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8 页
  • 大小 70.743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8)页,70.74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d5fcf1581987a46e80eba2239e244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语文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

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

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

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

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

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

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

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

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

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

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

的主要原因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

,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D.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

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

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D.而

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

更好地生存。B.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C.《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

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D.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答案】1.A2.B3.D【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可见并非“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

十五国风相对应”。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所有人”错,文本第二段中说的是“大部分人”:“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错。根据原文第四段“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可见,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故选D。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

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

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一词,在《孟子》中出

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

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

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

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

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

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缘于“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的观念。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

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

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

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

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材料二: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

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播下了人文思想

的种子。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和高标,做个君子自然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

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

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哪里有君子的身影,哪里就播撒了君子文化的种子。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一些人

因为与世俗生活完全同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半人”。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或者说,不少人不过是一次性活着,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做

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的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培养新一代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生命意识和人文素养。

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失去了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

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改造了“君子”概念的内涵

,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他一生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B.“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其他学派虽然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但对君子人格都表示认同赞许。C.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D.有

人认为,君子是百无一用的文弱书生,是腐儒书生的代表,缺乏血性和勇武,这是对“君子文化”的误解。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尊崇,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君子文化。B.君子一词历久

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至今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D.精致利己主义

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所以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6.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C.有力如虎,执辔如组。D.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异同。8.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答案】4.B5.A6.D7.①相同:两则材料都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内涵和意义。

②不同:材料一主要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来展开论述;材料二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论述。8.①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臬;②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君子文化

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③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

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他一生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错,根据材料一第2段中的“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的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可知

,原文是假设关系,答案省去了假设的前提,变成了既成事实,未然说成已然。C.“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错,根据材料二第2段中的“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可知,春秋时期的

君子仍然指政治上的统治者,只不过不再“纯粹”,道德修养的践行者也可被称作君子。D.“这是对‘君子文化’的误解”错,根据材料二最后1段中的“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可知,选项偷换了概念。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人们都把君子

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错,根据材料一第6段中的“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可知,选项扩大范围。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错,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的“

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可知,选项把充分条件当作了必要条件。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错,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中的“当下,君子文化的

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可知,该答案以偏概全。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

,居住不追求安适,是对君子生活的规定。B.是说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是对君子言谈举止的规定。C.是说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一般轻松,是对君子动作力量的规定。A、B、C三项都是对君子外在的要

求。D.是说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改正它,是对君子修身养性的规定,属于内在。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前六段“‘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

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

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展开论述君子人格的内涵;最后一段“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

基因……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阐释了君子人格的意义。材料二前四段“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

内外的规定的角度论述君子人格的内涵;第五段“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从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阐释君子文化的意义。根据以上分析,从相同和不同两个角度分别概括即可。【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材料一“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概括出: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

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臬结合材料二“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概括出: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君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

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结合材料二“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概括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三、文学类阅读

(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女孩与鼠孙春平前几年,我去辽西大山深处支教。那个村庄真是太偏远了。学校在村东的坡岗上,教室倒是不少,但学生只有四五十人,包括一到六年级,所以实际只占用了两间教室,一三五年级一间,二四六年级一间。我

住村里,村主任说让年轻的女老师住村外,不放心。眼下的东北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新常态,不奇怪。教室是几十年前盖的,虽然地面也铺过水泥,但啮齿类动物的牙齿可谓天下无敌,再加上当初用的水泥标号低,时间一久就成了豆腐渣。时常是,大白天的,半尺多长的老鼠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室里,甚至蹿

到讲台上去。我这人天生就怕鼠,一看见鼠游脚下,难免大惊失色。每到这时,教室里就闹腾起来,胆小的孩子哇哇喊叫,胆大的男生则又是用扫帚打又是甩石块土疙瘩。好不容易有学生抱来从亲友家借来的猫,可是那养尊处优惯了的猫见了老鼠非但不扑不咬,而且

