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历史试题 .docx,共(8)页,811.23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8a1afec6e1cf317295b67ae95d4fd0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综合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苏美尔人在圆筒上雕刻图案,在柔软湿润的黏土上轻轻滚动圆筒,就可以复制图案(
下图),永久记录所有者的名字,由此圆筒变成“印章”。任何有财产的人携带印章,滚压出相符的印记,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权利。据此可知,此时的苏美尔地区()①出现了贫富分化②发明了字母文字③进入了文明阶段④雕刻技术领先世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2.下表为古巴比
伦西帕尔地区不动产契约中承租人情况简表。这反映了该地区()承租人身份无身份法官沙马什那迪图神庙主持神庙歌手理发师将军契约数(个)344623112承租人身份校尉信使神庙房屋监护商人总监长矛队长民族长占卜师契约数(个)4112
112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B.制定法律规范经济行为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商业借贷现象普遍存在3.古埃及的农具在几千年间没有多大改进,直到新王国时期才把犁头的形状稍稍改变了一下。就此,有人指出,古埃及的农业技术长长
地拖着新石器时代的尾巴,优越的农耕生产条件,降低了应用铜铁工具的迫切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古埃及的农业经济发达B.远古社会生产工具简陋C.古埃及文明较为落后D.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4.古代印度文明史因2
0世纪初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古代西亚文明最初只有《圣经》的零星的记载,19世纪以来考古发现了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发现了苏美尔、阿卡德和古巴比伦等文明。这表明()A.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是不确定的B.考古发现能够创造新的古代文明C.古代文明史的研究在过去重视不够D.历史研究需要不断了解
学术前沿5.柏拉图在谈到苏格拉底之死时认为,要让公民中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担任法官,他们有智慧、能容纳歧见,且受过训练,能独自审判。同时指出,无论是在私人案件还是公共案件中,每个公民都应参加,因为“一个人若是不参与审判就会感到自己不是这个共同体的真正组成部分”。这一认识()A.基
于对雅典政治利弊的反思B.强调雅典公民的社会责任感C.体现权力必须受到严格限制D.背离了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6.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后,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促使农耕文明在古代世界不断扩张的因素是()A.较稳定的农业产量B.较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劳动生产率C.高纬度的地理位置D.比较简单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
统7.“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从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A.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B.波斯帝国的强大C.马其顿帝国的统治D.罗马帝国的兴衰8.对如表所示思潮作用解读,正确的是()8、9世纪在基督教思想权威的统协下,加洛林王朝大力兴办教育,倡导学术研究,鼓励收集
古代文化典籍,支持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11、12世纪欧洲出现特有的高等教育形式——大学;市民自由的高涨,民族语言诗歌的流行,早期哥特式的艺术,成为创造性的时代标记;还出现了科学的和神学的拉丁语文献的繁荣
。14、15世纪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宗教观,宗教信仰成为纯粹个人的行为,把宗教事务和世俗事务区分开。A.颠覆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促进了大学职能的转变C.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D.弱化了国王的世俗权力9.下图是14世纪英国议会的一则令状。该令状表明当时的的A.英王在国家政权中处于主导B.议会是国家最
高权力机关C.英国摆脱了天主教会的控制D.议会维护国王与贵族利益10.中世纪的西欧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其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则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据此可知,该剧的
创作A.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1.12世纪的西欧城市学校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人学资格等。从教学内容上看
,城市学校注重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上述材料反映了()A.教育朝着精英化方向发展B.王权加强促进教育的变革C.近代科学知识得到社会重视D.城市教育的世俗化趋势明显12.1657年,德川幕府成员
德川光窗设史馆,以朱熹《通鉴纲目》为圭臬,开始修撰日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大日本史》。该书反映了()A.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B.东西方交流的成果C.德川幕府的保守封闭D.儒家文化圈的影响13.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
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如果说东非和西非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贸易的影响,则美洲印第安人完全是在当地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因征服和社会分化而进入文明时代,并建立国家的。”该学者意
在说明()A.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C.美洲文明发展独立性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14.公元8-15世纪,在西非先后兴起的国家包括()①阿克苏姆②加纳③马里④桑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15世纪,西欧出现了适宜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而此
时中国的罗盘针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广泛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辨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这有利于西欧()A.科技创新成为社会新风尚B.追求财富和探险的人文精神传播C.工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加快D.各国封建
君主积极资助殖民扩张16.明清时期,传入我国的美洲作物有近30种;美洲人民也开始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逐渐发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
明()A.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B.欧洲加强了对亚洲、美洲的掠夺C.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D.西方的世界殖民体系得以确立17.从西班牙所属西印度群岛出口到西班牙的烟草在1676-1680年平均每年为367阿罗巴,1681-1685
年平均每年为1289阿罗巴,1686-1690年平均每年为3314.5阿罗巴,1691-1695年平均每年出口2843阿罗巴。这些烟草的出口()A.体现了欧亚商品大交流B.使马尼拉大帆船的获利丰硕C.适应了西欧崛起的需求D.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18.
