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338.1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acef5b8f6d4910cb99d610b292843c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生物(范围:选择性必修一)一、选择题1.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
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C.新冠灭活疫
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答案】A【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2、细胞免疫过程:【详解】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即感染了新冠
病毒但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其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A错误;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入侵时,能迅速作用于该病毒,属于主动免疫,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B正确;C
、分析题干信息“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可知S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C正确;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二次免
疫会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故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D正确。故选A。2.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
毒的抗体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详解】A、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注射某种
流感疫苗后只会对该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仍可能感染其他流感病毒,A错误;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B正确;C、接种破伤风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可使机体产生
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这些细胞能在体内长期留存,提供抵抗破伤风的长期保护,而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获得免疫力,注射的抗体在机体内不能长期留存,C正确;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D正确。故选A。3.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受光照、重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如图所示的胚芽鞘(倒立放置)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不可能是()A.a→bB.c→dC.b→dD.a→c【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是由根的尖端合成,根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
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此外生长素还可以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详解】A、由于单侧光的照射,生长素可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即a→b,A错误;B、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在胚
芽鞘的下部不会发生,故不能由c运输到d,B正确;CD、在胚芽鞘部位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可a→c,也可b→d,CD错误。故选B。4.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
制作疫苗。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
】1、基因工程的运用:(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2、天花病毒是
DNA病毒。3、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二次免疫,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详解】A、该疫苗的本质是蛋白质的亚单位,由基因控制合成,所以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疫苗,A正确;B、天花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
,B错误;C、疫苗的本质是蛋白质的亚单位,不会在细胞内增殖,C正确;D、疫苗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理解疫苗的作用。5.如图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例,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B.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C.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的蠕动会加强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意识产生的地方。由图可知,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胃肠蠕动的作用是相反的。【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
是由植物性神经支配的,因而不受意识支配的,A正确;B、由图可知,交感神经并不是使所有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加强,例如抑制胃肠蠕动,同理,副交感神经也并不是使内脏器官的活动都减弱,B错误;C、由图可知,安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
占优势,心率变慢,同时促进胃肠蠕动,正好适宜在安静状态时,进行食物的消化,C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于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进而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D正确。故选B。6.听毛细胞是内耳
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
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
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K+内流为顺浓度梯度,可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A
错误;B、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局部电流,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的D、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
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听觉的产生过程,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准确获取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以激素
调节为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B血浆内CO2浓度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C.血浆中Na+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使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D.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
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详解】A、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A错误;B、血浆内CO2浓度升高会刺激脑干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促进CO2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稳定,B错误;C、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血浆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使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以增强肾脏对水的重吸收,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D正确。故选D。8.研究表明赤霉素(GA)可以通过调节生长素(IAA)的水平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过程是GA促进游离IAA增多的途径之一B.c过程说明GA也可以抑制IAA的合
成C.前体物质X可能是组成蛋白质的某种氨基酸D.图中a、b、c过程都有利于IAA在植物体中维持一定含量【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赤霉素(GA)可以调节生长素(IAA)的水平,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故GA对
IAA的调节效应分别是促进其合成,抑制其分解。【详解】A、由图示可知,a过程促进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是GA促进游离IAA增多的途径之一,A正确;B、由图示可知,c过程抑制IAA氧化酶的催化作用,说明GA可以抑制IAA的分解,B错
误;C、由图示可知,前体物质X可能是色氨酸,C正确;D、图中a、b、c过程都有利于IAA在植物体中维持一定含量,D正确。故选B。9.失温症是指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时出现的各种症状。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
体温下降幅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但精神错乱的状况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有反常脱衣现象,也就是患者开始脱去衣物,这也同时增加了心搏停止的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寒冷是引发失温症的主要原因,夏季运动不会
发生失温现象B.成人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的调节功能增强所致C.重度失温时,人意识模糊感到热,此时皮肤毛细血管中血流量上升D.轻度和中度失温时,可通过加大运动量抵御寒冷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出现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的状态,导致体温下降,所以夏季运动若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也可能会发生失温现象,A错误;B、成人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的原因是
神经中枢(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减弱所致,B错误;C、重度失温时,人意识模糊感到热,此时皮肤毛细血管中血流量上升,散热增加,C正确;D、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不可通过加大运动量来抵御寒冷,应通过增添衣物防止热量散失的方式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
C。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萘乙酸、2,4﹣D均是植物生长调节剂B.喷施适量的乙烯利,有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保鲜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
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D.在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所以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
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
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