竟从窗口跳出远遁。为这事,我也曾几次找村主任,建议买鼠夹买鼠药,没想到村主任摇头苦笑:“可不敢再试,学生们都不大不小的,真要一眼没照应到,手脚被夹了,或者鼠药被孩子送进嘴巴,那事情可就大了!”我说:“那就用水泥将教室地面重铺一次。”村主任仍是苦笑:“钱呢?”有一天放学时,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在最

后,她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我大惊。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不爱说话,学习却很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我问:“你怎么打?”小秋说:“反正我能打,你一看就知道了。但是,我要夜里打,天黑后我不敢一个人待在教室,老师能陪陪我吗?”我说:“好,

我陪你。但家长会让你夜里一个人出来吗?”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唉,又一个留守儿童,而且是自己独守。那晚,我把小秋拉到我的住处,煮挂面,还为她卧了两个鸡蛋。返校前,小秋说:“我回趟家,总得带上打耗

子的武器呀。”在村中路口,我再见小秋时,她仍是背着双肩书包,手上并没多出任何物件。我问:“武器带来了吗?拿出来给我看看。”小秋仍是笑:“暗器不可轻易示人的,别急嘛。”那夜,天空高悬着圆圆的月亮,教室里铺满了银辉。小秋拉我坐在暗处,掰碎一块饼子撒在脚

下,示意我不许出声。果然,耗子出现了。我刚要提醒,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远远地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儿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我去抓她放到课桌上的小物件看,小秋忙拨开我的手,

说:“老师别碰,脏死了。”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

是让人难以相信呀。那夜,小秋一共击毙五只老鼠。本来还可以击中更多,但夜半时分,第六只出现时,小秋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颀长,却显疲惫,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另一只

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的,耗子不敢出来,这东西有记性。”那夜,我和小秋同睡在我住处的土炕上。我问:“你怎么不跟你爸妈一起去外地呢?”小秋说:“

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出去打工了。”我问:“那你怎么不跟你奶奶在一起?”小秋说:“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我再问:“是谁教的你打秤砣呀?”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他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

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孙爷爷还说,梁山泊有个好汉,叫没羽箭张清,专用这个办法制敌,老厉害了。老师,我打秤砣的事你可一定要替我保密呀。”我在那个小山村只待了两年。时至今日,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

地发呆。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有删改)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我”在辽西大山深处支教的故事,那里老人和儿童留守是常态。B.教室里常出现老鼠,村主任拒绝了“我”用

水泥把教室地面重铺一下的请求,因为村里太穷了。C.小秋要帮“我”打老鼠,“我”带她回住处给她做饭,“卧鸡蛋”表现了“我”对她的怜惜。D.“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地发呆”,是因为没能帮助小秋,“我”感到愧疚。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

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女孩与鼠”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这一背景使后文的故事合情合理。C.小秋之

所以选择放过大老鼠,是因为可怜三只小老鼠,这为后文交代小秋的身世埋下伏笔。D.“我”是小说的讲述者,既能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11.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秋的性格特点。12.这篇小说让人既感到沉重,又感到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

,简要分析“沉重”“温馨”分别表现在哪里,并探讨这样写的好处。【答案】9.D10.B11.①坚强自立。父亲死去,母亲外出打工,她独自生活,学习防身术保护自己。②乐观懂事。老师的话使她想起自己的身世,顿时神色黯然,但是她很快咧嘴笑了;体谅奶奶要照顾比她小的孩子,选择独自生活。③善良。为了三只小

老鼠,她放过了大老鼠。12.沉重:文章描写的留守儿童小秋身世之悲惨、心理之孤独,让人感到沉重。温馨:小秋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孙爷爷、“我”的关爱,小秋自己也自立自强、善良可爱,让人感觉温馨。好处:沉重与温馨交织,既引发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又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解析】【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小说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是因为没能帮助小秋,‘我’感到愧疚”错误,从后文“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来看,“我”发呆是因为对小秋的挂念及对小秋命运的担忧。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B

