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1.78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3376636347c38a84adc27cb9aff32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田地区第二中学第三次质量检测高三地理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答,在
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江苏南通市历史上曾是全国重要的棉产中心和贸易中心,如今更侧重纺织品加工贸易,棉花需大量从新疆采购。当前南
通家纺产品品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备,其科技含量和生产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引领全球家纺业潮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下图为2010—2018年南通棉花产量增长指数(上年=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分析,南通市()A.2010年~2018年棉花产量逐年减少B.2011
年棉花产量比2010年减少约20%C.2012年与2011年棉花产量基本持平D.2018年比2017年棉花产量略有下降2.南通由全国重要的棉产中心转变为纺织品加工贸易中心的主要原因是()A.资金实力雄厚B.本地市场需求量大C
.产业结构升级D.新疆棉花质优价廉3.南通家纺产业引领全球家纺产业流行趋势,依托于()A.注重研发设计B.产业规模巨大C.产品远销海外D.产业链条完备【答案】1.C2.C3.A【解析】【分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折线图为2010—2018年南通棉花产量
增长指数(上年=100),可得上一年的增长指数为100,读图2012年的增长指数为100,与上年相同,所以2012年与2011年棉花产量基本持平,A错误,C正确;读图,2011年增长指数为90,上一年=100,所以减少了10%,B错误;读图,2018年增长指
数为60,上一年=100,下降幅度较大,D错误;故选项C正确。【2题详解】棉产中心属于第一产业,纺织品加工贸易中心属于第二产业,从第一产业为主到第二产业为主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C正确;南通以第二产业为主且为二线城市,经济并不
发达,资金实力并不雄厚,A错误;南通是全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销售市场是全国范围,并非本地市场,B错误;新疆棉花优质廉价并非南通的区位优势,D错误。故C选项正确。【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前南通家纺产品品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备,其科技含量和生产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引
领全球家纺业潮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所以南通家纺产业引领全球家纺产业流行趋势,依托其科技含量和生产智能化,即注重科技研发,A正确;产业规模大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并不能引领全球家纺产业流行趋势,B
错误;开拓国际市场能增加销量,并不能引领全球家纺产业流行趋势,C错误;产业链条完备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打造品牌,并不能引领全球家纺产业流行趋势,D错误。故选择A选项。【点睛】产业链的作用: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新企业
的出现;有利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有利于打造“区位品牌”;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考报名人数的变化能够反映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了我国人口变动。下图为我国2005年-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据图推断,在下列年份中,哪
一年新生儿数量最多()A.1984年B.1990年C.1993年D.1997年5.2018年起高考人数再次开始增加的原因是()①全面二孩政策导致出生率提升②国家中等教育不断发展,校人数不断提升③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已全面普及④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提升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②③【答案】4.B5.C【解析】【分析】【4题详解】在正常情况下,高三学生参加高考的年龄为18岁,由出生年份往后推18年,如果参加高考人数最多,则出生年份就是新生儿数量最多的年份,1984年、1990年、1
993年、1997年往后推18年,分别是2002年、2008年、2011年、2015年,读图可知,四个年份中,2008年参加高考人数最多,因此1990年新生儿数量可能最多,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
二胎政策出生的,2018年才两岁,①错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未全面普及,③错误;国家中等教育不断发展,在校人数不断提升和家庭对教育重视程度提升会是高考报名人数增加,②④正确。C正确。故选C。【点睛】2011年11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
策;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杭州、南京三大城市影响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在6.与杭州相比,上海①服务范围较大②门槛人口较低③城市等级较高④职能种类较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
,对杭州、南京的主要影响有①增加运输成本②降低城市等级③增加服务功能④优化产业结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6.B7.D【解析】【6题详解】图中显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的影响范围最大,因此与杭州相比,上海服务范围较大,①正确;中心地等级越高,门槛人口越
高,与杭州相比,上海的城市等级较高,因此门槛人口较高,②错误;图中显示,上海的影响范围比杭州大,因此上海的等级较高,③正确;城市等级越高,职能种类越多,与杭州相比,上海城市等级较高,因此职能种类较多,
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7题详解】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会使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交通通达度上升,可能降低运输成本,①错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使得杭州、南京的影响范围会扩大,不会降低城市等级,②错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使得杭州和
南京的服务范围会扩大,从而增加两城市的服务功能;③正确;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使得长三角三大城市分工协作,协调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下图示意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图中a、b、c、d四处村落中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A.aB.bC.cD.d9.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A.①~②河段B.②~③河段C.③~④河段D.④~⑤河段【答案】8.A9.A【解析】【8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华北某地区的a位于南坡,地势较低,采光条件最