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详解】A、吲哚乙酸是植物生长素,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B、乙烯利可促进果实的成熟,喷
施适量的乙烯利不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保鲜,B错误;C、赤霉素可促进α﹣淀粉酶的产生,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C正确;D、失重不影响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但是在失重状态下,根会失去向地性,D错误。故选C。【点睛】11.内环境稳态对机体进行正常
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均有关B.内环境稳态涉及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以及理化特性的稳定C.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调节可适应任何环境D.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各项理化指标只有处于正常范围内
细胞代谢才能正常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
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均有关,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C、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环境变化超过此限度时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C错误;D、内环境维持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
只有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细胞代谢才能正常进行,D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
轴突末梢的支配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膝反射的反射弧是只有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
射弧,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股四头肌。【详解】A、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中,A错误;B、在膝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股四头肌,B错误;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两者之间
可以形成突触,C正确;D、膝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没有中间神经元,它的神经中枢在脊髓,D错误。故选C。13.自2020年以来,世界多地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抗原MHC受体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内部结构是一个单股正链的RNA病毒,表面有包膜,包膜外面是突起,看起来像王冠,其表面蛋白有三种。2、机体受抗原(新冠病毒疫苗)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会产生免疫物质发生特异性免疫效应。这个过
程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唾液进行传播,通过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A正确;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的相关抗体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为抗体能直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而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用于免疫预防,而不能用于免疫治疗,B错误;C、新冠病毒疫苗相当于抗原,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能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
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并可进一步使其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B。的14.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描述正确的是(
)A.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B.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C.过敏反应中没有淋巴细胞的参与D.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
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A正确;B、艾滋病不是先天就有的,是由于后天感染HIV病毒所获得的免疫缺陷综合征,B错误;C、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反应过强,有淋巴细胞的参与
,C错误;D、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T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A。15.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在自然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千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对此现象解释错
误的是()A.脱落酸在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合成B.脱落酸能抑制种子的休眠,促进发芽C.高温条件下脱落酸降解,种子不休眠D.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等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
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详解】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说明脱落酸能促进种子的休眠,抑制发芽,ACD正确
,B错误。故选B。16.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答案
】D【解析】【分析】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为维持机体正常的渗透压,应输入与机体等渗的溶液。【详解】A、脑组织水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一些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脑组织水肿;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可使组织液中的水流向血浆,减轻症状,
A正确;B、人在急性腹泻时会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故应注射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维持渗透压平衡,B正确;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量;输入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渗透压,C正确;D、炎症患者若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会使细胞渗透吸水,导致细胞吸水涨破,
D错误。故选D。17.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
指针均偏转两次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的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
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详解】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Na+内流引起的
,A错误;B、神经冲动的传导由甲到乙的过程是利用神经递质的传递,甲释放神经递质是采用胞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
延搁,速度较慢,因此,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兴奋的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电刺激c点,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D正确。故选D。18.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后,要喝些淡盐水;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
盐水;受伤时,常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所用盐水的主要作用依次是()①降温②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④消毒⑤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并有清洁作用A.①②④B.③②⑤C.②③⑤D.③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后,要喝淡盐水维
持水和无机盐代谢平衡;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维持水代谢平衡;不慎受外伤后,要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详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在失去水分的同时也失去了较多的无机盐,所以要喝淡盐水,以维持体内无机
盐代谢的平衡,对应③;急性肠胃炎病人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脱水,所以给肠炎病人注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水分代谢平衡,对应②;受外伤后,为防止病菌感染,所以要用0.9%的盐水清洗伤口,保持细胞形态,并清洁伤口,对应
⑤。ACD错误,B正确。故选B。19.关于新冠病毒侵染人体后引发的机体免疫过程,合理的是()A.新冠病毒侵染的主要宿主细胞是分生区细胞B.新冠病毒虽然寄生于细胞内,但新冠肺炎患者体内不只发生细胞免疫C.体细胞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在免疫系统的作
用下裂解死亡,属于体液免疫D.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浆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
和蛋白质组成。2、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应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疫苗,主要成分是病毒的表面抗原蛋白,接种后能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详解】A、病毒具有专一性寄生的特点
,新冠病毒侵染的主要宿主细胞是肺部、呼吸道等细胞,A错误;B、新冠病毒虽然寄生于细胞内,但新冠肺炎侵染过程中,患者体内不只发生细胞免疫,还有体液免疫,B正确;C、体细胞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
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C错误;D、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效应T(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故选B。【点睛】20.给猫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猫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猫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答案】B【
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
的反射是条件反射。【详解】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B错误;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其反射弧不同,C正确;D
、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突触),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21.如图表示某种雌性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结合