.“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错误,小说第一段是“前几年,我去辽西大山深处支教……眼下的东北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新常态,不奇怪”,这段并没有写到主人公“小秋”。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的能力。文中对小秋的描写有,语言描写,如“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又嫁了人……”,“村里的孙爷爷呀。孙爷爷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

砣睡觉的”可见她坚强自立;“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打老鼠时放过带着三只小老鼠的大老鼠,可见她的善良;神态描写,如“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又咧嘴笑了”,语言“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等可见她乐观

懂事。由“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学习很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到最后,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远远地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

:“耗子鬼得很,不远点儿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小秋说:‘我爸和

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出去打工了’……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他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可知,小秋坚强自立。由“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听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

,他们都比我小”可知,小秋乐观懂事。由“第六只出现时,小秋却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硕长,却显疲惫,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

十天半月的,耗子不敢出来,这东西有记性’”可知,小秋很善良。【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梳理小说内容,筛选出和“沉重”“温馨”相关的情节,用凝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1)解答此题,要梳理小说内容,筛选出和“沉重”“温馨”相关的情节,再进行分析概括。小说主人公小秋是一个留守儿童,“沉重”主要指小秋留守儿童的现状——身世之悲惨、心理之孤独,让人感到“沉重”。比如,小秋“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

又嫁了人……”“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孙爷爷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小说又能让人感受到“温馨”,从小秋对待生活的态度、小秋与“我”的师生关系、小秋与孙爷爷的邻里关系等可以感受到这种温馨。比如,“小秋的

神色顿时黯然……又咧嘴笑了”“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小秋与“我”的师生关系,“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老师别动,脏死了”;小秋与孙爷爷的邻里关系中可以感受到这种温馨。(2)“探讨这样写的好处”就是要回答小说内容沉重和温馨交织的好处,应从读者感受和主题表达的角度

思考。从第一问分析可知,小说中的“沉重”与“温馨”相交织,既引发了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又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

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随迟

故也。今是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诗.》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

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文王问于吕望【注】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

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振鳏寡孤独。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

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注】吕望,姜子牙,姜姓、

吕氏,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吕望、吕尚。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B.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

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C.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D.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

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行不从”与”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B.“《诗》

曰”中的“《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C.“恺悌君子”与“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悌”字含义相同。D.“宿善不祥”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A.孔子强调了教化百姓的重要性,还认为执政者要先做好表率,这样以后还有人不服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B.针对鲁哀公“薄赋敛”会让国君贫穷的担忧,孔子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类比君王与百姓的关系,

告诉他百姓富足了君王不会贫穷的道理。C.吕望认为行王道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士大夫富足;还认为知道好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周文王听从了建议,当天就进行赈济。D.关于怎样爱护百姓的问题,太公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损害,给百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耽误农时

,不加重赋税等等。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2)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17.孔子和吕望(太

公)对于君主为政治国的看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的【答案】13.D14.C15.C16.(1)从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威严不同寻常却不轻易发威,(虽)有刑罚却(往往)放置不用。(2)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待百姓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听说他们饥寒就为他们悲伤,看

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17.①他们都认为君主为政治国要富民,要爱民。②孔子认为,要减轻百姓赋税,让百姓富足而且长寿;要教化百姓,对他们不轻易使用刑罚。③吕望(太公)认为,要行王道,使老百姓富足;要爱护百姓,要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对

待百姓。【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不能杀死他们。老百姓不懂得父子互相告状不对已经很久了,这是在上执政者的过错。(如果)执政者遵循正道,这样的人就没有了。”季康子说:“治理百姓

要把孝道作为根本,如今杀掉一人来羞辱那些不孝之人,不也可以吗?”“子父讼之不善”,主谓结构,“之”取独,前后均不宜断开,排除AB;“不孝”作“戮”的宾语,之间不宜断开,排除C。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含义和用法的能力。C

