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319.099 K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共(12)页,319.09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8bef7e7eec5a43fe4a7efd595f531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一、选择题1.据载,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时人对此却不以为怪。这反映了当时()A.君臣平等

观念深入人心B.原始民主遗风依然存在C宗法血缘关系逐渐瓦解D.臣下放逐君主风气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发生过无道君王被臣下放逐和被“国人”推翻的情况,表明原始民主制的遗存使臣下和“国人”对君王特权存在制约作

用,B项正确;商周时期,王的地位高于臣下,“君臣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商代和西周时期,宗法血缘关系仍然比较稳固,排除C项;臣下放逐君主只是个例,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既掌管天下文书、颁布皇帝诏令,又掌管朝廷内外监察;汉武帝时,其机要秘书工

作分割给尚书署办理;东汉时改名为大司空,掌管水利、工部。御史大夫职能的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权原则的落实C.监察体制的破坏D.文书制度的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从西汉到东汉时期,御史大夫的职能在不断缩

小向尚书省,结合史实可知,汉武帝时期推行内外朝制度,三公的权利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御史大夫权力缩小,分权只是缩小的部分措施,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明御史大夫权力缩小和转移,监察权只是转移不是破坏,排除C项;材料反映

的是秘书工作的转移不是文书制度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3.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唐朝这些政策调

整﹐旨在()A.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B.有效发挥三省职能与作用C.解决中枢机构之间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初期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即集体宰相

制,到唐朝中后期取消尚书省特权,努力解决众宰相地位不平衡问题,唐朝调整宰相制度的宗旨在于,更有效地发挥三省的职能与作用,B项正确;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是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目的在于将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A

项:材料没有强调相关中枢机构之间矛盾和差别,排除C项;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等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阅读如表,这反映出当时北宋宰相和副宰相出身表()宰相副宰相总数

科举出身百分比总数科举出身百分比太祖6350%4375%太宗3667%232191%真宗121192%1717100%仁宗232296%393795%英宗22100%22100%神宗99100%1818100%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B.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抬高C.科举在

官员选拔中的重要地位D.庶族地主希望打破门阀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宰相和副宰相基本出身于科举,说明科举在官员选拔中占据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宰相出身,无法说明社会流动的变化,排除A项;宋代重文轻武政策促

进了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唐代科举制的发展说明庶族地主已经突破门阀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5.清代前期,对于地方经济事务,先是由监察机构官员提出疑问和意见,然后由中央各部官员或各省级官员进行讨论。这些官员通常会结合管辖区的具体情况

,提出解决办法,最后由主管部门汇总,向皇帝报告,经皇帝批准执行。这种做法()A.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B.增强了政府管理能力C.反映出抑商政策松弛D.杜绝了经济腐败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一系列做法有利

于规范与监督地方经济事务,增强了政府管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这种做法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C项;“杜绝”一说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6.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

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为反

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可以看出宋教仁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依靠的是政党政治,袁世凯同样是依靠政党,进行排除异己,体现政党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A项正确;政党也可以是

反对专制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北洋派内部纷争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7.近代某学者评价王安石变法说,“其改革之总用意,意为富国强兵,以雪契丹之耻。”故不仅其用心不可非,“即其各法,亦多有远见之明,此固非‘不扰民’之哲学所赞许,却暗合近代

国家之所以为政也。”该学者意在强调A.近代的改革应从体制结构入手B.王安石变法取得显著成效C.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富国强兵D.改革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即其各法,亦多有远见之明,此固非‘不扰民’之哲学所赞许,却暗合近代国家之所以为政也。”可知作

者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实已触及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成败当从制度及其背后的基本价值观念看,由此可见作者意在强调近代的改革若不从体制结构入手,任何“富国强兵”式的改革都很难成功,A项正确。题干的主旨不是说明王

安石变法取得显著成效或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富国强兵,而是探讨改革与体制变革的关系,排除AB项;题干也没有体现改革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而是借王安石变法说明近代改革应涉及体制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8.如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建立的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三级系统汇总。这一

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党员干部教育苏维埃干部教育各种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初级党员训练班苏维埃干部训练班短期职业学校小学教员训练班短期师范学校中级党员干部训练班政治学校职业学校初级师范学校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高级马

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中央列宁师范学校A.提高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服务于革命时期经济政治需要D.加强了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三级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苏区的教育系统分类明确,有

利于革命时期的教育发展,服务于革命时期经济政治需要,C项正确;教育系统与革命积极性无关,排除A项;此时尚未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9.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

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A.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B.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意在强

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国民政府任用公务员,与功勋、国民党派有密切关系,这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其目的是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D项正确;这种公务员选任方式未继承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排除B项;这种公务员选任不利于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10.“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借鉴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经验,而且也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的先进思想,与此同时,"五四宪法”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并且结合当时过渡时期的特殊国情,吸收外