好,气温较高,A正确;b位于山脊西北方向,d位于山顶北部,采光条件都较差,BD错误;c位于一个小高地顶部附近,气温较低,C错误。故选A。【9题详解】图中①-②河段弯曲度最大,且等高线最稀疏,则该河段水流速度最小,
最利于泥沙沉积,A正确。②~③河段和④~⑤段虽等高线稀疏,但河道不弯曲,泥沙淤积不如①-②河段,BD错误。③~④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水流速度快,以流水侵蚀为主,C错误。故选A。【点睛】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
读:(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
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2019年8月,亚马孙雨林遭受严重火灾,截至8月23日,在巴西境内着火点达4.1万余处,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整个亚马孙雨林烟雾浓重,远在千里之外的
圣保罗甚至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如图)。完成下面小题。10.亚马孙雨林大火,可能引发当地()A.水资源短缺B.荒漠化加重C.土壤肥力逐渐下降D.水土流失增加11.关于圣保罗白昼如夜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形成B.会引起白天气温的上升C.是因大气对太阳
辐射削弱作用增强而形成D.会导致气温日较差增大【答案】10.D11.C【解析】【分析】【10题详解】亚马孙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大火不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和荒漠化;雨林地区,土壤本身贫瘠,大火过后,短时间内土壤肥力可能增加;森林有保持水土作
用,森林破坏和高温多雨的环境直接加重水土流失。故选D。【11题详解】圣保罗白昼如夜是因大火产生大量的浓烟所致。浓烟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与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关系不大;浓烟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白天增温慢;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日较差
减小。故选C。【点睛】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花岗岩峰林,形态上以指尖峰陡坡为特点,包含了多种具体景观在内的花岗岩地貌体系,其发育分为5个阶段。下面左
图示意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的形成过程,右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的先后排序为()A.甲乙丙丁戊B.甲乙戊丙丁C.甲乙丙戊丁D.甲乙戊丁丙13.下列关于花岗岩峰丛的岩石成因及作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A.与甲岩石一致,外力作用B.乙岩石一致,变质作用C.与丙岩石一致,上升冷凝D.与丙岩石一致,岩浆喷发【答案】12.B13.C【解析】【分析】【12题详解】岩浆上升侵入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形成峰峦景观(先甲后乙);后
断裂节理发育,风化成峰丛景观(戊);在外力作用下,逐步形成峰林(丙),进一步侵蚀切割,而形成峰柱,最后风化剥蚀,形成千姿百态造型石(丁)。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由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是
由沉积物直接生成的,为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丙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乙为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浆上升冷凝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的【点睛】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
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再生,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不同环节的影响,符合实
际的是()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B.植被覆盖密,截流雨水多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15.图中岩层地质、结构等的变化会影响径流的状况,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空间性B.差异性C.过程性D.整体性【答案】14.B15.D【解析】【14题详解】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快,A
错误;植被有涵养水源功能,覆盖密,截流雨水多,B正确;岩体破碎多,下渗量大,地下径流大,C错误;降水强度大,坡面径流多,下渗少,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图中岩层地质、结构等的变化会影响径流的状况
,这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
分。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A.北太平洋B.南太平洋C.北印度洋D.南印度洋【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时间的计算以及区域定位等相关知识【详解】北京时间8:00,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说明该日在二分日附近,由于二
分日全球于当地地方时6点日出,故该船舶看见日出时,当地地方时约为6:00,此时北京时间为8:00,因此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经度约为90°E;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太阳高度为60°,说明该船舶位于南半球,且通过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该地与直射点纬度差)得知该地位于
30°S附近,故该船舶的经纬度约为90°E、30°S,该地在南印度洋,D选项正确。【点睛】1、太阳视运动规律: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
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2、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该地与直射点纬度差,注意“该地与直射点纬度差”不一定是两地纬度值相减,比如:某地纬度为30°N,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则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53°26′。二、非选择题:52分17.河南正
由“传统农业大省”快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读河南省简图回答以下问题。(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原因。(2)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3)让粮农丰收又增收,才是实现粮食可持续生产的保障,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西高东低。河流