.理解错误,两句中的“悌”字含义不同。“恺悌”中的“悌”意为“平易”,“孝悌”中的“悌”意为“敬爱兄长”。句意:和乐平易的君主。/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C.“使士大夫富足”不合文意,不是“士大夫”,“霸国富士”中的“

士”是“武士”的意思。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迷”,迷失方向;“不试”,不轻易发威;“错”,通“措”,放置。(2)“为国”,治国;“遇”,相待,对待;“哀”,悲伤。【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

理概述文章有关内容的能力。文中“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政有使民富且寿”“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意思是“不教导就杀人,这是滥杀无辜”“为政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富裕而且长寿”“减轻赋税百姓就会富足,没有争斗的事百姓就远离了犯罪,远离

了犯罪就会长寿”,所以孔子认为要减轻百姓赋税,让百姓富足而且长寿;要教化百姓,对他们不轻易使用刑罚。文中“王国富民”“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意思是“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治国的根本方法,不过是爱护百姓罢了”,所以吕望(太

公)认为,要行王道,使老百姓富足;要爱护百姓,要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对待百姓。据此可知,二者的共同之处都认为君主为政治国要富民,要爱民。参考译文:鲁国有父子互相告状的,季康子说:“杀掉他们。”孔子说:“不能杀死他们。老百姓不懂得父子互相告状不对已经很久了,这是在上执政者的过错。(如果)执政者遵循正

道,这样的人就没有了。”季康子说:“治理百姓要把孝道作为根本,如今杀掉一人来羞辱那些不孝之人,不也可以吗?”孔子说:“不教导就杀人,这是滥杀无辜。三军大败,不能行杀伐;刑狱没有整顿好,就不能用刑伐;执政者宣示的教化,应该自己首先实行它,那么百姓就会像顺从风向一样地服从;自己亲身实行了还有人不服

从,随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那七尺高的墙,人们不能跨越,(可是)七百尺高的山,小孩子都能爬上去游玩,因为那是缓延的斜坡。现在仁义衰落已经很久了,能说人们不会超越界限吗?《诗经》上说:‘要使人们不迷失方向。’从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威严不同寻常却

不轻易发威,(虽)有刑罚却(往往)放置不用。”告状的父子听到这些话后,就请求不再上告了。鲁哀公向孔子询问为政治国的事,孔子回答说:“为政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富裕而且长寿。”鲁哀公问:“怎么说呢(说的是什么

意思呢)?”孔子说:“减轻赋税百姓就会富足,没有争斗的事百姓就远离了犯罪,远离了犯罪就会长寿。”鲁哀公说:“像这样,那我就会贫穷了。”孔子说:“《诗经》上说:‘和乐平易的君主,是百姓的父母。’没有见过孩子富足了而父母却贫穷的。”周文王问吕望(姜子牙):“如

何治理天下?”吕望(姜子牙)回答说:“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武士富足,仅能保存自己的国家使大夫富足,即将灭亡的国家使仓库富足,这叫作上边外溢而下边漏失。”周文王听后说:“讲得好。”吕望(姜子牙)又回答说:“知道

好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当天,周文王就打开粮仓和钱库,用来赈济年老丧偶、没有儿女的人和失去父母的孤儿。周武王向姜太公询问:“治国的根本方法是怎样的?”姜太公回答说:“治国的根本方法,不过是爱护百姓罢了。”周武王又问

:“怎样爱护百姓呢?”姜太公回答说:“使他们得利而不受损害,使他们农事成功而不遭败坏,使他们能够生存而不被杀戮,给他们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使他们欢乐而不受痛苦,使他们高兴而不生怨怒,这就是治国的根本方法。驱使百姓的原则,不过是爱护他们罢了。百姓失去了他们的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农作物不

