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60.177 K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docx,共(21)页,60.17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d619aeae94a0c0f30afd80a8f1658a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出题人: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李子柒,“现象级”网红。这位美食博主,以中国传统美

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视频在YouTube上备受追捧,收获735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NN,无数外国粉丝留言“她让我爱上中国文化”

“求英文字幕跟进”。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网友则颇多质疑,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是负面文化输出。落后还是先进,很多时候只是相对概念。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

叙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无可非议,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其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

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美学大家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美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做纸……李子柴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地理,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

对话和交融?与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类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

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当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之中国的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奧秘与魅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子柒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

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输出。任何一种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动人。记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频下,很多外国人惊诧不已,然后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

们科普这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摘编自

《北京日报》2019年12月11日)材料二: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印记,加之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地在视频中塑造了

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甲】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輸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

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乙】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不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一个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丙】

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好地落地于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

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

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摘编自《经济日报》2019年12月10日)材料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输出”是文创领域“高大上”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一种行为,需要很强大的

包装能力。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但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火爆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人们开始感叹,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套用上面这种逻辑,李子柒显然不算

文化输出,她只是误打误撞,让很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观地说,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对于他们而

言,李子柒来自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她的视频能获得愉悦、得到放松,仅此而已。那些认为李子柒不算文化输出的观点中,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李子柒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这样生活”,李子柒这样做其实是中国人的罪人。准确地说,这种观点

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而是认为李子柒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那么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呈现中国真实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就有过讨论。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

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尼奥尼的说法,“《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他还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

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后来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记录那个年代的重要的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敏感,它成了怀

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作。从对《中国》的评价的变迁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时还会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李子染用唯

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消费体验,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这才是很多人喜欢她的主要原因。澄清争议,走出误区,相信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

故事所获得的共鸣,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摘编自新媒网2019年12月7日)1.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异常火爆,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不断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

。B.国内很多网友质疑李子柒的原因是认为其作品展示了中国落后的一面,而且不够真实。C.作者认为李子柒作品是否是文化输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文化输出的深层思考。D.文章采用了驳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先反驳网友的观点,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看法。2.下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

分)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A.甲B.乙C.丙D.丁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认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创业者,她的作品虽然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于不同文化语境,但算不上真正的文化输出。B.《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便可以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C.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最初在国内并不受欢迎,但是因为它的真

实性,最终获得了广泛认同,这种经历与李子柒很相似。D.材料三认为,李子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真实记录日常生活,以小而美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4.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4分)5.综观三则材

料,李子柒的故事对中国文化输出有怎样的启示?(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除夕的夜阿成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

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

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

脚印。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

,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

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

年好!过来喝一杯吧!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我

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

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

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

?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司机

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

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

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

,我愿意,高兴着哪。老伴儿说,好好活着。我说,什么?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

环境下的伤感心情。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

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

”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8.文中对雪

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

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

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

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磐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

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

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

/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B.“庠”“序”二者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

典,加《论语》为“六经”。D.“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

,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

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2)孝武帝雅

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14.范宁崇儒抑俗、兴办教育有什么具体表现?(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白帝①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②诛求:强制征收、剥夺。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联以风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

面貌造势、作铺垫。B.颔联对句工巧,“高江”对“古木”,“急峡”对“苍藤”,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C.颈联写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传达出诗人的无穷感喟,和前两联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D.尾联“何处村

”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展现一幅经历战乱后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16.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表现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仍誓死不悔的诗句是“,。”(2)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的句子是“,。”(3)杜甫《蜀相》中“,。”两句,在叙事中抒情,表达对诸葛亮因病逝五丈原而兴复大业未竞的痛惜之情。第II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岁月不饶人,母亲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精精神神地来往了,固然她还是那样一副好强逞强的样子,但更多的时候,也只是精神上的一种象征,气息上的一种贯通。想到这些,她能够来这个城市的次数,怕是屈指可数了。母亲离不开她习惯了的生活世界。到了城市,

她反而是诸多的不自在,精神的元气上,像是漂行的浮萍,无根在水泥路上的生硬,茫然在霓虹灯下的暧昧,听不到了鸡鸣狗吠,①。看到的那些娇惯的宠物在主人怀抱中撒娇,没有家乡的土鸡土狗让她感到亲切,她感到这城市的人也

像这城市的宠物一样,没有乡下人的质朴与醇厚;但是她并不就此厌倦了城市人的洋派和洋气。她也像是看稀奇一样地看着这城市的光怪陆离,像是看着一个她永远也走不进的世界。到了城里,她总是会聚精会神地看着我们,她总是说:这样看着你们,心里暖和。有一年春节,我