自西向东流。(2)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优越;地形相对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大力支持。(3)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提高农民的收入。【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农业生产的区
位条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考察能力较为综合。【详解】(1)根据图中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流向,可知,该地区地势为西高东低。(2)有利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是,地势平坦,耕地面积比重大,河网密布,水源相对充足;纬
度适中,气候温和;地跨亚热带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3)丰产——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扶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改善粮食生产的产量与质
量;增收——加强政策对粮农的补贴,延长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提高农民的收入。【点睛】①导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化经营;②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③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④提高机械化水平,加
强农业科技推广;⑤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发展订单农业;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基于农村土地荒废的情况要引导土地流转,适度扩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商品化率和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科
技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保障农业品质;加大农业基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避免因为旱涝灾害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的农业减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要注意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
,东接我国新疆,如同一根长长的手指,深深嵌入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相交的地区。该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mm,冬季降水稍多,谷地海拔4900多米,宽度往往可达数公里,谷底土地平坦,河流蜿蜒,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谷地以荒漠
为主,缺少耕地,每年的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下图为阿富汗瓦罕走廊区域图和景观图和丙河的河流流量时间变化曲线图。(1)描述瓦罕走廊宽谷的形成过程。(2)分析瓦罕走廊地区冬季降水稍多的原因。(3)比较丙地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差异,并从天气状况角度分析原因。(4)分析当地的牧民
选择6~8月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答案】(1)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该地形成高原和高山;在地质时期发育了大量冰川,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形成宽谷。(2)瓦罕走廊为东高西低且开口向西的河谷地区;冬季,该地受西风带控制;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3)特点:第一
天流量的变化幅度比第二天大。原因: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流量昼夜变化小。(4)该地为高寒地区,夏季(6~8月)气温较高
;冰雪融水较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解析】【分析】本题以阿富汗瓦罕走廊区域为背景,考查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水文特征以及对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
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材料“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可知,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该地形成高原和高山;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在地质时期发育了大量冰川,
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由材料“河流蜿蜒,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可知,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流水侵蚀形成宽谷。【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河流自东向西流,地势东高西低,瓦罕走廊为东高西低且开口向西的河谷地区;瓦罕走廊位于北纬30度以北地区,冬季,该地受西风带控制;谷地走向与盛行风
向一致,因此有利于西风的爬升,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西风势力稍弱,因此西风给该谷地带来的水汽要较少,因此夏季降水较少。【小问3详解】读图可知,丙地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幅度差别较大,第一天最高流量接近20m3/s,最低值接近5m3/s;第二日最低值大于10m3/s,
最高值接近16m3/s,第一天流量的变化幅度比第二天大。由材料“清晨的涓涓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澎湃,”可知,这种变化形成原因最可能是连续两天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该地地处内陆地区,该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mm,年降水量少;由材料“冬季降水稍多,谷地海拔4900多米
”,由于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季降水以降雪为主,因此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天为阴天,白天太阳辐射弱,白天气温低,夜晚大气
保温余温作用强,夜晚温度高,昼夜温差小,流量昼夜变化小。【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瓦罕走廊海拔在4900多米,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为高寒地区,夏季6~8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该地冬季降水
稍多,海拔较高的山区存在终年积雪,6~8月时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该地以荒漠为主,缺少耕地,人为活动对草地影响小,因此草类茂盛,,且谷底土地平坦,有河流作为水源,且两边地势较高,羊群好管理。因此当地牧民选择
