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81.511 KB
  • 2024-10-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10)页,181.51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d64b75992cb792f408cd24a2f895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命题人:一、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年3月20日根据“考古中国”通报,有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发现新的“祭祀坑”,与之前的祭祀坑

共同构成了“祭祀区”。专家推测,这是古蜀国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场所。这可以用来解释()A.早期人类文明的信仰及其文化B.神学色彩融入了国家政治生活C.礼乐制度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D.形成“多元一

体”格局2.锡命,即赐命,因锡命之时必有简策,故又称之为“策名”。所谓锡命制度,是指周天子进行封建诸侯、命官赋职、赏赉有功等活动时所举行的隆重典礼。据此可知,西周的锡命制度()A.便于周朝直接管理地方B.强化了周王专制王权C.彰显了周王的

共主地位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3.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与此相比,周人有明显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表明商周等

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4.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观兵于周疆”,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对方回答“统治天下重

在德,而不在鼎”。由此可推知,当时周朝()A.天子权威荡然无存B.仁政思想受到推崇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数次东巡,每次都立碑刻石,表1为部分碑文节选。表1秦灭六国原因《之罘

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觽,遂发讨师,奋扬武德。秦王朝的统治《碣石刻石》: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秦始皇的形象《东观刻石》: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据此可知,秦始皇意在()A.论证秦朝统治

的合法性B.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C.强调秦灭六国的正义性D.塑造和强化政治认同6.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记载:“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反映

出在秦朝的行政管理制度中()A.皇帝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B.君权和相权既依赖又冲突高二历史期中试卷第1页共8页C.重新调整国家的行政区划D.文书邮驿行政管理很严格7.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

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

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8.西汉初年,游侠“驰骛于间阎(里巷),权行州域,力折公侯”。西汉中期以后,游侠“虽为侠而恂恂(温恭谨信的样子)有退让君子之风”。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治国理念的根本改变B.君主专

制制度日益加强C.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郡国并行体制的推行9.西汉初年,设令、丞、尉管理地方行政,并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县三老、乡三老,因民俗教化百姓。东汉时期,三老教化之职完全由地方小吏取代,行政、教化合一。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君主专制

的强化B.乡里制度的瓦解C.世家大族的兴起D.官吏群体的儒化10.隋文帝实行“输籍定样”政策,规定由县令每年清查百姓,核定户等上下,对国家编户从轻征税,写成定簿,使地方官不致任意收税,而所定税额低于豪强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

。这一举措的政治目的是()A.规范征税程序防止官吏腐败B.统一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管理C.减免农民负担维护社会稳定D.增强国家对劳动力的控制力11.有学者指出,唐代之前的基层乡官由乡里推选产生,官府对乡官也比较尊重,人们以充当乡官为荣。唐代

开始,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乡官改由官府指派,成为征收赋役和维护治安的工具,人们对乡官一职则避之唯恐不及。这种转变()A.缓和了基层社会矛盾B.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C.扩大了官僚选拔范围D.弱化了地方自治功能12.唐政

府动员全国力量,主持编撰了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典籍。如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这说明当时政府致力于()A.法律的创新B.制度的规范C.人民的健康D.国力的增强13.宋初,文官以“职”为衔,如殿阁学士、修

撰之类只是荣誉头衔,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这种现象自唐中叶以来已经大量出现,宋初更加普遍化。此举意在()A.避免权臣专擅权力B.保障政策的延续性C.落实重文轻武政策D.确保政权的合法性14.北宋推行二府三司制度,宰相权力受

到很大限制。南宋建国之初,宋金战争频繁,为便于处理紧急军情,宰相多兼职枢密使,自此之后相权日重。这说明,南宋初期()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C.中枢决策机构适时进行调整D.依靠官制改革保证政局稳定15.元代行省“无

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朝廷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其意在说明该制度()A.体现了地方制度建设的社会价值B.垂直管理上优于单纯的中

央集权C.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D.行政效率上优于单纯的地方分权16.明正统七年以后,翰林院新署落成,文渊阁开始成为内阁的官署;阁臣的办事方式不再像永乐时那样,日侍左右,备问代言,而是在文渊阁会议庶务,裁定机宜,对诸司奏启的批答,皇帝诏令的起高二历史期中试卷第2页共8页草,也均在

文渊阁进行。这意味着,明内阁()A.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关B.权限及地位得到提升C.可独自进行政务决策D.决策过程注重程序化17.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深受神宗皇帝信任,权倾朝野。张居正病逝后,皇帝先给予最高待遇葬礼,两年后却查抄其全部家产并流放其家属。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剧变表明()A.明代相权膨胀对

皇权形成威胁B.明代官僚体制存在制度性缺陷C.君臣共治的统治理念开始瓦解D.明代官员的监察体制日趋完备18.清统治者将东北视为“龙兴之地”,设立有别于内地的将军体制。1907年清政府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为东北三省最高长官,并在奉天、吉林、黑龙江建行省,设巡抚,取代将军体制,逐步废除了