18世纪初,化学界普遍相信“燃烧”的过程就是物质释放燃素的过程,拉瓦锡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确认了燃烧是空气中的一种气体加入进来发生放热发光的剧烈反应,否认了所谓燃素分解,从而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这表明()A.科学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B.近代科学在诸多领域
取得成就C.拉瓦锡挑战经典力学体系D.科学与神学在艰难斗争中前行19.美国学者内森·加德尔斯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屈服于“即时新闻”和“一人一票”的“短期暴政”,的.民主受制于单纯选票竞争。据此可知,他认为西方民主制度()A.缺乏持续稳定的政治动力B.导致民粹主义泛滥C.能够保障民
众的选举权利D.体现天赋人权理念20.据统计,19世纪60年代,俄国有工厂工人和矿工80万,19世纪70年代,这一数字达95万左右,19世纪80年代,进一步达到165万。工厂工人和矿工数量的变化反映出俄国()A.最终完成了工业革命B.政策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殖民扩张拓
展了海外市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4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亚历山大在东方被征服各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座城市,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
经济活动中心,许多随军而来的希腊奴隶主在这些城市里开设手工作坊,经营工商业,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
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亚历山大东征毕竟是奴隶制时代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所以这个帝国的建立固然也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摘编自于春英、申芬《评亚历山大帝国在
历史上的作用》材料二汉朝沿袭中国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追求安居乐业,不到不得已,帝国不会轻易越过长城的防线去开拓领土”,因此,汉朝对外的冒险和军事征战十分有限,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也以汉文化潜移默化的影
响为主。罗马帝国作为一个依靠战争不断壮大的国家,其对外开拓的传统一直影响着罗马帝国各个阶层,“上至元首下至平民,都热衷于冒险和商业贸易”,因此,在罗马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罗马帝国的主动性更明显。在交流的物种中,罗马帝国对汉朝物品的渴求度远远高于汉朝对罗马
商品的渴求度。在罗马社会上丝绸一直都被高度重视,甚至帝国还曾掀起以穿丝绸为时尚的风潮。反观汉朝,虽然罗马的玻璃、钱币、毛织品等对汉朝社会也产生过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汉人更崇尚玉的传统,玻璃和钱币在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
——摘编自祁潇潇《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交流问题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摘编自刘成
《英国现代转型与工党重铸》材料二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其含义有三层:皇帝拥有这个国家,皇帝是国家范围内一切财产和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尽管臣民的财产可以买卖,但臣民的财产处分权仅来自皇权的默认和授予,皇帝只要愿意,可以任何方式剥夺臣民的这一权利,而宰相及官僚系统的权力也都来自皇权的授予;皇帝代表
这个国家,皇帝是整个国家的象征,皇帝的形象代表国家的形象,皇帝的意志代表国家的意志;皇帝的家族之命运即国家之命运,皇家灭亡即国家灭亡,皇家富有即国家富有,臣民必须承担保证皇家永远兴旺的义务。——摘编自任见《法国史传》材料三第一条
: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第十条:任何
人不应为其意见甚至其宗教观点而遭到干涉,只要他们的表达没有扰乱法律所建立的公共秩序。——摘编自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法国人的国家观念状况,并简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法国人国家观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
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
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
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