经济改组的过程,来自西方的轮船火车夺走了船夫、纤夫、脚夫、水手、店员的饭碗。据估计,1900年前后
,仅北京周边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4万人以上。”据此分析,义和团运动()A.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反洋教斗争激化的结果B.蕴含着以“争权利”为诉求的反抗意识C.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朝政府的统治能力D.
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13.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A.辛亥革命引发了军阀割据B.辛亥革命改变了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D.辛
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14.1942年,在共产党讨论如何研究党史时,毛泽东就指出革命的准备不是从1921年开始的,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
革命说起差不多,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毛泽东旨在()A.中共领导的革命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B.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在民主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
历史功绩必须得到肯定D.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15.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该机构的成立表明()A.工人运动内经济斗争转向了政治
斗争B.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走向结合C.中国革命受到了苏俄革命道路的影响D.中国革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结合16.1933年五六月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
,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A.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表明中共的工作重点转向改善生活C.是敌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的表现D.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17.1936年5月5日
,毛泽东朱德联名向南京政府和各党派、各团体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呼吁:“在全国范围首先在陕、甘、晋停止内战,双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体办法。”通电未再提“讨蒋”“反蒋”口号,且将“蒋贼’改为“蒋氏”。这一通电()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是全面抗战爆发的必然选择C.顺应
了西安事变之后的政治形势D.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8.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这一转变()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C.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19.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代表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汇报时指出:“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
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取得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B.开始着手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D.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20.1946年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时局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走上了和平民主新阶段,所以从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要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形式。”这一论断说明()A.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意愿B.中共已经放弃了武装力量C.重庆谈判消除了国
共分歧D.议会制在中国已完全确立21.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对版本观点变化的合理解读是()A.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B.德国政体日臻完善C.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D.工人阶级渐趋保守22.1886年5月1日,美国和加拿大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要求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1889年,第二国际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由此可知,国际劳动节的出现()A.完成了保障工人权益的使命B.旨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C.受到了世界民主运动的推动D.在世界各国获得了普遍认同23.十月革命前,列宁主要从革命视角看
待工会组织,认为工会应该团结和联合工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十月革命后,列宁主要从管理视角考虑工会的作用,认为工会应该在管理国家、教育工人、维护工人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这转变()A.适应了国家政治形态变化的需要B.主要基于劳动者维权的现实需要C.说明工人阶级成为
革命领导阶级D.表明工会的独立性获得充分发挥24.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组织全国各大城市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成宪法草
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该宪法出台的过程说明了()A.宪法修订程序是极其复杂的B.宪法制定的严肃性和群众性C.宪法的出台经过了充分讨论D.宪法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25.1
998年,青岛四方区瑞昌路街道的第二、六居委会启动社区直选。2000年,民政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社区建设。2002年,社区直选普及。这些措施表明我国()A.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拉开序幕B.基层民主选举获得不断发展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
善D.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26.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时间表现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年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20世纪90年代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D.国家关注公民基
本权利27.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指出,“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体制着手。”这一认识源于()A.“文革”对民主法制
的破坏B.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C.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28.制作大事年表是把握历史脉络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历史时序感的重要手段。下列事件在大事年表中应该放在1980年的是()①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②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
平统一的方针政策》③中共中央发文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9.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
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A.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B.我国当时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C.公有制经济已在中国建立起来D.我国当时社会已经完成工商业改造30.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
强,一国经济的波动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会不可避免地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波及其他国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运行的风险上升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面临严峻的
