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大考历史试题 .doc,共(6)页,81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7a62a6dae429cf492b2bec9afc26d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三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得饶人处且饶人”“为人
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A.儒家、道家、法家B.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兵家D.儒家、杂家、农家2.战国人向往三代的淳朴民风,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不满。韩
非子指出,先前“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如今“人民众而货财寡”引起“民争”。韩非子认为民由“不争”到“争”的根源是A.道德品质的变化B.政治制度的变化C.物质条件的变化D.文化修养的变化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
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成为新儒学的基础B.法家学说是西汉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略C.儒法两家思想内容逐渐融合D.独尊儒术与法家思想的原则具有一致性4.西
汉董仲舒说:“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董仲舒这一主张的历史作用是A.实现了对君主执政行为一定的约束B.确定了儒学独尊的历史地位C.强化了儒家伦理对社会的控制D.建立起“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5.隋唐五代陶瓷的艺术设计成就主要体现在装饰设计上,宋代陶瓷不再拘泥于外形与装饰上的新奇和奢华富丽,而是以功能为主,辅以朴素典雅的设计。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集权逐渐加强B.主流价值观念影响C.海外贸易空前繁荣D.制瓷工艺不断进步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佚前古,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B.重建了人的价值和信仰C.压抑人的个性发展D.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7.王夫之在评论北魏孝文帝时说:有王者起,斟酌腹里边方、山泽肥瘠、民人
众寡、风俗淳顽,因其故俗之便,使民自陈之,公卿、有司不能搬用“周礼之制”,不可以一切之法治之也。王夫之认为治理国家应当A.以德治国,教化民众B.限制君权,通经致用C.因地制宜,实事求是D.立足生产,整顿吏治8.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
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A.中体西用思想已萌生B.中西方文化的交流C.中国科技已注重理论探究D.中西方科技差距不断拉大9.古希
腊哲学家泰勒斯因提出“万物始于水”而被人们所铭记。有的学者甚至将这一命题称为“欧洲哲学的开端”,主要在于这一命题昭示着思想家A.从宗教和神话到自然的视角转向B.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世界C.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D.关注尘世生
活和人的精神意义10.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是人的心灵先天就有的。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主张A.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B.唤醒人内在的理性精神C.教育主要服务城邦政治D.接受学校教育是必要的11.达·芬奇创作于1503~1506年的《蒙娜丽莎》,不再取材于宗教或希腊神话,而是直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这反映出文艺复兴
时期的绘画A.强调对艺术形象的科学处理B.主要以女性肖像为题材C.注重表现市民社会世俗的美D.彻底摆脱了宗教的桎梏12.马丁·路德宣称教皇制度乃是人造的制度,它的谕示并非是无谬误的,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圣经》和同上帝联系的权利,而毋需通过教会和神甫作为中间人。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落实A.加
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动摇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13.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A.彻底否定专制制度B.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发展C.确立人的主体地位D.构建未
来的“理性王国”14.17世纪时,德国媚法之风盛行,法国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康德、歌德等人努力下,德国在哲学、文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致历史学家答兰克鼓吹道“德国人是奉上帝之命去发展与法国人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一变化
说明德国A.启蒙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增强B.成为了欧洲科技文化中心C.工业化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D.十分不满法国文化的入侵15.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要科技成果示意图,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A.始终注重观察和实验B
.宋元时期较快发展C.一直领先于西方国家D.明清之际达最高峰16.在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中医的参与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取得了一定疗效。可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借鉴的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
《本草纲目》17.李白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高唱人云、兴奋昂扬;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故有“诗史”之称。这说明A.两人的性格迥异决定诗风大异B.诗人史学素养与文学技巧相得益彰C.社会环
境影响诗人的创作风格D.唐诗意境与史实不可分割融为一体18.《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与作品的风格相似的是A.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佚名《木兰辞
》C.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D.吴承恩《西游记》19.下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这一作品A.表明唐代妇女政治地位提高B.体现了文人画的创作特点C.印
证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D.反映出唐朝社会男女平等20.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该学者旨在强调文人画的特点是A.描绘山水,讲究布局B.注重写实,现实感强C.诗书画印,素养齐全D.
表现个性,蕴含精神21.1687年,哈雷帮助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面对不少人的怀疑甚至反对,哈雷运用其中的新力学理论测算了24颗彗星的轨道,而以其名字命名的一颗彗星的如期回归说服了最后一批牛顿力学的反对者。这则材料可以
用来说明A.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环境还很不成熟B.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经典力学使人们的传统认知发生改变D.经典力学问世取决于哈雷的帮助22.一位近代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光学尤其是力学成就,使科学不再是一些杂乱孤立的事实和定律,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
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这位科学家A.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奠定了近代科学形成的基础D.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23.下为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省略号处应填
写的事件是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規纺纱机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A.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B.英国议会推行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D.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24.下表世界历史上有关进化论的部分信息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自然界由无生物进展到动物是一个积微渐进的过程,在无生物之后首先是植物
类……从这类事物变为动物的过程是连续的……16世纪末李时珍按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商、兽、人等顺序罗列物种。19世纪前期拉马克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等级;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
化,生物会由此改进其适应。19世纪中期达尔文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说表说明生物进化论A.是古希腊学者首先提出B.由中外科学家共同创立C.经历一个渐进发展过程D.在科学实验中得
到完善25.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的网购市场,每年的双十一都成为中国网民的购物狂欢节,如图是历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破千亿的用时,这说明了A.网络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C.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
柱性产业D.技术进步带来实体经济的重新复苏26.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
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27.有学者在研究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时指出,在封建专制统治和顽固守旧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条件下,"中体西用"是当时唯一可行的过渡性模式。据此可知,"中
体西用"A.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B.凝聚国民的社会共识C.强化了中国文化传承D.加快了社会政治变革28.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A.
