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7)页,771.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a6efca2357f383c8e63a60fdaa607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1.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认为,电子绕核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光
电效应产生的条件为:光照强度大于临界值C.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运动电子具有波动性D.发现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金原子质量大而且很坚硬【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玻尔理论知道,电子的轨道不是任意的,电子有确
定的轨道,且轨道是量子化的,故A错误;B.光电效应实验产生的条件为: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故B错误;C.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故C正确;D.发现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故D错误。故选C。2.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
越强,有些人喜欢躺着看手机,经常出现手机砸伤眼睛的情况.若手机质量为150g,从离人眼约20cm的高度无初速掉落,砸到眼睛后手机未反弹,眼睛受到手机的冲击时间约为0.1s,取重力加速210m/s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手机与眼睛作用过程中动量
变化约为0.45kgm/sB.手机对眼睛的冲量大小约为0.15NSC.手机对眼睛的冲量大小约为0.3NSD.手机对眼睛的作用力大小约为4.5N【答案】D【解析】【详解】手机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眼睛时的速度大小为22100.22m/svgh===砸到眼睛后手机未反弹所
以相互作用的末速度为0,则手机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0.1520.3kgm/spmv===故A错误;设手机对眼睛的冲量大小为I规定向下方向为正,根据动量定理0mgtImv−=−,解得:0.45NsI=故BC错误;设手机对眼睛的作用力大小为F,则I
Ft=解得:4.5NF=故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150kgm=的人抓在一只大气球下方,气球下面有一根长绳.气球和长绳的总质量为220kgm=,当静止时人离地面的高度为5mh=,长绳的下端刚好和水面接触.如果这个人开始沿绳向下滑
,当他滑到绳下端时,他离地高度约是(可以把人看做质点)A.5mB.3.6mC.2.6mD.8m【答案】B【解析】【详解】设人的速度v1,气球的速度v2,根据人和气球动量守恒得:1122mvmv=,所以1225vv=,气球和人运动的路程之和为h=5m,则110m7s=,225m7s=,即人下滑
10m7,气球上升25m7,所以人离地高度为25m7,约等于3.6m,故B正确,ACD错误.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2.75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电流表G的示数不为零;
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1.7V时,电流表G示数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5eVB.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7eVC.当滑动触头向a端滑动时,电流增大D.改用能量为2.5eV的光子照射,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电流表G中也可能有
电流【答案】D【解析】【详解】AB.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1.7V时,电流表示数为0,知道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7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有EKm=hv-W0W0=1.05eV故AB错误;C.当滑动触头向a端滑动时,
反向电压增大,则到达集电极的电子的数目减小,电流减小。故C错误。D.改用能量为2.5eV的光子照射,2.5eV仍然大于1.7eV,仍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电流表G也有电流,即使移动变阻器的触点c,电流表G中也可能有电流,故D正确。
故选D。5.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3n=的能级跃迁到2n=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氢原子从2n=跃迁到1n=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nmB.当氢原子从4n=的能级跃迁到2n=的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能使逸出功为2.25eV的钾发生光电效应
C.用能量为1.0eV的光子照射处于4n=的氢原子,不可以使氢原子电离D.一个处于4n=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6种谱线【答案】B【解析】【详解】A.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当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释放的能量是10.2eV,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
射的能量是1.89eV,根据mnhcEEhv−==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所以从n=2的能级蹦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小于656nm,故A错误;B.从n=4跃迁到n=2的能级,释放的能量是2.55eV,而逸出功为2.25eV的钾,因2
.55eV>2.25eV,依据光电效应发生条件,可知从n=4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的光子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故B正确;C.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能级为-0.85eV,当吸收的能量大于等于0.85eV的能量,就会被电离,故C错误;D.
