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建水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共(7)页,34.00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5efeaadd258a0abcd8f898bf274d0f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三专题一到三;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
是A.“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B.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C.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2.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其思想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但其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却被历代统
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等级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依我看来,农家所本最旧,这是隆古时代农业
部族的思想;①次之,是游牧好侵略的社会的反动,②又次之,所取法的是夏朝,③及阴阳家又次之,这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④最新,是按切东周时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A.法家,墨家,儒家,道家B.道家,墨家,儒家,法家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
.墨家,道家,儒家,法家4.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佛教与道教的冲击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
推动5.“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荀子B.董仲舒C.程颢、程颐D.李贽6.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
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东汉末年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7.《复性书》是唐代李翱关于人性学说的文章,他认为“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
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由此可见,他认为A.人人皆善B.百姓皆恶C.人性本恶D.性善习远8.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
的思想是A.汉代儒学的主张B.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张C.陆王心学的思想D.程朱理学思想9.某学者认为:“若其心正、正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其心不正、其事不善,虽多读书有何所用?用之不善,反增罪恶耳”。根据材料,
此学者认同的是A.墨家学派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经世致用思想10.史书所记节烈妇女,唐朝只有51人,宋代有267人,明代达到36000人。由此可以判断A.史书作者从唐开始把妇女纳入研究视野B.明朝时期理学深刻影响民众观念C.古代史学家秉承社会史观撰写史书D.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远甚于唐宋11.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这一思想A.重新建立了伦理秩序B.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C.开启了中国近代哲学思潮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
观念12.明末清初,出现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来源于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古代希腊的民主思想13.自老子第一个探索宇宙世界本原以来,中国哲学体系不断发
展、完善,至明清时期,王夫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以下哪个观点能体现王夫之朴素唯物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天法道,道法自然C.宇宙万物皆生于“两”D.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14.公元824年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序,说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
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模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据此可知A.白居易的诗歌艰涩难懂B.活字印刷普及C.雕版印刷推动文学发展D.市井开始出现15.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上,儒者本天;在数学上,算
在六艺;在农学上,农为政本;在医学上,医为仁术。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学A.适应农耕经济需要B.紧密联系现实生活C.深受儒家思想影响D.覆盖的领域比较广16.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汉字发展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A.甲骨文、金文、隶书、草书B.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C.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17.《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
断符合史实的是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1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遥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A.家国情怀B.艰苦奋斗的精神C.耕读情怀D.探索创新的精神19.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
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由此可见,明代小说A.开始使用通俗生动的白话文B.与近代政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C.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D.重在追求
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20.汉代大量文人下乡采风,创作出《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病妇行》等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艰苦的乐府诗,对统治者反思战乱、制定与民休息的政策有积极作用。这表明,汉乐府诗A.真实地反
映民间疾苦B.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具有民情收集的功能D.体现了汉代文学成就2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的作者被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是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22.中国早期译者翻译《物种起源》,对
“evolution”一词的翻译强化了“进步”的含义,认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却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近代译者对《物种起源》的翻译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看重()A.实用性B.
科学性C.基础性D.思想性23.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由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A.国民热衷于中国党派之争B.维新变法于中国无进步意义C.陈独秀意在反对政府政策D.很有
必要开展思想启蒙运动24.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他指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
,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发表此文的主要意图是()A.宣传民主与科学B.抨击封建思想道德C.呼吁青年改造国家D.强调青年的重要性25.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
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26.《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A.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B.《共产党
宣言》在《东方杂志》发表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D.《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27.《礼记·丧服四制》载“天无二日,士无二主,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也”,以保证“别贵贱、序尊卑”。材料体现的是哪一制度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中央集权制28.秦朝建立后,秦始皇
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这些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29.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
体逐渐扩大。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的习俗也逐渐流行。这说明当时的江南地区A.社会风气日渐堕落B.城乡差距日益扩大C.已经成为经济重心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30.西晋时任太子洗马的江统上疏言:“秦汉以来,风俗转薄,公侯之尊,莫不殖园
圃之田,而收市井之利。渐冉相仿,莫以为耻,乘以古道,诚可愧也。今西园卖葵菜、蓝子、鸡、面之属,亏败国体,贬损令闻。”这反映出A.传统治国理念受到冲击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重农抑商政策得以落实D.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第II卷(非选择
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本题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
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二在黄宗義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
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作“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
商业都市的高度紫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義,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
离异。——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而进行的理论创新。(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且分析其原因。(12分)32.(本题20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材料二“……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
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4分)(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8分)(3)材料三指
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4分)(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4分)参考答案1-5BBBDB6-10DDDCB11-15DADCC16-20B
CACC21-25AADCD26-30DCCDA31.(1)理论创新:①“君权神授”理论;②“三纲五常”思想;③“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④“春秋大一统”理论。(8分,每点2分)(2)表现:由强调道德修
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风气兴起;提出工商皆本思想。(6分,任意三点,每点2分)原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理学的僵化;儒学经世思想传统的影响。(6分,任意三点,每点2分)32.(1)①人物:林
则徐;②贡献: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分)(2)主张:①材料1:“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材料2: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③材料3:实行君主立宪;④材料4:变法图存。(8分,每个2分)(3)①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②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
方先进的政治制度。(4分)(4)①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②相同:“君民共主”。(4分)