们醒来,发现母亲竟然在我们的床边守着看我们,一副看不饱看不够看不厌的眼神,在夜光里闪烁。渐渐地,②,同时也发现,母亲隐忍了她的孤独,习惯了她的孤独,享受了她的孤独。母亲在她的孤独里,孑然了她的生命存在,卓荦了她的生命蕴藉,走直了她脚下的弯路,佝偻

了她脊背的凸显,昂扬了她精神的矍铄。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比拟、比喻、夸张B.比拟、比喻、排比C.对比、借代、排比D.对比、借代、夸张19.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母亲隐忍了她的孤独,对孤独已经习惯了,把孤独当成享受。”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1.下面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①政府要趁疫情

带来的巨大冲击,通过全民反思、广泛宣传、结构与体系,建立起针对不同人群的规范行为、提升素养的机制。②这些人群中,提高对青少年儿童的卫生健康素质教育尤为重要。③特别是要强调从娃娃抓起,④因为儿童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时期,⑤儿童时代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关于环境和动物的态度、与人相处的方式会影响人的一生。⑥我们要让儿童学会关注生命、树立健全人格。⑦让青少年儿童明白健康教育涉及到自我管理教育。(1)_________,改为_________(2)_________,改为_________(3)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4)_________,改为_________(5)_________,改为_________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4分)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这意味着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将在这天走入千家万户开展普查登记。今年入户普查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

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查准查实人口总量、结构等重要信息,将为编制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科学制定人口、经济、民生等各领域政策提供翔实的人口数据资料。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每天5点

起床,晚上12点休息。32岁的谭超是烟台大学一个快递代理点的快递员。他还有一个身份——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白天送快递,晚上一头扎进文献堆,在厚厚的史料中探究古代东北亚历史问题。现在,他成为这个快递点的老板,被誉为国内学历最高的“博士快递哥”

。每年,北京大学保安队都有20余名保安,通过工休时间自学和免费旁听北大课程考进大学。17年来,北大保安队共走出了300多名大学生。这些保安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中有的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北大;还有的考上了重点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当上了大学教授。这两则材料

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不断

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错误。材料一第2段中说的是“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网友则颇多质疑”,文中没有说李子柒的作品在国内受到冷落。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楼宇烈先生的话主要说明了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甲处主要是谈生活方式,乙处主要是

谈文化输出,丙处主要是讲李子柒的作品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优秀案例。丁处的后一句“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提到了人文精神,与楼宇烈先生说的话相衔接,由此可知这句话放回丁处最恰当。

3.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错误,举《功夫熊猫》的例子,是想证明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C项,“这种经历与李子柒很相似”错误。李子柒的作品在国内只是受到了很多质疑,但不是在国内不受欢迎,所以

他们的经历不相似。D项,“李子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错误。原文是说“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会激励人,而不是“李子柒的成功”。4.①李子柒的作品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

具有浓浓的中国韵味;②满足了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③满足了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太久的人们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能够给在都市强大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带来慰藉。【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回归文本,

找寻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概括。材料一第1段主要写李子柒的作品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具有浓浓的中国风。材料一第4、5段主要写李子柒的作品满足了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的好奇。由材料三第2段“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

界里寻找慰藉”及材料一第4段“与其说是……不如说是……畅想”可知,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给强大压力下的都市人带来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的满足,心灵上的慰藉。5.①文化输出要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华传统中的人文精神;②不一定是宏大叙事,普通人的故事同样感

人;③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展示真实的文化现状;④在输出内容上首先要做到“动人”,要能引发不同国家人们的共鸣;⑤文化输出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更多人加入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军;⑥文化输出无须太

过刻意,应是潜移默化的。【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三则材料,针对题目中的要求找寻相关语句。根据材料一第6段中的“文化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

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的中国”,可以得出⑤⑥两点。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的“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

共识”,可以得出①②两点。根据材料三中的“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消费体验”以及她所拍摄的小而美的乡村生活获得了国外网

友的共鸣,可以得出③④两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第4小题3分,其它每小题6分,共15分)6.D【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

,做出判断。D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故选D。7.A【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

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

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故选A。8.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

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和句段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

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选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

市变成了雪国。”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关于雪景的描写还有:“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雪愈下

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9.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

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

,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

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本社会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我”,除夕夜为安慰妻子,冒着大雪,去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有“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请“我”喝酒,帮“我”指路,祝“我”老伴早日