旗民分治政策。这一变革()A.化解了满汉矛盾B.强化了中央集权C.加剧了边疆危机D.促进了国家认同19.雍正时,随着部分大学士人值军机处,大学士出现了内、外中堂之分。内中堂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国要务,外中堂的主要任务则是管理原先内阁日常事务。这种分工()A.提升了中枢机构运行效率B

.加强了内阁大学士的权力C.弱化了封建君主专制集权D.消除了君臣间的权力斗争20.清初,大臣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奏本章须先送内阁阅览票拟后再进呈皇帝裁夺。乾隆年间,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人内宫

,由皇帝亲自拆阅并用朱笔批示,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这说明奏折制度的形成()A.使内阁权力名存实亡B.体现了中枢决策机制的变化C.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助推清朝中央官制走向成熟2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

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中国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B.允许西方人来华传教游历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

都D.甲午战争后放弃宗藩朝鲜22.把近代的技术和制度视同枝叶的中体西用论,未能把欧洲文明作为基于与中国不同原理上的一种文化来进行把握。这种倾向也同样可见于洪秀全对基督教的理解,他认为欧洲宗教的基督教在古代中国也被信仰。由此可见,近代早期中

国人的这些思维()A.促进了“西学中源”思想产生B.展现了中西文化根源的相似C.有利于民众全面接受西方学说D.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变革23.1861年,法国驻沪代理领事爱棠称,“法租界长期以来不被注意地皮突然变得身价百倍,所有出卖的地皮都被争相购买”,因此“地皮价格抬得很

高,最初每亩地卖200两,已经被认为很贵了,现在即使卖1200两,买方还争先恐后”,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1864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上海成为对外贸易中心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D.

洋务运动的有力刺激24.在中国近代学制中.1904-1922年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这种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一1913)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戌学制(1922年)修身课改为公民课高二历史期中试

卷第3页共8页A.体现了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B.印证了民国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C.说明新文化运动加速了思想解放D.反映出平民人格与精神塑造被重视25.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和台湾,强制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

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申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际规则影响中国外交运作B.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C.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D.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26.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

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謦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27.下表是黄海海

战中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由此可以推断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艇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019120525艘沉没1200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300A.日军大获全胜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北洋水师主力尚存D.李鸿章“避战保船”28.1897年11月,德国借口山东巨野县群众

焚烧教堂杀死教士,派遣海军占领胶州湾。1898年3月,德国与中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取得了胶州到济南的铁路修筑权。这说明A.政治特权维护了经济利益B.山东沦为了德国的殖民地C.甲午战争激发了民族主义D.义和团运动导致瓜分狂潮29.1900年1月清

廷颁布了一道有关处理教案的上谕。在这道上谕中,清廷要求地方督抚慎重处理各地教案,不可将反对洋教者一概“目为会匪”,“良莠不分”……地方官在处理此等民教案件时,应该“只问其为匪与否,肇衅与否,不论其会不会、教不教”。由此可知,清政府()A.试图操纵和利用反帝势力B.沦为列强统治中

国的工具C.积极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D.谋求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30.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邮政大臣盛宣怀却下令将发至各地的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诏书扣押,两广总督李鸿章等则策划“东南互保”。由此可知()A.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朝廷B.义和团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C.地方督抚摆

脱了中央节制D.外交近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31.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口号的第24届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举办,各国运动员不分男女齐聚北京共襄盛会。但据历史可考,在古代希腊是不允许女子参加奥林匹克的,但可以参加专为女性设立的妇女运动

会,即“赫拉运动会”,这说明在古希腊()A.奥运会充满歧视和偏见B.妇女可享受男性公民的待遇C.妇女可以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D.奥运会加剧了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32.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年~前

396年)曾说:“他(伯利克里)……能够重视人民的自由,同时又能够控制他们……所以虽然雅典在名义上是民主政治,实际上权力正逐渐落入第一公民手中。”该主张()A.意在对公民政治进行反思B.旨在进一步发展公民政治

C.反映出公民内部矛盾尖锐D.民主政治失去合理性高二历史期中试卷第4页共8页33.罗马共和国时期,马勒奥洛因弑母被弟弟控诉而获判死刑,无嗣的他在遗嘱中故意剥夺了弟弟的继承资格而将朋友指定为遗产继承人。法官以弑母行为推定马勒奥洛

为“精神病人”,从而认定其遗嘱无效。可见,罗马法律实践()A.注重实质正义B.保障罗马民主C.维护诉讼程序D.破坏物权法原则34.基于自然法学说权利的天然性和不可剥夺性,罗马的诸多法律开始对父亲处置子女及其财产的行为进行规定或限制;到罗马帝

