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10)页,15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1093c0ce4bd9c4beaf1cc5c379778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金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位于深圳蛇口的这幅标语饱受争议和批判,并曾经三起三落。但最终,这幅足以在改革开放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标语竖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单项选择题(共48个小题,
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商品经济
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2.公元前8世纪后,工商业发展给雅典阶级关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A.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B.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C.下层平民反对工商业奴隶主的斗争日趋激烈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相对缓和3.右图所示内容为古
代雅典城邦社会成员的构成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妇女可参加城邦公民大会B.自由人享有充分的公民权C.外邦人拥有充分的自治权D.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4.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
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这些措施()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5.下表反映了一些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据此能够被认定的结
论是()学者主张(中国)陈唯雅典民主政治的胜利是先进的商品经济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的胜利(英国)芬利没有雅典帝国,就不可能有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充分发展的民主制度(法国)克鲁雅典民主是希腊精神最伟大的创造物之一(
中国)易平民主政治与小国寡民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A.史学界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已经达成了共识B.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C.外国人更多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D.中国学者的主张符合科学逻辑已成学界共识6.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
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A.过度关注平民损害贵族B.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C.德才兼备之人遭
到排斥D.陪审法庭高于行政权7.下表是《中国军事史》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该表反映出()时期时间起止诸侯国数量变化(个)战争爆发频率(次)战争爆发次数(年平均)没有战争的年份(年)春秋前770-前476123-272031.85
990战国前475-前22127-11501.527105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8.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
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促使井田制向小农经济演进D.推动了
新、旧社会的转型9.《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商鞅之法推行“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这表明战国时期()A.社会流动性加快B.实用人才得到重用C.官僚政治已出现D.兼
并战争作用明显10.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动乱,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其意在()A.以人人平等来维护法律的公正性B.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C.限制贵族特权以实现法律的公平D.加强对百姓的
控制实现富国强兵11.“秦缪公求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某种程度上说明,“策士”“贤士”推动了()A.集权制度的形成B.自然经济的形成C.家国观念的形成D.
“封邦建国”的形成12.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建立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
③④D.①②③13.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材料表明北魏()A.阶级矛盾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民族矛盾尖锐D.鲜卑族内部矛盾尖锐14.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枢,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
九服,苍生闻此,应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15.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夕,吏治腐败,民
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16.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总是把对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控制放在他全部行动的首位,“限田”“占田
”“均田”“方田”等记载,史书中接踵而至,承继不断。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巩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C.稳定基层统治秩序D.限制封建地主对农民剥削17.据统计,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
北方人口合计还要多出一倍。从北魏人口的迅速增加上可以确信()A.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内迁少数民族的人数迅速增多C.南方人口已开始向北方流动D.隐瞒人口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18.北魏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
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19.《宋史·食货志》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
禁莫能止焉。”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宋初冗官,吏治腐败B.战事不断,农民破产C.巩固政权,不抑兼并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20.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
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21.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
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有关的是()A.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C.否认财政困难的症结是兵多官臃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22.下列有关王安石科举制改革的表述
,正确的是()①考场有人看守,考试纪律严格②考取进士的考生既要考诗赋,又要考经义和时务策③考试的内容为儒家经典④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以直接为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3.刘安世《元诚语录》载:“得君(王安石)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
己志,必面折之,反覆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这表明王安石()A.对上级趋炎附势B.意志坚强,性情执拗C.对下级刚愎自用D.能够容忍下级的诘难24.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A.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B.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25.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因为该制度()A.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是沙皇推进封建专制的基础C.不利于俄国同英法等国竞争D.严重损坏
了俄国的国际形象26.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留农奴制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27.“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
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在当时看来,“我”能做的应是()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B.解放农奴,并可赎买土地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D.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28.尽管后人对俄国1861年改革众说纷纭,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肯定了它是俄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其主要依据是()A.是在沙皇的
主持下进行的B.俄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C.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D.促使俄国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29.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
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30.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
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④外国资本完全被排挤出俄国市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
②④31.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A.茶叶、生丝等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的改进B.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购进机器,建立工厂C.一些大名改革自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D.日本大量黄金外流32.19世
纪前期,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内在因素不包括()A.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D.西方列强的侵略33.在日本,中下级武士能够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由于()A.封建专制统治异常
稳定B.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具有号召力C.中下级武士已转化为资产阶级D.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34.倒幕运动与“尊王攘夷”运动相比()①背景相同②领导者相同③结果相同④对天皇的态度相同⑤直接斗争目标相同A.①②③B.①②
④C.②③④D.①②⑤35.“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第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废藩置县,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推行“殖产兴业”政策D.改革土地制度,确
立土地私有36.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国家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④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A.①③④B.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②③37.19世纪后期,日本之所以要制定一部宪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农民负担加重B.中小地主对明治政府改革的不满C.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农民暴动D.明治天皇加强权力的需要38.日本在明治维
新后不久就走上对外扩张之路,根本原因是因为日本()A.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B.明治维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C.资本主义发展,国力提升D.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军事工业39.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伸到社会的进化