康复等;有“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帮“我”烧菜,价格与平时一样;有“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还有“我”病重的妻子,自己已经病危,还劝“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这些人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危难,

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这些描写表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是作者的匠心所在。10.B【解析】本题中,可以先圈出名词、名词性词组“宁(人名)”“春秋谷梁氏”“善释”“集解(《集解》)”“义”“世”“徐邈”,虚词“以”“为”“之”“其

”“既而”,“为……所”表被动,标志性词“既而”,然后根据语义和语法进行排除,如“积年”是说“沈思”时间之长,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精审”是“其义”的谓语,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11.C【解析】C项,“加《论语》为‘六经’”说法错误,“六经”应为“《易》《书》《诗》《

礼》《春秋》《乐》”。故选C。12.C【解析】C项,“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范宁指斥王国宝。故选C。13.(1)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

。(2)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学,(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解析】第一句得分点:“为”,做;“辟”征辟;“为……所”,表被动;“讽”,劝阻;“寝”,搁置,这里指被搁置。第二句得分点:“雅”,非常;“甚”,很,非常;“亲爱”,亲近喜爱;“疑议”,有疑难事情

的时候;“辄”,就;“谘访”,咨询。14.(1)对当时王弼、何晏等人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致使儒学影响衰颓的言论进行严厉批评(2)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3)在豫章郡任上大设学台,遣人采磐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甚至出私

禄以供给学费。(4)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解析】根据原文“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

!’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可知,范宁认为清谈虚无的风气开始于王弼、何晏,王、何两人的罪过超过了桀与纣,因此他撰文对当时王弼、何晏等人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致使儒学影响衰颓的言论进行严厉批评;根据原文“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行之

士莫不宗之”可知,范宁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根据原文“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可知

,范宁在豫章郡任上大设学台,遣人采磐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甚至出私禄以供给学费;根据原文“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可知,范宁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参考译文】范宁字武子。从小就专心好学,博览群书。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

了。所以在桓温在世期间,范宁兄弟没有一个在朝廷做官的。当时的人竞相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儒学影响日益衰颓,范宁认为这种风气开始于王弼、何晏,王、何两人的罪过超过了桀与纣。(范宁)于是撰文说“王何两人贪图天下人都赞美的虚名,凭借富贵人家的傲慢与荒诞,画魑魅来夸耀自

己的机巧,鼓动天下人把不遵礼法作为习俗。郑国音乐扰乱了纯正的音乐,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范宁崇尚儒学贬抑玄学,大都像这样。桓温死后,(范宁)才走入仕途,担任余杭县令。范宁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

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崇尚儒学的人没有不尊崇他的。过了一年,余杭的风俗教化大为改观。自从中兴以来,崇尚儒学、重视教化,没有比得过范宁的人。后来朝廷征召他,授予他中书侍郎的职位。范宁在中书侍郎任上,提出了很多有好的建议并否定了很多不好建议,对国家政治很有帮助。孝

武帝非常喜欢文化学术,(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范宁指摘朝廷大臣的缺点错误,都直接了当地说,没有任何避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因为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忍,就挑拨范宁和皇帝的关

系,范宁因此被皇帝疏远。范宁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帝说:“你不适合担任豫章太守,为什么急着去亲自体验死亡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去补任豫章太守。范宁在豫章又大兴学校,派人到交州购买磬石以供修建学校所用,并改革旧有的制度,不拘泥于常规。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

的有一千多人,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范宁又将本郡的四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学校来做学生,督促他们读《五经》。范宁又修筑学台,学校的功能更加齐备。江州刺史王凝之向朝廷弹劾范宁,说“豫章郡占了江州的一半。豫章太

守范宁在朝廷做官参与机要,在地方做官担任大郡的长官(可见朝廷对范宁的信任),但是范宁却无所顾忌地做奢侈污浊之事,所作所为不合法度。郡城先有六座城门,范宁全部改建成层楼,又修建两座城门,加上以前的城门,豫章郡现在一种有八座城门。范宁还建造了七所私宅……希望将臣的这份奏章下发给太常寺讨论,按照礼

法将范宁判罪。”皇帝下诏说,“汉宣帝说,‘可与之共同管理天下的,是优秀的郡守’,如果范宁真的像王凝之奏章中所说的那样,怎么还可以继续担任郡长官呢!”范宁因此被判罪接受惩处。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为天门太守,弃官(为范宁)申诉。皇帝认为范宁所致力的只有儒学,这件事