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B.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C.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29.据统计,1840年至1898年,提出变局论的有识之土约80人。从发表变局言论的时间来看,19世纪40年代有3人,1860-1882年有28人,1884-1898年有49人。这
反映了A.民族自省的变革意识日益凸显B.民族自强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C.民族自尊的文化认同趋向强烈D.民族觉醒的国家观念逐步形成30.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
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材料表明张之洞A.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B.坚持维护封建纲常伦理C.支持维新派变革政治D.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31.孙中山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
于自由平等之地。”符合孙中山主张的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主张推翻封建帝制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平等32.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一书中对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不吝赞美之词:“马克思所
著的书和所发明的学说,可说是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的大成”“马克思这种发明(唯物史观),有人比之牛顿所发明天文学之重心学说一样”。由此可以推知A.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可B.孙中山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已经
找到了正确的救国思想D.受到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33.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他提出治学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党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是不干涉主义,万物并育而
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可见,蔡元培的治学原则A.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说明中国急需进行政治变革C.全盘否定了儒家传统思想D.高度肯定了西方伦理价值观34.《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
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旨在说明A.进行社会改良的重要性B.推翻君主专制的重要性C.启迪民众心智的重要性D.政治形式变革的重要性35.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我国传
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强调对本国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对该学者思想理解准确的是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B.东西融合取长补短C.全面否定传统文化D.简单复古故步自封36.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
系》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37.是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文本结构和主要内容。据此可知,毛泽东在该报告中A.确立了暴力革命斗争方式B.注意到农民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C.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D.强调了建立农民政权的重要
性38.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主要任务——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39.1979年.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985年后,他又说“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这些论断在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上述论断反映出邓小平A.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力图冲破文革时期的思
想束缚C.肯定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D.不断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40.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矛盾判断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追求按
需分配的原则C.开拓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与中共八大的矛盾判断保持高度一致二、主观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
元明清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9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
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清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
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
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前期中国的科技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
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计派出120人。赴美幼童在美学习期间“于
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但是,由于顽固派对于留美幼童的“西化”心怀不满,所以清政府于1881年下令将他们分批撤回。他们归国后,大都成为外交、海军、航运、电报、铁路等领域的骨干力量。1877﹣1885年间,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数批
留学生共计近百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军专门技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财力不逮”,以及顽固派的阻挠破坏,派遣留学生的运动在1886年以后中断,直到1896年才恢复。这一年,13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官费生留日之风气。此后,赴欧留学者规模缩小,赴日留学者日众。——摘编
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中册)材料二20世纪初,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1905年废科举后,留学也成为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日本政府采取主动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加上赴日留学路途近、交通方便、文字习俗相似等,促成了此时的留日热潮。留日学
生从1901年的200多人,1903年增到1300多人,1904年2400多人,1905﹣1906年8000多人。以自费生为主的留日学生所学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军事、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商
业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中以陆军和政法最热门。很多留日学生在日本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归国的留日学生不少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干力量和新军的各级军官。——摘编自王晓秋《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晚期相比,20世纪初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出现的变化。(6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的影响。(4分)43.阅读下表“19世纪中期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中国”,完成下列要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实
业救国八国联军侵华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短暂春天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试从上表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并运用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拟论题主题立意明确;列出所选的准确关键词;阐述关键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12分)南
康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三次大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5BCDAB6-10BCBAA11-15CCDAB16-20ACDCD21-25CAACB26-30DACAB31-35DDACB36-40CBDD
A二、主观题(共40分)41.(1)地位:从领先转为落后。影响: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武士阶层日益衰落(或为资产阶
级革命提供了条件);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6分)(2)标志:牛顿经典力学的形成。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
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6分)(3)原因: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
碍科技发展。(6分)42.(1)由以欧美国家为主到以日本为主;由官费留学到官费、自费并举;由学习军事科技为主到全面学习先进文化;由饱受争议到受到鼓励;留学人数出现迅速增长.(6分)(2)培养了大批近代化的人才;促进了西学的进
一步传播;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为改良和革命积蓄了力量.(4分)43.(12分)示例一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总之,民族资产阶
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示例二关键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主题: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阐述: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地主阶级为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
化历程;在民族危亡之时,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依赖光绪皇帝进行的维新变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示例三: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主题: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快阐释:经济上
,民族工业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示例四: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主题:近代
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阐述: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列强进行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总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促使中国人开始觉醒和抗争。(可以多角度提炼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主题和关键词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