能按时耕种收获,就是毁坏他们的生活;对有罪的人加重惩罚,就是杀害他们;加重赋税,就是掠夺他们;徭役繁多而使民力疲惫,就是使他们痛苦;使他们劳苦又侵扰他们,就是使他们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待百姓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听说他们饥寒就为他们悲伤,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

们悲痛。”五、小阅读-课外(共9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

,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

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

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

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

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

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

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

切,倒还在其次……”“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

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

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禹一声也不响。“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

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禹一声也不响。“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

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

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

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答

案】(1)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2)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3)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

于改革的胆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与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

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句子“一群

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和“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运用了外貌描写,写他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文章主体是大禹与属员的对话,语言的描写,突出人物的朴

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大禹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在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灾难频仍的严峻形势下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高度重视。其时,国内政

局黑暗、民生凋敝,日军加紧侵略,国土不断沦丧,舆论界弥漫着悲观失望的调子。为此,鲁迅写作《理水》,赞颂大智大勇、吃苦实干、公而忘私的大禹,意在借古代的英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展现,激励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意识,启发国民直面现实灾难,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英人物身上吸取力量。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

精神品质等。六、情景默写(共12分)19.名句名篇默写。(1)《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十二章

》中孔子认为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刚强且有毅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六十四章给出建议,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放松。【答案】①.自天子以至庶人②.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③.士不可以不弘毅④.任重而道远⑤.慎终如始⑥.则无败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

有:庶,壹,弘,毅,慎。七、选择题(共12分)20.下列各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A.因为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B.吴晗说过:“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

是有骨气的。C.会议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不是生病了就是路上又堵车了。D.别看咱们组的李师傅貌不惊人,年纪又大,但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逻辑思维的能力。B项,“我们中

国人是有骨气的”中的“中国人”是一个集合概念,“有骨气”是“中国人”整体具有的属性,个体未必都具有,因此不能推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这一结论。C项,“生病了”和“路上又堵车了”只是张主任开会没到的原因中的两个,还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因此“一定”

过于绝对,可以说“可能”是“生病了或者路上堵车了”。D项,相貌好坏、年纪大小和思考问题是否周密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属于强加转折。故选A。21.与例句推理方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A.只有杂种水稻

二代才会出现分离,某种水稻后代发生分离,所以它的后代是杂种水稻二代。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送来”就是“抛给”,即经济或文化侵略;鸦片、废枪炮、香粉等是“送来”的,所以是侵略。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例句为类比推理。A.为必要条件推理;B.为类比推理;C.为三段论;D.为排除法。故选B。2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

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的①在高考指挥棒下,一些语文教师只忙于对课文“条分缕析”,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目无全牛....,妨碍了语文素养的提升。②这场“经典诵读”比赛谁是最后的优胜者,作为评委的他噤若寒蝉....,不肯透露一点信息,让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我

无可奈何。③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梁大湾村,远远地就能望见一座高崖上錾刻着“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亮白如新,蔚为壮观....。④尽管《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观众好评如潮,但是仍有人对它恶意攻击,演员们对此拍手称快....,

纷纷揭露攻击者的险恶用心。⑤我们郑重提议,全体公民都应该行动起来,既要重视经济赡养,也要重视“精神赡养”,让老人们能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⑥邱涛大学毕业后没有去招聘市场找工作,而是回家做起了电商。他力求创新,惨淡经营....,一年下来获利颇丰。A.①②④B.①③⑤C

.②③⑤D.②④⑥【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此处属于望文生义。②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像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贬义词。

不能用于作为评委的他不肯透露一点信息时的表现。③蔚为壮观:蔚,盛大。壮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根据语境中的“一座高崖上錾刻着“中国共产党万岁”7个大字,亮白如新”分析,此处使用正确。④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

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此处属于望文生义。故使用错误。⑤桑榆晚景:也作“桑榆暮景”,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人晚年的时光。语境指老人们拥有美好的晚年,使用正确。⑥惨淡经营:费尽苦心谋划某事。语境指邱涛创业很努力,使用正确。