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A是________,结构C是________;结构A、B、C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物质b是__________,物质e是________。(2)过程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
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是________,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C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________,试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答案】①.下丘脑②.卵巢③.A④.促性腺激素⑤.mRNA⑥.自由扩散⑦.蛋白质⑧.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⑨.能⑩.当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A、B、C分别为下丘脑、垂体
、卵巢;物质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b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物质d是DNA,物质e为mRNA,f是蛋白质,①是自由扩散,②翻译,③转录,④负反馈调节。【详解】(1)图中A、B、C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卵巢,下丘脑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物质a、b、d、e、f分别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DNA、mRNA、受体蛋白。(2)过程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3)当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点睛】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2.以下是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请分析
回答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若切断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时_____(能、不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如果某反射是刺激皮肤引起的缩手反射,切断了传出神经后,大脑意识_____(能、不能)支配缩手运动的产生。(2)某医生接待了因手被割伤
前来就医的病人,在详细询问后,决定给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该病人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注射的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甲醛作用后脱毒形成的,从免疫学上说类毒素属于_____。该病人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体内记忆细胞就会迅速经过_____过程,形成大量的_____,产生大量抗
体。【答案】①.能②.不能③.抗原④.增殖、分化⑤.浆细胞【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
液-免疫调节网络。2、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
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1)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若切断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时能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如果某反射是刺激皮肤引起的缩手反射,切断了传出神经后,大脑意识不能支配缩手运动
的产生。(2)注射的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甲醛作用后脱毒形成的,从免疫学上说类毒素属于抗原。该病人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体内记忆细胞就会迅速经过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点睛】本题主要
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的过程,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答问题。23.研究发现拟南芥突变体(Budl基因过量表达)与野生型相比,不具有顶端优势现象,原因可能是Bud1抑
制生长素极性运输。某研究小组通过图1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顶端优势通常指顶芽___________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从植物激素调节的角度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2)该实验运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研究,该实验因变量检
测指标是___________;实验组为___________(填“突变体”或“野生型”)拟南芥植株组。(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生长素只能___________,而不能反向运输。图2为野生型植株生长素相对运输速率,若实验结论正确,突变体植株生长素的运输速
率___________(填“高”或“低”)于野生型的运输速率。【答案】(1)①.优先②.顶芽产生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2)①.同位素标记②.4h后下胚轴放射性生长素的含量③.突变体(3)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
下端②.低【解析】【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2、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
侧芽生长受抑制。【小问1详解】顶端优势通常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因为侧芽比顶芽更敏感,所以侧芽由于生长素浓度增大生长受到抑制。从植物激素调节的角度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小问2详解
】该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该实验因变量检测指标是4h后下胚轴放射性生长素的含量;实验组为突变体拟南芥植株组,对照组是野生型突变体植株组。小问3详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向运输。图2为野生型植株生长素相对
运输速率,若实验结论正确,突变体植株生长素的运输速率低于野生型的运输速率。因为拟南芥突变体Budl基因过量表达,与野生型相比,不具有顶端优势现象,原因可能是Bud1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
的两重性、探究实验,首先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根据实验假设推断该实验的目的,准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合理设计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三、实验题24.人和高等动物的小肠肠壁内分布着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黏膜下神经丛,该神经丛可以接受来自脑干的神经
支配,同时也参与腺体分泌等局部反射活动,如图所示。(1)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___,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___。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2)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做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现已确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某突触异常,则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___
(填图中序号)之间。已知用电极刺激神经元可使其产生兴奋,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突触异常,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现象:___。【答案】①.神经递质②.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③.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神经元④的突触小体释放,作用于神经元③的胞体)④.
⑥和②⑤.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体不分泌(或: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体不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体分泌)【解析】【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
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1)神经末梢含突触小泡,兴奋时会释放神
经递质。m点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因此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2)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
神经元⑥和②之间,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腺体无法做出反应,但是腺体与脑干之间的神经传递正常,因此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体不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体分泌,说明⑥和②之间
的突触异常。【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理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25.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
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小鼠分组A组B组C组D组初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再次注射抗原抗原甲抗原乙抗原甲抗原乙回答下列问题。(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
性物质是______(填“抗体”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
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①.抗体②.A、D③.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④.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⑤.发作迅速、消退较快【解析】【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及过敏反应的有关知识。抗原进入体内,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传递给T细胞,T细胞一方面会发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会攻击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方面,T细胞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
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抗原(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免疫异常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综合征。【详解】(1)抗体、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引发
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2)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这些记忆细胞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
细胞可以分泌更多的抗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3)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抗原,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分布于血清中,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
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