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武汉专题】.docx,共(7)页,652.15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65a7adc5036d90dd4e67b40938a8e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联合体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23年6月27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据此可知,理学A.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实B.强调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C.注重新社会秩序的构建D.致力于推动思想文化融合2.20世纪初,翁仕朝在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中写道:“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
志,以三民,为主义…。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这一教材内容A.反映了近代教育制度的变革B.有利于近代思想的融合C.继承发展了传统的儒家思想D.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3.出土于埃及的纳尔迈调色板(见图1)是一块盾形石板,国王纳
尔迈戴了两顶王冠,正面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反面是代表下埃及的红冠。红白两冠戴于一身的纳尔迈调色板图1A.反映了埃及的农业发展水平B.是全埃及初步统一的历史见证C.证明了埃及杰出的建筑成就D.表明石板是埃及主要书写材料{#{QQABRYKUgggAAhBAAABCUw
EACkIQkhECCAgGQEAYoEAByAFABAA=}#}4.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
国有孔子、老子、孟子等等。这个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创造A.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B.其根源是文明的传播与交流C.由不同文明的历史环境变动决定D.为西方哲学发展奠定了基础5.12世纪时,吴哥王朝兴建的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建筑“吴哥窟”是高棉文化的
代表。由于佛教和印度教在柬埔寨都很盛行,因此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在吴哥窟中都有体现,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印度史诗《摩词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吴哥窟”反映了A.印度佛教对种姓制度的冲击B.印度文化对中亚和西亚的影响C.印度在文学领域的重要成就D.高棉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多样性6.1
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后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B.欧洲人对美洲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美洲的农业开发和
粮食增加7.图2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对这一时段推动移民的主要因素概括正确的是图2A.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殖民地的开拓B.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C.民众躲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8.位于美国加
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的“硅谷”聚集了100万以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他们的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各异,共同推动“硅谷”成为创新中心。据此可知,硅谷持续繁荣的原因在于A.努力塑造标准化的生产模式B.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的科研方向C.积极培育
包容性的创新文化D.科学研究要服务于国家大战略{#{QQABRYKUgggAAhBAAABCUwEACkIQkhECCAgGQEAYoEAByAFABAA=}#}9.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
、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这反映了唐朝A.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海外贸易的发展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D.统一市场的形成10.中国是大豆的故乡。1765年,大豆作为饲料或绿肥引入北美;19世纪60年
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据此可以提取的研究主题是A.《物种交流推动农业文明的发展》B.《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物种交流》C.《国际分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D.《
工业革命加速农业技术的改良》11.在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据此可知
,他的统治措施A.导致了帝国的分裂和瓦解B.维系了帝国的和平与统一C.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交融D.使希腊文明影响逐步扩大12.观察图3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版图最显著的变化是图3A.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B.大部分欧洲强国走
向解体C.德国处于分裂被占领状态D.苏联的势力不断向西扩张13.英法海底隧道的规划与建设历程:1802年法国工程师马悌厄曾向拿破仑一世建议修筑一条海底隧道直通英国,但被否决了。1973年英法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修建海底隧道的条约。1984年英国首相撒
切尔夫人与法国总统密特朗达成隧道修建的基本协议。1993年海峡隧道完工。两条隧道每年的客运量为4000万人次,货运量1300万吨。英法海底隧道的修建A.见证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为英国加入欧共体奠定物质基础C.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观念D.是战后欧洲经济持续繁荣的见证{#{QQABRYKUgg
gAAhBAAABCUwEACkIQkhECCAgGQEAYoEAByAFABAA=}#}14.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前总理李光耀指出: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
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这一观点指出A.社会道德水平制约经济发展B.经济建设与法治建设需要并重C.经济的转型依赖观念的变革D.经济增长与儒家文化关系密切15.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后,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开始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
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这些措施A.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C.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B.提升了移民的民主参政意识D.提高了移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其中,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16.[儒学与基层治理](14分)材料一《汉书》与《后汉书》中的“循吏”是一批自觉承担王道教化职责的官吏。他们既是为汉朝竭忠尽智的官员,又是信奉并传播儒学理念的儒士。他们以一种积极有为的