国经验,以世界性的眼光确立了中国式的风格。据此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宪先河C.彰显了制宪主体的广泛性特征D.坚持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充分吸

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的先进思想”体现的是国际化,材料“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体现的是民族性,因此整个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化和国际化的统一,D项正确;原则性、灵活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宪法的意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宪法制定的主体,排

除C项。故选D项。11.某学者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经济特区的建立、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形成等都是上、中、下层之间互动的结果。同时,大量专家、学者在上、中、下层之间传递信息,为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提供咨询,并参与各层次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该学者意在说明()A.改

革密切了各阶层的关系B.改革开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改革与开放之间相互促进D.改革开放的重心逐渐发生转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都是上、中、下层之间互动的结果。同时,大量专家、学者在上、

中、下层之间传递信息,为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提供咨询”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项正确;“密切了各阶层的关系”说法欠妥,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改革与开放之间相互促进,排除C项;材料没有改革开放的重心发生转移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B项。1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A.统一与分类相结合是干部管

理制度根本原则B.公务员的选拔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

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可以看出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D项正确;党管干部是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排除A项;“实现”表述绝对,排

除B项;公务员不是事业编制,排除C项。故选D项。13.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米提林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在愤怒的情绪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并且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都处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男女都变为奴隶。然而第二天,“雅典人民的情绪有了突然的转变”。他们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材料表

明古代雅典()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B.战时同盟关系脆弱C.公民大会地位突出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米提林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的背景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然而随着人民情绪的转变“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

据此可知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不是城邦至上理念,排除A项;仅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战时同盟关系脆弱,排除B项;公民大会地位突出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

4.在西欧中世纪,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这

说明封君与封臣()A.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B.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C.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D.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对封君存在一定的义务,而封君对封臣有一定责任和义务,这说明封君与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封君与封臣的契约关系,不能说明二者推动了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封君与封臣之间的等级问题,排除B项;封君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封臣没有,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图是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而制作的近代法国国家权力架构思

维导图。由此可知()A.法国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参议院和众议院通过普选产生议员C.法国政体是对西方宪政的发展D.众议会的法案经总统批准即可生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任期7年,可连任”,可知是法国的共和政体,可以看出法国政治有权力制约的因素,有

分权的因素,有民主色彩,可知是对西方宪政的发展,C项正确;法国总统受到议会的制约,排除A项;众议院是普选产生,排除B项;众议院的法案同时受到参议院和总统的制约,排除D项。故选C项。16.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

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这一规定()A.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B.彰显了文官选拔的公开与公正C.杜绝了美国社会政治舞弊现象D.促进了政府工作的连续与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

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可得出文官并不参与政治斗争,而只从事政府的工作,这样有利于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项正确;材料与政党控制国家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选拔,排除B项;C

项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这个文件对整个解放区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明确规定了政权建设中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原则。村(乡)、区、县人民代表会议的建立,

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阶段,一般都以贫农团和农会作为临时政权机构,之后才召开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作为村(乡)、区的正式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政府委员会。在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基础上,又召开县一级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县政府委员会。——摘编自白寿彝

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最突出的进展是实行“海选”,即村主任领导人完全由村民提名和选举产生。“海选”是授权机制的一大突破,即村委会干部的权力由本村村民所授予,从机制上保证干部更好地为村民负责和服务。当村主任由指

定候选人和,上级派定候选人变为村民直接提名和选举村主任后,实际执掌村庄公共权力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方式由少数党员选举的方式受到冲击。为此,在一些地方,村支书实行“两票制”和“两推一选”制,其共同特点是扩大村党支书的民意基础。中央甚至提倡先选村主

任,选不上村主任就不要再参加选村支书了。——摘编自徐勇《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解放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启示。【答案】(1)相同点:都坚持党的领导;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和保障;都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民主机构都由村民选举产生,对村民负责;都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任答四点即可)(2)启示:

基层民主建设需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法律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有力保障;基层民主建设需随时代发展不断推进。(任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二“其共同特点是扩大村

党支书的民意基础”并结合所学解放战争时期政权建设的史实可知,都坚持党的领导、都推动了党领导下的基层民主建设;根据材料一“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并结合所学村民自治的史实可知,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根据材

料一“并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政府委员会”和材料二“村民自治最突出的进展是实行‘海选’”可知,都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民主机构都由村民选举产生,对村民负责。(2)根据材料二“其共同特点是扩大村党支书民意基础”可知,鼓励人

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制度创新;根据材料一“陕甘宁边区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这个文件对整个解放区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可知,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法律;结合所学基层民主建设的史实可知,结合时代发展持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钱穆在探讨

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二、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

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三、任何一项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应根据实际利弊而判定。所谓利弊,则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而作出判断。——摘编

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答案】论题:同一时期的若干制度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论述:西周时期,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

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秦代,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相互配合,构成中央集权制的