故选A。23.下列关于《百年孤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年孤独》讲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妻子乌尔苏拉在一块空地上建立马孔多小镇以及这个家族逐渐兴盛、衰败,最后在一夜之间消失的百年故事。B.《百年孤独》被称

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小说描述了大量魔幻、离奇的事件,但马尔克斯却认为整部小说没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C.小说中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小就开始就在炼金室里制作小金鱼。他痴迷于这项活动,年复一年,并且从不销毁,试图以永不停止的制作来抗争挥之不去的

孤独。D.小说中多次出现冰块、玻璃之城或镜子之城等说法,一方面可以看出马孔多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另一方面它们易碎、易消亡并且冰冷,暗示着故事的悲剧结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中主要人

物及相关情节(事件)及内容的考查。C.奥雷里亚诺上校并不是从小开始就在炼金室制作小金鱼的,而且制作的小金鱼是不断地销毁再制作,体现他的孤独。故选C。八、选择题组(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

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

,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______。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______,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______,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

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

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______。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

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2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

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C.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凤毛麟角权利无可非议目标B.寥寥无几权力无可非议目的C.凤毛麟角权力无可厚非目标D.寥寥无几权利无可厚非目的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B.再加上

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D.再加上新媒体

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答案】24.A25.D26.C【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表示解释说明的B.表示语意的转换;C.表示强

调重点;D.表示声音延长。故选A。【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词语能力。第一组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的应用“寥寥无几”。第二组,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

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第三组,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毫无必要多加责备,乱发议论,表示做得太合乎情理。前一个

说明有缺点,后一个说明完全做得对。此处是说学生选课虽然“功利化”,但在学校规则之内,应用“无可厚非”。第四组,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应用“目的”。故选D。【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

语病:“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AB;“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D。故选C。九、选择题(共6分)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自矜.者不长矜:怜惜②剖之以为..

瓢以为:认为③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之:的④人而.不仁,如礼何而:如果⑤天下归.仁焉归:回归⑥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⑦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鼓励⑧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买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⑥⑦D.④⑦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

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①“矜”:夸耀。句意: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②“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句意:把它剖开做成瓢。③词义准确。句意: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④词义准确。句意:一个人没有仁爱之

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⑤“归”:称赞,称许。句意: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⑥词义准确。句意: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⑦词义准确。句意:又怎么可以不禁止恶行而鼓励善行呢?⑧“鬻”:卖。句意: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③④⑥⑦正确。故选C。28.下列各句中

,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死而不亡者寿B.治之于未乱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判断句,句意: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是真正的长寿。B.状语后置句,“于未乱治之”,句意:治理国政,要在

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C.状语后置句,“九层之台,于累土起”,句意: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D.状语后置句,“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故选A。2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A.质胜文则野译文:

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B.非恶其声而然译文: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C.复众人之所过译文:回复众人所犯的过错。D.知止而后有定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

言文句子的能力。C.“复众人之所过译文:回复众人所犯的过错”错误,“复”,补救。句意: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故选C。十、作文(共60分)3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①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②希望疫情结束以后,国家要给青年人树立

正确的人生向导,把高薪留给一线的科技人员,不要让年轻人一味地追求演艺明星,他们是强不了国的。——李兰娟③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克④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

无旁骛的人。——波德莱尔读了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我的英雄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选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透露学校、班级、姓名等个人信息。④书写工整

,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凝拼搏魂,铸正义气——我的英雄观古今中外不乏英雄,但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英雄呢?在我看来,凝拼搏魂,铸正义气的就是英雄本色。英雄是对社会、他人或祖国有重要贡献的人。带领群众结束缺水历史的黄大发是英雄,危难关头保护4个孩子的李芳是英雄,抗震救灾的人民

