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答案.pdf,共(4)页,297.6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92e4c03000a54c91df60f2fa646c6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3页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联合体期末联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材料可知,理学肯定现实生活,投身对现实社会的改造,故选A。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的思想解放。
据材料可知,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翁仕朝编写《新三字经》,体现出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故选D。材料未能体现教育制度的变革,排除A;材料未体现思想的融合,排除B;材料主要传播新思想,与
继承发展传统儒家思想无关,排除C。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据材料可知,纳尔迈调色板上,埃及法老戴两顶王冠,是埃及统一的历史见证,故选B。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根据材料可知,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
期,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对后代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故选A。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亚洲古代文明发展。根据材料可知,吴哥窟中体现了佛教和印度教特征,吴哥窟的浮雕也受到印度神话故事的影响,体现出柬埔寨高棉文化的包容性
与多样性,故选D。选项A和C与题意无关,可以排除;柬埔寨位于东南亚,并非中亚和西亚,排除B。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根据材料可知,美洲人口结构变化明显,这体现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以及黑人奴隶的贩卖,故选B。7、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人口迁移。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推动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故选B;其余选项与时代不符,可以排除。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移民与现代化。据材料可知,硅谷聚集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人才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了硅谷的持续繁荣,故选C。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海外贸易。据材料可知,唐代广州地区,海外产品的贸易和加工比较繁荣,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并非陆上丝绸之路,排除A;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就
已经开通,排除C;材料未能反映统一市场的形成。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种交流及世界文明发展。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中国的大豆,辗转到{#{QQABRYKUgggAAhBAAABCUwEACkIQkhECCAgGQEAYoEAByAFABAA=}#}第2页共3页达美洲,并成
为美国最重要的农业品种,故选A。选项B时代不符,可以排除;材料未能体现国际分工,排除C;材料未体现农业技术的变化,排除D。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统治期间,由于帝国领土广袤,民族众多,所以亚历山大采取不同
的方式治理不同民族,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交融,故选C;这一统治策略不是帝国分裂和瓦解的原因,排除A;亚历山大死后,帝国陷入分裂,排除B;材料未能体现希腊文明影响的扩大,排除D。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根据地图,新兴民族独立国
家显著增多,故选A。解体的仅为奥匈帝国,排除B;德国的分裂与占领是二战的影响,排除C;苏联势力范围向西退却,而非向东扩张,排除D。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交通与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根据材料可知,英法海底隧道的开通,
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见证,故选A;英国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排除B;材料与生活观念变迁无关,排除C;战后欧洲经济也经历了危机,并非持续繁荣,排除D。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根据材
料可知,儒家文化倡导的美德,推动了战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故选D。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移民和文化融合。根据材料可知,对移民文化的保存和展示等措施都是对移民有利的,有利于缓和德国人与移民之间的矛盾,从而有助于
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C项正确;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缓和德国人与移民的矛盾,而不是增强移民的参政意识和文化水平,B、D两项错误。16、【答案】(1)西汉以来,儒学获得独尊地位,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
想;统治者重视用儒家思想教化民众;汉代循吏自觉承担起教化民众的任务。(6分)(2)方式:用儒家道德伦理要求自己的言行,并成为民众效仿的榜样;推行礼教,移风易俗。(4分)影响:用儒家思想改变了社会风俗和社会风气;完善了基层教化和基层治理。(4分)【解析】(1)根据材料“自觉承
担王道教化职责”“董仲舒所输扬的儒家道德思想,已经普及到民间大众的寻常巷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一问。(2)根据材料“隋唐处士出于对儒学信仰的追求,时刻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道德的模范”和“教化民众,提高基层百姓的道德水准,逐步在当时的社会基层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完成第二问。17、【答案】(1)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和法国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移民;印第安人:美洲的土著居民;黑人:罪恶的奴隶贸易。(9分)(2)近代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强化了身份意识和权利意识;{#{QQABRYKU
gggAAhBAAABCUwEACkIQkhECCAgGQEAYoEAByAFABAA=}#}第3页共3页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最终赢得独立。(5分)【解析】(1)根据材料“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殖民者一样,英国人即将在新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把分属于另外两种不同文明的人们联系在一
起,一方由那些定居于这片土地上的古老居民们组成,而另一方则是从大西洋彼岸被贩运而来的非洲人。”完成第一问。(2)根据材料“新的税收和贸易限制激起了殖民地居民的反抗。新的殖民政策使英国陷入了与殖民地的冲突中。殖民者开
始发展出一种独立的身份认同”完成第二问。18、【答案】(1)变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知识分子积极热情地参加战争,乐观主义情绪和民族情绪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思战争、渴望和平、对世界和文明的前景感到悲观
。(7分)原因:工业化战争的残酷性和世界大战的持续破坏。(2分)(2)人类持续进步的观念产生动摇;认识到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民众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权利意识增强。(6分)【解析】(1)根据材料“大部分欧
洲知识分子积极热情地参加战争,然而工业化战争的残酷使他们很快不再抱有幻想”和“充斥着无意义的死亡和痛苦的画面。战后作家也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等完成第一问。(2)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们长期珍爱的信念,如相信人类进步的普遍性”“科
学家们领导人类对自然进行有益征服的梦想似乎已经走向失败”和“这些发展促使人民的政治参与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完成第二问。19、【示例】长城是华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从战国秦汉到明代,位于中国北方的长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农耕文
明和游牧文明分界线的作用。但是,长城内外,聚集生活着汉族和其他诸多少数民族。汉族与少数民族在长城沿线有着频繁的商业贸易活动和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为了修建长城而开展的移民屯田活动,也促进了中原文明和边疆游牧文明的融合发展。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交
流和交融的纽带。长城浩大的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中国古代先民工程技术、建筑技术、国防军事技术发展的体现。围绕长城,古代文学家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近现代以来,长城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敌侵略的历
史进程中发挥了民族脊梁的作用。长城作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体现了文明的民族性和多样性。【解析】提取表格信息,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角度展开论述。{#{QQABRYKUgggAAhBAAABCUwEACkIQk
hECCAgGQEAYoEAByAFABAA=}#}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