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共(5)页,114.03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f18af18e9ad2220436eaaf21d7943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得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据载,商朝君主太甲因不清明,被臣下伊尹放逐于桐宫;周厉王因暴虐无道,引发国人暴动;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朝政,时人对此却不以为怪。这反映了当时A.君臣平等观念深人人心B.原始民主遗风依然存在C.宗法血缘关系逐渐瓦解D.臣下放逐君主风气盛行2.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既掌管天下文书、颁布皇帝
诏令,又掌管朝廷内外监察;汉武帝时,其机要秘书工作分割给尚书署办理;东汉时改名为大司空,掌管水利、工部。御史大夫职能的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权原则的落实C.监察体制的破坏D.文书制度的成熟3.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
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唐朝这些政策调整,旨在A.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B.有效发挥三省职能与作用C.解决中枢机构之间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历史试题(长郡版)第1页(共8页)4.阅读下表,这反映出当时北宋宰相和
副宰相出身表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B.文官和士人地位提高C.科举在官员选拔中的重要地位D.庶族地主希望打破门阀政治5.清代前期,对于地方经济事务,先是由监察机构官员提出疑问和意见,然后由中央各部官员或各省级官员进行讨论。这些官员通常会结合管辖区的具体情况,提出
解决办法.最后由主管部门汇总,向皇帝报告,经皇帝批准执行。这种做法A.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B.增强了政府管理能力C.反映出抑商政策松弛D.杜绝了经济腐败问题6.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
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7.近代某学者评价王安石变法说,“其改革之总用意,意为富国强兵,以雪契丹之耻”。故不仅其用心不
可非,“即其各法,亦多有远见之明,此固非‘不扰民’之哲学所赞许,却暗合近代国家之所以为政也。”该学者意在强调A.近代的改革应从体制结构入手B.王安石变法取得显著成效C.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富国强兵D.改革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8.'下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
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建立的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三级系统汇总。这一干部教育培训系统A.提高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C.服务于革命时期经济政治需要D.加强了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9.1933年,
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千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A.继承了孙中
山的文官考试思想B.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D.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0.“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借鉴了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宪经验,而且也充分吸收了西方国家宪法中的先进思想,与此同时,"五四宪
法”充分总结和考虑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并且结合当时过渡时期的特殊国情,吸收外国经验,以世界性的眼光确立了中国式的风格。据此可知,“五四宪法”的制定A.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B.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宪先河.C.彰显了制宪主体的广泛性
特征D.坚持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统一11.某学者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经济特区的建立、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形成等都是上、中、下层之间互动的结果。同时,大量专家、学者在上、中、下层之间传递信息,为
中央和地方的决策提供咨询,并参与各层次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该学者意在说明A.改革密切了各阶层的关系.B.改革开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改革与开放之间相互促进D.改革开放的重心逐渐发生转移1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
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A.统一与分类相结合是干部管理制度根本原则B.公务员的选拔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
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人法制化轨道13.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米提林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在愤怒的情绪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并且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都处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男女都变为奴隶。然而第二天,“雅典人民的情绪有了突
然的转变”。他们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材料表明古代雅典A.城邦至上理念盛行B.战时同盟关系脆弱C.公民大会地位突出D.直接民主存在弊端14.在西欧中世纪,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
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这说明封君与封臣A.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B.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C.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D.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15.下图是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而
制作的近代法国国家权力架构思维导图。由此可知A.法国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参议院和众议院通过普选产生议员C.法国政体是对西方宪政的发展D.众议会的法案经总统批准即可生效16.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
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这一-规定A.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B.彰显了文官选拔的公开与公正C.杜绝了美国社会政治舞弊现象D.促进了政府工作的连续与稳定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这个文件对整个解放区都有着
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明确规定了政权建设中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原则。村(乡)、区、县人民代表会议的建立,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阶段,一般都以贫农团和农会作为临时政权机构,之后才召开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作为村(
乡)、区的正式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政府委员会。在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基础上,又召开县一级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县政府委员会。——-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最突出的进展是实行“海选”,即村主任领导人完全由村民提名和选举产生。“海选
”是授权机制的一大突破,即村委会干部的权力由本村村民所授予,从机制上保证干部更好地为村民负责和服务。当村主任由指定候选人和,上级派定候选人变为村民直接提名和选举村主任后,实际执掌村庄公共权力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方式由少数党员选举的方式受
到冲击。为此,在一些地方,村支书实行“两票制”和“两推一选”制,其共同特点是扩大村党支书的民意基础。中央甚至提倡先选村主任,选不上村主任就不要再参加选村支书了。——摘编自徐勇《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基
础性工程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解放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相同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启示。(4分)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材料钱穆在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二)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
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三)任何一项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应
根据实际利弊而判定。所谓利弊,则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而作出判断。——-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达清晰)19.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传统中国只有完善的“户籍”制度而无明确的“国籍”规定....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出国华商、华工的日益增多和西方势力入侵...由于缺失专门处理“国籍”问题的法律,在大一统国家近代转型中,国人逐渐出现对自身“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危
机。...90年,荷兰殖民当局以属地主义的原则制定《荷兰新订爪哇殖民籍新律》,规定凡生于荷兰属地的华侨皆为荷属殖民地籍,从而引起国内外华人、华侨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要求清政府迅速制定并颁布一部国籍法。
...清政府别无选择,如果不迅速制定国籍法,不仅通过各种努力所形成的华侨的中国认同会出现危机,而且国内也可能为此丧失对清政府的信心。同时更令清政府担心的是,这可能给“排满”的“汉族”民族主义者以借口,最终危及清政府在大一统国
家转型中的合法地位。....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其中明确规定,“生而父为中国人者”“生于父死以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均属中国国籍”。从而以使国家保护海外华人、华侨有了法律上
的依据,加强了海外华人、华侨对大一统中国的认同。——-缪昌武、陆勇《〈大清国籍条例)与近代“中国”观念的重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颁布国籍条例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清国籍条例》颁布的影响。(6分)20.(14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大增,迅速跃居经济生活的中心位置,他们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以促进经济发展。但这一时期,由于政府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机构设置不断增加,文
官队伍迅速膨胀,显官贵胄竞相在政府中安插亲近,文官素质每况愈下,批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同时随着两党轮流执政,内阁频繁更换。某党一旦掌权,便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如果有人无视政党利益,必将遭到
本党党徒的攻击和社会非议,而另一党上台后如法炮制,并有意更改前任政策。如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成为统治阶级中有识之士倍加关注的问题。材料二实行公开党争考试录用制,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文官一旦应聘,若无严重过错或其他意外
,便可终身任职。两党制下,多数政务官没有足够时间积累足够经验来制定稳妥适当的政策,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不得不依靠常任文官的经验和才干,根据文官的建议来领导部门工作。按照常规,文官只是在内阁大臣的领导下,默默无闻地从事自己的分内工作,不公开向
大臣提出忠告和建议,一切主要责任,包括功过褒贬,均由大臣承担,禁止文官参加议会竞选和类似活动,某文官若有志进入政界,必须辞去文官职务;任何文官不得因政治观点有别而反对大臣、违抗命令。——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阎照
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