解放军是英雄……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计小我,无私奉献——对他人、对社会,亦是对祖国。奉献成就英雄,且如山间涓涓细流之溪水,又如初阳照遍山河之绚丽。凝聚拼搏魂,书写奋斗史。伏契克言:“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

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是无数英雄丹心报国、以身许国,将中国发展之路铺平。若没有王进喜团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忘我拼搏,怎么会有大庆油田发展的大进展与新突破?若没有南仁东团队历时12年踏遍大江南北,寻觅天眼之地,又怎么会有FAST工程举

世瞩目的成就?若没有无数航天人日日夜夜的坚守,又怎会有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的突破?若没有塞罕坝人世世代代的坚持,又怎么会有塞罕坝森林的生态伟观?这些英雄都有着一股拼搏的干劲儿,一股坚贞的韧劲儿,他们以自己的奋斗书写了国家辉煌的历史。凝聚拼搏魂,书写奋斗史

,便是对英雄本色的诠释。铸就正义气,成就英雄观。新时代领路人曾说:“一个有希望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不单单是伟人科学家、发展排头兵,还有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温州外卖小哥驰骋马路为救护车领路,顶着被投诉甚至失业的风险仍把危难病人放在首位,赢得广大

网友的点赞好评。退伍老兵身中数刀仍不退缩,为民抓贼扬正气。他们都是弘扬英雄正义气,力践英雄行为的英雄。铸就正义气,成就英雄观,学习英雄之伟大正气。威尔•罗吉斯说:“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

过时为他们鼓掌。”“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是个崇敬英雄的时代,然而当今社会诋毁英雄之事也时的有发生,我们要维护英雄,将诋毁英雄的言论和行为扼杀在摇篮里。这也需要我们重拳出击,通过立法执法,保护英雄,捍卫英雄。铸就正义

气,维护社会秩序,凝聚拼搏魂,铸就国家发展,方可称之为英雄,大国之重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类话题作文。材料为四则名言,第一句习主席的话强调英雄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作用,要实现

国家和民族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第二句李兰娟的话,告诉我们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应该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那就是以科研人员、医生、军人、工程师等为偶像、为榜样。第三句伏契克的话,告诉我们英雄或许是个平凡的人

,但他虽平凡,却会在紧急关头做出有利于人民的事,舍去自己的利益。第四句波德莱尔的话,告诉我们英雄或许是个平凡的人,但他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就像那些科研人员、医生、军人、工程师等都可以称为英雄。“我的英雄观”这个话题中

,“我”要求写出真实感受,“英雄观”要写出自己对英雄的认识,写自己心中最敬佩、给自己精神力量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是“英雄”呢?可以是君王或政治家,如汉武帝、周恩来;文学泰斗,如李白,苏轼,鲁迅、莫言;名著中的英

雄,如保尔、林冲;革命先驱,如闻一多、黄继光;科学巨人,如比尔盖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体育名人,如刘翔、科比等。还可以写草根英雄,写自己身边值得自己敬佩的人。可以写那些不怕困难,不顾个人利益而为人民利益英勇斗争、奋不顾身的人物,

也可以写在某个方面为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还可以写做出不平凡事迹的平凡人。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英雄。“我的英雄观”是发表自己对英雄的认识和看法:如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

所以我们崇拜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某个方面为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更多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鼓舞启发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他们身上或有勤于奉献的科研精神、或有面对挫折的顽强精神、或是成就背后所付出的常

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本题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新时代需要新英雄。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

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从(1)新时代,英雄精神当有新诠释;(2)新时代,英雄精神引领新风尚;(3)新时代,英雄精神当有新传承三个不同角度新时代英雄精神的内涵;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尊重英雄,致敬英雄,以英雄精神为榜

样。结尾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立意:1.英雄精神,永不落幕。2.英雄精神,世代传承。3.世有英雄,国之大幸。4.英雄——民族的脊梁。5.英雄精神引领新风尚。6.新时代,新英雄。7.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

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