拖延了很久都没有判决。(后来)恰好碰上大赦,范宁就没有被判罪。范宁免官之后,定居在丹阳,仍然勤于经学,一年从头到尾毫不懈怠。范宁六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为《春秋谷梁传》做了《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这部书义

理精密详实,被天下人看重。不久徐邈又为《春秋谷梁传》做注,世人也很称赞。15.B【解析】B项,“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分析错误,颔联承“雨翻盆”而来,是具体描写雨景。故选B。16.第一问: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乱世百姓的同情,

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第二问:①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

强烈,富有感染力。②细节描写,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③借景抒情。诗中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

的忧愁与哀思。【解析】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诗人用了对比的手法:“戎马不如归马逸”,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疲劳;“千家今有百家存”,用往昔“千家”和战乱后

仅余“百家”对比,描写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荒村景象,展现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尾联“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诗人运用细节描写,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

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乱世百姓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还有诗人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这是借景抒情。17.(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

九死其犹未悔(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8.B;【解析】“……像是漂行的浮萍”是比喻,“看到的那些娇惯的宠物在主人怀抱中撒娇”是比拟,“孑然了她的生命存在,卓荦了她的生命蕴藉,走直了她脚下的弯路,佝偻了她脊背的凸显,昂扬了她精神的矍铄”是排比。

19.原文运用了整句句式,用较强的语气,突出强调了母亲对“她的孤独”由“隐忍”到“习惯”,然后到“享受”的过程,表现了母亲为了孩子甘愿“孤独”的奉献精神。【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形式上,原文运用整句句式有加强语

气的作用;内容上,这种句式对抒发情感起着强化作用。20.①让她感觉有些落寞;②我发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解析】①处需填写的内容可由后文“家乡的土鸡土狗让她感到亲切”得到提示,②处需填写的内容可由后文“也发现,母亲……”得到提示。21.答案:①“结构与体系”改为“结构与体系的完善”。②

“提高”改为“加强”。④“儿童”改为“儿童时代”。⑤“关于”改为“对于”。⑦“到”删去。22.答案:①2020年11月1日,②正式开启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③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获取信息,④将为编制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和科学制定各领域政策提供人口数据资料。23.作文范文:现实之上,

踮起梦的脚尖谁说为生计奔波的生命没有沉静厚重的领土?快递哥的生活中,也有一个历史悠长的国度。谁说漂泊在城市,卑微的理想没有光芒的折射?北大保安用纯粹的步伐跨越了生活的界限。现实之上,踮起梦的脚尖,充盈的生命高于生活的局限。

生命的价值并没有限制——只是大多数人习惯于画地为牢。出生的家庭,成长的路途,社会的角色……我们似乎被这个世界定义了。在界限之中,我们将目所能及之处,默认为界限的边缘,不可逾越,亦不可触碰。其实在视野的极限之外,还有一片更加辽远深邃的天空:只要你

肯在低洼泥泞中向上攀登,向远张望。著名钢琴家贝楚齐亚尼,身高仅一米,在去世前说:“如果我高大,那么是矮小成全的。”现实的制约固然存在,但手中命运的钥匙,可以指向无数种可能,将现实视作天空的阶梯,那么灵魂将在空中自由舒展,带领卑微的你领略高处的奇景;将现实视

作目光的极限,那么日复一日生活的公式,会在辗转中消磨梦想的棱角。如果矮小,如果平凡,那将成为你追寻有尊严地站直,与畏惧的发光的全部理由,因为真正的命运与灵魂本无价值的限制。踮起梦的脚尖,并非腾跃一番就能扶摇而上9万里,它需要最质

朴的初衷,与最虔诚的步伐。试问,快递哥孜孜不倦的背后,是汲汲于获得学历的愿望吗?试问,成为大学教授的保安,是在一夜之间获取高深的知识吗?所谓改变现实,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现实,那么要改变生命,亦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命。史铁生说:“真正的皈依不是某个地点,而

是在路上。”生命正是这样的一次皈依的旅程,快递哥之所以成为博士,保安之所以改写命运,是因为皈依不是他们人生的目的,而是他们心中的故乡。没有价值限制的生命,需要你用崇高的理想充盈。否则,“超越现实”只能是一次哗众取宠的、喧

嚣的狂欢。唯有用虔诚的步伐行走,才能抵达自由的彼岸。“每个人生来就是君王,只是大多数都流落而已。”诗人王尔德如是说。当加西亚·马尔克斯决心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时,《百年孤独》的诞生,早已写下了开端。你将成为谁,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一切都是种子,或许在卑微的土壤中才能获得生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

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674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