国后期,父亲对子女抚养义务的法律理念也出现在罗马法中。这反映了A.自然法学说具有实际法律效力B.罗马的习惯法已经被自然法取代C.罗马的家庭结构被自然法破坏D.自然法理念推动法律趋向人性化35.下表整理了古罗马时期三种主要契约形式的出现阶段和特点。

据此可知,古罗马契约形式的变化()A.折射诉讼程序逐渐简化B.缓解了外邦人和公民的矛盾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36.英国1832年改革在新兴城市设立了40多个选区,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和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选民在全

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上升到8%。这反映出英国()A.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B.土地贵族优势地位动摇C.普选权在英国得以实现D.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37.有学者研究后发现,“《权利法案》颁布后还没有严重的削减英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法国虽然有了18

75年宪法,但总统麦克马洪的野心还能看得见;而《德意志帝国宪法》更是不用说了…”他的研究能反映出()A.君主立宪制的弊端日益显露B.封建君主对资产阶级民主进行了抵制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之初还不完善D.资产阶级宪法不能制约国家元首的权力38.1881年,英国议会通过决

议,首相取得提请下院认定某项问题为紧急问题的权力,所涉提案不需要任何讨论而交付表决。1887年,下院领袖史密斯还提出一个新的程序规则:如果议员来不及在预定期限以前全部审核法案,则下院议长必须将法案的其余部分不经过讨论而提交表决。这些规定()A.促成了社会制度的转型B.折射出英国代议

制的衰落C.反映了宪政重心的转移D.凸显出议会下院中心地位39.美国历史上一宪法性文件曾规定:“凡未经本邦联召集之国会明确授予合众国者外,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及所有权能、领域与权利”。从国家治理

角度来看,这一规定()A.理性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关系B.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C.蕴含着极大的分裂主义隐患D.建立了一种全新代议制政体40.美国最高法院在裁决是否允许公开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的案子时,站在报纸而不是政府一边。美国最高法院还裁决说,新闻媒体

应该受到“第一修正案”的某些保护使之不受诽谤罪威胁,从而避免媒体业主因害怕受到诉讼和财产损失而不愿意对公共事务做充分报导。材料反映了()A.最高法院拥有媒体审核权B.最高法院拥有较高独立性C.媒体影响最高法院的审判D.新闻自由在美同

存在争议高二历史期中试卷第5页共8页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41一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0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少数诸侯在各自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封建。县成为行政区划的正

式名称是在战国中晚期。到春秋时期,郡的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大体完备。战国末期,各国基本上形成了郡、县、乡、里上下垂直统属的地方行政组织。秦朝为纯粹的郡县二级行政区划制。秦楚之际建立了按军功分封的新型封建制,诸侯王享有高度自

治权。汉景帝朝七国之乱后,诸侯王失去行政管理权,这标志着封建制被郡县制完全取代。——摘编自张信通《秦汉里治研究》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

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

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

分析其积极影响。(6分)4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法用战争打破清王朝对《南京条约》“一劳永逸”的愿望,并且《天津条约》明确规定条约“以十年为限”,可以“酌量更改”。随着眼界的打开,清朝君臣

对修约逐渐有了新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一些开明的官员纷纷上奏呼吁修约。1898年,总理衙门更是向英国提出“希望修改税则和条约中的通商各款”,虽未成功但迫使英国正面回应了中国的修约诉求。——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等高二历史期中试卷第6页共8页材料二

中华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大事记时间事件1924年下半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取消所有不平等条约的宣言,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1928年7—11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并先后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比

友好通商条约》等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掀起一股要求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热潮,国民政府与英美分别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1)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提出修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进程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从晚清到中华民国修废

条约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6分)(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在宋代,御史台“掌纠绳内外百官奸慝(te),肃清朝廷纪纲”,在监察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御史“六察”之名,唐代已有之,但入宋后湮没无闻,直

到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重推六察之法,才又成为御史台监督在京官司的一种重要形式。此后,御史台设置吏、兵、户、刑、礼、工六个察案,六案各由一名御史负责,在其领导下分头对各自负责的在京官署进行文书核查,纠举

其行政过程中的“稽迟违慢”等失误,并将之汇总到御史台长贰处,再将核查情况上报给中枢机构,如遇到重大问题则由当察御史同御史台长亲自向君主请示。虽然神宗大力推行六察制度,但并没有令察案取代言事成为御史台的唯一监察形式,但金元时期御史台对行政机构进行“刷卷”的职能,乃至明清六科给事中的设置,都深受六察

制度的影响。——摘编自杨光《六察法的推行与宋神宗时期监察制度的转变》高二历史期中试卷第7页共8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神宗时期六察制度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神宗时期六察制度的影响。(5

分)4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他一生著述颇丰,在《抱朴子内篇》中,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

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他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挑选了一些易获取且便宜的药物,改

变了之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在从事炼丹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应,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摘编自《晋书》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葛洪的贡献。(5分)(2)根据材料及所

学知识,简析葛洪取得成就的原因。(5分高二历史期中试卷第8页共8页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