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DOC
  • 阅读 1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42.912 KB
  • 2024-10-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docx,共(7)页,42.91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ba7b41d048a95799a7507a5e5b5991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秋季学期高二年级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史学家傅斯年认为,西周时期的家族伦理就是政治伦理,家族称谓就是政治称谓。这反映了西周时()A.宗法制地位高于分封制B.血缘贵族政治色彩明显C.儒家伦理影响政治伦理D.地方

豪族控制国家政权2.汉承秦制,重要事务先由丞相组织百官朝议。汉代朝议本身虽不能做出决定,但可以向皇帝提供意见,由皇帝选择决定。这说明汉朝()A.朝议对皇权没有制约B.相权比秦朝有所扩大C.决策过程有理性成分D.朝议制度已有名无实3.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要求“亲

近乡里”的“富有之家”要资助贫困之家子弟,使其得以婚配;把百姓婚姻的是否及时,鳏寡数量的多少,作为官员考核升迁的依据。这一诏令旨在()A.恢复社会经济B.规范地方民风民俗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官员治理能力4.元朝时对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

考试和录取,汉人和南人的试卷难度较大。如表是元朝时每届参加科举考试的名额分配情况。元朝这些做法()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会试75757575殿试25252525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开明文化政策B.导致蒙古人色目人文化落后C.因相对公平有利于缓和民

族矛盾D.体现了民族分化和歧视政策5.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如表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乡约,反映出当时乡约()朝代制定名称主要内容者明朝王阳明《南赣乡约》强调“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

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丧死相助”清朝陈秉直《上谕合律乡约全书》举书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再接着“读律”(讲解律法)A.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B.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使地方治理形成统一标准D.保障了社会秩序稳定6.鸦片战争后,清廷认为出洋的国人为“天朝弃民”,没有资

格享受政府的保护。1877年,清政府经过艰苦谈判,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明文规定出国华人享有与其他大国同等待遇。这表明()A.清朝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B.中国主权进一步被破坏C.中国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D.清朝外交有近代化趋势7.如表是1916、1925年海关税务部门华洋职员

任用一览表。表中信息表明()年份职籍税务司超等帮办头等帮办二等帮办三等帮办四等帮办1916年外国职员684635425035中国职员143615461925年外国职员743043213020中国职员0513237040A.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半

殖民地性质B.国民政府依然是洋人的朝廷C.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D.外国职员职业素养具有优势8.抗战时期,人们去重庆多是躲避战乱,但众多热血青年不去投奔重庆而是投奔延安。这主要是因为,在进步青年的眼中()A.中国共产党用人政

策更加开明B.陕甘宁边区比国统区更安全C.延安政权代表着民族抗战的希望D.重庆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9.1952—1978年,中国工业产出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产出占GDP的比重由18%上升到44%,改变了

中国“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的状态。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工业化建设()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D.使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目标10.中国于1980年加入国际《关于制止非

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但当时中国的刑法中并没有关于劫持航空器罪的专门规定。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分子的决定》规定了这种新的罪名,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21条规定了劫持航空器的具体判刑标准。这说明国际法()A.是国际反

恐怖主义的公认准则B.成为我国国内法主要制定依据C.促进了中国的法制化建设进程D.有效维护了国际航空器的安全11.在斯巴达,关于条约、外交关系,正式决定是由公民大会作出的,但国王有权力对任何国家开战,任

何人都不得阻止。公民大会上很少有人辩论,发言者一般是国王、元老或监察官。这反映出斯巴达()A.公民大会掌控着最高权力B.公民普遍缺乏城邦意识C.间接民主制存在一定弊端D.具有贵族寡头政治特征12.16、17世纪法国多次颁布禁奢令,先是禁止所有人穿着金银丝锦缎

、刺绣和丝绒,又禁止在服装中使用金银,最后禁止穿着来自外国的织物、丝质花边等。这反映了法国()A.注重资本原始积累B.限制贵族势力的发展C.深受禁欲主义的影响D.采取抑制商业的政策13.1913年,德国社会民主党议员因否决了政府的提案,两次要求首相

辞职,由于未得到皇帝同意,均未见效。这反映了当时德国()A.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有名无实B.实行君权较大的君主立宪制C.民主党议员无权要求首相辞职D.首相和皇帝的权力过于强大14.1919年巴黎和会的席位分配:将国家划分为三等,分别有五席、三席、两席。

英、美、法、意、日有五席,一些新成立的国家有两席。中国有两个席位,在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被列强否决,这说明()A.会议体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B.会议把中国视为新成立的国家C.战败国的国际地位得不到尊重D.北洋政府实行妥协退让的外交15.20

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家自主任命大量与自己政见相同的高级文官,并对失去文官体制传统保护的高级文官实行合同制。高级文官的工作绩效主要由政治性的部长和主管来评估,高级文官为了获得奖励,不得不积极响应政治领导人的

政策。这些情况的出现()的的A.严重阻碍了政治与管理结合B.推动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C.打破了传统的权力制衡机制D.背离了文官保持政治中立的原则二、非选择题16.法律与教化】材料一中国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同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礼治”思想不被统治

者重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后期和秦朝治国的基本思想。法家的思想学说伴随着秦的灭亡而式微,汉代儒家又重新举起孔孟的大旗,沿着荀子的路径,采取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论证方式,奉儒学为正宗,将“礼”与“法”合为“礼法”,将“礼治”与“法治”

融为“礼法合治”。后经魏晋、隋唐“律学”的阐释和立法、司法的实践,纲常伦理最终成功地融入法制之中。——摘编自王保民等《“礼法合治”:中国古典法治的常规形态》材料二在中世纪西方,基督教对法律的长期渗透和影响,使法律以神圣的名义被信仰。以英国世

俗法律为例,基督教的平等观是其人权理念的基石;基督教原罪说使得其法律至上理念成为可能与现实;教会法与世俗法长期并存与互相争斗的事实催生了其宪政的分权理念;早期教会法重视程序的思想对彰显程序的法律原则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摘编自柴英等《基督教对西

方法律的给养——以基督教对英国法律的影响为例》(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春秋至秦朝、两汉、魏晋隋唐以来中国法律思想的演进。(2)根据材料二、分析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方法律的影响。17.【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重点在西南、西北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发挥计划经济的优势举全国之力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三线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

。——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对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就是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时,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

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部署。200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68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至200

8年的4.2%%,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中国西部呈现区域合作、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摘编自赵立《“三线建设”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比较》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线建设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部大开发历史意义。18.【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变化】

材料一13世纪,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从现代化的角度上说,专制王

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摘编自刘成《

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材料二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

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

战以后欧洲民族国家变化的影响。19.【政权建设】材料文献中的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文献名称相关内容摘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的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徒、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

依据材料,提出一个有关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观点,并对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