6~8月到瓦罕走廊放牧。【点睛】19.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水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澧水是湘西北的河流,支流众多,大部分流经山区,多隘谷、峡谷。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壁陡
峻,滩多水急,下游可通航。材料二下图为湖南省西北部区域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澧水河谷的形成原因。(2)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在图中澧水河出山口处修建水利枢纽,会引起上游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一系列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将框图补充完整。
①土壤水分含量增多②水面增大,蒸发量增大③蒸腾作用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上图方框中Ⅰ、Ⅱ、Ⅲ、Ⅳ与号码①~④所示内容相对应的顺序是______。(3)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在图示区域保护植被对洞庭湖的作用。【答案】(1)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
充沛,多支流发育;随着地壳抬升(山地地形),河流下切(下蚀)作用强烈,形成了狭而深的河谷。(2)①④②③(3)在流域内保护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河水含沙量,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流入洞庭湖水量会更加稳定,泥沙沉积也
会减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与地貌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的【该地多隘谷、峡谷,其河谷的成因是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
。读图,澧水属于洞庭湖水系,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雨充沛,河流支流多,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属于山地丘陵区,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侵蚀下切,下蚀作用强烈,形成了狭而深的河谷。【小问2详解】读图,水库蓄水,周围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水分含量增多,Ⅰ对应①。土壤
水分多,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增大,Ⅱ对应④。植被增多,蒸腾作用加强,Ⅳ对应③。水库蓄水,水面增大,蒸发量增大,湖区周围空气水汽多,湖区降水增多,Ⅲ对应②。Ⅰ、Ⅱ、Ⅲ、Ⅳ与号码①~④所示内容相对应的顺序是①④②③。【小问3详解】地理
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流域内保护植被,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减少,泥沙沉积也会减少。植被调节径流,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流入洞庭湖的水量会更加稳定。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伊朗位于亚洲西部,中北部紧临里海,南部濒临波斯湾、霍尔木兹海
峡和阿曼湾,东部紧邻印度半岛。伊朗国土绝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四周被山地包围;中部为干燥的盆地,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余米;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积平原。里海沿岸是伊朗最平坦的土地,里海沿岸平原往南10~
50千米是3000~5000米的高大山体,山顶常年积雪,这里是伊朗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里海的面积变化对伊朗北部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下图为伊朗地形和降水分布图。(1)简述伊朗地形特征的成因。(2)简述伊朗地形与其气候的关系。(3)分析伊朗里海沿岸地区水资
源丰富的主要原因。(4)简述若里海干涸将会对伊朗北部沿湖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答案】(1)伊朗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挤压,地表隆起,形成大面积的褶皱山脉与高原;沿海、沿湖地区由于河流
或海洋的沉积作用形成小面积的冲积平原。(其他合理可酌情给分)(2)伊朗四周多山地,地形雨频繁,降水多;受四周山地阻挡,中部地区降水稀少;整体海拔较高,气温较周边地区低。(其他合理可酌情给分)(3)伊朗里海沿岸地区冬季盛行偏北风,来自北方的干冷气流在经过狭长的里海时增温增湿,形成暖湿气流
;该地多为高大山脉,暖湿的偏北气流被地形抬升,形成较丰富的降水;山地海拔高,夏季冰雪融水量大,为里海沿岸提供水源。(其他合理可酌情给分)(4)降水减少,植被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出现沙化现象;风力作用增强,风蚀、风积地貌增多。(其他合理可酌情
给分)【解析】【分析】本题以伊朗为背景考查了地形的成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详解】(1)本题考查地形的成因。由题干信息可知,伊朗高原面积广阔,此外还有“3000~5000米的高大山体”,结合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示意图可知,该处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交界处,两大板块
碰撞挤压,在陆地表面会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与高原;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国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积平原,这是由于河流出山后,流速减慢,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此外,海水堆积作用也促成了沿海小平原的形成。(2)读图可知,伊朗北部里海沿岸、西南部波斯湾沿岸
降水较多,而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因为伊朗中部为高原,高原周边是高大山地,山地外缘才是面积较小的沿海冲积平原。所以,来自海洋和湖泊的湿润气流在伊朗四周山地的抬升下,周边地区地形雨频繁,降水多;而受高大山地的阻挡,水汽难以深入,中部地区降水稀少;此外,地形以高
原、山地为主,整体海拔较高,气温较周边地区低。(3)结合区域地理知识,伊朗位于亚欧大陆西南部,冬季会受来自大陆内部冬季风的影响,而冬季的偏北风经过里海,补充了水汽,到达伊朗里海沿岸时,受地形抬升,降水量大。此外“里海沿岸平原往南10~50千米是3000~5000米的高大山体,山顶常
年积雪”表明,该处夏季气温高是,高山冰雪融水量大,为山下的里海沿岸平原补充了水源。(4)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需综合分析对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各个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里海干涸,会导致该区域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减少;植被则因得不到足够的水
量来源而退化或者死亡;土地退化,荒漠化情况出现甚至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由于缺乏了植被的保护、再加上土壤沙化、风力较强,该地会出现大量的风蚀和风积地貌。【点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
高山、高原气候;的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