一个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故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立于平板车上,人与车的总质量为M,人与车以速度1v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当此人相对于车以速度2v竖直跳起时,车的速度变为()A.12MvM
vMm−−,向右B.1MvMm−,向右C.12MvMvMm+−,向右D.1v,向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和车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当人竖直跳起时,人和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在水平方向上的仍然动量守恒,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发生变化,所以车的速度仍然为1v,方向向右,故D正确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名师点睛】动量守恒要注意方向性,本题中人跳起,影响的是在竖直方向的动量,在水平动量不变.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A.爱因斯坦认为:光本身就是由一个
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光子)组成的B.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也是测定原子核半径的最简单方法C.核力一定是发生在核子间的吸引力作用D.发生轻核的聚变反应时,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变大【答案】AB【解析】【详解】A、爱
因斯坦在解释光电效应时,引入了能量子的概念,认为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即光子组成,故A正确;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内部集中所有正电荷及几
乎全部质量,所以α粒子散射实验是估算原子核半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故B正确;C、核力与万有引力、库伦力的性质不同,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m,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故C错误;D、重核裂变反应或轻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核子数不变,但质量发生亏损,
所以核子平均质量变小,故D错误;故选AB.【点睛】爱因斯坦在解释光电效应时,引入了能量子的概念,认为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即光子组成;核力与万有引力、库伦力的性质不同,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m,
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重核裂变反应或轻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核子数不变,但质量发生亏损,所以核子平均质量变小.8.如图所示,将一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物块。今让一小球自
左侧槽口A的正上方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半圆槽内由A向B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由B向C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也守恒B.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C.小球自半圆槽的最低点B向C点运动的过程
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D.小球离开C点以后,将做斜抛运动【答案】CD【解析】【详解】A.只有重力或只有弹力做功时物体机械能守恒,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由B到C过程中,除重力做功外,槽的支持力也对小球做功,小球机械能不守恒,由此可知,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
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B.小球在槽内运动的前半过程中,左侧物体对槽有作用力,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的动量不守恒,故B错误;C.小球自半圆槽的最低点B向C点运动的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
C正确;D.小球离开C点以后,既有竖直向上的分速度,又有水平分速度,小球做斜上抛运动,故D正确。故选CD。9.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铀23892U发生α衰变,生成新原子核X,已知α粒子和新核X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原
子核X的电荷数为91,质量数为236B.α粒子做顺时针圆周运动C.α粒子和原子核X的周期之比为10∶13D.α粒子和原子核X的半径之比为45∶1【答案】CD【解析】【详解】A.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
知,原子核X的电荷数为92290−=质量数为2384234−=故A错误;B.α粒子带正电,由左手定则可知,α粒子做逆时针圆周运动,故B错误;C.根据2π=mTqB可知,α粒子和原子核X的周期之比αX49010234213TT==故C正确;D.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α粒子和原子核X的动量大小相同,且有2vqvBmr=得1mvrqBq=可知,α粒子和原子核X的半径之比为αX904521rr==故D正确。故选CD。10.在冰壶比赛中,红壶以一定速度与静止在大本营中心的蓝壶发生对心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如甲图所示.碰
后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蓝壶前进方向的冰面,来减小阻力.碰撞前后两壶运动的v-t图象如乙图中实线所示,其中红壶碰撞前后的图线平行.已知两冰壶质量相等,由图象可得A.红、蓝两壶的碰撞可能是弹性碰撞B.碰撞后,蓝壶的瞬时速度为0.8m/sC.碰撞后,红、蓝两壹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6D
.碰撞后,红、蓝两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为5:4【答案】BD【解析】【详解】设碰后蓝壶的速度为v,碰前红壶的速度0v=1.0m/s,碰后速度为0v=0.2m/s,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0mv
mvmv=+,代入数据解得:v=0.8m/s,碰撞过程两壶损失的动能为:222001110.16222kEmvmvmv=−−=m>0,所以红蓝两壶碰撞过程是非弹性碰撞,A错误,B正确;设碰撞后,蓝壶经过ts时间停止运动,根据三角形相似法知,1.21.011.0t−=,解得蓝壶运动时间:t
蓝=5s,由图示图线可知,红壶的加速度大小:1.21.00.21vat−===红m/s2,碰撞后红壶的运动时间:00.210.2vta===红红s,则碰撞后红、蓝壶运动时间之比为1:5,C错误;蓝壶的加速度大小:0.80.165vat===蓝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g=,解得动摩擦因数:ag=,则红、蓝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0.20.1546aa===红红蓝蓝,D正确.11.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运动,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撞,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M与m的比值可能为()A.2B.3C.4D.5
【答案】AB【解析】【详解】设碰撞后两者的动量都为P,由于题意可知,碰撞前后总动量为2P,根据动量和动能的关系有:22kPmE=,碰撞过程动能不增加,有:22222(22)pppMMm+,解得:3Mm,由于两者碰撞之后M的速度不大于m的速度,设碰撞后M的速度
为1v,m的速度为2v,根据题意可得12Mvmv=,故1Mm,综上所述,AB正确.【点睛】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解答此题关键是知道系统的动量守恒,以及在碰撞的过程中动能不增加,通过这两个关系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关系
.12.如图所示,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放有序号是1、2、3、……、n的木块,所有木块的质量均为m,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开始时,木板静止不动,第1、2、3、……、n号木块的初速度分别为v0、2v0、3v0、……、nv0,v0方向向右
,木板的质量与所有木块的总质量相等,最终所有木块与木板以共同速度匀速运动,则A.所有木块与木板一起匀速运动的速度为14n+v0B.所有木块与木板一起匀速运动的速度为12n+v0C.若n=3,则第2号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056vD.若n=3,则第2号木块在
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067v【答案】AC【解析】【详解】AB.木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木块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v0+3v0+…+nv0)=2nmvn,解得:0(1)4nnvv+=故A项正确,B项错误;