核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总结:中国古代同一时期的各项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选取三种观点的任意一个,结合中国古代史加以论证。论题

:如同一时期的若干制度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论述:结合西周的分封与宗法的关系进行概括。也要结合秦朝的郡县制及三公九卿制的相互作用进行概括。可得出西周时期,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互配合,解决了统治阶级

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秦代,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相互配合,构成中央集权制的核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总结:中国古代同一时期的各项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

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的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传统中国只有完善的“户籍”制度而无明确的“国籍”规定……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出国华商、华工的日益增多和西方势力.入侵……由于

缺失专门处理“国籍”问题的法律,在大一统国家近代转型中,国人逐渐出现对自身“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危机。……1907年,荷兰殖民当局以属地主义的原则制定《荷兰新订爪哇殖民籍新律》,规定凡生于荷兰属地的华侨皆为荷属殖民地籍,从而引起国内外华人、华侨的

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要求清政府迅速制定并颁布一部国籍法。……清政府别无选择,如果不迅速制定国籍法,不仅通过各种努力所形成的华侨的中国认同会出现危机,而且国内也可能为此丧失对清政府的信心。同时更令清政府担心的是,这可能给“排满”的“汉族”民族主义者以借口,最终危

及清政府在大一统国家转型中的合法地位。……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其中明确规定,“生而父为中国人者”“生于父死以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均属中国国籍”。从而以使国家保护海外华人、华侨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加强了海

外华人、华侨对大一统中国的认同。——缪昌武、陆勇《大清国籍条例)与近代“中国”观念的重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颁布国籍条例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大清国籍条例》颁布的影响。【

答案】(1)原因:国人出现对自身“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危机;海外华人的强烈要求;西方法律的影响;阻止“排满”革命。(2)影响:有利于保护海外华人、华侨;加强了海外华人、华侨对大一统中国的认同;强化了国人近代国籍观念和法律意识。【解析】【

详解】(1)原因从“国人逐渐出现对自身‘中国人’人身份的认同危机”可知,国人出现对自身“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危机;根据“引起国内外华人、华侨的强烈反对”可知,海外华人的强烈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法律的影响;根据材料“同时更令清政府担心的是,这可能给‘排满’的‘汉族’民族主义者以借口,最

终危及清政府在大一统国家转型中的合法地位”可知,阻止“排满”革命。(2)意义:依据材料二“以使国家保护海外华人、华侨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加强了海外华人、华侨对大一统中国的认同”可知,有利于保护海外华人、华侨;加强了海外华人、华侨对大一统中国的认同;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强化了国人近代国籍观念和法律意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大增,迅速跃居经济生活的中心位置,他们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以促进经济发展。但这一时期,由于政府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机构设置不断增加,文官队伍迅速膨

胀,显官贵胄竞相在政府中安插亲近,文官素质每况愈下,批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同时随着两党轮流执政,内阁频繁更换。某党一旦掌权,便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如果有人无视政党利益,必将遭到本党党徒的攻击和社会非议,而另一党上台后如法炮制,并有意更改前任政策如何保持政策的连

续性和稳定性,成为统治阶级中有识之士倍加关注的问题。材料二实行公开党争考试录用制,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文官一旦应聘,若无严重过错或其他意外,便可终身任职。两党制下,多数政务官没有足够时间积累足够经验来制定稳妥适当的政策,在许多情况下,他们

不得不依靠常任文官的经验和才干,根据文官的建议来领导部门工作。按照常规,文官只是在内阁大臣的领导下,默默无闻地从事自己的分内工作,不公开向大臣提出忠告和建议,一切主要责任,包括功过褒贬,均由大臣承担,禁止文官

参加议会竞选和类似活动,某文官若有志进入政界,必须辞去文官职务;任何文官不得因政治观点有别而反对大臣、违抗命令。——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背景。(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

析其积极作用。【答案】(1)背景:传统选官存在弊端;工业革命推动(或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传播和教育的普及提高;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2)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忠实履职;职务常任,论功晋升。意义:提高

了文官质量和政府行政效率;保障了国家政局稳定和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剥夺了贵族垄断官职的特权,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

阶级势力大增,迅速跃居经济生活的中心位置,他们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以促进经济发展”,可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显官贵胄竞相在政府中安插亲近,文官素质每况愈下,批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同时随着两党轮流执政,内阁频繁更换。某党一旦掌权,便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

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可得出传统选官存在弊端;联系所学知识,还可以从启蒙思想传播、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等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实行公开党争考试录用制,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文官一旦应聘,若无严重过错或其他意外,便

可终身任职”、“禁止文官参加议会竞选和类似活动,某文官若有志进入政界,必须辞去文官职务;任何文官不得的的因政治观点有别而反对大臣、违抗命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忠实履职;职务常任,论功晋升。积极作用:根据特点

及所学知识,可以从提高文官质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保障国家政局稳定、巩固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