入世情怀,关注民生,在百姓中间传播儒学的道德礼义,移风易俗。通过“教化型”循吏身体力行地传播,董仲舒所输扬的儒家道德思想,已经普及到民间大众的寻常巷陌。-摘编自韩兆琦等著《秦汉史十五讲》材料二隋唐之际
的处士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生活在乡闾之间,与当时社会下层的老百姓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学习,在无形当中就影响了周围民众的文化价值观乃至社会价值观。隋唐处士出于对儒学信仰的追求,时刻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道德的模范,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为准则,并
将这种思想推广开来,教化民众,提高基层百姓的道德水准,逐步在当时的社会基层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摘编自王小甫著《隋唐五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儒学在基层影响扩大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处士传播儒学的方式及其影响。(8分)17.[北美的移民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4分)材料一英国移民于17世纪早期到达北美洲东部边缘地带。这些新世界的迟来者们到达目的地时,其他欧洲国家的殖民者已经在新世界拓殖一个多世纪了。第一批到来的
英国人是迁居弗吉尼亚的移民,他们只是一小拨先行者,在随后几代人的时间内,大量形形色色的、坚定的、零散的英国人涌向大西洋边界的西部。与之前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殖民者一样,英国人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4页{#{QQABRYKUgggAAhBAAABC
UwEACkIQkhECCAgGQEAYoEAByAFABAA=}#}即将在新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把分属于另外两种不同文明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一方由那些定居于这片土地上的古老居民们组成,而另一方则是从大西洋彼岸被贩运而来的非洲人。——
摘编自纳什主编《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材料二英属北美殖民地在18世纪上半叶已经相当繁荣。1754年到1763年,英国与法国爆发了争夺北美殖民地的七年战争。从未离开过出生地的男孩同来自其他殖民地的人在遥远的地方作战。这样的经历促进了国
家共同体观念的形成。这种情感也得益于殖民地之间贸易的增长以及人员和活动的流动。1765年,英国政府认为殖民地应该负担一些帝国的战争开销。但是新的税收和贸易限制激起了殖民地居民的反抗。新的殖民政策使英国陷入了与殖民地的冲突中。殖民者开始发展出一
种独立的身份认同。——摘编自法拉格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殖民地时代北美社会的人口构成状况及其成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美独立战争前北美社会国家共同体观念形成的影响。
(5分)1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文化](15分)材料一1914年,大部分欧洲知识分子积极热情地参加战争,然而工业化战争的残酷使他们很快不再抱有幻想。在20世纪20年代,他们在小说中喊出了自己的强烈反感,如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这些著作充斥着无意义的死亡和痛苦的
画面。战后作家也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德国退休教师斯宾格勒出版了《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欧洲社会已经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将是不可逆转的衰落,其标志就是帝国主义和战争。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们长期珍爱的信念,如相信人类进步的普遍性。在科技领域,科学家们领
导人类对自然进行有益征服的梦想似乎已经走向失败,因为他们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为战争制造毒气和炸弹上了。民主是另一个倒下的偶像。人们有权选择政府领导人的观点曾在欧洲社会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到20世纪初,基于财产和教育的选举权限制被废除,使得欧洲许多国家的男
性获得了普选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年间大多数欧洲政府也赋予妇女这种公民权。这些发展促使人民的政治参与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以上材料摘编自本特利著《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社会文化的变迁及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6分)高二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5页{#{QQABRYKUgggAAhBAAABCUwEACkIQkhECCAgGQEAYoEAByAFABAA=}#}19.[长城与世界遗产保护](1
2分)材料表1识别号:438收录日期:1987年12月第11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CONF005VII.A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论点,任选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标准符合标准C(i):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
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标准(i):明朝的长城,因为其工程的浩大以及完美的建筑堪称绝对杰作。长城是唯一一处可以从月球上看到的人类杰作,这一规模浩大的城墙建筑与周围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C(ii):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
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标准(Ⅱ):春秋时期,中国在修建北部边境防御工事时运用了其建筑模型和空间组织。由于长城修建的需要而导致的人口转移更加深化了中国风的传播。C(iii):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
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标准(iii):位于今甘肃省建于西汉的长城防御工事的夯土部分和同样有口皆碑的明朝砖石建筑都反映了长城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见证。C(iv):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标准(Ⅳ
):这一复杂的历史性文化财产是中国军事建筑独一无二的突出例证。虽然2000多年来长城一直扮演着单纯的军事抵御角色,但其建筑历史却反映了历代国防技术的进步和对政治环境的不断适应。C(Ⅵ):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
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标准(Ⅵ):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长城浩大的工程意味着建筑工人的大量艰苦遭遇,曾多次在中国文学中被提到,比如陈琳(约公元200年)的作品《武军赋》、杜甫(公元712-770)诗歌作品以及明代的通俗小说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
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