CD.第(n−1)号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最小,设此时第n号木块的速度为v.对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00001(23)(21)nmvvvnvnmvmv−++++=−+①对第n−1号木块
,由动量定理得:10(1)nmgtmvmnv−−=−−②对第n号木块,由动量定理得:0mgtmvmnv−=−③由①②③式解得:01(1)(2)4nnnvvn−−+=,当n=3,第2号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2min056vv=,故C项正确
,D项错误;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3.在“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A、B两球在碰撞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实验中选取两个半径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实验装置和具体做法如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将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释
放,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将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释放,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并画出实验中A、B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图中F
、E点是A碰B球前后的平均落点,J是B球的平均落点,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依据上述实验装置和做法,回答下面问题:(1)两小球的质量m1、m2应满足m1________m2(填写“>”、“=”或“<”);(2)现有下列器材,为完成本实验,必需的是_____;A.秒表B.刻度
尺C.天平D.学生电源(3)如果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图中各点间的距离,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____。A.AABmOFmOEmOJ+=B.AABmOFmOEmOJ=−C.AABmOFmOEmOJ=+D.AABmOEmOFmOJ=+【答案】(1).)>(2).BC(3).C【解析
】【详解】(1)[1]为了防止入射球反弹,质量应满足m1>m2。(2)[2]碰撞后两球都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同,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同,选择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0=mAv1+mBv2两边同时乘以时间t
得:mAv0t=mAv1t+mBv2t则mAOF=mAOE+mBOJ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AOF=mAOE+mBOJ由公式可知,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所以需要天平;需要测量小球的水平位移,所以需要使用刻度尺;故需要
选择的器材有:BC。(3)[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要验证的是AABmOFmOEmOJ=+,故C正确ABD错误。14.“光电效应”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若光电管的阴极材料为铷,已知普朗克常量346.6310Jsh−=
。(1)若电源断开,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铷的截止频率,电流表中_____(填“有”或“无”)光电流通过。(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cU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cν=_____Hz,逸出功
0W=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有(2).145.1410(5.14-5.17都算对)(3).193.4110−(3.41-3.43都算对)【解析】【详解】(1)[1]电源断开,由于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铷的截止频率,有
光电子逸出,则电流表中有光电流通过。(2)[2][3]由图可知,当入射光的频率等于5.14×1014Hz时,遏止电压为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零,可知铷的截止频率等于入射光的频率,即νc=5.14×1014Hz。根据hvc=W0,则可求出该金属的逸出
功大小W0=6.63×10-34×5.14×1014=3.41×10-19J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15.足球场上,一个质量为0.5kg的足球以20m/s的速度向小明飞来,小明飞起一脚将足球反向踢回,踢回的速度大小为30m/s,脚与球的接触时间为0.2s.(忽略脚踢
球时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求:(1)足球动量变化量的大小;(2)脚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答案】(1)25kgm/s(2)125N【解析】【详解】(1)动量变化量的大小()21pmvmvv==−规定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代入v2=-30m/
s,v1=20m/s可得∆p=-25kgm/s,即动量改变量大小为25kgm/s(2)由动量定理可知:125PFNt==16.已知氘核质量为2.0136u,中子质量为321.0087uHe,核的质量为3.0150u。两个速率相等的氘核对心碰撞聚变成并32He放出一个中子。(
质量亏损为1u时,释放的能量为931.5MeV。除了计算质量亏损外的32He质量可以认为是中子的3倍)(1)写出该核反应的反应方程式;(2)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是多少。【答案】(1)22311120HHHen+→+;(2)3.26MeV【解析】【详解】(1)由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式2
2311120HHHen+→+(2)质量亏损为()2.01362u3.01501.0087u0.0035um=−+=释放的核能为2931.50.0035MeV=3.26MeVEmc==17.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依次放置小物块A和
C以及曲面劈B,其中A与C的质量相等均为m,曲面劈B的质量M=3m,曲面劈B的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且曲面劈B足够高,各接触面均光滑.现让小物块C以水平速度v0向右运动,与A发生碰撞,碰撞后两个小物块粘在一起滑上曲面劈B.求:(1)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碰后物块A与
C在曲面劈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答案】(1)2014Emv=损;(2)2017200vhg=【解析】【详解】(1)小物块C与A发生碰撞粘在一起,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解得012vv=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2011(2)22Emvmv=−损
解得2014Emv=损(2)当AC上升到最大高速时,ABC系统的速度相等;根据动量守恒定律:01(3)mvmmmv=++解得0115vv=由能量关系2200111122()4()2225mghmvmv=−解得2017200vhg=18.
如图所示,质量为32kgm=的滑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道的AB部分是半径为0.3mR=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弧底部与滑道水平部分相切,滑道水平部分右端固定一个轻弹簧,滑道除CD部分粗糙外其他部分均光滑。质量为23kgm
=的物体2(可视为质点)放在滑道的B点,现让质量为11kgm=的物体1(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在滑道上的C点相碰后粘为一体(210m/sg=),求:(1)物体1从释放到物体2相碰前,1m速度大小;(2
)若.2m0CD=,两物体与滑道的CD部分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15=,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答案】(1)2m/s;(2)0.3J【解析】【详解】(1)物体1从释放到与物体2相碰撞前瞬间,物体1、滑道组
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物体1、2刚要相碰时物体1的速度为1v,滑道的速度为3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111331122mgRmvm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11330mvmv=−解得131213122m/smmgRvmmm
==+31m/sv=(2)物体1和物体2相碰后的共同速度设为2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11122mvmmv=+()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体1、2和滑道速度为零,此时弹性势能最大,设为pmE,从物体1、2碰撞后到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有()()22122
33121122pmmmvmvmmgCDE++−+=联立以上方程,代入数据可以求得0.3Jp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