。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这反映了严复()A.大力提倡君主立宪B.积极倡导科学救国C.以救亡图存为己任D.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40.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
时()A.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41.历史学家蒋廷黻曾说:“甲午之战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近代化之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破产B.低度西洋化、近代化是指洋务运动C.当时中国人尚未认识到西洋文化的重要性D.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42.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图。此论战的双方
是()A.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B.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D.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4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
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44.观察右图,图中的文件()A.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B.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端C.由维新派
颁布并实施D.宣布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45.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
旧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46.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
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A.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B.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C.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D.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47.西方媒体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
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这一事件()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B.借助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8.有学者指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保护民族经济、与外资作斗争和建立独立自主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道路,而晚清政府走的则是自由贸易、在国内市场“稍分洋商之利”和依附于西方列强的发展道路。这最终决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截然不同的命运。该学者认为国家命运取决于()A.发展
战略观的选择B.所处社会形态的差异C.国际大环境的优劣D.对外经济联系的强弱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2分,其中49题24分,50题16分,51题12分)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的户籍制度历史悠久。春秋战国
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分别登记,地方官对所掌户籍和赋税要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户籍制度逐步发展起来。秦朝时,将户籍制度统一起来,按不同情况区分了不同的户籍,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
一办法;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典老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有户主的姓名、身份、籍贯和年龄,也有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和健康状况,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财产类别等项内容,有时还有身高的记录。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的擅
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并把户籍法律制度作为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成文法典的公开而布之于众,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西汉时期,承袭了秦朝的户籍制度。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
施,从而使户籍管理更加完善和周密;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并且按一家一户的原则来登记和管理户口,开始实行户赋和口赋相结合的算赋和征赋制度。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材料二从春秋战国到唐代,封建国家依照人口征收赋税额度远远
超过依照财产(主要是土地)征收赋税的额度。所以国家通过户籍制度来控制人丁和土地,把农民牢固地控制在土地上以实现对农民的赋役剥削。而地主阶级的发展正是要从国家的编户齐民中不断地分割人丁,以满足自己对农民的剥削。由于国家不承认租
佃关系,佃农亦须承担国家赋税徭役,佃农用逃避户籍登记、违法迁徙等做法来逃避国家的赋役剥削。加之佃农的政治社会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确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恶性发展,豪强地主拥有大量私属和奴婢,瓦解了封建统一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北宋建立之后,统治
者对户籍制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在户籍上明确了佃农的法律地位,以客户的独立身份登入国家户籍,取得
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认可了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合法性。材料三农奴制改革的同时,俄国建立了一套非常详尽的人口信息登记制度和户籍制度。俄国实行典型的“户籍随人走”的制度,人口流动虽然自由,但户籍制度很严格,任何人无论走到哪里,其行踪都在政府控制之下。这种制度便于人
口流动,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合法身份,都可以落地生根。注重居民身份管理不仅保证了俄国人口流动的有序进行,而且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意识,使他们在享受当地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也注意遵守当地的行政措施和法令。材料四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
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1997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出台。2012年,《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
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形成过程。(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6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俄国现代户籍制度的特点。(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述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6分)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戊戌变法时期的近代科学教育与晚清政治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戊戌变法
时期,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兴学堂、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他们热心变法,思想开放,积极奔走,创办了各种科学学会和民间新式学堂。针对传统书院单纯的经史内容教育,学生缺乏
创新性以及缺乏科学方法的训练的弊病,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同时,维新派认为“凡技艺中有能自出新思,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为他人所不能为者,国家予以文凭,准其专利若干年,自五至二十三年不等……不准他人仿效,年岁已届,始准他妙
法制造”。……随着“科学”一词的广泛运用,科学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明晰并深化,它开始涉及自然科学背后及社会科学本身的客观理性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并有意识地概括科学的内涵。——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材料二1868年,日本进行了由天皇亲自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运动
。政府将教育发展看作是“文明开化”的中心任务,在财政上对教育的投资毫不吝啬。据调查,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885年1.8%,1890年2.1%,1910年2.3%。在国家和地方行
政费用中的比率始终占到10%左右。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从1880年至1910年平均占比23%左右。教育没有门第、财富之别,对每个人都打开了大门,只要你通过刻苦努力,就能够获得知识和学历,并提高社会地位。同时
,国内的资本家、工商业者也都意识到,只有提高工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日本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不仅提高了国人的基本素质,更为以后尤其是二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职业教育及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教育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8分)5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这是中学生小华学完改革史后,绘制的思维导图。请运用改革史中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史实各一,就影响改革的要素,对下面思维导图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思维导图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
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绘制新的思维导图,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金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CBDABBADCCADCDCBABCDDCBCADBCAADDDBCDC
CCABCCBDBBA二、材料题(1)过程:春秋战国时期,户籍制度逐步发展起来;秦朝时,统一户籍,户籍制度正式形成;汉朝时,户籍制度更加完善周密;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沿用户籍制度。(每点2分共8分)(2)背景;两税法的实施;土地兼并严重;封建国家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户籍人口的流失,不利于国家管理,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商品经济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3)特点:允许人口流动;保护公民的合法身份和平等待遇。(每点2分共4分)(4)意义: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50.(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运动的开展;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教国之路;西方科学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每点2分,任答四点共8分)(2)积极方
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国人的基本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消极方面:过分强调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推行愚民政策,要求民众效忠天皇。(每点2分共4分)51.示例观点:我认为上面的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合理性。论述:一次
改革的成功至少要看是否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是否促进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总之:改革的成功与否,要综合
多方面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