挑战C.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D.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各国维护主权二、材料题(共3大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有学者说:中国学
生之爱国运动,始于汉,盛于宋,而复兴于近代。材料一: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
死刑。桓帝时,太学生积极参与反宦官势力的斗争。北宋年间,经过多次改革,吸纳德才优秀者就读,太学生人数剧增,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北宋末年,曾发生过数次太学生救国运动。当时金兵南下,给民众带来深重苦难,太学生陈东多次愤慨上书揭发时弊、力主抗战,要求皇帝斩杀朝中“六
贼”;后又发起请愿运动,使主战派官复原职。当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去,自发组织起来的太学生积极营救,徐睽只身赴金营,大义凛然,后被金人杖死。——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中国的学生运动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时期,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北京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和游行请愿,随后津、沪、穗
等地的学生也给予了广泛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在内战爆发前,学生运动的高潮是发生在昆明的以“反内战”“反独裁”“争取自由民主”为基本口号的一二一运动。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前,国统区的爱国学生掀起了遍布全国几十个主要城市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基本口号的“五二0”运动
;随后,国统区学生还掀起了一次次的斗争浪潮。在共产党领导下,进步学生从各方面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在斗争实践中,一些进步学生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据沙健孙《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宋时期太学生投身爱国运动的共同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生运动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6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从中汲取怎样的精神品质?(2
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民国时期上海各种传染病的流行曾给上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究其缘由与上海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变动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租界当局按照西方应对传染病的策略,通过一系列措施对传染病流行进行防治,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华界政府效仿租界的做法,开始构建传染病防治体系。与此同时,一些民间社团也倾注心力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活动,补充了政府行为能力的不足,促使传染病防治良好社会环境的初现,反映了上海城市公共领域的形成与民众公共意识的提高。——摘编自刘岸冰《民国时期上海传染病的流行与防治》材料二:新中国成
立之后,湖北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防疫体系,在省级建立了省防疫委员会、卫生防疫站和卫生防疫队等;在市级建立了市防疫委员会、防疫队、防疫站和交通检疫所等;在县级建立了县防疫委员会、防疫队、防疫站和实验卫生院等。湖北政府企图通过建立快速有效的疫区处理制度、建立完善疫
情报告制度、积极开展免疫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防疫宣传工作、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和防止疫病流行等措施来改变人民疫病丛生的问题。——摘编自曾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湖北省防疫政策与措施》(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上海传染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工作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采取的防疫措施并简析其重要意义。(8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经济发
展史中,不乏,存在着“阴差阳错”的历史现象。如某些经济措施的实施或某些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结果与初衷相背离,要么是“有心栽花花不开”,要么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可谓是“事与愿违”。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或近代经济史的相关知识,试举一例,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
,史实准确,表述清晰。)2022届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CDCCABDADCBAA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DACAACABBBACBA
二.材料题(共3大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12分)(1)背景:(4分)①社会矛盾尖锐,时弊丛生;②朝廷重视教育,太学制度不断发展,太学生群体壮大;③儒学忠君爱国和救世情怀的影响。(每点2分,任意2点得4分)
(2)(6分)(一)特点:(4分)①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诉求;②运动范围更加广泛、规模更大,形成呼应效应;③与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紧密配合;④有组织的(自觉的)斗争增多,逐步接受共产党的领导;⑤斗争的阶段性明显。(4分,答其中四点即可)(二)意义:(2分)①打击了反动政府的统治;②传播了马列主义思想
;③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④其蕴含的时代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答其中2点即可)(3)精神品质:关注现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家国情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拓进取。(2分,任意2点2分)32.(16分)(1)(8分)(一)原因:①地理因素
的影响;②移民众多和人口稠密;③政局动荡和战争频繁;④政府管理职能和防疫机制的缺失;⑤公共卫生和防治意识的不足。(任意4点得4分)(二)特点:①借鉴西方传染病防治经验;②政府与民间参与相结合。(每点2分,共4分)(2)(8分)(一)措施:①建立完整的防疫体系;②建立完备的应对机制;③开展爱
国卫生运动;④开展防疫宣传工作。(每点1分,共4分)(二)意义:①加强了民众卫生观念;②提高了民众防疫意识;③改善了民众生活环境;④有利于政权的巩固;⑤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开展。(任意4点得4分)33.(12分
)示例一:观点:重农抑商政策下古代中国工商业仍曲折发展。(2分)论证:自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使工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工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隋唐时期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尤其两
宋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草市”也更加普遍。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还出现了“商帮”。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8分)总之,
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真正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可谓是“事与愿违”。(2分)示例二:观点:以“自强”“求富”为旗号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分)论证: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是一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
口号、以挽救清朝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但随着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宣告破产,说明它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不可能实现。但是,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推动了本
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迈出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第一步。(8分)总之,洋务运动“有心栽花”以实现富国强兵巩固清王朝统治而未果,但“无心插柳”却促进了近代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并不断发展。(2分)(说明:举其他事例如清末“新政”,只要符
合题意,论证正确,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